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一力:三中全會公報不及預期還是另有所圖?

市場高度期待的三中全會公報公布。

很多人讀不懂,這個公報跟預期相比,好在哪?不及預期在哪?

說不及預期吧,是有道理的。看看股市的反應就最明顯的說明這一切了。11月13日,出乎所有人意料,A股走出了快速下探,滬指破位,新題材受到權重拖累形成了恐慌式殺跌。

這說明,按照市場的解釋,三中全會的公報並沒有超出市場預期。

這種提法是否正確?從目前公布的公報來看,三中全會究竟傳遞了什麼樣的改革思路呢?

在本次會議召開之前,市場對於三中全會的內容已經做出了非常全面甚至是大膽的猜測。從二胎政策、能源改革、國企拆分到土地流轉不一而足。對於會議的重要性,市場都有一個充分的預判。樂觀者認為這將是中國經濟的又一次巨大轉折,恰恰是在會前,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提出的383改革方案,進一步推升了對於大刀闊斧式改革的預期以及市場的熱情。但我們估計改革進入深水區之後,既有利益方的阻力是有的,所以也有聲音認為未來中國的改革仍然將是漸進式的,一些關鍵領域的改革難以一蹴而就。

從目前發布的公報內容來看,至少是經濟領域的改革力度,與市場的樂觀預期確實形成了差距。如果要從會議公報中搜索所謂的「硬貨」,那麼實際上真正的亮點確實比較有限,更多的舉措遵循著一直以來的基調。

但實際上,如果我們跳出經濟改革的範疇來看此次的三中全會公報,是可以找到超預期的成分的。這個超預期體現在哪呢?從目前公布公報的一些蛛絲馬跡來看,三中全會改革的大方向和部分領域是超出預期的。

我們可以做個對比,此前對於改革的提法,一般都是「經濟改革」,這次轉向了「全面深化改革」,改革的領域其實遠超之前市場對於其僅經濟改革預期。

另外,還可以做一個對比。歷屆三中全會的改革議題,幾乎全部以經濟議題為主。比如,10年前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的核心議題是《中共中央關於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而20年前的十四屆三中全會討論的核心內容則是《中共中央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這次十八屆三中全會的議題更加廣泛《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議題肯定是要拓寬了,經濟議題的重要性自然而然的下降。

從這裡就能看出來,本屆三中全會《以全面市場化改革為總基調》,不再像此前兩輪三中全會僅僅局限於「經濟體制改革」,而是將「市場化」的改革議題從經濟進一步擴展到了政治、文化、社會等領域,有關政治體制改革的內容會佔據本次改革議題的半壁江山,這成為本次會議不同於以往三中全會的最大特點。

所以,僅以經濟內容來概括十八屆三中全會是比較狹隘的看法。十八屆三中全會與之前幾次的三中全會有很大不同,它在經濟之外的議題相當豐富。設立國家安全委員會、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都說明黨中央對政治和經濟的掌控力進一步加強。在這些目標正確的時候,這會讓突破改革障礙變得更加容易。公報中對司法、反腐、文化等制度建設的強調也同樣值得去關注。

可以樂觀一點的估計,三中全會帶來的很可能又是一輪中央對於下屬部門收權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之後,高層如果想進一步推進改革關鍵點的突破,則會更加容易。這是一種以退為進的政治策略。

不管怎麼說吧,僅憑會議公報來推測領導的經濟政策思路有相當的局限性,公報並不是《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全文定稿,因為篇幅所限,會議公報高度凝練,因此可能掩蓋了一些隱藏在細節中的重要變化。另一方面,因為時間所限,僅僅三天的三中全會不可能將未來幾年的經濟藍圖畫得多麼詳盡,更多的政策措施還需要在未來的細化中逐步成型。

因此,我們僅能通過對會議公報經濟內容的分析做出一個大致的判斷。根據現有的信息,我們可以勉強拼湊出三中全會的朦朧感。這個朦朧感包括一個關鍵點:就是本次全會傳遞的仍然是「漸進」改革的調子。在土地及生態和政治體制等領域,三中全會發出的信號超出了市場之前的預期,而在國企改革、壟斷行業改革、城鎮化方面似乎又有些不及預期。

這也正反映出了改革進入深水區後的複雜,指望一次會議就能夠解決中國經濟面臨的這些深層次障礙顯然不太現實。
推薦閱讀:

這地方的人,預期能活過90歲!
4月滙豐製造業PMI終值48.1低於預期 製造業萎縮
揭「中間質量」黑洞之謎 增長速度超預期
迪士尼遊客消費遜預期 港府無意額外注資
當我們談股票的投資預期時我們在談什麼?

TAG:三中全會 | 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