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浩月 | 美好與忠誠,能讓人擁有一顆透徹的靈魂

美好與忠誠,能讓人擁有一顆透徹的靈魂

文|韓浩月

心理治療師伯特-海靈格。

《洞悉孩子的靈魂》的作者是德國的心理治療師伯特-海靈格。海靈格年輕的時候做過神父,這個經歷使得他開創的「家庭系統排列」,多少都帶點兒宗教色彩。這本書對於中國的讀者來說,是易於接受並且便於理解的。

在許多人的印象里,中國家長對孩子的關注,一直是不足的。在飯都吃不飽的時代,人們孩子生得多,且都是散生野養,能否能存活下來長大成人全看運氣。

獨生子女時代開始之後,家長們彷彿恍然大悟般,都整個家庭大部分的注意力、財力、精力,都放在了孩子身上,隨之也出現了對孩子關注過度的問題,催生了一大批所謂的「巨嬰」,啃老成為一種普遍現象。

在社交媒體上,也經常看到孩子動輒以死相逼的新聞。這就表明,我們的確到了該認真審視父母與孩子關係的時候。

豆瓣上的「父母皆禍害」小組火爆一時。

豆瓣上的「父母皆禍害」小組火爆一時,「原生家庭」這個說法,也是一些心理專家、教育學者掛在嘴邊上的關鍵詞,可討論了這麼多年,問題解決了嗎,兩代人互相增進了解了嗎,並沒有。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洞悉孩子的靈魂》這本書,或能得到一定的啟發。

「家庭系統排列」究竟說了什麼?

「家庭系統排列」聽著挺神秘,其實一點兒也不神秘。在伯特?海靈格看來,每個人從出生的那一刻起,就被定位於「家庭系統排列」的一個固定位置。

如同天空中的星群一樣,無論春夏秋冬、白天黑夜,你所在在那個位置是恆定的。當你自以為發生了一些「變位」,其實並不是你自己在變化軌跡,而是整個「家庭系統排列」在發生變化,你作為一個成員,自然也會隨之移動。但無論怎麼移動,你都不會脫離那個位置。

幫助那些主動或被動脫離「家庭系統排列」人回歸到自己的位置上。

可能有人會產生疑問,萬一你被這個「家庭系統排列」甩出去了怎麼辦,或者是你出於某種原因,強行脫離了「家庭系統排列」怎麼辦?這本書恰恰就為這個疑問提供了諸多解決方案,幫助那些主動或被動脫離「家庭系統排列」人回歸到自己的位置上。

這也是是伯特-海靈格創造「家庭系統排位」的目的所在,在海靈格的定義中,那些出現問題、需要幫助的人,比如抑鬱症、自閉症、狂躁症、人格障礙、酗酒者、吸毒者……等等等等,都可以在這個「家庭系統排列」的幫助下,重新進入正常人的狀態。

海靈格把「家庭系統排列」,形容為一個「靈性場域」。這個靈性場域內,所有成員都被一個共同的力量所引領,這個力量還遵循著一種特定的共振規律——比如,系統排位中的每一個人,都會與同系統內的其他人產生共振,當有人歸屬於這個系統卻被排斥或遺忘時,共振就會失調,整個家族就會產生某種異樣的氛圍,這是那些回歸者在提請家庭成員現在、馬上就要去關注他們,把屬於他們的位置還給他。

海靈格把「家庭系統排列」,形容為一個「靈性場域」。

因此這個靈性場域便有了一個定律:屬於這個系統的每一個人,都擁有同樣的歸屬權利,無論怎樣,沒有人可以被排除。

舉個簡單的例子,當一個家庭的婚姻破裂,母親離婚後離開了這個靈性場域,父親新婚的妻子,取代了母親原來的位置,生母被迫離開了「家庭系統排列」,後媽則進入了這個排列。

雖然生母這個人離開了,但作為曾經的家庭成員,因為血緣上的聯繫,她已經是這個系統排列中無法被抹除的一份子,當她的孩子無法在這個靈性場域獲得與母親的共振時,這個孩子就會產生問題,比如厭學、打架、產生攻擊性或者犯罪。

這個時候就需要其他的家族成員,幫助他的母親在「家庭系統排位」中找到她原來的位置,肯定她的存在而不是抹去她的痕迹,客觀、真誠地認同她,唯有如此,她的孩子才能繼續在「家庭系統排列」中保持穩定,否則,在他今後的成長過程中,因為母親的缺席,孩子也有可能脫離這個靈性場域,使得整個大家庭變得千瘡百孔。

為了驗證自己的理論有獨特的價值,海靈格把他的「家庭系統排位」運用在了實際操作當中,他在世界各地多個城市的工作坊中,曾許多次通過對「家庭系統排位」的演練,來幫助學員。

