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了離別的糾纏--童慧琦譯作《日益親近》序之一

為了離別的糾纏 ----關於《日益親近》的文字 曾奇峰 一些涉世較深、把人性看得較透的所謂老江湖,會高度懷疑對人的忠誠品質。李敖說得就很極端,他說,沒有任何一個人比一條狗更忠誠。事實似乎也的確如此,被朋友出賣的事情司空見慣,但卻真的沒聽說過狗出賣主人的。 李敖大約沒有學過精神分析。如果他學過,他就不會說這樣的話了。精神分析告訴我們,一個人的人格是由他早年所處的心靈成長的環境決定的,在他成年以後,他的一切的一切,包括外表和內心、言語和行為、成功與失敗、幸福和悲傷等等,都或直接或間接、或明顯或隱晦地與他的童年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童年的經歷,就像一個刻滿了各種符號的火紅的烙鐵,印蓋在一個人的心靈之上,即使窮盡一生的時間與精力,都永遠無法將這些印記抹去。而最不願意抹去它們的,恰恰又是這個人自己。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實在是最忠誠的動物。狗的忠誠,是本能的行為,說到底是對造物主的忠誠,這實在算不了什麼,因為它別無選擇。而人的忠誠,則是對先天之後的、人為的環境的忠誠,這顯然是一種更高級別的忠誠。 每個人的童年,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跟撫養者的矛盾的關係。絕大多數情況下,主要的撫養者就是母親。嬰兒躺在母親懷裡,小嘴吸吮著母親的乳頭,臉上滿布安全和幸福的微笑。這是這個世界上最親密最感人的關係,似乎山崩地裂都不可能將這樣的關係切斷。但是,不必等到山崩地裂;在每個嬰兒的內心裡,早已有著切斷這種關係的願望,此時此刻的依賴與纏綿,只不過是為了將來更好、更遠地離別而已。一個人一生的成長之路,就在這樣的糾纏與分離之間的衝突中展開了,只有到了生命的盡頭,衝突才會真正停止。 撫養者越是能夠給與孩子高品質的親密關係,孩子就越有能力跟撫養者分離。換句話說,撫養者做得越好,就越會被「拋棄」,越會變得不再被孩子需要。這會導致撫養者的嚴重焦慮。所以撫養者經常會用各種連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式,來改變自己被拋棄的宿命。父母跟孩子之間永恆的衝突就這樣產生了。一切心理疾病,都可以被理解成在這樣的衝突中,孩子屈從於父母的壓力,以生病的方式使自己停留在需要被父母照顧的狀態中,來緩解父母被拋棄的焦慮。這是一種具有犧牲精神的、悲壯的「合謀」。 疾病呼喚著醫生。心理醫生的任務,就是幫助一個人和他的家人共同對待成長與分離的煩惱;心理治療的過程,就是在一個人造的環境中重現童年的成長現場,幫助來訪者重新過一個健康的童年。 童慧琦博士翻譯的雅羅姆這本書,細緻地再現了心理治療的過程。這一過程枯燥而瑣碎,充滿了沮喪與哀傷,當然也有著希望與愉悅。從本質上來說,金妮和雅羅姆的關係有著嬰兒與母親的親密和糾纏,親密得血肉相連,糾纏得難捨難分。這既是一種滋補心靈的鏈接,同時也可以將關係中的所有人折磨得形銷骨立、精疲力竭。讀這本書也有類似的感覺,每個字似乎都有千鈞的重量,滯礙著閱讀的視線,時間分分秒秒過去之後似乎還停留在原地。 對我個人來說,這一場景是如此熟悉。在過去若干年裡,我和同時代的中國醫生們都在補著課,這一課就是跟來訪者成千上萬小時地浸泡。在一般人想像中,這個過程是一個心理醫生指點他人人生的、解惑答疑的過程,流暢而清晰。而實際上,這個過程就像行走在雨夜的山路上,雙方都可能一次次跌倒,又一次次地爬起來,就這樣互相攙扶著,直到在某一個不期然的時刻到達山頂、見到曙光。 心理治療師跟教師的區別是:後者給人指導、教給人理性層面的知識,師生關係實際上是一種給與和接受的關係,一方有問題,另一方提供解答,情感層面的糾葛即便有也相對來說比較少;而前者是給人提供一種關係的平台,在這個平台上,來訪者一方盡情展現他的可供觀察、分析和修正的愛恨情仇,不可避免地,治療師的愛恨情仇也會深深地捲入其中。而且更大的區別在於,治療師並不掌握來訪者的問題的具體答案,一切答案都尚在路上,需要雙方共同去尋找。由此可以看出,教學涉及的是智力和能力,而心理治療涉及的是人格。人格是支撐智力和能力的基礎,在人格基本完善的前提下,智力和能力的發揮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如果人格不完善,智力和能力再強大,也不可能得到好的使用。 兩年前,我問當時擔任國際精神分析協會(IPA,榮格是首任主席)副主席的挪威資深精神分析師S.Vavin:在過去二十年里,你專業上的最大的進步是什麼?他的回答是:變得更加能夠在跟來訪者關係不明確的情況下,繼續分析工作。我聽後極其震驚,因為這句話的意思不過就是說,他變得更加能夠忍耐了。原來高手不過就是更加能夠忍耐而已。我後來才慢慢明白,這樣的忍耐後面,該有多少的知識儲備、又有多少年的對性情的磨鍊啊。 這本書的書名,直接呈現了母嬰關係的一部分,即相互親近的那一部分,卻忽略了彼此日益遠離的事實。親密是為了別離的。在別離之後,另一種親密就即將發生,那是健康的母親和健康的孩子、或者變得健康了的來訪者和醫生之間的健康的親密。 這不是一本好讀的書。慧琦讓我做校對工作,做得我難受無比,由此可以想見翻譯過程是怎樣的艱難了。實際上,一切有關心靈的事情,都是艱難的。翻譯和讀這樣的書如此,做心理醫生如此,去看心理醫生也是如此。 不過,就象糾纏是為了離別一樣,對心靈之路的艱辛的體驗,也是為了行進得輕鬆一些。人生如此之短,人生的意義就在於在有限的時間裡走更遠的路。生命的終點離起點的距離,幾乎完全等於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從這一點來說,一個人對自己童年的「背叛」本身,就是成長和健康。
推薦閱讀:

【宋詞欣賞】3首最美的離別宋詞
【溥瀾心語】以愛的名義,心語(十五)--惜取離別時,再回人間四月天
描寫離別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最是離別意纏綿丨琴簫合奏《憶故人》
致青春—獻給白俄羅斯的8年時光之離別篇

TAG:離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