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理有據:如何對待性格任性的的學生?

有理有據:如何對待性格任性的的學生?

梅花

A如何對待性格任性的的學生

這種性格固執的學生,首先是對事無動於衷,情感不易激發,一旦激發,則經久不息,脾性倔強,不易改變。其次動作遲緩,在眾人面前怕羞,面紅。第三,對--件事沒做好就感到有很大痛苦,記在心中,長久不忘。第四,在任何活動中顯得被動、執拗,不願與他人合作,也很少表現自己。總之,這類學生富於想像,情感傾向於緘默和孤獨,外部表現通常是溫柔、怯懦的,在氣質上則屬於抑制型(抑鬱質)。比如,拿幫助人來說,不同氣質類型的學生壽現出的形式不同,有的是不聲不響地去幫助人,有的是善說會道地幫助人,有的是滿腔熱情地幫助人,而性格固執的學生則是帶著憐憫去幫助人。

這類學生性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因為家庭是兒童的第一個環境,父母是兒童的第一位老師。一個家庭的物質條件,成員的思想品德以及他們的言行有意無意的都對子女的性格形成留下深刻的痕迹。不同家庭的子女,會形成不同的性格。比如,有一個學生家庭的物質生活條件差,。社會地位一般,但家庭成員勤勞儉樸,樂於幫助他人和同情苦難者,以自己的言行來嚴格教育子女,他們的子女也會形成如此較好的性格特點。另有一個家庭,物質生活條件高,社會地位也高,而家庭成員好逸惡勞,吃、穿、用過於追求,浪費奢侈,對子女言行不一,或過於溺愛,或採用打罵手段,則這些子女的性格也會形成固執。

在家庭中,父母的態度尤其重要。如果父母的態度處於支配的,則子女的性格是服從無主動性、消極的、依賴的;如果父母態度處於順應的,則子女性格會形成無責任心,不服從、攻擊的,粗暴的;如果父母態度處於管照過甚的,則子女的性格是幼雅的、依賴的,被動的,然而,如果父母態度處於殘酷的、則子女性格形成是執拗的、冷酷的、逃避的、獨立的。

另外,父母早亡也是形成這類性格重要的原因之一。因為愛是人的需要之一,有人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幼猴從母猴身邊離開,做了兩個假母猴,一個是用棉花做的,另一個是用金屬做的。結果這幼猴樂於在用棉花做的母猴身邊,而對用金屬做的母猴表示疏遠。那些很早失去了

父母之愛,特別是母愛,缺少溫暖的學生性格變得冷淡、被動、執拗等是可以想像的。

第二,受學校教育的影響。學校的校風,班風和教師同學之間及團隊生活等都直接或間接地影響著學生性格的形成。學生大多數時間在學校,受著學校各種活動的影響。如果有一個好的校風,班風,團隊活動開展經常的學校,這個學校大多數學生的性格則是直爽的,團結友愛的,與 同學協作的、待人親切的。碰到困難有善於克服等好的性格。如果一個學校的校風、班風不正,團隊活動不能經常開展,則這個學校的學生性格大都是粗暴、或者消極,或者固執。

另外,教師在工作上的失誤,也是導致學生形成這類性格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師工作上的失誤是由於教師提出的要求不符合這些學生的實際需要;或者要求提出過於頻繁、卻嚴格執行檢查不夠;或者採用強制的「下令」的辦法;或者在表揚與批評時,沒有注重調查,尤其重要的是對他們缺少溫暖,缺少「愛」,缺少幫助和引導。國外有一個教育家列舉了這樣一個事例:一次,一個小學生沒有洗臉就來上學,教師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訓斥他,讓大家都來看他的臉。從這以後,他在每節課上不肯抬頭,總覺得同學們都在望他的臉。因而,聽課不專心,學習成績下降,性格也變得很固執。

第三,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如果小學生與農民相接觸,則也學著他們熱愛勞動,互幫互助等特點;如果與解放軍戰士相接觸,則也學著他們嚴格要求自己和不怕苦等特點,然而若與個性固執的同伴相接觸,則也會形成如此固執性格。

第四,自我控制能力差。這類學生往往一時為了滿足自己需要。這是由於他們意志薄弱,不能控制情感,或者有的已形成習慣,動不動就「強」病複發。另外他們識別是非能力差,往往把教師的善意當成惡意,疑慮心理嚴重。這是因為他們學習少,年齡小等生活經驗的限制,對教師的要求實質產生誤解。總而言之,這類學生的性格形成是複雜的,教師只有弄清原因,才能因材施教。

教育實踐中,許多有經驗的教師對性格固執的學生常採用如下一些教育方法:

首先,對犯了錯誤的性格固執學生,多做耐心細緻的工作,盡量不要和這些學生發生正面衝突,要注意選准教育時機,抓好轉化。先要讓學生了解教師的真心善意,逐步消除思想上的疑慮和對立情緒。一旦時機成熟,對這類學生立即採取個別談心的方法,時間可選在:當這類學生情緒有所好轉時;或者做了好事時;或者有進步時為宜。在談話時,要心平氣和,曉之以理。可用感人肺腑的語言或事例。避免「頂牛」或不言語的場面出現,對他們提出的正當需要,教師要設法給予滿足,特別要對他們體貼關心。比如,冬天他來了,告訴他們加些衣服,加強活動鍛煉。如果他們誰生病了,教師都要過問或看望,增強他們戰勝疾病的信心,還可告訴他們預防疾病的常識等,要對他們動之以情。這是轉化性格固執的學生的基本點。

