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剛:我們為什麼還要重讀路遙
一轉眼,路遙離開我們已經25年了。25年來,路遙始終被人們所閱讀並記憶著。
在當代中國,路遙一直是被大眾閱讀最多的作家之一,他是陝北黃土地繼作家柳青之後最傑出的一位現實主義作家。就是這樣一位「腳踩堅實的大地」,「堅持以人民為創作中心」的作家,關於他的社會史、思想史、文化史等方面的研究才剛剛展開,而對其進行以陝北黃土高原為文化地理視域的文學研究更是寥寥無幾。為了還原或者展現一個更真實、更立體、更本真的作家路遙,筆者開始了多年的漫漫追尋,前後歷時五年,多方調研走訪數十位相關人士,鉤稽辨析各類文獻史料,最終完成了這部《路遙年譜》。
作為路遙的清澗老鄉,我自小就對路遙充滿敬意。以記錄路遙的方式向這位同鄉前輩致敬,就成為我的一個夙願。2011年年初,我初步確定了本書的寫作構想,開始多方搜集、整理與路遙相關的公開與非公開的資料與檔案,同時翻閱了大量年譜與傳記類書籍,希望以此完成自我訓練,為寫作《路遙年譜》積蓄力量。在寫作之初,我就給自己定下了非常明確的目標——以年譜的形式,嘗試理解那個文學語境中的路遙、陝北歷史文化中的路遙,以及人世間最平凡的路遙。
20世紀80年代,路遙在創作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時,曾深入陝西銅川陳家山煤礦,與礦工兄弟同挖煤、共生活,只是為了了解反映他們更真實的生活狀況和精神需求。也正是因為路遙此種極為樸素的生活姿態與「把握時代脈搏,承擔時代使命,聆聽時代聲音,勇於回答時代課題」的強烈的時代使命意識,最終造就了這部長篇「茅盾文學獎皇冠上的明珠,激勵千萬青年的不朽經典」的無上榮耀。
今天,當我們再次回望路遙時,便會發現路遙以及他所矢志追求的現實主義並沒有過時,以路遙為代表的現實主義文學創作也永遠不會過時,甚至正如路遙所言,「我們和缺乏現代主義一樣缺乏(真正的)現實主義。」可以說,路遙留給我們的文學遺產是獨特的、科學的、超前的,其價值與意義甚至遠遠超越了文學本身。
身處劣境卻不斷挑戰苦難、自強奮鬥,這是路遙留給我們的精神遺產——路遙的人格魅力與其作品中所體現出的時代精神——給予所有的卑微人物以勇氣和光亮,並讓他們知道自己能夠走多遠。路遙的一生為我們所展示的,也正是這樣一種精神追求。這也是路遙逝世多年之後,其作品愈發為無數讀者所歡迎的原因之一。閱讀路遙,要在大時代中發現他的細微。只有發現這些現實的「日常」,我們才能更好地接近作家本身,理解在時代的留白處那個更廣闊的「路遙空間」,更加直觀地發現這個世界最真實豐富的一面。
寫作本書的時候,我常常驚嘆於路遙對這個世界「初戀般的熱情」和他那「宗教般的意志」,他如此熱愛著這個世界,愛著他愛的人,卻又無力對抗這個看似平凡的世界。他是文壇上真正的苦行僧。無數次閱讀路遙,沿著路遙曾經踏過的足跡前行,讓我有了一次次與路遙跨越時空的交流與對話,這無疑成為我人生中一次非常重要的自我學習、自我審視的過程。
本文原發《光明日報》( 2017年01月03日 16版)
?《路遙年譜》:作者:王剛,筆名秦客,陝北清澗人。陝西文學院簽約作家,路遙紀念館研究員、《路遙研究》執行主編、出版人,曾獲《上海文學》短篇小說獎。本書為路遙年譜紀事,從1949年路遙出生,至1992年路遙逝世,著者詳細記載了路遙一生的生活與創作軌跡。該書獨具學術視野,作者在整理路遙年譜之餘,將新中國文壇、陝西文壇的關節事件與重要人物穿插其間,將路遙及其作品置於整個新中國文藝、陝西文壇發展的脈絡中思考,為重新審視路遙及其作品在文學史上的位置打開了新的空間。 北京時代華文書局
推薦閱讀:
※王剛兒子曝光牽出王剛三段婚姻情史(組圖)
※王剛全面回應砸寶風波:真的砸了寶相當於殺人
※王剛:為何要現場砸瓷 翟健民:從沒砸錯過
※王剛三婚妻子真實資料曝光(圖)
※王剛鐵林國立曬破寶貝 張鐵林:我家狗盆都是古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