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談應急管理部組建
切實發揮好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優勢
——中央黨校教授辛鳴談應急管理部組建
記者:
根據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提交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批准,組建應急管理部。
如何評價這一大動作對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意義?
辛鳴:
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也好,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也好,都是宏大的系統工程,組建應急管理部就是其中的關鍵環節、重要組成部分。組建這個部門,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戰略舉措。
隨著現代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人類接觸的自然領域越來越廣泛,改造自然的力度越來越大。隨著工業化、城市化的深度發展,客觀上導致各種各樣突發性的災害事件時有發生,有時還呈現頻率加大的特徵。大多數時候,這些突發事件是各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危害後果也容易衍生、放大。從主觀上說,經濟社會的發展,進一步增強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特別是對基本的安全、健康保障的期盼。此外,人民群眾對政府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越來越敏感,如果突發事件沒有得到及時處置,或處理得不夠好,會極大影響人民群眾對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切身感受,甚至還可能因此衍生社會性事件。所以,我們需要有這麼一個部門,能針對各種各樣(包括社會性和自然性)的突發事件,進行提前防範和應對處置。中共中央《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組建應急管理部,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
正如以上所說,突發事件的發生機理是複雜的,如果僅僅依靠某個部門、某個機構,從某個專業領域的角度去應對處置,往往會力不從心,很難做到統籌安排資源,實現全面有效應對。組建應急管理部,就是要組建一個權威、高效的平台,實現預防、應對、善後等事宜的統一處置。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同樣是一個宏大的制度體系,要求我們從各個層面,包括各種事關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比如政府組成機構等,不斷進行發展和完善。應急管理部的組建,正好在突發事件應對這樣一個事關民生的重要方面補上了關鍵一環。這也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加強國家治理、創新政府管理、行使公共管理和社會服務權力的很重要體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組建應急管理部,維護好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其實就是體現了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一個初衷,也符合讓同一類事件歸同一個部門來統籌的原則。當然,只有真正做到令行禁止、運轉高效,應急管理工作才能保持高效的執行力,這也是社會各界對應急管理部的期待。
記者:
根據安排,應急管理部將整合十三個方面的職責。各地也將自上而下推進應急管理資源的整合。
在機構改革實質性落實和推進階段,為何要強調加強黨的全面領導?
辛鳴:
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實踐一再證明,什麼地方我們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得好,我們就可以取得成功;什麼時候堅持黨的領導堅持得好,我們就會取得勝利。這既是我們幾十年正反兩方面經驗的總結,也是我們對治國理政規律的一種深刻認識。
這個規律同樣適用於應急管理部的組建,黨的政治領導須臾不可缺少,還必須強調加強黨的領導的極端重要性。這次應急管理部的組建,整合了十三個方面的職責,實事求是地講,相關的工作量、工作難度,在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中,可以說是最大、最艱巨的,至少也是最大、最艱巨之一的。這些不同的部門、機構,依據不同的行政法規,各自的體制機制不同,甚至運行發展理念也不同。要把這些部門、機構的人力、資源真正有效整合起來,讓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在這個過程中,黨的領導是不可或缺的,不但如此,加強黨的領導還是其中最重要的一條。
我們要充分加強黨的思想領導,就是要通過加強黨的領導,使各原有組成機構、單位及其人員,還有應急管理部各新設部門、人員,明白我們的改革目標是什麼、初衷是什麼,改革的方向是什麼,從而把握好正確的政治方向。
同時,組建應急管理部,要服從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這個大局,服務於我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構想,從而推進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我們才可能把握好大局,思考應急管理部組建後應該怎麼辦、應該做什麼等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加強黨的領導,才可能謀大局,才可能引領各原有機構、原有人員按照大局要求,做到令行禁止,做到同心同德。
我們還要加強黨的組織領導。應急管理部是一個全新的部門,可以說,我們正在建設一種新的社會治理體制機制,需要實行一系列新政策、新制度。如何保證這些新政策、新制度的科學性?原則就是,看新政策、新制度符不符合改革的要求,能不能反映人民的意願。在這方面,我們依然要通過加強黨的領導,並依託現行的、行之有效的各類意見徵求、反饋機制,把政策制定出來,並通過黨的各級各類組織,把它很好地貫徹落實下去。
總之,在整個應急管理部的組建過程中,黨的領導須臾不可缺少,必須將這條原則落實到部門組建的全過程、全時段、全方位,真正把這三個「全」做到了,才能交出一份讓黨放心、讓人民滿意的答卷。
記者:
根據《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將打造統一指揮、專常兼備、反應靈敏、上下聯動、平戰結合的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
在這方面,如何發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優勢?
