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中國究竟有多少土地被別國佔有

中國究竟有多少土地被別國佔有

在近現代中國始終是個弱國,不管以前是多麼輝煌,當統治者固步自封、內部紛爭,不考慮人民的利益,他們必將遭到人民唾棄,不僅地位不保,還要招致外敵入侵,丟失大片國土。讓我們重溫歷史吧!!!

被俄國掠奪的我國領土:五百八十八萬平方公里1. 一六八九年九月七日(康熙二十七年),興安嶺及額爾古那河以西約二十五萬平方公里國土,於尼布楚條約簽訂後喪失。2. 一七二七年十月二十一日(雍正五年),貝加爾湖之南及西南約十萬平方公里國土,被迫簽訂恰克圖條約而喪失。3. 一七九零年(乾隆五十五年),約十萬平方公里之庫葉島,被俄帝暗中吞併。4.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我屬邦哈薩克,被俄帝侵併,該邦面積約百萬平方公里。5. 一八四零年(道光二十年),原為屬邦布魯特,約十萬平方公裡面積土地,被俄帝并吞。6. 一八五八年五月二十八日(咸豐八年),混同江以西,黑龍江以北,外興安 嶺以南廣大地區,面積約四十六萬平方公里土地為俄帝侵佔,並逼清廷簽訂璦琿條約加以承認。7. 一八六零年十一月十四日(咸豐十年),混同江及烏蘇里江以東興凱湖附近,約四十三萬平方公里國土為俄帝侵佔,事後逼清廷訂北京條約加以承認。8. 一八六四年(同治三年)後,自沙漬達巴哈起,至蔥嶺止約四十三萬平方公 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塔城界約等多次界約,加以承認。9. 一八六八年(同治七年),約百萬平方公裡面積之我屬邦布哈爾汗國,被俄 帝侵併。10. 一八七六年(光緒二年),原為我屬邦浩罕國,約三十五萬平方公裡面積土 地,被俄帝吞併。11. 一八八一年(光緒七年),自伊犁西南天山之陰,那抹哈勒克山口起至伊犁 西北喀爾達止,約二萬平方公里國土,俄帝逼清廷訂立伊犁條約而喪失。12. 一八八三年(光緒九年),額爾齊思河及齋桑泊附近,約二萬平方公里土地,於俄帝逼訂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而喪失。13. 一八九五年(光緒二十一年),新疆省極西地區帕米爾地方,約一萬餘平方 公里土地,被俄帝與英國瓜分。14. 一八九八年(光緒二十四年),俄帝強租旅行順大連,該兩港口面積約三千 八百平方公里。15. 一九二一年(民國十年),俄帝先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一九四四年 (民國三十三年)正式侵併,總面積約十七萬平方公里國土。16. 一九四五年(民國三十四年),俄帝要挾英美訂立雅爾塔協定,同年十月外蒙古舉行所謂公民投票(蘇軍亦參加投票)。我政府被迫承認其所謂「獨立」。面積有一百四十四萬平方公里。  俄帝侵佔我國領土,至一九四五年止,共有五百八十八萬三千八百平方公里,佔全國面積三分之一。俄帝實乃我中華民族世仇大敵。  俄國掠奪我國大片領土,實際上還在繼續圖謀中。俄國誘使毛澤東把北方諸省劃為所謂「內蒙古」,等到有一天挑撥中國人互相嘶殺的時候,可以再掠 奪中國文明的發源地!! 被遺忘的中國國土 - 蒙古蒙古國_這個擁有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遼闊土地、世界最大的內陸國 家的形成,對於今天大多數的國人來說,實在太陌生了。在中學的歷史教科書中,在日常的新聞傳媒中,你根本得不到一絲有關的信息,彷彿那裡根本與我們無關。以至於很多朋友在跟我聊天談到蒙古時,根本不知道蒙古的獨 立是本世紀初的事,也不知道他們的獨立直到1949年才得到我國的承認。常 有人從網際網路上下來後象發現新大陸似的對我說:"嗨,台灣的中華民國地 圖上怎麼還包括蒙古?"   這個問題著實讓我感到尷尬。我不知道如何解釋才好。一兩句話說不清, 說多了又難免把握不住立場。我只是奇怪,對於本世紀二十年代開始從中國 的版圖上分離出去、直到四十年代末才得到中國政府承認的這麼一大塊自古 以來就屬於中國的土地,在中國的近、現代史教科書中為什麼隻字不提?中 國的土地丟掉了就徹底算了?連一絲印象都不能保留在人們的心中嗎?