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時十幾歲的人滿是夢想
原標題:那時十幾歲的人滿是夢想
如今說起年輕人,上一輩總在慨嘆下一輩不如從前,而年輕人自己不是對社會、工作怨聲載道,就是對未來充滿迷惘。於是從上到下好像整個就是一副勉為其難的頹唐模樣。
但曾幾何時,中國的年輕人們也曾群情激昂,十幾歲的人去領導一場政治運動,二三十歲的人去對抗五六十歲的掌權者和舊學者。
對此,美國著名學者杜威曾感動地說:「要是我們國家14歲多的孩子,去領導人們展開一場大清掃的政治改革運動,並且使商人和各行各業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們的隊伍,那是難以想像的。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國家。」
這就是當年的「五四」時的中國,五四時的年輕學生。但今天回看,卻蒙上了一層很厚的歷史面罩。
我們真的知道1919年的5月4日發生了什麼嗎?
今天為你推薦4本著作,觸摸99年前的那一個真實的日子:「五四」。
本文根據梁文道的《開卷八分鐘》往期節目內容整理而成,本期主題「觸摸五四」,點擊文末小程序,可收聽節目。
梁文道·開卷八分鐘
第6期
觸摸五四
1.
《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
周策縱
關於「五四運動」,它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兒?它在整個中國現代史上起到一個什麼樣的作用呢?有一本書是不可不讀的經典之作,就是這本《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作者是了不起的學者周策縱先生。
周先生也算是當年「五四」時代的晚期,參與過的一個邊旁的人物,到後來他的經歷也很奇特。
他在成為正式的學者之前,曾經做過蔣介石的機要秘書,起草過很重要的文件,當時是可以說已經在國民黨的核心。但問題是他對政治非常的厭惡,後來他覺得這裡面所有人他都不喜歡,包括蔣介石在內,哪怕蔣介石那麼器重他。於是他就「棄政從學」,到了美國去。
在美國他寫成一個很重要的博士論文,當年他的導師是反對的,但他就不管,就寫成了這本五四運動史的雛形,原來是他博士論文。
這本書是1960年的5月4號,由美國的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一出版就已經被認為是一本非常重要的經典著作,引起的反響非常大。但這本書只是想理出當時整個事件發生的過程、出現的背景、影響,如此而已。
我們現在都說「五四」是一場非常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但是我們要知道當年那種情緒,不是「愛國主義」這四個字。字面上你看不出來有什麼,好像很濃厚的情緒在裡面,你要看回當年的記述,你就會發現,那種情緒真的非常非常的感人,非常非常的強大。
周策縱先生這本書,跟很多別的描述「五四運動」的書不一樣,他用的字是非常精簡的,盡量力求一個學術上的客觀。但是你就這麼看來,仍然會感覺到,當年的一些情景似乎躍然紙上。
比如說他就講到5月3號的時候,當時學生們正在開會研究第二天遊行的路線跟方法。當時的會場情緒十分高昂的時候,一個叫做謝少敏的法律系學生,當眾咬破中指,撕破衣襟,以血書寫「還我青島」四個字在上面,向大眾展示。
所有到場的人都倏然感動,接著便是一陣鼓掌和「萬歲」的聲音,全場頓時呈現凄涼、悲壯的景象。
很多人認為這是目前為止,比較全面、系統的一本「五四」著作,哪怕已經出版了40多年了。
《開卷八分鐘》對應節目:
24.【觸摸五四】最活躍的年輕人締造了「五四」 | 《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1)
25.【觸摸五四】還原一個學術上的客觀的「五四運動」 | 《五四運動:現代中國的思想革命》(2)
2.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陳平原
我們很少談到五四運動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那是因為我們都假設大家已經知道了對不對?但是我們真的有那麼清楚5月4號那天發生的事情嗎?
後來我們大家在談五四的時候,都是廣義上來講五四,於是就會談到它的很多影響,在中國現代史上的地位,思想史上面怎麼樣掌握它的本質,等等等等。但是有一些細節可能就容易被忽略了。
陳平原先生的這本書《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並不是光談五四,這本書也是一本文集,裡面有一篇長文,非常有意思,叫做《五月四日那一天》。
什麼叫五月四日那一天呢?他真的分析那天從早到晚發生什麼事。
我們的陳平原教授從天氣開始講,為什麼?因為很多作者提到當時怎麼陰雲密布,如何如何。但是他現在研究出來,這應該是一個象徵性的說法,事實上當時應該天氣是不錯的,是典型現在北京五月時候,夏初的那種天氣,非常好的。
所以這裡面才會有一個說法,說當時「此一心一德三千學生同暴於烈日之下,雖無厭倦之容,難免忿恨之態。」
然後他又說到很多人寫關於五四的傳記故事,等於瞎用形容詞,比如在天安門廣場上面,學生們從四面八方湧來,他說這是不可能的,為什麼呢?因為以天安門紅牆為背景舉行集會,學生只能來自東西南三面,而不可能從北邊的故宮衝殺出來,所以這個說法他認為也不夠準確。
我們這麼聽,又講天氣,又講地理位置,好像很無聊是不是?不是,這背後有意義。
《開卷八分鐘》對應節目:
24.【觸摸五四】「五四」那天究竟發生了什麼? |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3.