辛鳴:
新的應急管理體制的組建、運行,需要有一套好的體制機制予以保障。應急管理工作將來做得好與壞,與我們能否構建一個科學高效的體制機制密切相關。什麼才是科學高效的應急管理體制?內容有很多,要求也很多,但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這個體制和機制能否管用、適用?一項制度好不好,不僅要看它在理論上能不能說得通,還要看它在實踐中能不能行得通,通俗地說,就是看能不能取得好效果。
從應急管理的工作模式和特點來看,實行黨的集中統一領導,並不斷予以加強,恐怕是尤為重要的,而且是重中之重。我們當前所面對的應急管理形勢和問題極其複雜,需要協調各個部門統一應對,需要調用各種資源。如果沒有一個強有力的中樞系統,沒有一個集中統一高效的體制,來保障運行,那麼應急管理工作就有可能出問題,比如出現九龍不治水等。集中統一,是我們黨的領導的優勢所在,是一個最大的優勢。在打造中國特色的應急管理體制方面,我們也應該秉承這個很重要的原則。我們在這方面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在打造中國特色應急管理體制這個過程中,堅持集中統一原則,其實就是要通過及時有效處置各種突發事件,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這是應急管理工作的最高目標,也是檢驗我們這個體制好與壞的標準。只有發揮黨的集中統一領導優勢,我們才能實現這麼多資源、力量的協同配合,做到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用。
這次黨和國家機構改革,並不是一般意義上的機構精簡,而是一種結構性改革。什麼叫結構性改革?就是該減的,要堅決減掉;但是該增加的,一定要增加起來。可以說,應急管理部的組建,就是這次結構性機構改革的重要一環。因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治理能力現代化,對此提出了客觀要求,需要有這麼一個部門。 可以設想,新組建的這個應急管理部,確實是這屆中央政府部門中相對龐大的一個,倒不是說人員數量多,而是說應急管理部所肩負的任務是極其繁重,涉及的行業領域前所未有的寬廣。要保證工作忙而不亂、有序高效,靠什麼?靠集中統一。這應該成為應急管理部將來正式運行的一個基本原則。
記者:
此次組建應急管理部,將整合13個方面的職責,整合涉及的人員和力量很龐大,如何保證大家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
辛鳴:
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或者說從兩個方面來加以解決。
一是要講究科學性。這次應急管理部的組建,涉及職能之多、部門之多、人員之多、事務之多、頭緒之多,可以說是空前的。
單純從技術層面講,整合職能、部門、隊伍,確實是一件艱難的工作,但是我們又不得不把它整合成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
這次組建應急管理部,不是我們過去各個職能部門的簡單相加,而是要通過組建,讓職能融合起來,融為一體,發揮更大的效力。
在這個過程中,要進行科學設計相關體制機制,對相關政策、措施深入細緻進行研究和安排,甚至對每個部門、每個人員,都要有針對性的要求和安排,實現人盡其才、才盡其用。在這方面要講科學性,要講規律性。
二是要講黨員覺悟。加入應急管理部的人員,絕大多數是共產黨員,或者受到黨組織教育、培養多年。加入應急管理部之前,這些人員在不同的部門、領域工作多年,有不同的工作經歷,職務、身份也不一樣。那麼,在新的部門組建過程中,每個人都會不可避免地會面臨著升遷進退的問題,內設部門之間的職能也存在過渡情況,總之,會出現一些很具體的問題。對個人來講,這些問題確實是問題,但如果站在政治高度,這些問題又不應該成為問題。
每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自舉手宣誓的那一天起,就是要為人民服務的,就是黨和人民的一塊磚,就是一顆服從大局安排的螺絲釘。這顆螺絲釘過去可能在消防部門也可能在地震部門,但今天來了應急管理部,就要做到令行禁止,沒有條件可講,也不要去講條件。這應該成為一種政治覺悟、大局意識。有了這種覺悟、意識,應急管理工作才會上下一心、同心同德,實現有作為、有擔當。
中國應急管理報記者 楊金中
中國安全生產報社 新媒體中心編輯 張維
推薦閱讀:
※唐代宗李豫中央機構成員的組成情況
※【解局】最近,中央印發了一份重磅文件
※中央編譯局-理論研究-政府創新研究 漸進政治改革與民主的政治轉型
※滬港通淪為「絞肉機」,中央豈會坐視不理?
※中央空調傳統空調優缺點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