照這 樣下去,那麼將來如果台灣徹底丟掉了,再過四、五十年,我們的下一代也 將對我們今天為國家的統一所付出的一切努力和代價遺忘個一乾二淨。   為國家民族的前途計,為祖國的統一大業計,必須對中國的近、現代史 加以充實。有關蒙古的事情也必須向國人講清楚(還有大量其它的事情)。 如果國家教委哪位領導看到此信,應當捫心自問,深深反省。   現今蒙古國所在的那塊土地,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國土。蒙古族,自古 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一員。   上溯到秦漢時代,自北匈奴被遠驅歐洲,南匈奴降漢以來,阿爾泰山以 東、貝加爾湖以南、額爾古納河以西的大片地區就已經是中國的土地了。那 時,蒙古這個民族還沒有形成。   寬厚的中國皇帝充許各種不同的游牧民族繼續在那裡生息繁衍。那裡也 相繼出現了很多興盛一時的民族。如高車、鮮卑、柔然、突厥等。到了唐代,開始在那裡置府設州,實行直接的有效管轄。   宋代時,北方游牧部落的一支開始興盛起來。因部落名字的緣故他們被 稱做蒙古人。他們的發祥地也是在我國的東北境內。這個北方游牧的少數民 族,在英雄的成吉思汗的率領下東征西戰,戰果顯赫。他們奪取了大宋政權建立了元朝。他們向中亞、西亞仍至歐洲進軍,橫掃高加索地區、裏海、波 羅的海沿岸,佔領了大片土地,建立了前無古人的豐功偉績。蒙古人從此為 歐洲人所熟知,中國的這個少數民族開始獲得世界聲譽。   元朝的建立,為中國各民族間的文化交流和相互融合提供了豐厚的土壤。 蒙古人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開始更進一步與內地融合,並成為中華 民族的重要成員。後來蒙古人失去天朝政權,但是明清以來,蒙古人做為中 華民族的一員從未與中國隔離開來。   蒙古的分離,只是本世紀初的事。   如果沒有外來勢力的干涉,沒有貪婪的西方列強瓜分中國、建立各自勢 力範圍的罪惡活動,那麼蒙古永遠不會分離出去,即使有短暫的分離也會重 新統一。五千年的中國歷史已經證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而合則是歷史 的主流。有史以來,在中國這塊土地上,無論哪個政治勢力,哪個民族勢力,在他們得勢的時候,無不把統一中國做為他們的最高政治目標。這,可以說 是中華文化的一個顯著特徵。   鴉片戰爭後,在西方列強的掠奪、打擊之下,大清帝國日益衰落,氣數 已盡。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徹底推翻了腐敗的清朝政府。中華民 國的建立,標誌著中國從此結束了封建統治時代。   然而在那樣一個封建廢墟上建立起來的中華民國,不可能有著強大的政 治力量。中國不久就進入了混亂的軍閥割據時代。蒙古的獨立活動就是在這 一時期開始的。   1911年,武昌起義獲得成功,引發了多米諾骨牌效應。中國各省紛紛響 應,宣布獨立,擺脫清政府的統治。外蒙古同中國其它各省一樣,在上層王 公的帶領下宣布獨立。然而不同的是,北方那個處心積慮妄圖瓜分中國的沙 俄,經過多年的經營、分化、瓦解,已在政治上、經濟上和軍事上完全操縱 了外蒙古。當武昌起義後宣布獨立的中國各省開始為重新統一、建立中華民 國而開展各種政治活動的時候,外蒙古脫離了這一進程,開始宣布獨立建國。 事實上,外蒙古立即變成了沙俄的保護國。  1921年3月19日,蒙古人民黨領導的 "蒙古臨時人民政府" 宣布成立了。 這與在庫倫的蒙古上層王公和恩琴匪幫形成了對立。由於實力相差懸殊,蒙 古人民黨決定邀請蘇聯紅軍入蒙參戰。1921年5月,蘇聯紅軍進入外蒙古, 在買賣城外打敗了恩琴匪幫,挽救了危在旦昔的蒙古人民軍。隨即於7月占 領了庫倫。 7月10日,蒙古上層王公與蒙古人民黨共同組建了 "蒙古人民革 命政府"。   外蒙古宣布"獨立"和建立"蒙古國"消息傳到內地,一時間輿論大嘩,國 內各民間團體、民主黨派紛紛發表宣言,反對蒙古王公貴族分裂祖國的倒行 逆施,譴責蘇俄對中國外蒙古的武裝佔領。   (列寧在世的時候曾經說過,要把沙皇掠奪的亞洲土地還給亞洲人民, 他還說,當中國革命取得成功後,蒙古將自然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但是列寧 死後,斯大林完全背棄了列寧的諾言,他殺掉了曾經對列寧的講話有過記載 的一位國防部副部長,然後拒不承認列寧說過的話。從此在蘇聯再也聽不到 要歸還蒙古的聲音。蘇聯軍隊還一直賴在蒙古不走,直到1986年,在倡導新 思維的戈爾巴喬夫的領導下,蘇聯開始宣布從蒙古撤軍,1992年蘇聯紅軍全 部撤出蒙古。然而這時候蒙古的獨立早已成為事實,並得到了中國政府的承 認。收回外蒙古主權已經不可能了。)   1945年2月關於結束二戰的雅爾塔會議, 是外國人操縱外蒙古命運的一 次重要會議。當時,在歐洲戰場上,德國已經戰敗投降。在亞洲,美國在太 平洋戰場節節勝利,但戰役打得非常艱苦;在中國戰場,中日雙方處於戰略 對峙,誰都無力發動大規模的攻勢。總的來看,日本戰敗已成定局,但美國 估計,要達到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戰略目標,美國還要多犧牲幾十萬的軍 隊。為此,在雅爾塔會議上,美、英的重要議題就是爭取蘇聯參加對日作戰, 從而減少自己的損失。然而他們為達到這個目的,不惜出賣中國利益,答應 了蘇聯的無理要求,接受外蒙古的現狀,即承認並要求中國政府承認 "蒙古 人民共和國" 。這筆交易實際上是在羅斯福和斯大林之間進行的。蔣介石得 不到羅斯福的支持,面對斯大林的重壓,在萬般無奈之中,於1946年1月5日 與蘇聯簽訂了《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在條約中正式承認了 "蒙古人民共和 國"。這種巨大代價,終於換取蘇聯出兵中國東北 (後來美國因使用原子彈 對日本本土進行打擊,迫使日本迅速宣布無條件投降,使得蘇聯出兵中國東 北的行動變得毫無意義,美國開始為當初對蘇聯做出太多的讓步、犧牲太多 的中國利益感到後悔,但為時已晚)。   1949年10月,中國的內戰以共產黨的奇蹟般的勝利震驚了世界,國民黨 的軍隊被趕到台灣,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宣告成立。蔣介石 在退到台灣後,對斯大林沒有遵守《中蘇友好同盟條約》的條款感到憤慨, 並以蘇聯違約為由,在聯合國狀告蘇聯(當時雖然大陸已經易手,但在聯合 國,中華民國仍然擁有中國的合法代表權,並且是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 宣布《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失效,從而不承認外蒙古的獨立。聯合國對此予 以承認。這就是至今在台灣的中華民國版圖上還包括外蒙古的法律依據。  中國共產黨主管中國政局後,由於當時與蘇聯同屬於社會主義陣營,意 識形態開始束縛中國領導人的手腳。斯大林蠻橫強硬的立場,使新中國的領 導人在國家統一與社會主義大家庭之間左右為難。而新中國百廢待興,又需 要蘇聯的大量援助。毛澤東第一次出訪蘇聯,本打算與斯大林討論黑龍江以 北的土地、巴爾喀什湖以東的土地和外蒙古問題,卻受盡了斯大林的冷落。 最終在與蘇聯簽訂《中蘇友好互助同盟條約》時,也被迫承認了"蒙古人民 共和國"。(如果早知道他們今天會全盤西化,當初我們就應該跟美國結盟,而決不咽下斯大林的那口惡氣)。   1953年,斯大林死掉了(我不用逝世這個詞)。赫魯曉夫上台後,決定與中國建立更密切的關係,開始與中國解決一些歷史遺留下來的問題。通過談判,蘇聯歸還了旅大軍港,歸還了東北鐵路的管理權。但是當周恩來提出 蒙古問題時,遭到了赫魯曉夫的無理拒絕。中國失去了最後一次收回蒙古主 權的機會。中國的這次行動,很快傳到了蒙古人的耳朵里。他們立即行動, 與中國交換地圖,劃定邊界。中蘇關係破裂以後,蒙古也亦步亦趨象走狗一 樣跟隨著蘇聯的指揮棒大罵中國。蒙古幾乎成了蘇聯的第十六個加盟共和國。  然而星轉斗移,時過境遷。真是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如今,往日的 蘇聯已不復存在。俄羅斯自顧不暇,哪裡還能接濟別人。蒙古被人家無情地 拋棄了。於是蒙古開始把眼光投向了南方的這個日益興盛的大國、不久前的 祖國-中國。

