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空畫室的藝術賭徒,壟斷式購買的收藏家

(導讀:林明哲藝術收藏家,著名藝術賭徒。林明哲收藏範圍包括西方繪畫、中國現當代繪畫和蘇聯時期繪畫等。他的收藏方式一度被稱為「買斷式」收藏。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里,台灣收藏家林明哲幾乎買斷了「川美」的10年創作。林明哲說:「收藏,必須要有冒險的態度。」)

1987年到1997年的10年里,台灣收藏家林明哲幾乎買斷了「川美」的10年創作。他注重收藏的體系,也很清楚,「收藏,必須要有冒險的態度。」

林明哲藝術收藏家,商人、山藝術文教基金會和山美術館創始人。收藏範圍包括西方繪畫、中國現當代繪畫和蘇聯時期繪畫等。他的收藏方式一度被稱為「買斷式」收藏。]

1980年代末期,台灣地產商、收藏家林明哲到成都畫院找到畫家何多苓,買下房間角落裡蒙上厚厚灰塵的《藍鳥》。15年後,油彩已經剝落,何多苓又為林明哲畫了一幅《藍鳥》。「這是何多苓唯一重新繪製的作品。」林明哲對《第一財經日報》說。他與何多苓的合作持續了近20年。

「我和他之間已經沒有多少計較,我給他多少錢,他給我多少畫。我與當時許多畫家都有比較深的交情。」當時,身處四川的畫家尚未完全進入藝術市場。當時的藝術家最看重的並非金錢,而是「為他們出畫冊、辦展覽」。

林明哲對中國當代藝術家的關注,始於他對這一批四川美術學院畫家的收藏,自1987年到1997年,他大量收藏艾軒、羅中立、楊飛雲、周思聰的作品。因為介入早,財力雄厚,他幾乎買斷了「川美」的10年創作。

在2016上海文化與收藏論壇上,林明哲談起自己40多年的收藏曆程,「享受藝術品最好的方式並不是收藏,而是去美術館參觀,因為一旦開始收藏,就再也走不出來了。」他說,「『收藏家』三個字太沉重,我只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品投資者。我希望在藝術中得到應有的樂趣。」

一年買下70件林風眠作品

大學畢業後,林明哲趕上台灣經濟騰飛,房地產生意讓他有了雄厚的資金實力,開始輾轉於歐美拍賣會購買西方油畫,包括魯本斯、佩爾斯坦、里希特等大師之作。1987年,林明哲已經收藏了歐、美、日、韓藝術家的200多件藝術家作品,辦過5次西洋畫收藏展。當時的他正值而立,一度覺得「只有西方油畫才值得買」。

1989年,林明哲邁入40歲的門檻,收藏趣味和方式才有了改變。「和很多收藏家一樣,一開始都是買了很多藝術品,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就會想到去辦美術館。」他開始重新審視以往的收藏:「我覺得收藏現代名家如傅抱石、李可染、黃賓虹、徐悲鴻等,精品的數量不可能超過公立美術館,古字畫更是無法相比。」他想要在收藏上自成一脈,而不是跟著公立美術館的收藏體系亦步亦趨。於是,他選擇了當時美術館因為缺乏經費沒有收藏,或暫時沒有列入收藏名單的優秀藝術家作品。

進入「心愿單」的畫家有林風眠,李可染、黃胄、吳冠中、周思聰、靳尚誼、羅中立、程叢林、何多苓、楊飛雲、艾軒、聞立鵬等。這些藝術家當時全部健在,林明哲為其中大部分藝術家舉辦過個人作品展。1986年至1987年間,他在國營的友誼商店購買了200多件水墨畫。他購買一個藝術家的畫最少也要30件,因為對於展覽而言,30件是底線。1994年,他買下了70件林風眠作品。「當時購買這些作品主要是為了辦展覽,並沒有想到要投資回報。」他說。

「當時,很多藝術家我們根本見不到,他們也不敢把重要作品交給我們。他們擔心我們把畫帶走再也找不回來了。」收藏李可染與吳冠中畫作的時候,林明哲就遇到了這樣的困難。「李可染先生一生賣畫都非常謹慎。」他只買到李可染8件作品,但依然為他舉辦了兩次展覽,其他作品則以借展的形式籌措。

吳冠中在台灣的第一個個人作品展也是林明哲舉辦的。2015年春拍,吳冠中一件作品《牆上春色》以3212萬元成交,這件作品雖然並非林明哲委託上拍,但也曾陪伴他多年。他當年買下《牆上春色》的價格是15萬元。

