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冷知識,你知道幾個?

「南園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清明假期,你出去踏青了嗎?

除了遊玩放鬆,這個有著二千五百多年歷史的節日背後,也隱藏著很多文化內涵哦。享受小長假的同時,也跟著小墅漲姿勢吧。

寒食節曾是「民間第一大祭日」

中國過往的春祭都在寒食節,直到後來改為清明節。寒食節在農曆三月,清明之前一兩天,從先秦到唐朝時它都是一個較大的節日。清明節是冬至後的108天,用於輔助農耕。明清時期,「清明」之稱多於「寒食」,呈取代後者之勢。後來寒食節的祭祖等習俗與清明節合併,故寒食節漸漸被人們遺忘。山西介休綿山被譽為「中國寒食清明文化之鄉」,每年舉行隆重的寒食清明祭祀儀式活動。

介子推:第一個「被掃墓」的人

介子推,又名介之推,後人尊為介子,春秋時期晉國(今山西介休市)人。春秋時期,晉國發生內亂,公子重耳逃亡19年後重返晉國成為國君,一直追隨他的介子推功不可沒。然而介子推卻拒絕封賞,隱居綿山。晉文公求才心切,竟放火燒山,介子推寧肯被燒死也不肯出綿山。晉文公深為愧疚,遂改綿山為介山,並立廟祭祀,由此產生了「寒食節」。

清明最早僅僅是節氣

在中華傳統節日里,清明節是唯一兼有節日和節氣雙重身份的節日。作為節日的清明其實到了唐朝才形成。《淮南子·天文訓》云:「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則清明風至。」按《歲時百問》的說法:「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清明一到,氣溫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後,種瓜點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見這個節氣與農業生產有著密切的關係。

《清明上河圖》:或許和清明節沒啥關係

北宋畫家張擇端繪製的長捲風俗畫《清明上河圖》,是譽滿中外的藝術珍品。專家學者通過對「清明」的考證目前有三種觀點:一,「清明節之意」;二,「清明坊之意」;三,即「清明盛世之意」。對「上河」二字的含義專家們也有諸多解釋。有的認為是指「河的上游」;有的認為是「逆水行舟」之意;也有的認為「上河」即「上墳之意」;還有的認為是指「趕集上街」。

在江南「清明大如年」

「蠶花會」是江南蠶鄉一種特有的民俗文化,過去清明節期間,梧桐、烏鎮、崇福、洲泉等地都有此項民俗活動。每年蠶花會人山人海,活動頻繁,有迎蠶神、搖快船、鬧台閣、拜香凳、打拳、龍燈、翹高竿、唱戲文等十多項活動。這些活動有的在岸上進行,絕大多數在船上進行,極具水鄉特色。至今,浙江桐鄉民間還流傳著「清明大如年」的俗語。

▲烏鎮蠶花會

清明節在唐代曾是「黃金周」

在唐代,清明節與寒食節一道,首次被列入國家法定節假日。到唐玄宗時,將清明節掃墓正式編入禮典,屬當時的「五禮」之一,清明假期與寒食節連在一起,成為繼元宵假期之後春天裡的「小長假」。到唐肅宗時,將寒食清明假期由4天增加到7天,成了「黃金周」。

掃墓不只是在清明節

福建閩南並不一定只在清明節掃墓,比如漳州人會選在三月初三的上巳節附近掃墓,客家人則通常在春節之後。方式是清理完墳墓環境後(如雜草、樹木),先祭拜土地神,然後祭拜祖先。祭拜完後在墳墓上,用小石頭壓上「墓紙」,代表已經將墳墓修繕完畢。

知識是背後的故事,故事讓生活更有趣。帶著這些有趣的知識,小墅祝您假期愉快!


推薦閱讀:

【醒獅國學】物候志|清茶甘里龍井,杏花深處清明
【社員作業】汕尾詩社丁酉清明節作業(第44期)
你一直在聽一個假的清明節來歷
清明過,霉運過,財運到的三大生肖
清明節插柳習俗

TAG:冷知識 | 知識 | 清明 | 清明節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