歷史是一面鏡子。今天,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我們更要了解歷史。祖國的統一大業還沒有完成,歷史可以為我們提供很多教訓。歷史證明,這個世界上沒有公正可言,落後就要挨打被欺。為此,蒙古獨立的前前後後,我們 應當在教科書中加以體現。對蒙古的獨立過程,我們不能徹底遺忘。  今天,台灣問題成為我們的當務之急。如果我們的政治、經濟和軍事力量不夠強大,台灣問題難免象當初的蒙古問題一樣難以解決。而時間拖得越久,台灣就會象蒙古一樣與我們越生疏,這期間如果我們的力量增長出現停 滯或倒退,那麼台灣問題將永無解決的日期,甚至有一天會象蒙古一樣成為 即成事實,在有求於人的情況下被迫加以承認。

歷史永遠不會因為某些人的作為而改變,蒙古過去曾經是中國的國土,將來也必將是中國的領土。但我們不希望用戰爭的手段。

釣魚島、藏南、南沙 - 中國失去的領土

釣魚島   先從近來民憤最大的講起吧。小日本欺人太甚,居然想弄大清通吃伯韋小寶的采邑。釣魚島列島由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南小島、北小島、大南小島、大北小島和飛瀨島等島嶼組成,總面積約7平方公里。在19世紀末爆發中日甲午戰爭前,日本沒有對中國擁有對釣魚島列島的主權提出過異議。1884年日本那霸居民古賀首次登上釣魚島採集羽毛和捕撈周圍海產物。他隨後提出開拓釣魚島的請願還被沖繩縣知事拒絕。1885年後,沖繩縣知事多次上書日本政府,要求將釣魚島、黃尾島、赤尾島歸其管轄,日本官方都顧及中國清朝政府對這些島嶼的主權主張而沒作答覆。   1971年,美日兩國在簽訂歸還衝繩協定時私相授受,把釣魚島等島嶼劃入歸還區域。這一交易遭到中國政府的強烈抗議。1972年中日兩國在恢復邦交的談判中,雙方從中日友好的大局出發,同意將釣魚島列島歸屬問題掛起並留待以後條件成熟時解決。可是,當1978年中日談判簽署中日和平友好條約時,日本一些敵視中國的國會議員提出要中國承認日本對釣魚島列島擁有主權。日本政府順應右派要求,出動巡邏艇和飛機對我在釣魚島列島海域作業的漁民進行監視。   進入90年代以來,隨著世界局勢和國家間力量對比發生變化,日本再次將手伸向釣魚島。1990年10月,日本的一些右翼分子經政府允許,在釣魚島列島的一個島嶼上修建了燈塔。日方還出動12艘船隻和兩架直升機阻擾台灣漁船接近釣魚島列島。1996年7月14日,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列島的北小島設置了一座燈塔,企圖使燈塔列于海圖以便讓國際社會承認釣魚島是日本領土。8月18日,日本右翼分子又在釣魚島上豎起繪有"太陽旗"和紀念死者字樣的木牌。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右翼分子在釣魚島上進行的這些活動都得到了日本政府的縱容和支持,而且政府要人與此相配合,稱釣魚島就是日本領土,並要日本海上保安廳隨時準備用武力排除"干擾"。

