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李安,讓我們看到一部未來20年才可能有的電影
度過兩天的霧霾,11月6日,北京晴空萬里。上午,一部足以載入電影史冊的觀影「極限」之作在中國內地首映。
李安導演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以史無前例的120幀/4K/3D最高規格呈現。全球只有5家影院能放映這種規格。絕大多數影院將於11月11日公映時播放24幀、60幀版本。
▲博納影院朝陽門悠唐店(每經影視記者宋紅 攝影)
受博納影業片方邀請,我在北京觀看了這部未來20年才可能技術普及的革命性電影。這是一部使用畫面視覺特效極少的劇情片,卻帶來從未有過的身臨其境感。
李安的想法簡單而純粹,他說,120幀是一種新媒體。我發現這個新的觀看方法,迫不及待與觀眾分享,我希望大家用全新的方式看電影。
你在觀影時 主角與你面對面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你不要著急,要慢慢地進入劇情。」談到這部新片,李安這樣指導觀眾入戲。
這不是一部劇情推進迅速、畫面激烈的片子,有太多內心戲,是用李安的方式娓娓道來。就在這樣的慢節奏中,我還是被開篇不久的畫面震撼。
▲ 李安和主演喬·阿爾文(每經影視記者宋紅 攝影)
主角林恩在睡夢中被電話鈴聲叫醒,起來坐在床沿,那一瞬間我看到他通透的面部表情,眼神傳遞出內心迷濛的情緒。
過去,觀看過太多電影,但我從未感到劇中人物距離我如此之近。此後的諸多畫面,都是秉承著這樣的方式,劇中人物彷彿遊離出銀幕,在跟觀眾直接交流,而人物所在的背景則虛化在了銀幕中。
影片的高潮是林恩和他的戰友參加一場橄欖球賽的中場秀,熱烈的現場氛圍中,林恩的思緒又回到了伊拉克那場難忘的戰爭。土牆被炮彈崩裂的粉末飄散在觀眾眼前,敵人一槍中彈的血霧清晰可見。
此刻,你不是電影觀眾,真的已置身於林恩的中場秀現場,身心不由自主進入了電影。
「過去看電影是旁觀他人的故事,現在有機會直接走進電影中。」李安說,這是電影的變革,採用120幀/秒的拍攝技術,正是希望能夠達到「主角個人的感同身受」。李安認為,電影什麼內容和怎麼看它兩者同等重要,
電影有它的獨特性,不然看書就好了。我不覺得『內容』和『看法』是相衝突的,它們是結合的。
電影是藝術,也是一種媒介。一部電影,講述著故事,用影像的手段讓觀眾體驗、感受。採用120幀/4K/3D「極端」清晰地呈現,你得到最好的東西是近景、特寫。這是一種高規格的閱讀方式,跟我們的眼睛很像,用李安的話說,就是,「你可以感受到一個人,演員眼睛裡的衝突、思想,你能跟它呼吸、溝通,這是電影本質裡面講的道理。」
▲導演李安在發布會現場(每經影視記者宋紅 攝影)
電影中,軍人林恩從戰場回到家鄉,對周圍環境的體驗與普通人截然不同,他會因為猛然的聲響變得警惕,甚至會有害怕、恐懼等「戰後症候群」。但他又能把平常不會注意的東西看清楚,影片高清的電影新技術,正是希望觀眾能像主角一樣,觀察周遭,通過這樣的互動與觀眾分享主角的心事。
李安表示,最初他準備拍一部打拳的片子,但後來看到了《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部小說:
這不是我最喜歡的一部小說,但它卻是很適合採用120幀最高規格拍攝的題材。
一次極限實驗 李安讓我們看到未來的電影
120幀/秒規格拍攝,是當代電影的先鋒實驗。因為我們目前看的電影是24幀/秒,即一秒有24格畫面,120幀意味著一秒有120格的畫面,呈現出不可比擬的清晰度。
李安打了個比方:
你可以想像好像是慢動作的清晰度,但它又不是用慢動作播放出來。也就是說,它用一般的播放速度,有了慢動作的清晰感。
而4K是解析度,再加上3D用兩個視角去掃射各種影像資訊,李安傳遞了他想要的數位電影(digital film)的追求,那就是一種認同感和參與感,電影不再是偷窺的藝術,而是你走進影片,身臨其境。
李安不是技術控,在好萊塢,更願意嘗試技術革新的是另兩位大師彼得·傑克遜和詹姆斯·卡梅隆。
傑克遜曾在《霍比特人3》中首次嘗試48幀/3D,一度引發爭議,不少觀眾認為是在看BBC的高清電視節目;而卡梅隆的《阿凡達》首創真人3D,這部電影在全球掀起了觀看IMAX的熱潮,從此IMAX技術成為觀眾認識電影的新方式。
李安熱愛膠片電影,但他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時,感覺「電影要變了」。上述兩位崇尚技術的大師倡導48幀,李安也想要在數位電影中做出創新嘗試。李安在紐約的電影工作室叫李安實驗電影工作室,而這部電影創作的每一步,都是實驗。李安說:
電腦不能做,我們就做新的電腦;沒有放映機,我們就用美國國防部看戰鬥機模擬的工業用放映機來改裝。
一顆摯愛電影卻又充滿好奇的心,一直引領著李安完成了這部電影史上的觀影極限之作。
目前能放映120幀/4K/3D最高規格的專用設備全球就只有10台,能播放的影院只有5家,即便是影片投資方博納影城在北京的惟一一家可播放影院,也進行了近三個月的升級改造,放映設備從美國、英國漂洋過海而來,首映前,李安團隊的技術總監本傑明·沃倫親自來到中國指導放映。
李安說,對於這部極限作品可能帶來的觀眾反響,他是忐忑的。兩次獲得奧斯卡導演獎,一次金球獎最佳導演、兩個威尼斯金獅獎等,李安的每一部作品都能被「供奉」進世界電影史。但這次實驗之作,他不想問結局,只想告訴觀眾,「這是我想做的。」
早已功成名就,李安在已過花甲之年仍在熱忱追求他的新電影,他說,現在的高規格,是未來的低標準。
我尤記得,他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被譽為「當世界都以為電影已經老去,這部電影證明電影剛剛被發明」。
現在,這部120幀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又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先鋒技術。
我並不關心這部實驗之作最終的票房,只為李安虔誠之作而來。我只想說,感謝李安導演,讓我們看到了一部未來20年才可能有的電影。
本文為|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 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複製及鏡像等使用
推薦閱讀:
※追夢 | 李安
※《十年一覺電影夢:李安傳》:華人電影的「光榮與夢想」
※林惠嘉:比李安更酷的水瓶座女人
※李安與他的妻子
※張藝謀與李安,疏優疏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