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輸在家庭教育上

評價,是成長的指揮棒-----------影響孩子一生的評價之一判斷一個人是否成熟的標誌之一,就是能否正確的認識自己的孩子。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由於不成熟,往往會出現「按照別人的評價來決定自己的行為」的現象--由於不能正確的認識自己,所以特別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評價。最經常同時也是對孩子影響最大的評價,主要來自家長。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就是像一個指揮棒,「指揮」孩子不自覺地按照它來行事。可以說,家長的評價會影響孩子的一生,只有用對評價,用好評價,才能打造孩子一生幸福和人格的健康。1.評價不能簡單、隨意。這使家長產生一種隨意性,面對孩子的不足,家長站在自身的角度,面對孩子的不足,用自身的知識對孩子做評價。例如:在考試前,有的孩子由於平時複習的不充分而沒有信心,考前沒底。這是正常現象。有些家長卻給孩子帶上了考前焦慮症的帽子,這就是由於家長的道聽途說的一些心理學知識,甚至是有些帶著孩子去看心理醫生。,2.評價要客觀、準確。孩子的自信心首先源於家長的客觀、準確的評價,而客觀、準確評價的基礎事建立在正確的目標之上。3.評價要有積極性。例如:有些家長面對孩子的考試成績很差,但反差卻大相徑庭,有的家長鼓勵孩子說:這只是一次考試不代表什麼,咱們只要努力就好,下次一定能考好的。而有的卻說:你怎麼就這麼笨呢,你天生學習的料,下次考不好,看我怎麼著你。否定,是成長的殺手-------影響孩子一生的評價之二在生活中,父母似乎愛用否定的方式去評價孩子,比如:「這點小事也做不好,將來還能做什麼大事,哼!」(否定能力)「你也想當發明家?就憑你這樣瞎搗鼓?」(否定夢想)「怎麼背了這麼多遍也沒背會,我看你肯定沒有用心背!」(否定努力)不可否認,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可為什麼說出來的話都包含了否定的意味呢?原因一:負面的教育習慣。父母都是從自己的童年走過來的,帶著原先家庭的教育烙印。我們父母的也曾「教育」過我們:「我說你不行,就是不行,我說的沒錯吧?」那時我們太小沒有能力去的抵抗這些否定性的評價對自己的傷害,只能被動接收。漸漸地,這樣否定的方式的教育方式已不知不覺的滲透到我們的血液中,成為我們的習慣。當我們長大成人,我們不知不覺的拿過接力棒,也學會了用同樣的眼光看孩子,用否定的態度對待孩子,用否定的語言評價孩子。原因二:負面的生活習慣。在我們的生活中,本來可以正面說的話,總是用反面的說法代替。由於我們的生活被否定用語包圍的文化習慣中,於是我們在無形中習慣了用否定的思維習慣方式來看待問題,用否定的語言教育孩子,並沒有什麼不妥,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被文化「同化」了。比如:你為什麼不爭氣點呢!你怎麼老是不聽話!不可以這樣做!今天不許出去玩!克服厭學的辦法是找到好感覺——影響孩子一生的評價之三孩子厭學的原因在於成人對於他的評價。積極向上的評價能讓孩子找到學習上的自信和成就感,找到好感覺。心態關鍵詞:接納、信任等。評價關鍵詞:肯定、鼓勵、表揚等。孩子為什麼會厭學?厭學事因為在學習的情緒體驗上不斷遭到挫敗和打擊後產生的負面影響與逃避學習的行為,說的通俗點就是沒有成就感,學習上的努力不被老師和家長認可。讓孩子喜歡學習的方法是:不管孩子成績如何,心理接納他,給孩子積極地、正面的評價和建議,讓孩子從學習中找到自信和成功感。下面我們分三步來講。第一步:接納孩子,是教育的開始。不管孩子的成績如何,首先要接納孩子學習上的表現。