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宋代佛塔(六)
14、宋代佛塔(六)
5、其它材料建造的塔
宋代磚塔數量最多,大部分都完整地保存下來了。石塔遠不如磚塔那麼多,只在產石材的地方建造,如福建等地。另還有用鐵、琉璃、陶等材料建造的。總之,宋代造塔選用材料是很豐富的。
福建泉州開元寺雙塔(1981年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福建泉州開元寺雙塔位於開元寺南向,塔建在中軸線的兩側,在大殿前分列東西,成對稱式的布局。東塔名鎮國塔,建於南宋嘉熙二年至淳佑十年(l238—1250年);西塔名仁壽塔,建於南宋紹定元年至嘉熙元年(1228—1237年)。雙塔相距約200米,對峙在大殿前。雙塔全部用石材建造,仿木構樓閣式,皆八角五層,形式幾乎完全相同,僅高度和斗拱略有不同。
福建莆田廣化寺塔(上世紀八十年代莆田郵電局出版的明信片)
廣化寺塔又名釋迦文佛塔,位於莆田市城南鳳凰山麓、廣化寺東側。始建年代不詳,依塔第二層北門的墨書內容推斷,當建於南宋乾道元年(1165年)以前,歷代均有修葺,是福建樓閣式石塔的精品。塔為石構,八角,五層,空心,仿木構樓閣式,通高36米,內有石階遞上各層。第一層東、西兩面開門,其餘六面設佛龕。第二到五層東、西、南、北四面開矩形門,其餘四面為佛龕,龕兩旁雕有菩薩像。各層塔檐先用巨石疊砌出二層,上置薄石板挑出,薄而又長,顯得格外輕巧。挑出的疊澀巨石作成圓弧面。塔身內外還有宋、元、明歷代題刻46處,內容涉及祈福壽、保平安、薦亡靈、記游、題名及舍錢捐修等。
福建仙游龍華雙塔(上世紀八十年代莆田郵電局出版的明信片)
龍華寺位於仙游縣龍華鎮燈塔村。龍華雙塔聳立在龍華寺大雄寶殿前方東西兩側。據《龍華寺志》載,北宋大觀年間(1107—1110年),邑人郭勇為母七十壽慶,捐建東塔,並祈求其母八十壽慶時再建西塔,越十載,郭勇果然捐建了西塔。於是,龍華雙塔便屹立在龍華寺前。雙塔建築為八角五層空心石質結構,高三十多米。塔基為須彌座,每層開四門,設四龕,位置逐層互換;各層有石級可通,沿塔檐迴廊,可直達塔頂。塔檐均用石條拼成,呈波浪狀;每個塔棱正對著塔檐浪峰,酷似古樓飛檐,極為壯觀。西塔於明嘉靖年間被倭寇焚損,東塔至今保存尚好。
杭州靈隱寺雙塔(清末民初上海通用明信片及圖片公司出版的明信片)
杭州靈隱寺雙塔(上世紀三十年代中華美術明信片)
靈隱寺始建於東晉咸和三年(328年),為杭州最早的名剎。雙塔位於大雄寶殿前露台的兩側,建於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吳越王錢俶命永明大師所建。兩石塔東西對稱,相距42米,結構完全相同,仿木構樓閣式塔,皆為八面九層,通高十一米余。雙塔用石料雕刻砌築而成,從底層開始至塔頂逐層遞減,收分明顯。每層的東、南、西、北四面辟壺門,線條流暢。每層都有平座(迴廊),檐子,柱子、闌額和斗拱等。檐子上刻出椽子和筒瓦,完全仿照木構樓閣式塔的形制。每層均有神態各異線條流暢的佛、菩薩浮雕像,細緻精美,惜塔剎已毀。塔為實心,其雕刻佔主要成分,成為象徵性的裝飾塔。
