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之蚩蚩,抱布貿絲--------簡述中國錢幣的演進歷程(一)
通過歷史書本,我們知道了太多朝代的更迭,政治的變遷,但是對於和這方面密切相關的經濟載體———錢幣的講解卻少之又少。事實上,有著四千多年的錢幣歷史,更能體現朝代的興衰,民族的強弱,國民的貧富;一枚枚小小的錢幣除了本身具備的歷史價值外,還能從其厚重和輕薄、精良和優劣中體現當時的鑄造技術;從錢幣字體規範和遒勁秀美程度中體現當時的文化造詣;從錢幣面值的大小中映射出當時的經濟發展情況......
一枚錢幣就是一段段生動鮮活的歷史。
中國最早的貨幣——貝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古人就開始有愛美之心,海貝就是當時流行的裝置品。它有著攜帶方便、堅固耐用、有著天生的自然單位,所以成功的入選為原始社會末至奴隸社會初的貨幣!
銅貝
隨著經濟的發展,真貝供不應求,然後出現了蚌布、玉貝、骨貝及銅貝。貝以「朋」為單位,十貝一朋,一直沿用到戰國。
鎏金銅貝
精彩紛呈的春秋戰國貨幣
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770-前221年),商品交換大為發展,引起貨幣的大量流通。由於500多年的封建割據,造成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在各地不同經濟條件下,產生了不同的貨幣形態,建立了不同的貨幣體系。主要有布幣、刀幣、圜錢、蟻鼻錢等四大體系。
1,布幣
布幣流行於兩周、三晉、鄭衛等農業區域,也就是現在黃河中游的河南、山西、河北地區。布,源出於鋤草農具「鎛」。早期布幣形狀像鏟,也稱鏟幣。按性質與時間順序,主要分為空首布、平首布兩大類。
空首布是春秋至戰國初期周王室及晉、衛、鄭、宋等國的鑄幣。最初的布幣,保留著其作為工具的模樣,留有裝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故稱為空首布。
空首布後來逐漸減輕,變薄,變小,幣身完全成為片狀,稱為平首布。平首布上面通常鑄有地名或紀重的文字。平首布則是戰國時期韓、趙、魏以及燕、楚等國的鑄幣。
布幣在貨幣史上影響相當深遠,直到今天,人們仍然把布幣視作中國錢幣文化的象徵,中國人民銀行的行徽,是由三個金色的布幣組成的一個"人"字形象,中國農業銀行的行徽也是用布幣和麥穗構成.在我國人民幣的水印圖案中,也可以看到布幣的存在.
2,刀幣
刀幣刀削形,起源於漁獵經濟工具.主要流通在黃河流域的東部諸侯國如齊國燕國趙國.各國的刀幣大小不同,形狀各異,其中以齊國的刀幣最為古樸精美.初期的刀幣與削刀相似,後來,有的刀幣鑄有外廓,不僅顯得美觀,而且增強了錢幣的牢固度,可以防止錢文的磨損.
3,圜錢
圜錢圓形圓孔,起源於手工業經濟工具的紡輪或璧環,主要流通於秦國魏國,戰國中期以後,秦國首先採用方孔圓錢,後來齊國燕國也紛紛仿效鑄造.圜錢上都有古篆文字,紀地、紀年、紀值或者兼有.圜錢以它獨特的魅力和優越的使用便利性逐漸取代了其他形狀的錢幣,為秦始皇統一幣制、為我國錢幣形制確定為方孔圓形打下了基礎.
4,蟻鼻錢
蟻鼻錢和郢爰(印子金)蟻鼻錢,又稱鬼臉錢,是南方楚國的鑄文銅幣,形狀呈不規則橢圓形,上面鑄有陰刻銘文,有一種錢文好象螞蟻爬在人的鼻樑上一樣,故名蟻鼻錢;另一種好象醜陋的鬼面一樣,故名鬼臉錢.以枚為單位計值,使用時較為便利.郢爰,黃金鑄幣,由於楚國境內盛產黃金,使楚國成為春秋戰國時期唯一盛行黃金鑄幣的國家,現存最早的金幣就是楚國的「郢爰」。「郢」乃是楚國國都(今湖北江陵),「爰」則是重量單位或楚國金幣的專有名稱。呈板形,由可固定的金鈑印鑄出來,每塊金鈑有12方格、14方格、16方格、20方格、54方格不等,使用時鑿下小塊支付,每小塊1.4-1.5厘米見方,厚0.4-0.5厘米,重約15克左右。其含金量一般在90%以上,有的甚至高達99%。
這一時期的貨幣特點是,鑄幣式樣往往淵源於青銅工具。流通於不同地區的貨幣構成各自的體系,多有紀地或紀重的面文,其計量單位和形式各不相同,貨幣體制相當複雜。但是基本完成了從金屬工具到金屬鑄幣的進化。這個過程總的發展趨勢是,幣身不斷縮小,重量減輕,以求輕巧、便於攜帶使用,造型和紋飾也趨向於精整美觀。
戰國晚期,由於政治、地理的變化和各地經濟交流日益密切,各種貨幣在流通中必然超出幣區,因此,刀幣區也鑄布幣和圜錢,楚幣區也鑄布幣。流行於黃河中下游地區的圜錢和方孔圓錢,是當時最為進步的鑄幣形式,都趨於圜錢。秦國鑄行的圓錢,使用銖兩紀重,這為以後貨幣形式的統一奠定了基礎。
推薦閱讀:
※蒙古國為何不甘只與中國為鄰?真實原因你絕對想不到
※中國式婆媳關係中,這一點至關重要
※從歷史和現實分析,中國為何不能弱、小
※2014中國名人收入榜李娜位列第二 僅次於周杰倫
※平昌冬奧吹響衝鋒號!中國代表團舉行升旗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