接納就是尊重與理解,尊重代表平等,平等與理解是溝通的基礎。只要你接納孩子今天的表現,你才能心平氣和、不帶情緒的與孩子說話:你不接納孩子的時候,同樣孩子也不會接納你,即使你有世界上最好的讓孩子喜歡學習的方法也無法讓孩子接受分毫,因為他根本不聽你說話,把你的話當耳旁風。這就是所謂的「代溝」。你只有接納了孩子,孩子才會感受到尊重,不會因為成績不好而恐懼和害怕你。學習時沒有壓力,心就放開了,就能慢慢地順應你。第二步:信任和肯定,尋找學習不好的原因。肯定孩子現在的成績與表現,相信孩子可以變得比現在更好:孩子學習不好時,要去尋找原因,不要著急,不要對孩子亂打亂罵一通。我們不應該只看孩子的成績結果,不應吧精力放在挑孩子的錯和責罵孩子上,而應吧注意力放在尋找孩子學習不好的原因上,關注孩子的學習意願與能力,相信孩子能學好,不斷肯定和鼓勵,對於孩子進行有針對的引導與幫助。第三步:不斷鼓勵和表揚,找到感覺,嘗到甜頭。一個孩子能否在學習中找到自信和體驗到成功感,步取決與孩子學習的好壞,而是取決與成人給孩子的評價,幫孩子嘗到甜頭,找到好感覺。好感覺會帶來愉悅感、成就感,增強自信心。誰會拒絕快樂呢?感覺是一種體驗,只有親身體驗的才是最深刻的,才能在今後更願意主動尋找這種好感覺。幫孩子找到好感覺永遠比單純的說教管用!人前不可以說孩子——影響孩子一生的評價之四消極的評價孩子,已經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而人前消極地評價孩子,則還會傷到孩子的自尊心。中國人是一個自謙的民族。自謙的範圍很廣,凡是和自己有關的、都可以拿來謙虛一番。當著別人的面,不僅誇獎自己的孩子,反而謙虛的說自己的孩子差。當孩子表現的不如自己的意時更是如此。但是,我們謙虛的時候,卻忘記了孩子並不是自己的附屬品。孩子自我意識從小就有,日逐一日的得到強化,而家長說話時自以為是謙虛,並不在意孩子會怎麼想。事實上,你這樣的謙虛,孩子卻認為你是真的不喜歡他,心裡既平添許多憂慮,有嚴重挫傷了自尊心。從另一個角度說,小孩子也有自己的社交圈子,你這樣「揭短」,以後,他怎麼在小朋友面前做人?孩子的心理和意志都還很脆弱,他們最希望得到理解和支持。因此,每一句話激勵的話語都將會成為孩子精神上的陽光:相反,每一句貶低的評語,都足以將他們脆弱的尊嚴擊的粉碎、無地自容。對孩子懷有良性的期待和肯定。而隨意的不負責任的否定,會讓孩子對自己喪失信心。孩子又是做的事情不能讓父母滿意,或者是在某些方面有不足,作為父母不能否定孩子的能力。要對孩子有信心,抱有良性的期待,鼓勵孩子!一句話,要讓孩子覺得你時刻都因他而自豪,這種良性期待會使他做事更有信心和積極性。別人家的孩子就那麼好嗎?最近,網友瘋狂地轉發一條微博——我從小有一個宿敵叫「別人家的孩子」,這個孩子從來不玩遊戲,不聊QQ,不喜歡逛街,天天就喜歡學習。長的好看,有聽話有溫順,回回年級第一,有個正兒八經的男(女)友。研究生和公務員都考上了,一個月七千工資。會做飯,會家務,會八門外語......網友紛紛在這條微博上留言說:人最大的敵人不是自己,而是「別人家的孩子」;每個媽媽心裡都住個「別人家的孩子」......多數網友表示「恨透了」這個叫「別人家的孩子」的虛幻攀比對象。曾有記者隨機採訪了各個年齡段的20多位學生,僅有兩位學生表示父母很少把這種話掛在嘴邊,而有多數的學生表示父母經常用「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育自己。案例:高三學生小施成績中上,有個表姐去年考上了名牌大學,從此,表姐就經常被媽媽掛在嘴邊。小施不看忍受被比較的壓力,競偷偷準備了一把小刀,當媽媽開始嘮叨「你那姐姐如何優秀時,你怎麼不給我爭氣「使,她就拿出小刀在自己身上劃幾下,知道出血才放手,手上落下了難以修復的疤痕。如若不是到了忍無可忍的地步,相信孩子不會做出這種自殘的事情來。這樣的比較讓孩子很受傷。