比如在日本的時候,有位女性學員說她不想回家,因為她的母親排斥她,這個時候海靈格邀請兩個人,一個扮演這位學員,一個扮演這位學員的母親,海靈格讓女兒的飾演者說出一句話,「我要殺了你」,飾演者表示沒勇氣這麼說,而當海靈格讓案主取代飾演者位置後,案主則憤怒地喊出了「我要殺了你!」,當海靈格詢問她的表述是否正確時,她的回答是,「不完全正確,我只是想讓她死」……海靈格由此判斷,女兒與母親之間失去了愛的流動,女兒對母親擁有如此強烈的攻擊情緒,意味著這個女人想要殺了她自己,即自殺。

後來,為了解決這位女性學員的問題,海靈格為她做了一個家族排列,他為這名學員選擇一個代表飾演她的母親,母親的身後是母親的母親,如此往下,排列到了第八代……

海靈格觀察著案主與各代母親之間的順序互動,最終發現問題出現於第八代母親身上,這位遙遠的母親與一樁謀殺案有關,海靈格還原了幾百年前的謀殺案現場,讓一位男學員飾演死者,那個案主立刻爬向死者並大聲地為之哭泣,案主認同了這個八代之前與她有血緣傳承關 系的男人。

當這個祖先級的男人被認同後,這個案主爬向她的親生母親,跪在母親面前,大聲哭泣並且對母親說「親愛的媽媽。」

通過這個案例以及書中其他故事不難發現,「家庭系統排列」是針對一些精神、情感上需要幫助的人展開的。

海靈格的幫助對象,多是精神病患者或者發生過命案的家庭,在他的「家庭系統排列」案例中,海靈格會安排代表人物來飾演與求助者關係密切的家族成員,在通過一番對話後,求助者會按照海靈格的提示,去擁抱那位代表人物,那個人代表的,可能是求助者死去多年的遠方親戚,可能是求助者不願面對的父母姐妹,在完成擁抱動作後,通常求助者的內心困擾得到解釋,靈魂困惑會得到釋放,因此,海靈格的心理治療便能夠收到出奇的效果。

前面說到的這個案例,非常觸動人的一點是,雖然我們與先輩們相隔久遠,但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情,至今仍然會對後代有著無形的影響,這種影響是一代代傳下來的,如果在相應的時代,先輩們沒能解決掉自己的問題,那麼問題留下的陰影,則會繼續在後代身上蔓延。

在家譜、族譜當中,也是有著嚴密的排位次序和排位邏輯的。

這種案例,以及案例傳遞的觀念,對於中國人來說,或會覺得熟悉,對比一下,你會發現海靈格的「家庭系統排位」,和咱們曾經盛行的「先祖列宗排位」何其相似,海靈格以圖表形式呈現出來的「家庭系統排位」,其實不就是咱們的「家譜、族譜」嗎,在家譜、族譜當中,也是有著嚴密的排位次序和排位邏輯的,自然,也不排除有人在某個歷史階段因為有污點,在後期曾被嘗試剔除出家譜,那麼作為那個人的子孫後代,會受影響嗎。

舉個例子你就明白了,秦檜罵名遠揚,作為他的後代,一直承受著祖先帶來的壓力,前些年,秦氏後人要求取消跪在岳飛墓前的秦檜雕像,遭到大片的嘲諷……也許秦檜後人應該找海靈格幫忙,為他們做一次「家庭系統排位」,與秦檜來一次隔空虛擬對話,徹底了解後代們與秦檜之間的冤結。

對於祖先的重視,是海靈格「家庭系統排位」中一個很重要的概念。那麼作為活在當下的父母,在知曉如何建立與祖先之間的鏈接之後,又怎樣去與孩子的靈魂建立有效的鏈接呢?我們下面重點來談談這個話題。

認識孩子靈魂的兩個關鍵詞,美好與忠誠

海靈格重視祖先對後代的影響,他提出一個觀點:孩子的靈魂,不僅僅來自於父親,更來自於整個家族,尤其是家族中死去的有影響的先輩們,會對孩子的靈魂有著深遠的影響。

比如:如果一個人的祖父或者高祖父,曾經在家族中有過很好的名望,或者很有名的劣跡,那麼他的形象與言行,就會被傳播開來,後代的某個子孫,就很有可能被其影響,成為先輩的隔代傳人。

「所有的孩子都是美好的,他們的父母也都是美好的」。

當海靈格的視線轉向當下父母與孩子之間的關係時,這位心理治療師充滿了溫情,在他眼裡,「所有的孩子都是美好的,他們的父母也都是美好的」,之所以當孩子或父母發覺自己出現了問題,認為自己身上發生了不好的事情時,往往可以從「家庭系統排列中」找到答案。