藏南  在東經92度至97度之間的約9萬多平方公里的喜馬拉雅山脈南坡,是一塊風水寶地,不要以為這裡屬喜馬拉雅山脈就儘是些冰雪滿野的荒漠。夏季,由於迎著從印度洋上吹送來帶著大量水分和熱量的西南季風,這裡溫暖而多雨,年平均降水在9000毫米以上!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大的地區之一,可種植許多亞熱帶作物,肥沃得有西藏的"江南"之稱。   這塊面積巨大得相當於浙江省而又富饒的地域,卻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發展中國家存在主權爭議的地區。 在1913年10月在印度北部西姆拉有的一個會議。參加會議的有中國政府的代表、英國政府代表及英印政府人員和中國"西藏地方"的代表,主要討論中國和(英屬)印度的邊界問題。由於(袁世凱)北京政府忙於徵討南方的革命力量(孫中山的"二次革命")和各方意見分歧,根本談不成什麼協議。其實,協議只不過是英國將攫取到手的權益合法化的形式而已,何況英國侵略我國西藏地方的野心根本就不受什麼協議的束縛。 在1914年的3月24日,(英)印度殖民政府外務大臣享利?麥克馬洪(英國政府代表)竟背著當時與會的中國政府代表,私自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新德里以秘密換文的方式炮製了所謂的"中印邊界線",即"麥克馬洪線"(就是上圖中青色的線),這條分界線與此前國際上習慣認定並在各種官方(包括英國)出版物和地圖上一直沿用的分界線(上圖紅線,傳統習慣線)不同,它大大向西藏縱深推進,把原本在西藏境內資源最豐富的九萬多平方公里划進了大英帝國的印度殖民地,將中國西藏地方歷來有效行使統治權的地方向北壓縮了一百多公里。 正是這種將國家領土的私相授受,歷屆中國政府都不承認這條線的合法性。而英國人在西姆拉會議之後二十年時間,出於擔心合法性不足,一直沒敢公開宣布這個"條約",也沒有在英國出版的地圖上改變中印邊界的傳統劃法。 然而,一失足成千古恨!在1962年10月的中印戰爭中,中國在失地盡復的情況下,將軍隊悉數撤回至實際控制線(青色線附近)後20公里,不啻於在事實上承認麥線存在或有效。而印度人又回到了那裡,耕作建設,繁衍生息,已成了六、七百萬新一代印度人除此地之外已無別的地方是他的"家"的一塊土地,再收回已難矣!一時的失策,竟做成了連麥克馬洪也無法做到的事!國人徒喚奈何!

