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就是收收放放的歷史
07-22
中國的歷史就是收收放放的歷史 發信站:天益社區(http://bbs.tecn.cn),版面:雜文天地本文鏈接:http://bbs.tecn.cn/viewthread.php?tid=215205 一 中國傳統王朝的收和放中國自秦朝以後,絕大多數是行的是秦制,大一統。幾乎是皇權--官僚--民眾三者之間的博弈。皇帝是官僚的總頭子,為了保證自己的地位,必須依靠官僚,一手是壓官僚,是收;一手是抬官僚,是放,總之都是為了自己的權力。收和放也是看皇帝自己的實力,威望和當時的形勢。強勢的時候,就壓,所謂治國重在治吏;弱勢的時候,就抬,所謂調動積極性。腐敗危及社稷時,就收;積極性嚴重不足的時候就放。但這兩者很難平衡,很難拿捏。比如腐敗危及社稷,進入骨髓時,利益集團做大,皇權旁落,沒有制約力,就會淪落到想收也收不攏的境地。要未雨綢繆,但是這時候收的話是處在社會的先知階段,遭到社會抵觸,更遭到官僚集團抵觸。即使官僚集團明知道有利於長遠,但一般不會在乎,因為長遠是皇帝的長遠,是百姓的長遠,如果皇帝要收,那麼損失的必定是官僚集團,而這其中,百姓只是間接性參與,皇帝可能會尋求民眾的支持和部分官僚的支持,但大部分官僚則緊緊抱團,抵抗上面的旨意。在皇權太集中,積極性嚴重不足的時候,在君主實力微弱,需要尋求支持的時候,要放。但放也不簡單,如果不放,因為生產太弱或者管束太嚴,必然官僚百姓造反,秦朝就是如此;但如果放,就有可能收不回來,成了亂源,漢朝武帝之前就是這樣的。而且放的時候放的不均,導致利益分配不平衡,也有可能引起造反,這時候就看君王的實力和威望,實力不濟,隨時被覆滅,五代十國就是如此。所以一般開國皇帝一般很注意收,因為他們看到了放的壞處,到處是官逼民反,而且民眾團結起來造反很有威力,確實如此。所以他們就很注意壓制官僚,而且因為他們是憑藉自己實力,憑藉自己的歷史形成的地位和威望,有道義,有人脈和有力量作支持,可以暫時壓制官僚,朱元璋如此,毛澤東也如此。但如果不是創業者,很難做到這點,這也是朱元璋自己以猛治國而不主張他以後的繼承人如此的緣故。而且對官僚壓制的厲害,對百姓也自然壓制的厲害,這是封建王朝體制金字塔結構形成的,即使皇帝為自己的皇權也罷,為自己的理想也罷,為百姓創造一個黃金世界也罷,還是為自己王朝奠一個萬世基業也罷,會過度干預官僚,官僚自然會幹預民眾,使得官僚和民眾沒有自主性,整個社會積極性和活力大大下降。所以必須轉變,必須要放,所以就要給官僚利益,給圍繞官僚相關人利益,同樣在給官僚利益時,也給了群眾一部分利益。但放給民眾的利益最終是要被官僚所侵害的,這是後話。從這隱約看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的影子,漢朝的「文景之治」也是如此。這樣一放活力大大增強,有經常歷史上所謂的盛世。其實,就在這放的過程中,留下深刻的隱患。由於皇權的削弱,制約官僚集團的力量大大削弱,但民眾又是自給自足的小生產者,很少有組織性,更加沒有能力制約官僚。其實,這也是農耕時期農民渴望明君和青天的必然條件,因為他們的生產力和組織性決定他們不能和不敢制約官僚,只能希望皇權和按制度規定行事的官僚,也就是青天。因為放,圍繞著官僚以及官僚相關的群體大肆增加,產生大量的冗員,產生大量的腐敗,產生大量的陋規,以至政令不暢,以至世風日下,以至官逼民反,為什麼會官逼民反?因為冗員,腐敗的增加,必然導致行政成本巨增,行政成本的增加就必須把成本加於百姓頭上,就是加稅。一但收稅的速度比不上養活官僚和暴力機關的速度,這艘大船就沉淪。為什麼?因為你加稅,官僚會為了自己的利益,從中夾雜附加的稅費,越是皇權微弱,越厲害。但中央政權必須加稅來養活官僚和暴力機關,以此鎮壓加稅帶來的反抗;而官僚集團把加稅謀取自己利益最大化的好時機,何況這時皇權微弱不能監督,所以收到中央國庫的稅微乎其微,而因為民不聊生,百姓開始抵抗,收稅帶來的巨大反抗卻必須有中央政權承擔。所以就形成惡性循環,變的造反連片,但還是必須收稅,直到王朝覆滅,而且到王朝覆滅,王朝國庫基本空虛的沒有什麼國銀而貪官污吏遍地,更足以證明皇權的微弱。