《激變時代的文化與政治》
羅志田
這本書裡面包括的文章內容相當多,光是談到五四前後的東西就已經有兩篇文章,而且寫的很長。但是我今天在這裡,特別想跟大家一起來看看這裡頭其中一篇,我覺得非常有趣,因為他寫了一個常常被人忽略的東西。
這篇文章就叫做《五四運動的前一年,希望與失望的挫折》。
五四運動前一年,也就是1918年,為什麼特別值得談呢?
當時中國人是抱著莫大的希望,對於未來,就覺得中國現在已經打勝仗了,中國好像很多問題都可以解決。尤其是中國人對美國人充滿好感。
美國當時的總統威爾遜,大家都認為是一個很了不起的總統,叫他威爾遜大總統,他提出國際平等,各個民族自主等正大光明的宣言。
所以大家都認為,威爾遜,在歐洲,他們去參加巴黎的和會,他們去搞這些會議,到了最後,我們世界一定太平,世界一定大同。
我們今天總覺得五四前後是一個愛國主義、民族主義高漲的時期,往往容易忽略了,當時還是世界主義很流行的時期,就很多的學者、知識分子跟年輕學生,都不認為自己一定只要做個中國人,他們同時還認為自己是一個世界公民。
但是後來很快的大家就失望,1918、1919不到半年時間,整個希望就落空了,忽然之間大家發現威爾遜總統他可能是無能為力做到他想要做到的事情,甚至大家開始懷疑他是不是言而無信。
所以你看到這樣的一個氣氛背景,從極度的樂觀到極度的失望。原來在慶祝1918年一戰勝利,在蔡元培校長的鼓勵下,北大學生們就已經出來上街,跟大家講世界大同。那麼現在五四了,出來講,要怎麼樣在世界之中,救中國呢?
《開卷八分鐘》對應節目:
24.【觸摸五四】「五四」之前流行的世界主義 | 《觸摸歷史與進入五四》
4.
《重返五四現場》
葉曙明
這本書提了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結構,就是他講「五四」是從兩個廣東人開始的,一個就是梁啟超,另一個就是陳炯明,這兩個人怎麼樣跟「五四」拉上關係呢?
我們知道其實梁啟超在「五四」運動裡面扮演的角色很微妙,這本書裡面就談了很多他在「五四」前種種的活動狀況,有很多很有趣的段落,比如說講到他當時寫過篇非常震撼的文章叫,《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就痛罵君主立憲論,跟他的老師康有為翻臉。
他不是罵君主立憲,因為他自己當年也支持君主立憲,而是有人想用君主立憲之名,想辦法去恢復帝制,那當然指的就是袁世凱。
袁世凱事先看到這篇文章,非常擔憂,怕梁啟超這支筆厲害,居然說給他20萬,你能不能不發這個文章?
沒想到梁啟超說,我當然不能。然後他就把這個錢原封必還,並且決然表示,就算全中國四萬萬人裡面有三萬萬九千九百九十九人都贊成帝制,我梁某人一人斷不能贊成也。
前面講完梁啟超,後面進入正題講「五四」,那麼為什麼這本書到最後會以陳炯明來結尾呢,看起來一個跟「五四」完全不搭桿的人?
我們現在都說他是個軍閥,可是你如果在廣東待過,你就知道很多廣東人對他印象非常好,為什麼呢?
這裡邊這麼講,當時你可以說他完全是整個從晚清開始的、新文化運動的一個繼承者。他把禁煙、禁賭作為建設廣東為模範省的第一炮,在全廣東92個縣裡面推行自治。
光是他這一講不算,有人就觀察,就說,當年的廣東很特別,尊人道。嚴禁警察無故鞭打人力、車夫。第二,言論自由。廣州市日報有33家之多,雖然罵當局,但是也從未加以干涉。第三,整風紀。第四,提倡工會。第五,衛生、行政都有專門人員。
但是我們知道後來他反對孫中山,所以他也就被人罵的一塌糊塗。而他倆的分歧在哪兒呢?就是孫中山認為國民黨執政不能夠馬上舉行憲政,要先「訓政」,教育大家怎麼去學習憲政。
但陳炯明認為這個做法根本就違反民主精神,是違反了真正的憲政精神,哪有什麼訓政這回事。到了後來,持這種主張的陳炯明就變成軍閥了。
《開卷八分鐘》對應節目:
24.【觸摸五四】廣東如何成為中國近代「模範省」 | 《重返五四現場》
本文來自大風號,僅代表大風號自媒體觀點。
推薦閱讀:
※9句精闢的哲理句子,別讓你的夢想成為夢一場
※著名電影演員夏夢去世,電影是她一生的夢想
※《我的前半生》與當代女性情感觀:生為子君,卻夢想成為唐晶
※曾經一心只想做鹹魚的我, 如今開始為實現夢想風雨兼程, 而不僅僅只是做夢
※一廂情願的夢想
TAG:夢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