海靈格溫暖地提示道,我們不必為我們自己擔心,或者為我們的孩子擔心,或者為我們的父母擔心,無論他們是好是壞,有時候只是因為我們的目光暗淡,因此我們看不到自己的美好,看不到孩子的美好,看不到父母的美好。

在孩子的諸多美好品質當中,忠誠佔到了很大的比例。一個孩子會本能地忠誠於自己的父親,比如有人說出這樣的話,「你的父親是個酒鬼」,那麼出於對父親的忠誠,孩子就會嘗試向父親學習,「我想要和你一樣」,於是這個孩子成為酒鬼的可能性就會很大,這就是外界因素對孩子靈魂的影響。

這個時候,如果這位父親真的是一位睿智的酒鬼,懂得了孩子的特點,完全可以用慈愛的眼神看著孩子說,我意識到了你的忠誠,但你可以去做一些 和我有所不同的事情——當孩子明白父親發現了他、認同了他,便會得到了一種自由,這種脫離簡單的忠誠概念的自由,會為孩子在父母家庭之外贏得巨大的發展空間。

從《洞悉孩子的靈魂》這本書中,我們會知道,孩子的愛是美好的,但也是盲目的。很多孩子都認為,他們有權利幫助父母做些什麼,為父母做些事情,一定程度上成為孩子的「良知」的構成部分。

當孩子試圖去背負父母的責任,他們在「家庭系統排位」中就發生了變化。

在這個良知的影響下,孩子會用一種內在的語言對母親或者父親說,「我來為你承擔這個」、「我將為你贖罪」、「我會為你去死」、「我來代替你生病」……這一切都源自孩子對父母深沉的愛,但這些愛表現出來,卻往往與孩子的心境大相徑庭,你永遠不會想到,孩子們產生自殺傾向、或者具備某種攻擊行為、以及其它拿生命去冒險的做法,都和他們試圖代替父母去承擔某些東西有關——在海靈格看來,當孩子試圖去背負父母的責任,他們在「家庭系統排位」中就發生了變化,愛的序位也發生了變化,作為父母,在問題發生時,有必要進行一些序位重建。

海靈格在幫助求助者進行愛的序位進行重建的時候,通常會做一些複雜的、但精心的設計,重建過程因人而異,有的可能會很漫長,但他的「家庭系統排位」有一個顯而易見的外在形式——所有求助者都會在海靈格的幫助下,勇敢且大聲地說出海靈格想要他們說出的話。

比如一個3歲就被送到寄養家庭的年輕人,長大成人後被困在養父母和親生父母之間的矛盾里,染上了說話結巴的毛病,海靈格在對他進行「家庭系統排位」時,不但按常規安排了人飾演他們的養父母和親生父母,還要求年輕人按照他的要求說話,我們摘錄一部分:

第一段是年輕人的自語——

海靈格:告訴他們,「我只是個孩子。」

年輕人:我只是個孩子。

海靈格:「沒有愧疚」。

年輕人:沒有愧疚。

海靈格:「你們是父母。」

年輕人:你們是父母。

第二段是年輕人對養父母說的話——

海靈格:看著你的養父母,對他們說,「這是我的位置。」

年輕人:這是我的位置。

海靈格:「無論那會讓我付出怎樣的代價」。

年輕人:無論那會讓我付出怎樣的代價。

海靈格:「這是我的位置。」

年輕人:這是我的位置。

第三段是海靈格要求親生父母對養父母說的話——

海靈格:現在你們對他們說「謝謝你們。」

親生父親:謝謝你們。

親生母親:謝謝你們。

……

海靈格(過了一會,對母親):告訴你的兒子,「你是無辜的。」

母親(看著兒子):你是無辜的。

海靈格:「我是有罪的。」

母親(非常感動,用微弱的聲音):我是有罪的。

第四段是年輕人對養父母與親生父母四個人說的——

海靈格:看著他們說,「我在這裡只是個孩子。」

年輕人:「我在這裡只是個孩子。」

海靈格:「我仍然只是個孩子。」

年輕人:我仍然只是個孩子。

這段治療過程的主要對話就是以上幾段。我們在聽的時候可能會覺得有點儀式化,甚至有點假,有點做作,但恰恰可能是因為海靈格設計了這個儀式感非常強的場景,讓親生母親在三歲的時候把孩子送出家庭的最痛苦的感受「我是有罪的」,而長大成人的孩子,在聽到母親的懺悔後,出於對母親的忠誠與愛,心結也瞬間被打開。

