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提醒】畜禽日糧配製需注意日糧平衡問題探討
一、飼料能量濃度 飼料能量水平是日糧中第一重要的指標,但在實際生產中卻又難以準確測定,因此是我們即熟悉又模糊的營養素。在設計飼料配方時均採用計算值,而在飼料標準和飼料標籤中均不作標明的營養成分,飼料能量水平不僅影響著豬雞的採食量,還直接影響飼料轉化率及豬雞的生長性能和健康狀況。豬雞在自由採食情況下,隨著日糧能量水平下降,採食量會明顯上升,即能量的攝入量在一定範圍內保持一致,即畜禽「為能而食」,同時飼料利用效率亦隨飼料能量水平的降低而下降。 在眾多的飼養標準中,國內飼養標準的能量水平低於國外標準和育種公司提出的飼養標準,這也符合國內飼料原料特點,尤其在飼料配製中,由於各種雜粕其他動物副產品飼料原料使用比例較大,能量則成為飼料營養中對配方成本影響較大的重要因索,採用在飼料中添加脂肪以提高能量水平的辦法,即明顯提高飼料成本,又容易造成禽類肝臟脂肪沉積。據測定,日糧中油脂水平超過1.25%時,油脂將在雞體內轉變成體脂而對蛋雞不利。在目前豬禽飼養方式中,一般都採用不限量自由採食。生產實踐證明,結合國內飼料原料特點和價格因素,適當降低飼料能量水平則更有利於降低養殖業飼料成本,荻得較高的經濟效益。 在調整日糧能量時,應考慮脂肪、澱粉和蛋白質對豬雞的能量效率不同,有試驗得出,脂肪、澱粉、蛋白質沉積為豬體脂肪的效率分別為:0.88、0.84 和0.52。碳水化合物是最廉價的能量來源,在配製幼雛雞和仔豬飼料時,為滿足其快速生長的需要,應減少低能量、低蛋白飼料原料的使用比例。 二、蛋白質能量比 飼料能量濃度確定後,豬、雞在保持攝食相對恆定能量的同時,必須獲得定量的其它營養物質,因此,能量與其它營養物質間的平衡關係至關重要,其中蛋白質能量比是第一應考慮的因素。 蛋白質能量比既粗蛋白質(g/kg)與代謝能(或消化能)(mJ/kg)的比值。它不僅反映了日糧中蛋白質的水平,還反映了蛋白質與能量的平衡程度。當日糧中蛋白質能量比例不當時,會影響各營養物質的利用率,並導致營養障礙。日糧中能量含量過高,除降低豬、雞採食量外,還會影響其它營養物質的最佳吸收,而導致生長速度和生產水平下降。當蛋雞採食蛋白能量比低的日糧,即採食高能低蛋白日糧時,雖然能滿足對能量的需要,卻降低了蛋白質等營養物質的攝入量,會造成蛋重和產蛋量下降,生長速度降低。如果日糧蛋白質過低,則不能滿足豬、雞最低的蛋白質需要,機體就會出現氮的負平衡,不僅降低能量的利用,還合影響生長、生產及繁殖。相反,如果飼料中能量偏低,由於採食量的增加會造成蛋白質絕對攝入量增加,不僅造成蛋白質的浪費,過多的蛋白質攝入體內會造成機體代謝紊亂,蛋白質供能產生的氮從腎臟排出,增加腎臟的負擔,尿酸鹽過多可在腎臟中沉積,引起家禽「痛風」等腎臟疾病。同時攝入較多蛋白質會增加機體熱增耗,降低了能量的利用率。供給育肥豬正常能量水平而粗蛋白過高的飼料,其增重速度反而會降低。產蛋雞供給高蛋白低能量日糧同樣會降低產蛋率,能量的攝入量是決定肉雞胴體脂肪沉積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日糧的能量蛋白比與肉仔雞胴體的能量蛋白比、體脂肪和體蛋白的含量之間存在顯著的相關關係。 中國瘦肉型豬飼養標準(1986)與NRC(1998)相比,前期蛋白質能量比偏低,而後期偏高,總體看國內標準是低能量低蛋白水平。