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寮國僅有的兩項世界遺產
1.寮國:琅勃拉邦
中文名稱: 琅勃拉邦
英文名稱: Town of Luang Prabang
國家: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所屬洲: 亞洲
批準時間: 1995
批准標準
1995年根據文化遺產遴選標準C (ii)(iv)(v) 被列入《世界遺產目錄》
琅勃拉邦
介紹:
寮國古都琅勃拉邦是一個精緻的古色古香的小山城,位於湄公河畔群山環抱的谷地,距離首都萬象大約有500多公里,是寮國現存的最古老的一個城鎮。1353年瀾桑國國王范甘統一了寮國,把寮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政權的首都設在琅勃拉邦,直至1545年國王菩提薩羅在位時遷都萬象。1694年瀾桑國分裂成三個小國,琅勃拉邦是其中一個小國的首都。1893年以後,寮國逐步淪為法國的保護國,琅勃拉邦還是寮國國王王宮的所在地。
經聯合國專家組考察,琅勃拉邦全市有679座有保存價值的古老建築物。1995年12月,琅勃拉邦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歷史遺產名錄。
琅勃拉邦是寮國的一座歷史名城,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琅勃拉邦城市不大,居民篤信佛教,是名副其實的佛都。5萬多的人口中,有200多名和尚。每天清晨和尚沿街化緣是一大景觀。等待布施的信徒沿街排列,等各個寺廟的和尚十來個排著隊到來時,信徒便把糯米飯、粽子等食物依次獻給和尚們。化緣的和尚排成長長的隊列,黃色的袈裟,在太陽的照射下,反映出琅勃拉邦人對宗教的虔誠。
佛教興盛造成了琅勃拉邦古寺眾多。有的寺院古榕蔽天,有的寺院花木繁茂,有的寺院大佛塔聳立。寺廟裝飾的主色有的以紅為主,華貴雍容;有的以金色為主,燦爛輝煌;有的以黑色為,莊嚴沉貴。其中被列為東南亞名寺的就有玄通寺和維崇寺等。
玄通寺是琅勃拉邦最宏偉的一座寺院。主廟正面的牆和樑柱,黑底金飾,精緻美觀;背後的牆面是整幅「生命之樹」的彩石鑲嵌畫。寺院內有一座王家靈車廟,廟內有高12米,有用金色龍頭裝飾的靈車和王室的骨灰金瓶。寺院內還有精美的小廟和多座佛塔。
建於1513年的維崇寺是琅勃拉邦最古老的寺院,著名的普拉邦佛像曾經兩度存放在這座古寺。寺院中有一座高34米的大蓮花佛塔。這座佛塔於1903年由當時的王后下令興建。佛塔內原來藏有的水晶佛和金佛像,現已轉存於王宮博物館。
普拉巴斯努阿佛寺以有著一個三米長的佛的「足跡」而聞名。這些佛的「足跡」也出現在東南亞的佛教國家中。通常,佛的足跡都有著高度的裝飾,依稀顯出足跡的輪廓。它們是用來表明佛曾經到這兒講過經的,所以人們對這片地方很是尊敬。
瓦宗寺位於普寺山的頂部,普寺山正好位於琅勃拉邦的中部。瓦宗寺其實是一個老寺廟的複製品,最初的老寺廟建於1513年。雖然樣品寺廟是1898年才建造的,但它展現了中世紀寺廟的氛圍。這個寺廟中珍藏著無數的藝術珍寶。要想參拜瓦宗寺,遊客們將不得不從普寺山繼續向上爬328個階梯,山頂上風景異常美麗,令人嘆為觀止。
位於湄公河與南烏江匯合處、琅勃拉邦以北30公里的南烏河口的石洞寺,在每年的宋干節(即潑水節)琅勃拉邦人都要集資鑄造佛像送到這裡來,至今已經有上萬尊佛像。在這裡遊人不僅能浴沐在大自然風光里,還能一覽千萬尊形態各異的佛像。這裡也是愛好研究湄公河流域文明、宗教和藝術的人士值得一去的好地方。
琅勃拉邦市內還有眾多的佛塔,比較大的就有50多座,琅勃拉邦的佛塔不僅多,還具有其獨特的風姿,如普西山頂上的宗西塔,塔身呈四角形,塔頂有如含苞待放的蓮花,而市中心的維崇塔,形狀如同西瓜。由於琅勃拉邦市內終年樹木常青,鮮花盛開,層層疊疊的二、三層小樓和寺廟掩映在綠樹之間,景色十分迷人,展現著琅勃拉邦的獨特魅力。
另外琅勃拉邦還有一個值得去的地方——寮國的前皇宮,現在已經成為寮國國家博物館。這幢建築物的歷史並不悠久,是於1904年建造成的,但是它蘊藏著特殊的藝術風格。在這裡還可以看到瀾滄王國的遺迹和許多國家級的文物。整個皇宮金碧輝煌,光艷奪目,殿內裝飾古雅華貴。這裡是寮國最後一代國王西薩旺凡達納的行宮,王室成員今已不知何處去,宮中可見昔日的大殿、議事廳、書房、收藏室、起居室等。末代國王50年代曾經到過中國,他的禮品陳列室中至今還擺放著許多來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國的精美工藝美術品和紀念品。在前皇宮內,有一尊小佛像,代表了寮國佛教最重要的聖物。據悉,城鎮的得名就來自這個小佛像,Luang是 capital(首都)的意思,Pra(普拉)是holy(神聖)的意思。這樣,Luang Prabang(琅勃拉邦)正好可以翻譯成為「Capital of HolyBang」(聖邦首都)。