廣州光孝寺雙塔(清末香港出版的明信片)
光孝寺寺院氣勢十分雄偉,大雄寶殿構築在高高的台基上,屋檐斗拱層層向外延伸,使屋背跨度增大,體現了中國唐代以來的建築風格。在大雄寶殿台基左右兩側各聳立著一座宋制石塔,八角七層樓閣式,高約4米多,每層每面都刻有小佛龕,造型拙樸。從單體看,雙塔並不高大,但和大殿融合在一起,就顯得佛門勝地威武森嚴了。
蘇州寶帶橋頭石塔(2009年1月攝)
蘇州寶帶橋中石塔(2009年1月攝)
寶帶橋,又名長橋,位於城東南澹臺湖傍古運河畔。寶帶橋石塔,系南宋紹定五年(1232年)重建寶帶橋時而建。它由整塊青石雕成,塔座高出地面0.88米,長寬各為1.20米,呈正方形。整座塔高4米許,共五層,每層八面。此塔一層上部為重檐雕刻,二至五層皆為單檐。每層的腰檐、斗拱和戧角,雕刻得十分逼真。塔座上雕飾有海浪雲龍紋,一至五層的每面雕有佛龕、佛像,形象古拙,栩栩如生。塔剎高0.40米,四面出檐,平座、斗拱依稀可見,造型粗獷。
在橋的27與28孔之間的水盤石上,也有石塔一座,曾倒入水中,後遷藏在蘇州博物館內。在1981年維修時,將塔運回復原。和橋北堍的那座石塔一模一樣,可惜,水中之塔已損,五層及塔剎雖經修復,但其「容顏已改」,「今不如昔」了。
江西三清山風雷塔(1985年上海學林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三清山是一座道教名山。北宋寧真宗篤信道教,奉老子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此時,在三清山一帶開始出現成批的道教建築。其中,方士們在天門峰的懸崖之上,用天然花崗岩雕砌成一座石塔。位於三清宮東部,按後天八卦圖屬於「震」方,故名「風雷塔」。塔以懸崖上之巨石為基,用花崗石分塔底、塔身、塔頂三段雕鑿干砌迭成,六層五面,塔檐角稍向上翹,塔頂為攢尖式。塔高2米,古樸玲瓏。
山東聊城鐵塔(1986年聊城郵電局出版的明信片)
鐵塔位於聊城市東關古運河河畔,原護國隆興寺內東南角。塔始建年代無文字記載,據推測,為北宋時期鐵塔。解放前,鐵塔年久失修,大部傾圯,僅存底部五層塔身和鐵塔基座。1973年重修,施工期間,在在須彌座正中發現石函,石函外置銅菩薩、瓷瓶、宋元古錢多枚。函內有小型銀棺,內有僧人骨灰及舍利子。石函外側有石刻銘文,說明原有的鐵塔在明代永樂年間倒塌,天順年間由東昌府僧綱司都、綱性深及隆興寺住持祖崇僧德寧募捐重修。
山東濟寧崇覺寺鐵塔(1986年濟寧郵電局出版的明信片)
崇覺寺鐵塔坐落在濟寧鐵塔寺街路北原鐵塔寺內。崇覺寺始建於北齊皇建元年(560年),寺內原無塔。到北宋崇寧四年(1105年),徐永安之妻常氏,為還夫願,獨資鳩工,在寺內建鐵浮屠塔七級,自此就俗呼為鐵塔寺了,鐵鑄塔身九層,計塔座、剎頂在內共11層,通高23.8米,平面呈八角形,自下而上逐層遞減,形成明顯的收分,塔身上部,飛檐凜凜(出挑30厘米)。塔基深1.9米,以平地鋪就須彌座,穩如泰山。塔座設一西向磚砌塔室,為仿木建築。整個鐵塔設計精巧,造型奇特、構鑄謹嚴,渾然挺拔。