反覆跟別人比較容易照成一種「高競爭感」,這種「高競爭感者」屬於心理問題高危人群,追根溯源都是家長的比較照成的。我們不能只看別人家的孩子,我們需要多關注自己的孩子。因為只有自己的孩子會始終陪在自己身邊。四句話的家庭教育。有位父親對女兒的教育方式比較獨特,他從來沒有輔導過女兒做功課什麼的,就是每天回來跟女兒聊上10分鐘,只問4個問題,就完成了他的家庭教育。這四個問題是:1.學校有什麼好事發生嗎?2.今天你有什麼好的表現嗎?3.今天你有什麼好的收穫嗎?4.有什麼需要爸爸幫助嗎?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其實隱藏了豐富的含義:第一個問題是調查女兒的價值觀,了解她心裏面覺得哪些是好的,哪些是不好的;第二個問題實際上是在激勵女兒,增加她的自信心;第三個問題是讓她確認一下具體學到了什麼;第四個問題則有兩層意思,一是我很關心你,二是學習是你自己的事。就是這簡單的四個問題,包含了很多關愛關懷在裡面,事實上也證明了很有效。愛是一個生命喜歡另一個生命的感情,是一種平等的關係,是無條件的,是要整體接納的,是要讓對方接收到的。要真正做一個好家長並不難,要教育好孩子一定要注意下面幾句話:1.絕對禁止高壓或者打罵孩子的做法,建立正確平等的關係。2.真正無條件的愛孩子,給予孩子精神意義上的愛。3.一定要尊重孩子的獨立人格。4.用正面的方法教育孩子,時常對其鼓勵表揚。5.調正親子關係,這是最重要的一點。6.要注意孩子的人格精神。如果真正理解了以上六個方面,教育好孩子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了了。絕不能對孩子說的三句話經常和家長聊起孩子,常聽到有的家長抱怨著、指責那,描繪起與孩子爭鬥的場面來唾沫星子飛出三丈遠,彷彿和孩子打一場鬧一場,只為了證明自己在言語上、行動上佔了上風,成了勝利者。又時聽著聽著,真相打斷家長們的「演講」,告訴他們:怎麼能這樣對待孩子呢?現在總結出這三句話,算是為孩子們伸冤吧。話語1.:你都這麼大了連這麼點事都做不好,我像你這麼大的時候,早就.....替孩子伸冤:你這麼大的時候說不定比我做的還差呢,別動不動就說「想當年,我怎樣怎樣」,那些見不得人的糗事怎麼不向我顯擺?說與家長:孩子做不好「這點事」,原因不外乎這麼幾個:一是家長沒給孩子鍛煉的機會,凡事大包攬,但有一天突然想讓孩子做點事情:二是:在家長眼裡的這「這麼點事」可能正是孩子眼裡的大事,因為能力有限;三是父母小時候雖然有比孩子強的地方,但畢竟時代和環境不同。就拿會洗衣做飯來說,父母那個時代鍛煉到了,現在你給孩子提供了鍛煉機會嗎?再比如,父母老愛說自己當年如何學習刻苦,但那個時候社會大環境也和現在不一樣,沒法比。話語2.:你怎麼不能像人家......替孩子申辯:我還想說水的爸爸權大錢多誰的媽媽年輕漂亮呢。忍著沒說給你面子!說與家長:攀比最傷孩子心。人家的孩子好,跟你換你願意嗎?或許別人的孩子缺點很多呢,知識你沒看到罷了。孩子是上帝賜給我們的獨一無二的禮物。做個不貪心的爸爸媽媽,多欣賞孩子的優點,少點橫向比,多點縱向比,才會讓孩子找到信心,才會讓孩子發現自己的進步。話語3.:你快滾吧,有你這個孩子還不如沒有,不如死了算了。替孩子申辯:既然如此,當初你為什麼還要生我?如果有選擇父母的權利我還不想生在你們家呢!說與家長:家長卻不知此話有很大的殺傷力。這回讓孩子覺得在這個家裡自己是多餘的,感受到的只是冷漠、無情。輕者難過、傷心,重者想不來,離家出走,或自殺。這種話多說幾遍,會讓孩子破罐破摔,親子關係難以修復
推薦閱讀:

怎麼使小孩子以後更傾向異性戀?
可一不可再的「林妙可」
給他些愛吧:這世上沒有壞的孩子
上大學我家人非得讓我帶家鄉的土到學校和水喝,我該怎麼辦?
家庭教育4個注意事項

TAG:教育 | 家庭教育 | 家庭 | 在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