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造口」
隨著近年來大腸癌、胃癌的日益增多,每年約有數萬名患者由於在手術中切除了腸道或者肛門,術後在腹部留下一個人工「造口」,替代肛門的排便功能。
「造口」這一人工的排泄通道,對於癌症康復者至關重要,如何護理「造口」給許多患者帶來煩惱。對此,廣州醫學院附屬腫瘤醫院腹外科造口師袁藝建議,有條件的結腸造口者可以試用造口灌洗。因為與自然排糞相比,灌洗能明顯減少排便次數,消除或減輕人工肛門的氣味,減少腸道積氣,降低造口周圍皮膚刺激反應的發生率,患者的心理負擔也明顯減輕。
「造口」這個名詞,對沒有經歷過類似手術的人來說是個非常陌生的概念。那麼到底什麼是「造口」呢?
專家解釋說,以一名大腸癌病人為例,在手術過程中,病人發生病變的大腸會被切除,結腸的末端便會與腹部的皮膚進行縫合形成一個結腸造口,大便也就由此結腸造口排出體外。其實,「造口」也可理解為「人工肛門」。一般情況下,結腸造口的位置位於腹部的左下方,也有個別的例子,醫生會根據具體情況選擇造口位置。
袁藝告訴記者,目前我國常用結腸造口護理方法主要有兩種。第一種是自然排糞法:其優點是應用簡單,適應於各類造口者,不需太節制飲食。但由於使用這種方法的病人其糞便排泄很難受自己控制,所以需要時刻在造口處掛著個人工肛門袋,定期更換。「雖然如今人工肛袋幾經改良,已經比以前好用很多,但仍然會對病人的日常生活和社交會造成一定影響。」
第二種則是造口灌洗法。袁藝說,灌洗法就是通過灌洗設備,定期用清水對腸道進行「清掃」,由患者自己主動把腸道內的糞便清除掉。「定時的結腸造口灌洗可以訓練腸道規則的蠕動。更重要的是,與自然排糞相比,灌洗能明顯減少排便次數,消除或減輕人工肛門的氣味,減少腸道積氣,降低造口周圍皮膚刺激反應的發生率,病人的心理負擔也明顯減輕。」
據觀測,連續灌洗10次左右,排便習慣便基本能人為控制,一般每天早上或晚上定時用清水灌洗1次(每次500~1000毫升),便可達到1~2天內無糞便。「有的病人還能帶上灌洗器出國旅遊近一年。」袁藝說:「所以對於一些社交活動比較多,年紀比較輕的『造口』患者,我們都會鼓勵他們試試灌洗法。」不過袁藝同時指出,造口灌洗也有缺點,就是每次要費時約一小時左右。
成功的乙狀結腸造口灌洗有以下優點:
1.灌洗後24~48小時內無糞便泄漏;
2.灌洗後不需用人工肛門袋,每天只需用一小塊紗布或小綿球即可;
3.灌洗後能明顯減少排便次數,消除或減輕人工肛門的氣味,減少腸道積氣。降低造口周圍皮膚刺激反應的發生率;
4.便於旅遊、娛樂或社會活動,明顯提高生活質量。
推薦閱讀:
※自然卷,沙發發質護理產品
※優質護理服務下護理部門對護理質量的控制
※心臟介入治療的護理現狀
※母嬰護理中的常用數字
※瓷娃娃護理的八條軍規
TAG:護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