南沙  南沙群島則位在南中國海南部北緯4度到12度之間的海域;其中台灣駐軍的太平島在南沙群島西北部,到高雄860海里,到西沙永興島機場410海里。距菲律賓、馬來西亞、越南最近距離各約200、280、330海里,距前美軍駐菲律賓蘇比克灣基地約440海里。目前南沙群島中,有效控制的島礁共有永暑礁、赤瓜礁、渚碧礁、華陽礁、南薰礁、東門礁、美濟礁、五方礁、仁愛礁、信義礁、仙娥礁等11個島礁。其中永暑礁建有碼頭,足以停靠4,000噸級軍艦;美濟礁近來也興建堅固工事駐紮人員。而宣稱領有範圍為南沙群島全數島嶼。目前南沙群島中,台灣有效控制並駐軍的島礁僅太平島一個,島上則有海軍陸戰隊的駐軍基地(已撤除)與港灣設施(已遭颱風毀壞)。太平島是南沙群島中面積最大的島,並擁有南沙群島僅有的天然淡水,這些因素使得此島成為南沙群島中最具戰略價值的島嶼。台灣宣稱領有南沙群島全部島嶼。   越南目前控制南沙群島的鴻庥島、南子島、敦謙沙洲、畢生礁、景宏島、中礁、南威島、安波沙洲、柏礁、北礁、西礁、無衛礁、日積礁、大現礁、東礁、六門礁、南華礁、舶藍礁、奈羅礁、鬼喊礁、瓊礁、蓬勃堡礁、廣雅礁、萬安灘、西衛礁、李淮灘、人駿礁等。而越南宣稱擁有南沙群島全數島嶼。   馬來西亞佔有彈丸礁、南海礁、光星仔礁。而馬來西亞宣稱領有範圍為南沙群島北緯8度以南範圍海域與島礁,在太平島以南,故與我方駐軍少有衝突,但與菲律賓起過爭執,與其他諸國目前較少傳出衝突。而為了維持東協內部團結的表象,馬來西亞不傾向於使用武力解決問題。菲律賓目前實際控制馬歡島、雙黃沙島、費信島、中業島、南月島、北子島、西月島、司令礁,其中中業島上有一條跑道長1,500公尺、寬90公尺的機場。菲律賓宣稱擁有南沙群島全部島嶼。目前汶萊主張擁有南沙群島中南通礁之主權,但未駐軍。由於國家弱小,國際上很少傳出汶萊與他國領土衝突事件的報導。   目前印尼並未在南沙群島佔有任何島礁,也未宣稱擁有任何南沙群島的島礁,但印尼大產油地的納土納群島200海里經濟海域的東北部,與南沙群島的200海里經濟海域有重疊之處。 中國必須有強盛的海防軍力,這樣才能捍衛象釣魚島、南沙群島