最後,強調已經長大的年輕人依然是個孩子,是海靈格在幫助年輕人從心理層面上,重新回到了「家庭系統排列」中 應有的位置。

每個孩子的靈魂,都是一個奇蹟。

通過這段治療,年輕人的結巴變好了,這算是奇蹟嗎,如果算是,也是愛的奇蹟,或者說,每個孩子的靈魂,都是一個奇蹟。

因為表達能力的問題,孩子沒法發現也沒法說出自己的壓力究竟在哪裡,但如果父母通過「家庭系統排列」,發現導致孩子內心壓力的源頭,父母就可以主動介入,幫助孩子來承擔這部分壓力,當孩子的內心壓力被父母承擔後,孩子就會立刻恢復到輕鬆狀態。

這會讓不住讓你說,如果真能達到這種理想效果的話,真是太棒了。

海靈格科學是一門當下的科學嗎

讀到這兒,可能有人會對海靈格的「家庭系統排位」產生一點兒排斥心理,覺得它無非是在其他基礎心理學方面做了點創新,而且這種創新形式還顯得有點「神神叨叨」的。但海靈格本人一點兒也不客氣,他是把自己的理論歸類於當下的科學範疇之內的。

他認為,海靈格科學所有的動檢都是在當下能起到作用的,是一門有關當下的關係的科學。在自我肯定海靈格科學的同時,海靈格繼而又把自己的研究,升華到了「愛的科學」的高度,是一種容納一切的愛的科學,這就無法讓人反駁了,以愛之名,以科學的名義去解決愛的歷程中產生的矛盾,這種誘惑令人無法拒絕。

作為海靈格科學的創建者,海靈格本人並不排斥談論有關神靈的東西,雖然他自己也不確切地知道神靈是什麼。

海靈格說,有些人推測神靈是一種可以捉摸的東西,它會直接與我們用一種特殊的方式聯結。當我們這樣推測,當我嘗試思考這件事,那麼很明顯這個很有創造性的神靈是在平等地和一切聯結。然後我就和那個神靈只能用某種特殊的方式與我聯結的觀念說再見了。

「我們在那裡獲得洞見,獲得那些遠遠超過我們目前思考的洞見……」

比起談論神靈,海靈格更注重人的靈性,海靈格覺得自己的方法,可以把人帶進一個靈性的空間,進入一個宇宙的意識,「我們在那裡獲得洞見,獲得那些遠遠超過我們目前思考的洞見……」。

按照海靈格的這個邏輯去思考,也許他是在鼓勵我們在多一些靈性的同時,也更多一些智慧,這智慧與知識有關、有生命有關、更與愛有關。

海靈格是在懷疑我們作為普通人的愛的能力嗎,在《洞悉孩子的靈魂》這本書里,無法發現海靈格使用諸如「愚蠢」等類似的辭彙,來形容那些向他尋求幫助的人。

但有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他和我們每位為人父母的家長一樣,都希望孩子擁有一顆透徹的靈魂,這個靈魂自由、純粹、高尚、輕盈、富有愛意。

當我們產生這樣的期望的時候,一個事實已經誕生了——我們本人或許並不具備這樣的靈魂。

那麼,如何讓孩子最大可能地擁有海靈格所希望孩子們具備的靈魂?海靈格給出了很多的建議,比如:心照不宣的愛,恰當的語言,好的良知,對靈性場域的捍衛等等。

我們中間大多數人,可能沒法全部做到,但如果意識到了,可以按照這個方向去努力,也是一件好的事情。遇到海靈格,可是視為,遇到一個能夠幫助你解決與孩子之間的矛盾關係的知音。

我們處在一個親子關係無比焦慮的時代。

我們處在一個親子關係無比焦慮的時代,大人們忙於自己的事情,更多的時候把孩子交給了智能設備與互聯網。一方面我們憧憬著書本上刻畫的理想化的親子關係,另一方面又忙於尋找各種借口來掩蓋對孩子的愛的缺失。從這個角度看,海靈格科學在當下真的具備指導價值和實用價值。

對於一些受困於家族困擾、家庭矛盾病急亂投醫的家長來說,讀讀海靈格沒有壞處,起碼可以讓你的靈魂也變得透徹一些。

-END-

六根者誰?

李輝 葉匡政 綠茶韓浩月潘采夫 武雲溥

醉能同其樂,醒能著以文

微信號:liugenren


推薦閱讀:

忠誠取決於相愛相惜之程度
有時候,閉上嘴是對朋友最大的忠誠
忠誠,才是愛情的基礎
最不忠誠的是什麼
員工的忠誠來自哪裡

TAG:美好 | 靈魂 | 忠誠 | 擁有 | 韓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