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士卿教授治療嬰兒腹瀉日久不愈經驗

張士卿教授治療嬰兒腹瀉日久不愈經驗

【關鍵詞】 嬰兒腹瀉

  摘要:總結張士卿教授臨床治療嬰兒腹瀉日久不愈的經驗。腹瀉是兒科常見病、多發病,嬰兒更易患此病,因其「臟腑嬌嫩,形氣未充」,臨床醫生較難把握遣方用藥。張教授從脾虛濕勝來辨證,以參苓白朮散加減來施治,取得了良好的療效。附兩則案例以資印證。

  關鍵詞:張士卿;嬰兒腹瀉;治療經驗

  張士卿教授系全國名中醫,現任甘肅中醫學院中醫兒科學學科帶頭人、博士生導師,從醫執教30餘載,學驗俱豐、造詣深厚。筆者有幸隨師學習1年余,常遇嬰兒腹瀉經多方治療日久不愈者,老師應用中醫藥治療,療效顯著。現將學習體會總結如下:

  腹瀉是嬰兒期的常見病、多發病。在我國因小兒腹瀉病年死亡率為0.51%,全世界每年因腹瀉致死的嬰兒在400萬以上,故WHO將腹瀉病的控制列為全球性戰略。腹瀉病的發病年齡多在2歲以下,1歲以下約佔半數。現代醫學認為,嬰兒期生長發育極其迅速,對營養的需求相對較高,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不夠成熟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統常常難以適應對大量食物的消化吸收,容易發生營養和消化紊亂;此期正為母乳餵養向人工餵養轉換的特殊時期,如果餵養不當則更易發生胃腸道疾病;再之嬰兒體內來自母體的抗體逐漸減少,自身免疫功能尚未成熟,抗感染能力較弱,故嬰兒胃腸道較易感染細菌和病毒而發生腹瀉。

  1 嬰兒久瀉,脾虛為本濕勝為標

  張士卿教授認為嬰兒腹瀉日久不愈,有兩個關鍵因素,一為濕邪,二為脾虛。脾虛為本,濕邪為標。由於濕為陰邪,脾乃運化水濕之陰土而喜燥惡濕,故濕邪外感留滯體內,常先困脾,而使脾陽不振,運化無權,水濕停聚,發為腹瀉。正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所云:「濕勝則濡瀉。」濕邪困脾日久,遷延不愈,又因嬰兒本就「臟腑嬌嫩,形氣未充」,加之餵養調護失宜則導致脾胃虛弱,出現納差,脘悶不舒,腹痛喜按喜揉,面色少華,神疲倦怠,舌淡苔白,食指絡脈色淡而細等癥狀。脾虛清氣不升、運化失司,則小腸無以分清泌濁,大腸無法傳導變化,水反為濕,谷反為滯,合污而下,則發生腹瀉。故《景岳全書?泄瀉》云:「泄瀉之本,無不由脾胃。」脾虛濕勝為本病的主要病機,治療當甘淡滲濕止瀉以治標,益氣健脾助運以治本。

  2 理脾止瀉,溫運淡滲是妙法

  嬰兒慢性腹瀉系脾虛濕勝之因,參苓白朮散系理脾止瀉、溫運淡滲之品,故可取其之妙用。參苓白朮散源於《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由人蔘(臨床常用党參或太子參代之)、白朮、茯苓、炙甘草、蓮子、薏苡仁、砂仁、桔梗、白扁豆、山藥組成。方中以人蔘、白朮、茯苓益氣健脾滲濕為君;配伍山藥、蓮子肉助人蔘以健脾益氣,兼能止瀉,白扁豆、薏苡仁助白朮、茯苓以健脾滲濕,均為臣葯;佐以砂仁醒脾和胃,行氣化滯;桔梗宣肺理氣,以通調水道,又載葯上行,以益肺氣(如無肺氣虛損諸症者可去掉桔梗);炙甘草健脾和中,調和諸葯為使。諸葯合用,補其中氣,滲其濕濁,行其氣滯,恢復脾胃受納與健運之職,則脾虛夾濕諸症自除。