那樣的廣闊海域。

被出賣的女神   【珠穆朗瑪峰】喜馬拉雅山主峰。在中國西藏自治區和尼泊爾交界處。"珠穆朗瑪"為藏語"女神第三"的音譯。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皇輿全覽圖》上作朱母郎馬阿林。1858年印度測量局在英人指使下,擅將該局前局長額菲爾士(George Everest; 1790-1866)的姓氏命名此峰。1952年中國政府將額菲爾士峰正名為珠穆朗瑪峰。尼泊爾稱薩迦-瑪塔。海拔8848.13米,是世界第一高峰。山體呈巨型金字塔狀。有巨大冰川,最長達26公里。中國登山隊曾兩次從北坡攀登峰頂(1960年5月25日和1975年5月27日)。中國科學院曾多次組織大規模的綜合科學考察,獲得重要的科學資料。 大陸新版《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79)  中文電子網上,也有地質專業的大陸留學生因此而談起珠穆朗瑪峰。不過,我驚異的是,沒人提到世界第一高峰的歸屬問題。有那麼多西方人去爬,看上去顯然不象是中國領土。那麼,今天的中國人,難道想當然地認為珠穆朗瑪峰是外國領土了嗎?難道,現在大陸的小學地理課上,教師不再告訴學生說,我們中國擁有世界上最高的山峰?   以前,不是這樣的。至少在筆者於"文化大革命"前上小學時,不是這樣的。我們當時都知道,珠穆朗瑪峰位於中國,是祖國的驕傲。在我們的課本上,畫得清清楚楚,珠穆朗瑪峰是在中國尼泊爾邊界的中方一側。而且,也不是只有本人才這麼說,我甚至可以請出一尊中共的元帥來作證。   "珠穆朗瑪峰,你們能不能從北坡上,而從南坡下?"1960年,中國登山隊登上了珠穆朗瑪峰後,賀龍元帥在接見登山隊員時這樣問道①,當時他兼任全國體育委員會主任。顯然,不太過問外交事務的賀龍,也和咱們平頭老百姓一樣,仍 然以為珠穆朗瑪峰是我國的固有領土。他還不知道,珠穆朗瑪峰的南坡,已經內定劃給尼泊爾了。   在大躍進的1958年,中國登山隊也要"放衛星"、"插紅旗",他們決定要攀登地球的第三極珠穆朗瑪峰。準備工作,主要是勘察路線的工作,足足進行了兩年。本來,南坡是比較易於攀登的。但是,中國和尼泊爾在1959年開始 著手邊界問題的談判,而中尼邊界問題,最棘手的就是珠穆朗瑪峰的歸屬。不想刺激尼泊爾,在國務院的直接指示下,登山的勘察和準備工作,在北坡重新做起。登山的時間,也推遲到1960年。   1960年3月19日,二百一十四名登山隊員和工作人員進入珠穆朗瑪峰下海拔五千一百餘米的大本營,準備衝擊頂峰。隊員們舉臂握拳,莊嚴宣誓,一定要把五星紅旗插上祖國的最高峰。與此同時,尼泊爾首相柯伊拉臘正為邊界問題在北京訪問。3月21日,兩國政府簽署了關於邊界問題的協定,同意組織聯合勘察隊,對有爭議的地區,按分水嶺、河谷、山口等實際地形,根據平等互利、友好互讓的原則進行調整。   這些話聽來無懈可擊,按分水嶺、河谷、山口劃界,難道不是國際慣例?不過,喜馬拉雅南麓的居民,在人種和文化上都和藏人接近,也歷來接受西藏地方政府的管轄。西藏與印度、尼泊爾、不丹、錫金等國之間,傳統上以山麓為界。英國控制印度之後,出於"防衛安全"的考慮,要按國際慣例,把邊界北推至分水嶺。北推最力的,要數本世紀初的印度殖民政府的外交部長亞瑟H麥克馬洪。這人說不上有甚麼大的建樹,但是,他所構思的麥克馬洪線,卻使他的名字成了有關中印、中緬(緬甸曾經是英屬印度的一個邦)邊界問題的文件中使用頻率最高的辭彙。   現代的所謂國際社會,是由西方資本主義所創立的。當他們在歐洲民族國家的崛起中形成劃分邊界的慣例時,不可能考慮到中國的情況。本世紀初葉,大中華帝國的歷史疆界與英國殖民者的"安全要求"、"國際慣例"在喀喇崑崙和喜馬拉雅迎頭相撞。印度等國家獨立之後,受過英國教育的統治階層,全盤接收了英國人的 衣缽,從而形成了從阿富汗到緬甸的中國西部的漫長而又複雜的邊界問題。   當北京政府同意不是按山麓、而是按分水嶺在山脊、山口劃分邊界時,大片大片的土地,就要拱手送人了,這些土地,由於喜馬拉雅山阻斷了印度洋的季風,氣候相對溫和,降雨充沛,物產也遠比山北豐富。世世代代生活在這些土地上的少數民族,也從此被人為地一分為二。為各國登山隊當嚮導和挑夫、並多次登上珠穆朗瑪峰頂的尼泊爾謝爾巴人,和西藏的謝爾巴人就是同一民族,根據西藏的歷史文獻,他們還是從金沙江邊遷移去的。   