古典音樂意外史(開篇)
我們開設一門別樣的古典音樂課程——《古典音樂意外史》。大家從小學習的西方音樂歷史是傳承日本這一支,所以接下來,你若有興趣跟我們進行一次音樂歷史漂流,定會大吃一驚。先回憶一下我們曾經學的西方音樂史是不是這樣?自巴赫、亨德爾開始(之前的音樂歷史我們暫且不提),我們把它稱之為巴洛克音樂時期——當然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提到帕科貝爾,因為他的「D大調卡農」隨著《我的野蠻女友》進入了大眾視野;經過海頓、莫扎特的古典派;誕生出貝多芬、舒伯特,以及隨後發展至門德爾松、舒曼、勃拉姆斯等的浪謾派——當然有人可以細分,把勃拉姆斯列為後古典主義,因為浪漫派發在到後期實在是太「浪漫」了,大家有了回歸的願望;然後瓦格納的「樂劇」世界出現了;再之後由馬勒和理查.史特勞斯作為橋樑,大家進入了現代音樂時期。
西方音樂史真的是這樣發展起來的嗎?音樂脫離了文化土壤那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而文藝復興可是從義大利興起的,音樂自然也不例外。事實上,歐洲近現代音樂是由義大利人或在義大利留過學的人執掌著樂團,從事歌劇、教會音樂創作、演奏會、餐廳音樂的工作。法國大革命後,音樂流向市民階層,那時候唱主角的依舊是義大利歌劇,音樂演奏會幾乎成了生活中第二重要的事……
所以你不禁要問:巴赫、亨德爾、海頓,包括「樂聖」貝多芬,這些名字哪裡去了?當然,我絲毫沒有質疑貝多芬的偉大,但他是十九世紀初期活躍在維也納的一位音樂家,這是局部現象。展望十九世紀最初三十年,歐洲是義大利歌劇的天下,也是義大利音樂家的主場——就連維也納,人們從早到晚、津津樂道的也是多尼采蒂、貝里尼、羅西尼,而樂聖自己唯一的歌劇作品《費岱里奧》前前後後也才公演了三次就草草收場。所以貝多芬才感嘆:「維也納這地方不憧音樂,只知道聽如此輕浮的羅西尼音樂……」再說說巴赫…… 文/茶茶斑竹
推薦閱讀:
※肖斯塔科維奇:我要寫我們時代的音樂
※德國那麼多音樂學院,怎麼選啊!?
※巴黎歌劇院能玩歌劇魅影密室逃脫了!
※音樂 | 漫漫長路,慢慢走:聆聽古典音樂中優美的慢板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