  張教授具體運用該方時,常常根據患兒的具體情況,隨證加減。如有積滯者,加焦三仙、雞內金以消積化滯;有氣滯並噁心嘔吐者,加陳皮以行氣化滯、和胃止嘔;有食積化熱者,加連翹以清熱散結;瀉下頻數、量多者,加澤瀉、豬苓利小便以實大便;腹瀉日久者,加石榴皮、訶子或防風炭、烏梅炭以澀腸止瀉;肝火旺盛者,加白菊花、桑葉以清肝除煩;泄瀉日久,氣虛較甚,有神疲倦怠、消瘦、面白少華者可加紅參(另燉)以補中益氣。現舉2例如下:

  病案1:范某,男,7個月,2005年3月8日就診。患兒家長代訴,患兒自5個月時開始添加輔食,不久則出現腹瀉,經西醫治療1月余未見好轉。患兒每天仍有3~4次黃色水樣便,無黏液、泡沫,有未經消化的食物殘渣,且飲食減少、消瘦、腹痛喜按喜揉、面白少華、口唇淡白、精神尚可,舌淡苔白、食指絡脈色淡。此乃脾虛濕盛之腹瀉,治以健脾益氣、滲濕止瀉,選用參苓白朮散加減:党參、炒白朮、陳皮、澤瀉、連翹、豬苓、焦三仙各6g,雲茯苓、炒山藥各15 g,炒薏苡仁、石榴皮、訶子、蓮子、烏梅炭各10 g,甘草3 g,另加紅參(另燉)6g。6劑,水煎服。服後每日便次減少為1~2次,成形,便中無食物殘渣,其餘癥狀同前。上方去豬苓、紅參,加雞內金10 g、當歸6g,服6劑後諸症悉除。

  病案2:吳某,女,7個月,2005年4月18日就診。患兒腹瀉1月余。現每日瀉下2~3次,上午便質較稀,下午為黃色水樣便,夾有泡沫,精神尚可,納差、消瘦、眼屎多,舌淡苔白厚。此乃脾虛濕盛,夾有肝火之腹瀉,治以清肝抑木、健脾扶土、滲濕助運以止瀉,仍選參苓白朮散加減:太子參、雲茯苓、扁豆、蓮子、訶子、白菊花、桑葉、焦三仙各10 g,炒白朮、陳皮、桔梗、雞內金各6 g,炒山藥、炒薏苡仁各15 g,炙甘草3g。6劑,水煎服。服後大便成形,每日便次減少為1~2次,眼屎減少,納食有所改善,繼以原方服用6劑後諸症愈。

  按:泄瀉之本在於脾,而小兒脾常不足,所以治療嬰兒泄瀉,調理脾胃為第一要務。古人有「無濕不成瀉」之論,泄瀉之機,在於乳食所傷,脾為濕困,故臨證用藥當以溫運、淡滲之品為宜。唯其溫運,則脾氣得健,脾陽得運;唯其淡滲,則脾濕得祛、脾陰不傷。而方葯之中既有健脾之功、又有祛濕之效者,參苓白朮散為首選,該方藥性平和,溫而不燥,補而不滯,非常適宜於嬰兒脾虛濕勝日久不愈之泄瀉。

(甘肅中醫學院,甘肅 蘭州 730000)
推薦閱讀:

兒科專家教您如何應對小兒腹瀉,很有用!
比樂康 夏季來臨,遠離腹瀉!
小兒推拿:(七)寶寶腹瀉不要慌
腹瀉、便秘、吐奶、睡不安穩、黃疸、腸絞痛、鼻塞……新生寶寶常見問題全歸納
小兒腹瀉莫濫用抗生素

TAG:經驗 | 嬰兒 | 教授 | 腹瀉 | 治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