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傳奇人物盤點之李文忠:戎馬倥傯的戰神,盛年而逝
朱元璋二十多個養子,個個都不是膽小怯懦之輩,跟隨朱元璋征戰天下,立汗馬之功的不在少數。這其中功勛卓著,且與他真正沾親帶故的非李文忠莫屬。
自小家貧的朱元璋雖兄弟姐妹眾多,然而世道艱辛,無以為繼,唯姐姐曹國長公主家稍微寬裕點,每當青黃不濟,災禍橫生時,多少還能給點接濟,讓朱家小弟不至於當場餓死。因此朱元璋一直十分感念這份恩情,再加之其他親戚都在亂世中消亡殆盡,這唯一的親人更顯得彌足珍貴。
李文忠小名兒保兒,十四歲那年,家鄉屢遭旱澇災害,顆粒無收,餓殍遍野,李文忠父子也不得不遠走他鄉,另謀出路,聽說朱元璋在滁州發兵,於是歷盡萬難,一路跋山涉水,終於與他會合,三人一時抱頭痛哭,感慨良多。想到以往的恩情,朱元璋就十分憐惜這唯一的侄兒,當場認作乾兒子,讓其改了「朱」姓。
自此請來先生細心的教李文忠讀書識字,李文忠也很爭氣,不僅書讀的好,唱歌也很拿手,文武全才的料子。尤其在作戰方面很有天賦。
他十九歲第一次上戰場是帶著朱元璋的親衛近侍援助池州,首戰大捷,接連攻下四座城池;次年轉戰浙江,又奪下建德。曾多次率軍打敗張士誠部。於戰場上並不是一個只孔武有力的莽夫,而是智勇雙全,很懂得審時度勢,揣摩人心。公元1365年,和張士誠的部隊再次正面交鋒,敵軍氣焰囂張,士氣高漲,李文忠方面有些將領見狀,有些發怵,建議避其鋒頭,等援軍到了再進攻,李文忠則認為打仗並不僅僅在於雙方兵力的多寡,歷史上以少勝多的例子不在少數。
他自己一馬當先,沖入敵陣,奮勇殺敵如浴血戰神,大大提升了士兵的銳氣,於是一個個情緒高漲,一鼓作氣,將敵軍殺的狼狽逃竄,取得大捷。自此奠定了他在軍中的地位。洪武初年到六年的時間裡,屢獲戰功,被晉封為曹國公。
國之剛立,朱元璋就大肆屠殺功臣,正應了狡兔死,走狗烹的舊言,以胡惟庸為開端,事態逐漸擴大,牽連甚廣。這個昔日於敵營中直進直出的戰神,在政治這場戰爭中卻混的不是那麼如魚得水。
不善於揣摩聖意,又犯顏直諫,他三次上書,懇求朱元璋顧念昔日功臣的患難與共,不要偏聽宦官之言,無奈,朱元璋六親不認,雷霆震怒,當即要判處李文忠死罪。虧得馬皇后聲淚俱下求情,念在朱家親戚只余李文忠一脈才免除了死罪,可是自此也在這位喜怒無常的君主面前失了寵信。
李文忠被免去職務,幽禁於府邸,抑鬱之下,憂病成疾,洪武三十七年,正當不惑之年,僅46歲,因病不治去世。輝煌的昔日戰績,也掩不住此刻的蒼涼。
關於這位將軍的逝世,鑒於朱元璋的斑斑劣跡,曾有不少史學家猜測可能是朱元璋的幕後推動。大肆屠戮功臣,即便是親人又如何,皇家的權利光輝之下,又哪裡有親情可言,往年的那些恩情隨著皇權的一步步鞏固,也早已消弭殆盡,留下的不過是利益的衡量。
為了進一步穩固朱氏江山,這些智勇雙全的將軍們是前進道路上的一大阻礙,更是一個個潛藏的定時炸彈,不除不足以安眠。
沒有在戰場上捐軀,卻蝸居在小小的府邸病逝,雄鷹被折斷了翅膀,註定逃不過悲劇的命運。
推薦閱讀:
※明朝宰相張居正的奮鬥史
※那一年,三個皇帝輪流登基,卻最終讓明朝跌入了深淵
※東林黨為何沒能阻止明朝滅亡?
※【雲帆詩會】202期· 飽蘸春風夢鋪開,明朝定有好將來
※怎樣讓大明變得透明(第六章 一從世變陵谷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