鍾情「川美」

林明哲更希望尋找的是「一些能夠成為未來重要藝術家」的人。在他看來,這樣的尋找邏輯到現在依然適用。「藝術品價格高,是因為那些藝術家已經非常有名,如果找一些尚不知名的藝術家,情況就不是如此。」尋找有潛力的藝術家,對林明哲而言,是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選擇。「當時,我也並不是糊裡糊塗進入大陸藝術圈的,我有自己的研究和選擇。」林明哲說。1980年代的川美人才輩出,羅中立、何多苓、周春芽、葉永青、程叢林、龐茂琨等均剛剛畢業,或正就讀於川美。

1981年的第二屆全國青年美展上,獲得一等獎的是羅中立的《父親》,獲得二等獎的則是艾軒的《有志者》。林明哲收藏了《有志者》,又聽從艾軒的勸告到四川美院考察。到了四川美院,林明哲見到的第一個畫家是龐茂琨,之後他收藏了幾百件龐茂琨作品。當時的學生宿舍空間狹小,床鋪之間以窗帘相隔。「從北京到四川,藝術家的生活真的是比較艱苦,給予他們一些支持是應該的。」林明哲說,羅中立的《父親》也是在宿舍中完成,「畫太大,房間太小,景深不夠,畫畫的時候看不到遠景,需要用照相機鏡頭反過來看畫。」1992年,林明哲創立了「羅中立獎學金」,持續7年為川美的優秀學生提供資助。

陸陸續續,林明哲收藏了300件羅中立畫作:「他在每個轉變期的作品我都會收藏。」同時,他也在比利時、澳大利亞、新加坡、中國香港和中國台灣地區的美術館舉辦了18次羅中立個人作品展。2014年,羅中立的《春蠶》在保利拍賣以4370萬元成交,林明哲記得「向新加坡藏家購買時僅僅5萬元」。

選擇「川美」畫家,也是出於審美偏好。「我以前也學畫畫,知道川美這批畫家寫實功底很了不起。王廣義、方力均的畫作更多是烏里·希克這樣的收藏家收藏的,他是從西方人的角度看。而我不同,我還是以中國人的眼光來看待藝術。」林明哲說。後來,林明哲收藏了王廣義、方力均的畫作,「因為要展覽當代藝術,畢竟不能只有羅中立、楊飛雲。」

「買全」蘇聯時期繪畫

「我會買斷藝術家一段時間的作品,積累到一定數量,為他們出畫冊、辦展覽,這樣,藝術家才願意給我最好的作品。」在林明哲看來,投資藝術品要有等待的耐心,至少要5~10年時間。「買畫不能完全是投資者的角度。升值了就賣,會讓你失去成為第一流收藏家的機會。」當然,這一切還有一個前提,就是眼光準確。「如果買錯就慘不忍睹,永不能翻身。」林明哲說,他就曾見過很多藏家,「買了滿坑滿谷的假文物,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1992年,歐洲經濟不景氣,趙無極、朱德群、白南准、藤田嗣治等亞洲重要藝術家的作品乏人問津。林明哲看準時機,大批量收藏趙無極畫作。1992年到1994年間,林明哲在海外的拍賣會上買下了26件趙無極作品,並於1995年為畫家舉辦了80歲藝術回顧展。

同一時期,他也介入了對俄羅斯藝術家作品的收藏。1992年1月,林明哲趕赴俄羅斯購買作品、拜訪藝術家。「我對俄羅斯繪畫有過研究,他們對中國藝術有著很深刻的影響,中國的藝術院校至今沿用的依然是蘇聯式的方法。」他說,「而且,西方藝術研究者根本看不到蘇聯時代70年的藝術作品,他們還不太懂得這一時期的藝術與藝術家。」

五次赴俄,林明哲購得1300件作品。「基本上與中國關係緊密的蘇聯畫家的作品都買了。」而著名藝術家列賓的畫作,他則是通過倫敦的拍賣會才得以收藏。「既然開始收藏,就希望這個體系完滿一點。」如今,林明哲手中的蘇聯時期繪畫已是其最大規模的海外收藏。

「收藏,必須要有冒險的態度。」林明哲很清楚,每個時代的藝術家被後世記住的不會超過30人,收藏家所藏的許多作品在兒孫輩手中反而會變得更為便宜。「一些藝術家可能永遠都不會出名,但只要是好的藝術家,支持他們,我也會覺得高興。賺不賺錢無所謂。」但同時,「遇到特別昂貴的作品,在買之前一定要考慮清楚。」

作者:孫行之


推薦閱讀:

從「賭徒」到「門徒」
第二章;賭博的幾個階段
賭徒命
瘋狂的「賭徒」何時才能回頭?

TAG:藝術 | 壟斷 | 收藏 | 賭徒 | 收藏家 | 畫室 | 購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