在肉仔雞後期和蛋雞飼養標準中,二者蛋白質含量差異不大,同樣是國內標準中能量偏低,在實際應用中,國內飼養標準較適合我國以雜粕和動物副產品為主要蛋白質原料的飼料特點。 由於低質或非常規原料的大量使用,豬、雞對不同原料中蛋白質(氨基酸)的消化率差異很大,在設計飼料配方時,應將蛋白質能量比轉成可消化氨基酸能量比,可更準確地滿足豬、雞體內蛋自質和能量代謝的需要。在計算可消化氨基酸能量比時,首先確定主要氨基酸(常以賴氨酸)的量,再按理想蛋白質模型確定其它必需氨基酸的量。 生長豬的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可採用NRC(1998)豬的飼料標準中給出的數值。肉雞可消化氨基酸需要量和理想蛋自質模型研究的比較多,但一些研究是在高能高蛋白基礎日糧條件下進行的,所得結果氨基酸需求量過高,生產中採用許振英(1998)提出的肉雞真可消化氨基酸理想蛋白模型,用NRC(1994)肉雞飼料標準中賴氨酸值乘以玉米-豆粕日糧雞氨基酸消化率作為真可消化賴氰酸需要量,可獲得較好的生產水平和較高的經濟效益。蛋雞日糧可消化氯基酸需要量研究報道較少,參考義景軍等(1997)提出的產蛋雞可消化氨基酸模型設計的蛋雞飼料配方可獲得較好的生產效果。 三、蛋白質氨基酸之間的平衡 豬禽對蛋白質的需要實際上是對組成蛋白質的各種氨基酸的需要,其中根據氨基酸在豬禽體內合成代謝特點分為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飼料中氨基酸的組成或平衡程度是影響畜禽生長和飼料利用率的重要因索。隨著動物營養研究進展,國內外一些研究機構和學者提出了理想蛋白質氨基酸模型(IAAP)、理想蛋白質可消化氨基酸模型(DIAAP),以及建立在此基礎上的低蛋白平衡氨基酸配方技術,在實際應用中起到了節省蛋白質、降低飼料成本的作用。 在IAAP和DIAAP中給出了平衡必需氨基酸之間的比例關係,在配製低蛋白氨基酸平衡日糧時,還應考慮非必需氨基酸與必需氦基酸之間的比例。不同研究結果有所差異,一般認為非必需氨基酸與必需氨基酸比例在 0.45:0.55到0.5:0.5為佳(註:即1:1左右為佳)。日糧中非必需氨基酸不足時,豬雞將轉化部分必需氨基酸來合成非必需氨基酸,造成必需氨基酸的浪費和平衡關係被破壞。 由於氨基酸在消化吸收和體內代謝過程中存在著協同和拮抗作用。某種必需氨基酸的不足或過量都會影響其它氨基酸的有效利用,氨基酸的協同作用如苯丙氨酸可用於滿足家禽酪氨酸需要,該反應雖可逆,但生成的苯丙氨酸量極少;絲氨酸可轉化成等摩爾的甘氰酸;日糧中胱氨酸不足時,2分子蛋氨酸可合成一分子胱氨酸,但胱氨酸不能轉化成蛋氨酸;色氨酸可轉化成煙酸,但轉化率很低,在飼料中利用氨基酸來節約其它營養素是最不經濟的。氨基酸之間的拮抗是由於氨基酸之間的化學結構相似或相近而引起的,已發現具有拮抗作用的主要是:賴氨酸和精氨酸,日糧中賴氨酸過高,阻礙精氨酸的吸收並加速精氨酸的降解,而精氨酸對賴氨酸影響較小;亮氨酸過多影響異亮氨酸的吸收,增加尿中排泄;另外還有異亮氨酸與纈氨酸、苯丙氨酸之間,蘇氨酸與色氨酸、苯丙氨酸與蘇氨酸、蛋氨酸與甘氨酸、絲氨酸和蘇氨酸等。氨基酸的拮抗可導致氨基酸利用率的降低以及產生不利的生理作用和生化反應,如賴氨酸與精氨酸的拮杭可引起採食量下降,甘氨基酸-脒基轉換酶的活性下降等。 