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阿爾茨海默病診治與研究現狀

阿爾茨海默病診治與研究現狀

  老年期痴呆中,阿爾茨海默病(AD)最常見,臨床表現主要為記憶及各種認知功能進行性下降、社會與生活功能損害;神經病理學表現主要為神經元缺失、神經原纖維纏結(NFT)和老年斑(SP)形成。

  診斷

  AD診斷需可靠病史輔以神經認知和腦影像學等檢查,排除腦血管病、腦部腫瘤和感染、甲狀腺功能低下及營養缺乏等。

  2007年美國神經病學及語言障礙和卒中研究所-AD及相關疾病協會(NINCDS-ADRDA)發表了研究用新診斷標準,即AD核心癥狀是早期、顯著的情景記憶障礙,結合任一輔助指標,如大腦MRI示顳葉萎縮,腦脊液澱粉樣蛋白(Aβ)或tau蛋白含量異常,大腦正電子發射體層攝影(PET)示大腦雙側顳葉糖代謝減低或Aβ沉積,或直系親屬中有已證實的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突變所致痴呆。

  生物學標誌物

  美國AD神經影像協作組(ADNI)最新報告指出,AD患者存在明顯腦萎縮,其在藥物治療效果評價方面具較高統計學效能。大腦葡萄糖代謝、腦內Aβ沉積成像及腦脊液Aβ和tau蛋白含量可作為認知下降預測因素。ADNI的研究發現,結合腦內Aβ1-42 和總tau蛋白含量利於識別輕度AD患者。

  梅耶(Meyer)等最新研究表明,建立腦脊液Aβ和tau蛋白含量複合模型有助識別AD患者,但約1/3認知功能正常老年人亦存在上述異常,提示腦病理改變可能早於臨床癥狀。

  ADNI研究還發現,AD生物學標誌物變化呈時序性,Aβ異常最早出現,其次為神經退行性標誌物改變及臨床癥狀。由於遺傳和環境可影響個體對AD病理改變累積效應的反應,故上述變化也因人而異。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採用彌散張量成像(DTI)的研究顯示,AD患者存在廣泛腦白質纖維聯繫受損,推測可能是AD認知功能損害的生物學基礎。

  治療與預防

  AD治療強調藥物和非藥物結合,前者以促認知藥物為主,如膽鹼酯酶抑製劑和谷氨酸受體拮抗劑。近年來γ分泌酶抑製劑和調節劑也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有研究表明,免疫方法減少和清除Aβ有一定療效,但不能阻止疾病進程。有學者認為,抗-tau治療可能會給AD治療帶來希望。

  非藥物干預包括心理支持、行為干預或改善生活、居住環境等,進而改善患者和家屬的生活質量。長期照顧痴呆患者的家屬精神壓力極大,常出現負性情緒,故亦應對其進行專業指導和社會支持。北京大學第六醫院2000年成立「AD醫患聯誼會」,開展痴呆照料者健康教育,取得很好效果。最近一項研究發現,經過1年健康教育,照料者對家居安全、患者服藥依從性和自我照料、痴呆疾病的認識及自身壓力等的知曉率明顯提高。

  對AD應早期識別,及早干預,以延緩疾病進展。萊曼(Reiman)教授指出,尋找癥狀前期AD(即存在AD病理改變,但尚未出現臨床癥狀)的治療方法,開展預防性研究為目前首要任務。香港一項研究發現,長期保持良好有氧運動和腦力-體力鍛煉習慣的老年人認知功能保持較好,對於65~75歲老人,效果更明顯。萊昂(Leung)等研究發現,參加休閑活動,尤其是智力活動可較大程度延緩認知功能衰退,可能對預防痴呆具有提示意義。 作者:北京大學精神衛生研究所王華麗 來源:中國醫學論壇報
推薦閱讀:

集體性事件的命理研究之一
八字研究斷例留存(四)論壇或qq
研究發現進行八周冥思訓練可以改變大腦結構
法典編纂視野下的請求權體系研究
活貴神的起法,研究了一天頭都大了

TAG:現狀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