中國王朝覆滅歸根結底是因為皇權不能制約官僚集團,而百姓又沒有權利和能力去制約官僚集團,所以覆滅。所以這就是封建王朝逃不出的宿命,也就是所謂的周期率。 二 毛澤東的新嘗試毛澤東作為一個新王朝的創立者,為了自己的江山永固,可謂用盡心思。無論是東西南北各一仗,使得近者不可欺侮;還是「兩彈一星」上天,加強自己的自衛能力;還是聯合第三世界和蘇聯美國對抗,形成三極......這是對外,達到了他謀長遠的目的。但是,真正的問題在國內,在體制內。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初,因為政治局勢,毛澤東迫不得已開始放。毛澤東經過一度的退隱和放,看到官僚集團不受管束後的大隱患,以及民眾開始反抗,一是覺得著急,二是覺得民意可用。應該是本能的從自己的權力出發和對中國的歷史的熟悉,知道對官僚和資本集團放的最後結局是王朝覆滅,百姓遭殃,也就是他說的"走資本主義路線","老百姓要吃二茬苦"的必然結局。熟諳歷史的毛澤東知道治國重在治吏,中國的歷史就是一部有興到衰到亡的歷史,就是一部由清明到腐敗到造反的歷史。但解決之道了?怎麼解決"衛星上天,紅旗落地"的殘酷現實,怎麼使"紅色江山永不變色",不讓百姓吃二茬苦?他的藥方是文化大革命,甩開官僚集團,直接向民眾發布號召,指揮民眾行動。他不再通過組織系統傳達和貫徹他的意志,而是登上天安門城樓,面對民眾直接表達,授權民眾不服從官僚集團。他跨過官僚集團,和民眾聯手,利用民眾力量打倒官僚集團。毛澤東在發動文革過程中的舉動──接見紅衛兵、寫大字報、支持造反、鼓動串聯、發布「最高指示」等,都是為了實現跨過官僚集團指揮民眾的目的。領袖(中央政權)選擇直接面對群眾時,雖然一時有利,但長遠來看,會發現成本非常高,遠遠超過利用官僚的成本,所以毛澤東一定時候又恢復了官僚集團來貫徹自己的意志。毛澤東發動文化革命目的到底是什麼?(一)收權。通過發動群眾運動,打倒當前掌握權力,但不太聽指揮面臨腐化的官僚體系,重新控制政權,樹立新的執政體系,新的執政代理人;(二)教育官僚體系。毛澤東清楚被打倒的官僚體系,知識群體,是社會精英。以後一定會重新執政,他的目的是保留他們,但是把他們打倒到底層,讓他們受教育,讓他們以後重新執政時考慮到人民的利益;(三)鍛煉群眾。毛澤東要讓人民在這場風暴中,革命中,鍛煉群眾自己,讓民眾知道自己的力量;(四)改造國民性,培養社會主義新人。毛澤東想通過這場前所未有的革命,不但要從現實中達到破舊立新,還關鍵的要通過這場文化革命,觸及靈魂,在靈魂深處鬧革命,使得國民的國民性有極大改觀,培養出社會主義新人,通過新人接自己政權的班,更好的去改造世界,改造自然,讓自己的基業長青。但毛澤東不是採取的制度化的三權鼎立,法制化的正常有序,民主化的群眾監督去改造國民性,發動人民監督政府。所以失敗了。毛澤東賦予百姓部分權利,和民眾結合起來,與官僚集團抗爭,取得了初步勝利。奈何的是他不能長命百歲,奈何的是他所寄希望的骨幹和民眾實力太弱,素質太差,組織性太低,奈何的是他離不開官僚集團,以至他一死,就被官僚集團扳船掉頭。毛澤東打碎原有官僚機構,是擔心它異化到人們群眾的對立面,墮落為一個純粹的利益集團,背離革命的初衷。所以他採用直接民主,想用群眾來監督政府。出於種種原因,他失敗了。他對社會演變具有一種極為深刻的預感能力。而這真是當局今天所不敢正視和面對的。毛澤東解決不了的是當一派不執行毛澤東思想中最主要的為人民服務時,被另一派打倒時,新當權的那一派馬上又退化成既得利益集團剝削集團腐敗集團(毛澤東知道當自己政權不能制約官僚集團擴張,就離毀滅不遠。)所以就在毛澤東死後不久,官僚集團順利扳船,順應潮流開始放。就在放的時候,更大的風險來臨,中央政權和官僚,民眾走向三輸的險境。毛澤東一輩子還是沒有找到制約官僚集團的辦法。當然,毛澤東在自己最後十年探索的如何走出歷史宿命,給人還是帶來啟發的。