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人生百字銘》之第十三集 治 世

《人生百字銘》之第十三集 治 世

默認分類 2008-11-21 08:58:38 閱讀79 評論8 字型大小:大中小訂閱

121國家之根基 122用人惟賢能

123隨器以授任 124賞罰應分明

125觀俗以立法 126淳俗致太平

127革舊以圖強 128繼承與創新

129偉大的中國 130天下終為公

121國家之根基

德,國家之基也①。百姓可以德勝,難以力服②。不以仁政,不能賓士天下③。治國「莫如以德,莫如行義。以德以義,不賞而民勸,不罰而邪止」④。國家之興衰,實在於道德之淺深、風俗之厚薄⑤。故求治之道,莫先於正風俗⑥──去陋習、美風尚、變化人心⑦──世風純正,則天下昌盛、太平⑧。

注 釋

①引自《左傳·襄公二十四年》。

②引自漢朝鐘離意《因變故上疏》。

③引自《孟子·離婁上》。仁政:可以理解為德政,即指有益於人民的政治措施。意為,如果不實行有益於人民的政治措施,就不能治理好天下。

④源自《呂氏春秋·上德》:「為天下及國,莫如以德,莫如行義┅┅」。

⑤源自蘇東坡《上神宗皇帝書》:「夫國家之存亡者,在道德之淺深而不在乎強與弱;曆數之所以長短者,在風俗之厚薄而不在乎富與貧」。

⑥引自《明史》卷一三九《葉伯巨傳》。

⑦筆者據上意撰。

⑧筆者據上意撰。

122用人惟賢能

治天下者,以人為本①。有賢而用之者,國之福也②。朝無賢人,猶鴻鵠之無羽翼,雖有千里之望,也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③。百萬之眾,不如一賢④。治世不得真賢,猶治疾不得真葯⑤。「得賢傑而天下治,失賢傑則天下亂」,自古皆然⑥。是故,能用賢傑者,便可以無敵於天下⑦。

注 釋

①引自唐朝吳兢《貞觀政要·擇官》。

②引自宋朝王安石《臨川集·興賢》。

③引自漢朝劉向《說苑·尊賢》。鴻鵠:大雁和天鵝,都是飛得又高又遠的鳥,藉以比喻具有遠大理想的人。

④引自《資治通鑒·漢紀二十五》。

⑤引自漢朝王符《潛夫論·思賢》。

⑥引自宋朝范仲淹《選用賢能論》。

⑦源自清朝王夫之《讀通鑒論》: 「能用人者,可以無敵於天下」。

123隨器以授任

為治莫先於用人,「用人之道,聖賢亦難①」。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長,不知人長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長,則不可以用人②。駿馬能歷險,犁田不如牛③。舍長以就短,智者難為謀④。人各有才⑤,才各有宜⑥。用得其宜,則才著;用非其宜,則才晦⑦。苟隨器授任,則世無可棄之士也⑧。

注 釋

①引自司馬光《資治通鑒·魏紀》。

②引自魏源《潛瓢下·治篇七》。

③引自王冊林《雜興》。

④同上。

⑤引自蘇軾《應制舉上兩制書》。

⑥引自申居鄖《西岩贅語》。

⑦同上。

⑧引自司馬光《日知錄·卷九·保養》。

124賞罰應分明

賞罰,政之柄也①。賞以勸善,罰以懲惡②。賞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勸,罰一惡而天下之惡皆懼③。有善,雖疏賤必賞;有惡,雖貴近必誅④。賞必加於有功,罰必施於有過⑤。有功必錄,有過必罰⑥。賞不勸,謂之止善;罰不懲,謂之縱惡⑦。在上者,能不止下為善,不縱下為惡,則國治矣⑧。

注 釋

①引自漢朝荀悅《申鑒·政體》。柄:權力。

②同①。

③源自晉朝傅玄《傅子·治體》:「善賞者,賞一善而天下之善皆勸:善罰者,罰一惡而天下之惡皆止。」

④引自晉朝傅玄《傅子·治體》。

⑤源自北齊劉晝《劉子·賞罰》:「罰必施於有過,賞必加於有功」。

⑥源自清朝汪祖輝《學治臆說》:「有功必錄,不須抵過;有過必罰,不準議功。」

⑦引自漢朝荀悅《申鑒·政體》。

⑧引自漢朝荀悅《申鑒·政體》。

125觀俗以立法

天下之政,非賢不理;天下之業,非賢不成①。為政之道,以順民心為本,以厚民生為本,以安而不擾為本②。尊賢任能,信忠納諫③。觀俗立法,察國事本④。天下順治在民富,天下和靜在民樂⑤。苟利於人,不必法古;必害於事,不可循舊⑥。法無古今,惟其時之所宜與民之所安⑦。