佛像的80% 都是金子製成。佛像高達83厘米,重約50公斤。據說,它是基督紀年的第一個世紀里製造於錫蘭(印度以南的一個島國,現已經更名為斯里蘭卡)。公元11世紀,佛像一直保存在吳哥(柬埔寨的古都),直到後來,寮國國王法恩古姆娶了高棉國的公主之後,這尊雕像也隨之被帶到了琅勃拉邦。當國王塞特哈蒂拉特將萬象作為寮國的首都時,他帶走了這尊雕像。1779年,這尊雕像又被暹羅人搶走,於1839年又將雕像歸還。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琅勃拉邦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其城鎮中傳統的寮國建築容納於19到20世紀歐洲殖民者留下的歐洲城市結構中。琅勃拉邦徹底保留其獨特的城鎮風貌,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文化傳統間相互融合的突出體現。
2.寮國:占巴塞文化景觀內的瓦普廟和相關古民居
中文名稱: 占巴塞文化景觀內的瓦普廟和相關古民居
英文名稱: Vat Phou and Associated AncientSettlements within the Champasak Cultural Landscape
國家: 寮國人民民主共和國
所屬洲: 亞洲
批準時間: 2001
批准標準
Title 簡介
遴選標準:
標準(iii):瓦普神廟是東南亞多種文化的獨特歷史見證,突出體現了公元10到14世紀統治該地區的高棉帝國的歷史文化發展狀況;
標準(iv):瓦普神廟是具有重要象徵意義的文化景觀同當地自然環境完美融合的典範;
標準(vi):瓦普神廟宏偉的建築群及相關附屬建築建造在一處地域廣闊的地方,依山傍水,巧妙得表達了古代印度文明中天人關係的傳統理念。瓦普神廟擁有豐富的藝術傑作,全部以宗教皈依和獻身為主題。
占巴塞文化景觀內的瓦普廟和相關古民居
介紹:
瓦普神廟是寮國著名的佛教古剎,寮國人把它與柬埔寨吳哥寺媲美,稱為印度支那兩大勝跡。
瓦普神廟的建造和寮國的歷史有著深厚的聯繫。公元1235年寮國與泰國之間暴發了一場戰爭,寮國的軍隊突破了泰國的重重防線。包圍了泰國的要塞南市。不料泰國的南市要塞易守難攻固若金湯,寮國的軍隊久攻不下。經過幾十天的抗衡,交戰雙方傷亡慘重,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寮國的占巴塞披耶卡馬塔王和泰國的那空伯羅女王看到勝負難決,於是舉行和談。最後決定雙方各建一座佛塔,誰先完成,誰就是這場戰爭的勝利者。這個方案居然獲得雙方的一致同意。比賽的結果是泰國女王所建的塔於當年7月中旬完成,從而成為這場奇妙戰爭的勝利者。寮國的軍隊履約,立刻退出泰國的領土,戰爭就在這和平中結束了。但占巴塞披耶卡馬塔王卻不久去世了,寮國人為紀念占巴塞披耶卡馬塔王的愛國精神決定把這未完成的塔建完,一年後這座寮國著名的佛教古剎終於建成,這就是瓦普廟。
瓦普寮國語意為「石廟」,坐落在海拔1200米的普高山山腰,東北距湄公河西岸城鎮占巴塞8公里。規模宏大,建築群從山腰向下伸展,長達數百米,全部用雕有各種圖案的石塊砌成。由於建築時工程未全部竣工,並且年久失修,現除一座佛殿較為完整,余皆為斷壁殘垣,僅存遺迹。
佛殿建在被稱為「聖屋之頂」的一塊巨石下的兩個石洞之間的平坡上,內外石壁均雕有美麗圖像,內容有根據民間神話而描繪的哈努曼奮戰群妖等故事的片斷,雕刻精緻瑰麗,造像細膩生動。佛殿內供奉佛像數尊,其中一尊頗為高大。在佛殿的第3層石級上,有一尊石像,為瓦普廟建造者占巴塞王披耶卡馬塔之像。
由佛殿下行,原有兩座崔巍石宮,現已傾塌,但從遺迹規模,可想見其當年氣勢。廟院內有石人石獸,多已殘缺,散落在蔓草荒木之中。石宮正南有一湖,東西長300米,南北寬200米,人們稱為「聖湖」。湖心偏西建有水榭,有橋連通西岸。湖西端有3座殿堂廢墟。
由於歷史久遠,人們已經無從考證瓦普神廟的確切建築年代了,關於瓦普神廟的建築年代有三種說法,一說為七世記,另說為十一世紀和十三世紀。
到過寮國的人都知道寮國人民有一個傳統的節日叫瓦普節,據說這個節日就是為紀念瓦普廟的修建和技耶卡馬塔王的功德而設的。每年1月下旬至2月上旬,人們都要在瓦普廟內舉行盛大的廟會,節日期間除舉行隆重的宗教儀式外,還有許多民間的娛樂活動如賽象、賽馬、鬥牛鬥雞等。
Title 簡介
世界遺產委員會評價:
占巴塞文化景觀,包括瓦普神廟建築群,是一處完好保留了1,000多年的人類文化傑作。占巴塞文化景觀,以山頂至河岸為軸心,在方圓10公里的地方,整齊而有規劃地建造了一系列廟宇、神殿和水利設施,完美表達了古代印度文明中天人關係的文化理念。占巴塞文化景觀還包括湄公河兩岸的兩座文明城市和普高山,體現了公元5世紀到15世紀以高棉帝國為代表的寮國文化發展概況。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