當飼料中一必需氨基酸過量時,必須補充與之對應的另一必需氨基酸,以減輕拮抗作用所造成的氨基酸不平衡。在飼料配方設計中,氨基酸不平衡是較常見的,解決的辦法一是添加單體氨基酸,如蛋氨酸、賴氨酸、蘇氨酸等;二是利用原料氨基酸互補作用,使多種原料在氨基酸含量上能夠取長補短。如玉米中賴氨酸較低,苜蓿中賴氨酸相對較高,將二者適當搭配可平衡賴氨酸與蛋氨酸比例:棉粕中精氨酸含量較高,賴氨酸/精氨酸比達1:2.36,菜粕中精氨酸、賴氨酸比較接近,二者配合使用易使精氨酸和賴氨酸達到平衡;在豬飼料中調整精氨酸與賴氨酸比例最好使用適量血粉;而在玉米為能量飼料的日糧中加玉米蛋白粉會使亮氨酸含量特別高,使異亮氨酸出現臨界缺乏;在配製低蛋白日糧中添加高劑量的合成氨基酸時,可能引起一般情況下難以出現的拮抗作用,這時均應注意氨基酸的平衡。 四、鈣磷及其它礦物元素平衡 目前,一般認為在動物體內代謝中起作用的礦物元素有40多種,在營養上重要的必需礦物元素包括常量元素:鈣、磷、鉀、鈉、氯、硫、鎂和微量元素銅、鐵、錳、鋅、鈷、碘、硒、鉬,它們在動物體內有著重要的生理生化作用,並且各元素間在吸收和代謝中也存在協同或拮抗的作用,當飼料中某一元素缺乏或過量而使各元素間失去平衡,就會影響動物生長發育,降低生產性能,甚至造成疾病和死亡。 在配製蛋雞飼料時,通常都能注意到鈣、磷含量和比例,而在肉雞和豬飼料配製中卻往往被忽視。在豬雞飼料中,鈣磷均應保持適當比例,無論鈣磷任一比例偏高,都會形成不溶性磷酸三鈣,影響鈣、磷的收。促進鈣吸收的適宜鈣磷比例為1-1.5: 1,這時生長豬對磷的吸收為最高。對多數家禽,日糧中鈣和非植酸磷的比例為2:1較適合;產蛋雞為滿足蛋殼形成,鈣和非植酸磷比例應達10-12:1。在豬日糧中,隨著生理階段和體重不同,鈣、磷比例有所不同,隨著生長肥育豬體重增加,飼料中鈣、磷絕對值逐漸降低。 日糧中高水平的碳酸鈣(石粉)和磷酸鈣會降低飼料適口性,鈣過多還會干擾鎂、錳和鋅的利用,使銅,鐵、碘等元素代謝紊亂,脂肪的消化率降低。在配合飼料中,鈣含量超過標準的50%就會產生不良後果。同樣日糧中磷比例偏高時,除影響鈣的吸收外,高磷還會抑制錳、鋅、鎂的吸收和利用。高劑量磷酸鹽會干擾鐵的吸收,鈣磷同時過高會增加鎂的排泄,據報道,在肉仔雞飼料中鈣與有效磷的比例接近1:1時,腿病發生率最高,而鈣、磷比例在1.88-1.91時,幼雛雞表現出最好的生產性能。鈣、磷過多還可降低大多數氨基酸的消化率。 飼料中缺鎂可造成鉀排出增加,鎂過多會干擾鈣的代謝,鎂含量高的鈣源(如自雲石灰岩)不宜用於家禽日糧。鉀過量也可防礙鎂的吸收和代謝,鉀、鈉、氯是影響動物體內電解質平衡的主要離子,三者適宜的含量和比例對維持機體酸鹼平衡十分重要。硫過高會影響鈣的吸收和錳、鋅的利用,飼料中的硫酸鹽過多,可阻止腎小管對鉬的重吸收,促進鉬的排泄。鐵影響銅、錳、鋅的吸收,當鐵、鋅比例大於2時,鋅的吸收率降低。 飼料中適宜的銅離子增加鐵的吸收,而高銅則干擾鐵的吸收,在配製高銅豬飼料中,如使用125-150mg/kg的銅,一般不會產生中毒;如果使用250mg/kg的銅,則飼料中應含有130mg/kg的鋅和150mg/kg的鐵,以避免銅中毒,初生仔豬則需要270mg/kg的鐵。肉仔雞、仔豬不能利用氧化銅。 鈷在動物體內主要以維生素B12組分的形式存在,缺鈷時影響維生素B12的合成。