(一)他用領袖和群眾互動來制約官僚體系的思路;(二)他要求人民敢於反抗,造反有理,徹底與舊文化決裂,希望改變民眾幾千年的不抗爭的文化;(三)打倒一切雖然對中國帶來史無前例的劫難(包括犧牲了自己犧牲了群眾犧牲了官僚體系),但也深深的啟蒙了中國人,這其中很多啟蒙是傷害性質的,加速了人民(包括官僚體系,民眾,知識分子,中央領袖)的正反省和負反省;(四)建立了工業體系,把傳統文化的土壤全部破壞,迫使中國沒有退路,不可避免的走向現代化。但,毛澤東雖然看到了開始,但沒有預料到結束,而且他最大的矛盾是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的革命這個核心文化革命理論和實踐的矛盾。毛澤東,他一輩子去奪取政權,奪取的政權又是為無產者服務,他的執政哲學是"馬克思加秦始皇",但是馬克思學說是政權要代表無產者的利益,無產階級最終勝利,這就必須依靠民主;秦始皇就是集權,就是家天下,毛澤東想的也是集權,黨天下。這兩者不可協調,所以民主專政敗下陣來,毛澤東思想敗下陣來。毛澤東後期的思想更充滿這樣的矛盾,既要無產階級專政,又要革命;既要自己集權但又離不開官僚體系;既要自己建立的共產黨領導的政府永不變色又要革掉自己建立的官僚組織。這種矛盾的思想來源於毛澤東的性格,性格養成又是青少年時期,那時毛澤東既是父親權威的反抗者,又沒有打破父親權威,既是舊學的學習者,又是新學的學習者等等......養成了毛澤東矛盾的性格,所以性格決定了他的思想以至命運;這種矛盾的思想更重要的是來源於那個現實的中國,亦步亦趨的彷彷徨徨的從專制,人治走向現代化;舊文化和新文化的衝突;農耕文明象工業文明的過渡。而且我們還沒有走完,我們還在路上。 三 走出困局,走向現代化中國的歷史一直在收收放放,集權分權中徘徊,沒有走出困局。集權沒有積極性進行分權,分權導致利益集團做大,進行削藩集權,反反覆復。其實解決收放之道,平衡各階層的關係,要放在一個大歷史的視野里,我們要借鑒人類先進的成果,啟蒙公民意識,提高公民素質,建立制衡制度,真正走向走民主憲政,實行真正的分權,實現最終每個人的解放,而不只是為了集權,經常使用權宜之際,向官僚集團分權。要實行真正的人民當家作主,實現真正的政治文明。(一)改變專制體制,實行民主體制,真正的分權,民眾能進行選舉彈劾官僚以至領袖,讓民眾有實力制約官僚和領袖;(二)著力提高國民素質,對民眾進行啟蒙,啟蒙民眾的公民意識,進行正確的教育;(三)有議會司法的監督,政府政務公開透明,程序化,規範化;(四)法制彰化,形成一切規則都以法律為規則,尊重法律;(五)輿論的常態監督,使官僚集團不敢懈怠;(六)允許民眾組織起來,可以成立工會,農會以及很多依法組織,允許各種組織依法通過不同方式博弈。把中國這個從秦朝以來形成的龐大老帝國改造成現代化國家,才是真正跳出收放之道,才能跳出困局,跳出周期率。那種有個人良好的願望,想超越歷史階段的做法,毛澤東的文化革命給了我們深刻啟示,為有犧牲多壯志,但敢叫日月換新天的理想沒有實現。因為,事物的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有民眾組織起來,力量壯大起來,才能解決對官僚集團的制約,但要提高全體民眾的公民素質,沒有一定時間啟蒙,沒有一定物質條件是不可能的,文化革命只是一個開始,更重要的是要將這種破壞和成績都巨大的改造國民性的任務,變為理性,平和,更為持久的進行,而不是求速勝,求一朝一夕,真正要有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長遠規劃和紮實行動。畢竟,其他國家也不是一步就到了現代化。但是,時間是寶貴的,上天給了有多少時間和空間給中國給中國共產黨騰挪的餘地,而且目前正是中國如何解決制約官僚集團的問題,此問題又是如此嚴峻,不解決將進入新一輪循環。是簡單的重複集權到放利分權,分權到削藩集權,還是在這收收放放中走出新路,向民眾移交權利,走向民主憲政,我想,中國一定會走出新路的。中國必定會走向現代化,不然,中國就會象其他古文明一樣走向滅亡。 |
推薦閱讀:
※沙·克洛克達爾真面目是什麼?
※仲裁之後怎麼辦? 歷史上的那些國際仲裁案
※《羋月傳》的歷史結局:因他一席話,宣太后被廢,魏冉遭逐
※歷史上的33個為什麼(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