但是,即使按分水嶺劃界,珠穆朗瑪峰也可以劃歸中國。在珠穆朗瑪峰的南面,隔開一道冰谷,是努普子-洛子山脊。這道山脊南面的冰川的融水,最終流入尼泊爾的柯西河。珠穆朗瑪峰北坡的絨布冰川,是流入西藏的絨曲河的源頭;東部的冰川,則是同樣流入西藏的卡瑪曲河的源頭。邊界是可以力爭劃在努普子-洛子山脊一線的。   這時候,"中國的大救星"、先主席毛公出來說話了。毛澤東在會見柯伊拉臘首相時說:這個山峰全給你們,我們感情上過不去;全給我們,你們感情上過不去;可以一半一半;這個山可以改個名字,叫中尼友誼峰②。   事實上,在當時的尼泊爾境內,是望不到珠穆朗瑪峰的英姿的。只有從她的東 北方向,從西藏境內望去,才能瞻拜這位女神。印度測量局就是因為查不出這座峰的尼泊爾名字,才先稱她為XV峰,然後在1865年(《辭海》的年代有誤)改 名為"額菲爾士峰"。這尼泊爾的感情,真不知從何談起。至於現在所謂的尼泊爾 名字,有一段英文資料是這樣說的③:   奇怪的是,近幾年來尼泊爾政府又為額菲爾士峰發明了一個名字:薩迦瑪塔〔義為天庭之頂〕。沒人會注意這個名字,肯定不會是當地人。1975年10月,我和兩個謝爾巴人,嚮導和挑夫,走在薩迦-瑪塔國家公園。挑夫是個樸素的不識字的農民。當額菲爾士峰出現的時候,我轉向嚮導說道:"問拉普卡〔挑夫〕,他怎麼叫這座山。" 嚮導問了。"珠穆朗瑪。"拉普卡毫不猶豫地回答。   "沒人會注意〔薩迦-瑪塔〕這個名字",除了在北京的中國領導人。   共產黨本來就偏愛"登山"這個引喻。1960年以前,還只是讀書人背背馬克思的拗口的句子,"只有那在崎嶇小路的攀登上不畏勞苦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這以後,"登上什麼什麼的頂峰"成了流行的口語,連毛澤東在1961年時都來了個"無限風光在險峰",後來文革時更是說到爛。   第一個邊界條約中緬邊界條約,做到了資本主義國家英國沒能做到的事情:沿著麥克馬洪線和1941年英軍聲稱"抗日"而越界的佔據線,把在清代屬於雲南省的十八萬平方公里的土地讓給了緬甸,占緬甸現有國土面積六十七萬平方公里的四分之一強。   再過一年,1961年10月5日,尼泊爾國王馬亨德拉在北京參加了國慶典禮後,與當時的國家主席劉少奇簽署了中尼邊界條約。該條約第十一條規定,邊界線在延著分水嶺到蘭巴山口後④:   再延山脊大體東南行,經過卓奧友山、普莫里山(尼爾朗古)、珠穆朗瑪峰(薩加碼塔)和洛子峰,到馬卡魯山;然後延山脊向東南轉東而行,到波底山口。   邊界線划過珠穆朗瑪峰頂,女神就這樣被出賣了。   政府認為,在處理中緬邊界問題的時候,必須認真地對待歷史資料,必 須以正確的立場和觀點對歷史資料進行科學的分析和判斷,把可以作為  法理依據的歷史資料同由於情況變化只有參考價值的歷史資料加以區別。     當然,邊界並不是不可改變的,送出去的土地,也不是不能要回來。如果中國人不能清點和保衛自己的國土,或許,我們可以遵循大元和大清的先例,在某一天,請強悍的朝鮮人西進南下,統一中國,開疆戍邊。中國已經和北朝鮮簽訂了邊界條約,不知什麼原因,雙方始終不肯公布。有小道消息說,為了不讓朝鮮人"感情上過不去",北京慷慨贈予長白山主峰的東半。如果朝鮮人唱著"雄糾糾,氣昂昂,跨過鴨綠江"的軍歌(5),浩蕩入關統一中國,長白山的東半就回來了,還捎帶一個朝鮮半島。然後,我們在強悍的朝鮮人的統率下,向尼泊爾索還被出賣了的女神。 ① 人民日報,1988年5月6日。② 轉引自《當代中國外交》,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北京。③ Walt Unsworth Everest Oxford Illustrated Press 1981 London. ④ 《中華人民共和國條約集》第十集,法律出版社,1961,北京。 

(5)這是1950年時大陸抗美援朝志願軍的軍歌。

推薦閱讀:

《這片土地是神聖的》說課稿
周海濱 : 家國光影(8)「死了之後 不佔活人的土地」
土地流轉補貼多,為什麼大部分人沒有拿到?
頻損「農嫁女」土地權 村規民約成法外之地?
為什麼只有國有土地可以出讓?

TAG:中國 | 土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