注 釋

①引自唐朝陳子昂《重任賢科》。理:治理。業:事務、事業。

②引自宋朝程頤《代呂公著應昭上神宗皇帝書》。

③引自漢朝王符《潛夫論·思賢》。任:任用。納諫:接受規勸,聽取別人的意見。

④源自《商君書·算地》:「聖人之為國也,觀俗立法則治,察國事本則宜。」觀俗:觀察民俗。事本:從事根本。本,即上文說的順民心、厚民生、安而不擾。

⑤引自明朝王廷相《慎言·御民篇》。順治:秩序井然,太平安定。和靜:上下和睦,相安無事。

⑥引自北齊劉晝《劉子·法術》。苟:如果,只要。法古:仿效前人的作法。古,指前人留下的現成的方法。循舊:墨守成規。舊,指舊有的方法。

⑦引自明朝張居正《辛未會試陳策》。

126淳俗致太平

風俗,天下之大事;廉恥,士人之美節①。治天下,以正風俗、得賢才為本②。國家欲致昇平,必厚風俗;欲厚風俗,必正士習;欲正士習,必重師儒③。風俗人才,皆由乎上之教化④。教化衰,則風俗日壞⑤。風俗壞,則國家之根基動矣⑥。故風俗之厚薄,實系國家之安危,不可不慎也⑦。

注 釋

①司馬光語。意為社會風氣的好壞是國家的大事;廉恥是官吏的美好節操。

②程經語。意為治理國家以改變不良風氣和得到有才能的人為根本。

③引自清朝戴璐《藤陰札記》。士習:讀書人的習氣。師儒:教師和儒學。全句的意思是:要使國家繁榮太平,就要有良好的社會風氣;而要形成良好的社會風氣,就要端正讀書人的習氣;而要端正讀書人的習氣,就要重視教師和儒學。

④引自明朝王宇編撰《升庵槽語》。風俗和人才都是由於教化而來。

⑤引自《集語要》,作者不詳。不重視教育感化工作,社會風氣就會日益變壞。

⑥筆者語。既然風俗是國家的根基,那麼風俗壞了就是動搖了國家的根基。

⑦筆者語。可見風俗的淳厚與否,實則關係到國家的安危,不可不慎重其事。

127革舊以圖強

今之為治,當以開創之勢治天下,不當以守成之勢治天下;當以列國並立之勢治天下,不當以一統垂裳之勢治天下。 蓋開創則更新百度,守成則率由舊章; 列國並立,則爭雄角智;一統垂裳,則拱手無為①。《易》曰:「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也②。

注 釋

①引自康有為《公車上書》。當以開創之勢治天下:應當以開拓創新之勢治理國家。不當以守成之勢治天下:不應當以墨守成規的態勢治理國家。當以列國並立之勢治天下:應當按照列國並立的形勢制定治國之策。不當以一統垂裳之勢治天下:不應當以無所事事的樣子無為而治。更新百度:大幅度的更新。率由舊章:因循舊的規章制度。爭雄角智:實力的竟爭和智慧的角逐。拱手無為:無所作為。

②引自《周易》。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察天文,可以得知時序的變化。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觀察人類的文明秩序,可以推行教化促成世界繁榮昌盛。

128繼承與創新

普天之下,理無常是,事無常非。先日所用,今或棄之;今之所棄,後或用之①。智者不襲常②,正則用之,邪則去之;是則行之,非則改之③,有因有循,有革有化④,就變而從時⑤。聖人不法古,不修今。法古則後於時,修今則塞於勢⑥。法無新陳,便民者良⑦。「天下事,最誤於因循」守舊⑧。

注 釋

①源自《列子·說符篇》。「普天之下」,原文為「天下」。

②引自明朝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卷二十八。

③引自宋朝蘇軾《論時政狀》。

④引自漢朝揚雄《太玄·玄瑩》。

⑤引自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

⑥引自《商君書·開塞》。

⑦引自宋朝李常《宋史·列傳·李常》。

⑧源自清朝錢泳《路園叢話》,增「守舊」二字。

129偉大的中國

紅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瀉汪洋;潛龍騰淵,鱗爪飛揚; 乳虎嘯谷,百獸震惶;鷹隼試翼,風塵吸張;奇花初胎,矞矞皇皇;幹將發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蒼,地履其黃;縱有千古,橫有八荒;前途似海,來日方長①。美哉,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偉大中國,萬壽無疆②!

注 釋

①引自清朝梁啟超《少年中國說》。

②源自清朝梁啟超《少年中國說》:「美哉,我少年中國,與天不老!壯哉,我中國少年,與國無疆!」矞矞皇皇:象徵祥瑞的彩雲。幹將發硎:幹將,古代劍的名字。發硎,剛剛磨完。硎,磨刀石。

130天下終為公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①。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也②。

注 釋

①引自《禮記·禮運》。大道之行:大道,最理想的治世原則。大道之行,最理想的治世原則得以施行的時候。天下為公:謂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不為一人一家所私有。選賢與能:選用有道德和有才能的人。講信修睦:人與人之間講求誠信,增進和睦。不獨親其親:不只是尊敬自己的父母。不獨子其子:不只是慈愛自己的孩子。使老有所終:使老人們都能安度終生。幼有所長:幼童能得到撫育。

②引自《禮記·禮運》。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不喜歡財物被丟棄浪費,但也不必據為己有。亂賊:造反與偷盜的事。謀閉:機謀閉塞。機謀閉塞,就不會再有你爭我斗的現象。興:起。大同:理想社會。即講求誠信、沒有欺詐、沒有陰謀、沒有盜竊亂賊、人人平等、相互友好、安定幸福的社會。


推薦閱讀:

大腸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為什麼學佛人也會有爭鬥呢?
調伏人生二十難[第八頁]
如何評價丁尚彪這一生?

TAG: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