湖北當陽玉泉寺鐵塔(1987年中國世界語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湖北省當陽縣的玉泉寺前東邊一座土丘上,建有高約17.9米,八角十三層的鐵塔。塔基用特製青磚砌成,塔身全為生鐵鑄造,重達53.3噸。據塔身鑄銘:此塔原名「佛牙舍利寶塔」,鑄於「皇宋嘉祐六年辛丑歲八月十五日」。嘉祐六年正當公元1061年,這是我國現存最高的鐵塔。佛牙舍利寶塔,通稱玉泉寺鐵塔。塔基為雙層須彌座,塔身仿木構樓閣式,每層均設腰檐平座,置斗拱出檐。斗拱下邊,有數以百計的小佛像連續排列,組成邊緣圖案,環飾塔身。每層塔的相對四面各設一蓮弧門龕,其餘四面中央多鑄佛像。鐵塔採用分段冶鑄,逐層疊裝,不加焊接,形體挺拔纖瘦,穩健玲瓏。背襯玉泉山的叢樹古剎,顯得十分秀麗。
江蘇鎮江甘露寺鐵塔(上世紀八十年代鎮江郵電局出版的明信片)
江蘇鎮江甘露寺之旁有一座鐵塔,唐代寶曆年間就已經建成,後來由於大水沖入,塔被毀掉了。到北宋元豐元年(1078年),塔又被重新建立。清代經過幾次水沖與狂風襲擊,又進行復修。至今,這個塔的基座以及下兩層仍然是宋代原物。
塔的上半部三層早已毀掉,這個塔至今尚存留四層,其餘早已風吹不知何處。塔呈平面八角形,原高七層,今餘四層。基座鑄造為波浪紋,上部鑄造塔的基座一重,下枋做大海波濤,下枋上一層略小;上枋做八角,下有二層疊澀式三重,束腰八角。第一層塔身,每個轉角鑄圓柱一根到檐部。正面開圭角式門,東西南北四個門。塔檐斗栱補間轉角各一朵,再上為平座,平座斗栱補間與轉角各一朵。第五層及以上之塔身已全部毀掉。這座塔至今僅僅留下四層,這個塔悉仿宋代木結構製做的。
河南開封鐵塔(1988年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開封鐵塔是中國現存最早最高的一座琉璃磚塔。因用紅、褐、藍、綠各色琉璃磚砌造塔身,色調以紅褐為主,遠望似鐵色,故稱鐵塔。建於北宋(1094年),高54.66米,八角形,13層,為仿木結構樓閣式琉璃磚瓦塔,塔身外部以28種不同標準型磚制構件拼砌,建築成仿木構門窗、柱子、斗拱、額枋、塔檐、平座等形式。塔身外壁還鑲有琉璃雕磚,裝飾花紋各式各樣,有佛像、菩薩、飛天、天王力士、獅子、麒麟、伎樂、牡丹花、寶相花、蓮花、立僧等,達50餘種之多,是琉璃磚雕藝術之作。
福建福州湧泉寺千佛陶塔(1986年中國旅遊出版社出版的明信片)
福建福州湧泉寺千佛陶塔(1978年福建省郵電管理局出版的明信片)
福州湧泉寺山門東西兩側的千佛陶塔,是北宋元豐五年(1082年)燒制的,左邊一座稱「莊嚴劫千佛陶塔」,右邊一座稱「賢劫千佛陶塔」,雙塔均用陶土分層燒制累疊而成,八角九層,高約7米。塔身細部為仿宋代木構樓閣建築風格,兩座塔上各塑1038尊佛像,因而叫做千佛寶塔,八角塔檐另塑有僧人武將各36尊,懸掛陶制塔鈴72枝枚。塔座上塑蓮瓣、舞獅、侏儒,並刻有銘文,記載建塔時間和工匠姓名等。
推薦閱讀:
※3大生肖,4月14、15、16號開門遇喜,賺錢無數!餘生福享不盡!
※社交網路50條。
※14、第八章 五陰(1)
※14、眉毛痣相看「大災大難」
TAG: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