鋅過量能降低飼料消氂量,與銅拮抗,影響銅的吸收和利用,並可引起缺銅症,研究證明,鋅、銅比例大於10時會出現銅缺乏,過量鋅會降低鐵的吸收,在仔豬高鋅日糧中,除應注意鋅、鐵、銅的比例外,當鋅含量達 2100mg/kg以上時,即使補加0.2mg/kg的硒,由缺硒引起的滲出性素質和肌肉營養不良的發病率仍然很高,需補加0.5-0.7mg/kg的硒才可防止硒缺乏症。過量錳可干擾鐵的吸收。飼料中氟過量時形成大量氟化鈣沉積,影響鈣、磷代謝,在使用低質磷酸氫鈣和氟含量高的鈣石時應注意氟的含量。 硒與飼料中砷、銀、汞、鐵、鋅、銅、鉛、硫、磷等元素都具有拮抗作用。 高銅可以減少動物體內可利用銅的數量,引起動物缺銅。一般情況下雞不會缺鉬,但在豬飼料中添加10mg/kg的鉬,可提高豬的日增重和飼料利用率。 五、電解質平衡 動物的正常生命活動需要維持在一個穩定的內環境中進行,適宜的體液酸鹼度是穩定內環境的一個重要方面。正常情況下細胞外液PH值為7.4±0.05,其極限值為6.8-7.8,只有將體液pH值控制在適宜的範圍,機體代謝才會正常。體內酸鹼平衡的失調影響酶的催化活性、膜的通透性和各器宮功能,從而影響動物的健康和生產性能,日糧中礦物質離子及其平衡程度極大的影響畜禽體內的酸鹼平衡。表示日糧酸鹼平衡的方法有許多種,如日糧電解質平衡(dEB)、日糧陰陽離子平衡(DCAB)、末測定陰離子(DUA)、陰離子與陽離子當量比(C/A)、日糧過量陽離子(EC)、酸鹼毫克當量等。許多研究表明,Na+、 K+、Cl-三種離子對酸鹼平衡起著決定性作用,Mongn(1981)建議以dEB(mEq/kg)=Na++K++-Cl-來表示日糧電解質平衡值,這一方法在電解質平衡研究和生產中得到廣泛採用。 酸鹼平衡(dEB)的計算:dEB表示為每公斤日糧中主要陰離子、陽離子毫麾爾數與其化合價乘積(mEq)的總和。由此可分別計算出日糧中1%鈉、鉀、氯含量的mEq為435、256、282,將此值作為鈉、鉀、氯的dEB轉換係數,計算日糧dEB值時,可用元素的實際百分含量乘以轉換係數,然後總和即可。 豬雞在不同生理階段和不同環境溫度下,達到最佳狀態所需的日糧dEB值不同,許多試驗研究的結論也有所差異,在實際應用中,肉雞dEB值在200-250mEq/kg可獲得較好增重,產蛋雞dEB 值在200-220mEq/kg時生產性能較好,生長肥育豬dEB值在250mEq/kg左右增重較快。日糧dEB值過高或過低都會影響豬雞生產性能和健康,在飼料配方計算中,如dEB值不在適宜範圍,常用氯化鈣、氯化鎂(供CL-)和碳酸氫鈉、硫酸鈉(供Na+)調整dEB值。過去許多對日糧中添加碳酸氫鈉的研究報道,除改善夏季產蛋雞蛋殼質量外,對生產性能的改善效果不一致,其原因之一是受基礎日糧dEB值的影響。另外,在調整日糧dEB值時,還也考慮環境溫度、日糧中使用酸化劑等因素的影響。如高溫會導致鉀喪失增加,日糧中添加氯化鉀具緩解作用,對提高熱應激肉仔雞存活率有良好效果。 在配製豬雞飼料時還應注意其它的平衡關係,如脂肪與鈣、維生素D與鈣、磷代謝、必須脂肪酸平衡、小肽類添加劑對氨基酸代謝的影響,以及植酸酶或各類複合酶製劑對飼料成分消化率的影響等等,才可以將飼料中各營養素保持在最佳。
推薦閱讀:
※從伏邪學說探討脂肪肝的治療思路
※六爻易卦與六氣入卦結合運用的探討之一
※命理疾病探討大全之一
※《對「萬物有靈論」的思考與探討》作者:郭德才
※八字斷流年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