其次,對這類學生還須用民主的方法。教師要同學生的家長一起合作,共同用好的言行、儀錶、態度來導之以行,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堅持正面教育,曉之以理。對這類學生要給他們創造條件,使他們多參加一些社會實踐活動和先進事迹展覽,聽革命前輩故事。開展「小紅花活動」,「學習雷鋒活動」。這樣持之以恆地激發他們的情志,培養他們形成良好的性格。

對這類學生應注重觀察。在平時若發現他們情緒有反常時,或者不願跟別人一起活動時或者與同學發生矛盾室,或者在別人圍攻時,要及時地、耐心地給以開導。比如,肯定他的成績,指出不足之處,並給予改正的方法,在特殊情況下,即很可能他被毀掉的時刻,教師要用特殊的曲折迂迴的方法來袒護他,防止這類學生破罐子破摔。

同時,對這類學生還應注重課堂教育,要鼓勵他們積極發言,同時禁止其他學生的嘲笑。如果他們在學習上一次取得了良好的成績,或者,一次在勞動中表現踏實、肯干;或者在某項活動中表現積極,教師都應及時敏感地在全班同學面前提出表揚,給以鼓勵,充分發揮思想教育的主導作用,克服他們的固執性格。


竇文亮

A家長應該在孩子更小的時候就及時發現這一問題,並積極加以糾正。

現在的家庭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孩子少,父母都特別關愛子女,尤其是隔了一代的祖父母、現在的家庭絕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由於孩子少,父母都特別關愛子女,尤其是隔了一代的祖外公外婆,更是寵愛有加,可謂「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導致現在的孩子大部都是非常任性,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比如,嬰兒肚子餓了便哭,尿布濕了也會哭,絲毫不懂得顧及父母。但父母忙的時候,無論孩子怎麼哭,也無濟於事,因為父母實在無法去照顧他,一來二去,他就會漸漸明白:"並不是自己的所有要求都能得到滿足。"這樣,孩子的任性就會一點一點地被磨滅,而形成自己的"社會性"。可是現在,絕大多數家庭只有一個孩子,家長有了更多的時間照顧孩子,能滿足孩子的很多要求,在家中,父母在子女的學業上有較高的要求,而至於待人接物,為人處事等方面卻往往會忽視,這樣就使得脾氣任性的孩子日漸增加。隨著這一趨勢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家長開始為孩子的任性而感到頭痛。有時在於家長的交流中,家長常會流露出一些無奈,常會抱怨"這孩子都上中學了,還這麼任性,怎樣才能改掉這個懷毛病?"其實,家長應該在孩子更小的時候就及時發現這一問題,並積極加以糾正。但父母們似乎並沒有意識到,孩子的任性正是由於父母過分包辦、溺愛而導致的。要改正孩子任性的毛病,就必須重新調整親子之間相處的方法,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斷地讓孩子覺得:"有的時候,有的地方,任性是行不通的。"這是糾正任性的根本所在。

要想讓孩子客觀地認識到自己的任性,一個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去接觸比自己更任性的小孩,這種方法有時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為讓他接觸比他更任性的孩子,他就會嘗到別人跟自己耍小性子的苦頭,也才能明白自己原來給周圍的人添了多少麻煩,給周圍的人留下了什麼樣的印象。因此,在管理班級的時候,比如、自習課,我就讓一些調皮鬼對班級進行管理。剛開學,學生相互之間不是很熟,所以班級各方面都比較太平。隨著時間的推移,原本乖巧的學生也開始露出狐狸尾巴,早自習、二分鐘預備鈴、自習、午休課等,都開始不太平。於是,我「以毒攻毒」,每天我讓那些搗蛋鬼來擔任此項「重任」。班級里,如,曲昇弘、高遠、朱宇昊等一批男孩,都榜上有名。事後,我再找那些孩子們了解他們管理班級之後的感受,他們都非常有感觸,都為自己以前的一些錯誤行為感到後悔莫及,而且決定首先從自己做起,然後願意在管理班級時起積極有益的幫助作用。

在學生中間,也有極度以自我為中心的,譬如,我班的鄧兆昕,家庭條件特別優越,每天父母都忙於打理公司的業務,回家總已深夜,對他的各方面都很少有時間照顧,所以養成了他自傲的性格,極度以自我為中心。而且,他往往會鑽家校之間的空子,把老師與家長的聯繫掐斷,導致學習以及行規都後退;平時在與同學的交往中總會有不少的矛盾產生,針對他的這一情況,我就讓他擔任班委一職――值日班長,讓他對班級進行管理。這樣一來,他也慢慢的改掉了許多不好的言語行為,與同學之間的關係也逐漸好了,也得到了許多課任老師的好評,自己的組織與管理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與鍛煉。

  其實,這裡面運用了一種心理戰術,即試著扮演了別人的角色之後,方才懂得他人的立場和情感。讓任性的孩子品嘗"被任性"的滋味,才能讓他切身體會到什麼是任性,任性有什麼危害?這樣他才能自然而然地領悟到"不應該在任性下去了"。年齡較大的孩子在照看比自己更小的孩子時,不僅使自己的任性無用武之地,而且還會得到客觀反省自己日常行為的機會。所以不妨偶爾讓自己的孩子去照看一下鄰居的小孩,讓他自己也體驗一下任性的厲害。


推薦閱讀:

水木書榜:最受清華學生喜愛的32本候選書籍推介
孩子學習英語使用點讀筆究竟有多大幫助?
激發學生興趣十三法(琴)
徐悲鴻「天價油畫」被指系「學生習作」
巧用班級日記 搞好學生管理

TAG:性格 | 學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