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精衛錚錚鐵漢怎麼變成漢奸?袁世凱不稱帝,會名垂青史嗎|問答兩則

  問:汪精衛以前他挺愛國的,是個好人,為什麼後來變成壞人了?  答:1、全面抗戰開始後,除了政治動員外,其實絕大多數人對抗戰是持悲觀態度的。那時候精英群體中有個「低調俱樂部」,其成員不只有周佛海、羅君強這些後來的漢奸,還有胡適、顧祝同、陳佈雷、陳立夫、張君勱等最終堅持抗戰到底的愛國者。他們當時都認為戰勝日本幾無可能,所以與主戰的鷹派保持距離。  2、從中日兩國的軍事實力看,相差懸殊。如沒有國際形勢的逆轉,事實上抗戰也不會勝利。

3、如果抗戰勝利的可能性如此之低,只能寄託於完全無法掌控的國際局勢,那為什麼要動員全民抗戰,這樣的結果不是讓更多的中國人送死,生者也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嗎?這是導致汪精衛投敵的根本原因。畢竟歷史是勝利者寫的,如果抗戰失敗,歷史的書寫會傾向於汪精衛這一邊。  4、在國民黨內部,汪精衛比蔣介石資深,但權力空間不如蔣介石,抗戰後仍面臨被邊緣化的態勢。這給了他投敵進一步的動力。  5、日本那個時候也有一套「大東亞共榮」的理論,頗有迷惑性。要知道,那個時候,英美等非亞洲國家在中國還有租界,日本將這些老牌帝國主義樹為敵人,呼籲中日等東亞國家團結共榮。這給汪精衛與日本合作賦予了誕妄的理論合法性。

6、汪精衛病逝前,1944年所謂的「國府還都」紀念日對外廣播中這樣說:「驅逐英美之侵略勢力,解放東亞,建設東亞人之東亞,此雖非易事,然吾人確信吾人苟能以吾人之堅決信念,吾人不屈不撓之努力,以及吾人之團結,將必能完成建設東亞之偉業,吾人於此尤痛感大東亞中核之中日兩國政府及其國民之責任,今後益趨重大。」  7、這套意識形態不只是給別人洗腦,可能說著說著,連汪精衛這些人也相信了。

問:如果袁世凱不稱帝,他將被歷史怎樣評價?人是不是由一個錯誤的舉動而遺臭萬年?  答:我們先來看一下袁世凱病逝後英國人主辦的《文匯報》的評價:「袁世凱由總統而為狄克推多(獨裁者之意),成效方著,中途失敗。察其原因,厥為帝制。袁誤人耶?人誤袁耶?後之史家定有公論。」  從上面的判斷,可以看出,袁世凱在稱帝之前被認為「成效方著」,為混亂破敗的中國帶來了轉機,但最終卻被認為是失敗。而無論這失敗是他還是周邊幕僚親信的錯,總歸問題是出在「帝制」上。

這在當時就是中外主流輿論,後世很多史家只是在稱帝之外,連帶他的治績也大體給否掉了。所以很難說主流史家有什麼公論。  相關報道還認為,袁世凱在憲法不能適用國會、毫無價值之時,毅然去之而施行克林威爾之方略,實逼迫所致,當為史家所曲予原諒。

這也是一廂情願。在這個帶有本質性的問題判斷上,《文匯報》更強調立足當下的複雜性,認為當時國會有很大問題,反倒是現在的史家可以沒有包袱,更多從民主|專制以及法治的維度來做分析。  說起來,袁世凱病逝前後,大多數人還對中國轉型抱有威權主義的明君期待,只是這個期待在一些更為保守的人那裡變為了帝制,在相對開明者那裡則是大總統的集權。

譬如《文匯報》還表示:苟帝制不生,則狄克推多之成績不可厚非,蓋上有一強有力者,下有各省之扶助,威令能行,秩序可保,非無政府時代所可同日語也。今袁死矣,關於袁氏之問題不解決而解決矣!惟中國將何如乎?此為尤關切要之問題,除歐戰而外,中國問題誠世界最迫切最重大之一事也。  可以說,袁世凱如不稱帝,在當時會獲得空前聲望。後世史家對他的評價雖不會好到哪裡去(畢竟他和革命黨為敵),但大體會認為他是個開明威權者。
推薦閱讀:

轉載:袁世凱17子15女及其後裔今何在(組圖)
慈禧欲把侄女許配袁克文,袁世凱立刻搖頭,還編了個謊騙慈禧
為什麼張作霖見了袁世凱,當即跪下三拜九叩?
不一般的宮斗:載灃斗不鬥得過袁世凱?
蔡鍔與袁世凱

TAG:袁世凱 | 漢奸 | 汪精衛 | 怎麼 | 問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