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善於在新常態下捕捉新機遇
12月1日出版的第48期《瞭望》新聞周刊將發表慎海雄的署名特稿《善於在新常態下捕捉新機遇》。全文如下:
善於在新常態下捕捉新機遇
文/慎海雄
習近平總書記在出席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開幕式並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當前,中國經濟保持穩定發展態勢,呈現出新常態。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
「新常態」已經成為中國最新、最高頻的「熱詞」。習總書記指出,新常態有三個特點,一是從高速增長轉為中高速增長,二是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三是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總書記高瞻遠矚、運籌帷幄,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新要求,深刻回答了新形勢下黨和國家發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為我們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實現新的奮鬥目標提供了科學指南和基本遵循。新常態,就是習總書記著眼於沉著駕馭中國經濟巨輪駛向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新境界,著眼於進一步增強信心,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特徵的準確判斷和深刻把握。
「新常態將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習總書記在APEC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的系統論述讓人耳目一新,為我們抓住經濟新常態帶來的發展新機遇,實現中國經濟的行穩致遠,指明了方向。適應新常態、保持戰略上的平常心態,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新的歷史階段提出的指導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戰略思想。正是在這一戰略思想指引下,中國經濟進入「三期疊加」的新階段後,不計一時之得失、不較一日之短長,敢於自我減負,理性選擇增長速度和發展路徑。新常態下,只要認真貫徹總書記的要求,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穩定、近期目標和長期發展的平衡點,準確把握改革發展的著力點,準確把握經濟社會發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結合點,實實在在轉方式、調結構、保民生,用好「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保持政策定力,就一定能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正如居里夫人所言:「機遇從不光顧沒有準備的頭腦。弱者坐待良機,強者製造時機。」在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能否捕捉和牢牢抓住新常態帶來的發展新機遇,在解放思想中創造機遇,既是對各級領導幹部勇氣和智慧的考驗,更是對能力和自信的考驗。習總書記在分析新常態給中國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時,提出了四個方面的戰略指引:第一,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速雖然放緩,實際增量依然可觀。2013年一年中國經濟的增量就相當於1994年全年的經濟總量,可以在全世界排到第17位。即使是7%左右的增長,無論是速度還是體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第二,新常態下,中國經濟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中國經濟的強韌性是防範風險的最有力支撐。我們創新宏觀調控的思路和方式,以目前確定的戰略和所擁有的政策儲備,我們有信心、有能力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風險。我們正在協同推進新型工業化、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這有利於化解各種成長的煩惱。中國經濟更多依賴國內消費需求拉動,避免依賴出口的外部風險。第三,新常態下,中國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第四,新常態下,中國政府大力簡政放權,市場活力進一步釋放。簡言之,就是要放開政府這隻看得見的手,用好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
戰略機遇稍縱即逝,抓住了就是機遇,抓不住就是挑戰。習總書記從戰略和戰術層面對新常態下新機遇的深刻分析和科學研判,縝密嚴謹、鞭辟入裡,是我們正確認識和把握新常態下發展新機遇的「路線圖」。
比如,既然實際增量依然可觀,我們就不必過於計較增速多一個點還是少一個點,而是以堅定的自信、淡定的態度,從容「換擋」,不再盲目追求超高速增長,而是速度服從質量,打基礎、利長遠,積極主動作為,下大力氣解決長期以來資源消耗多、效率低下、產能過剩、泡沫積累、生態惡化等痼疾。唯有擯棄高消耗高污染的「高速度」,才能換來不走的「APEC藍」。
又如,既然增長更趨平穩,增長動力更為多元,我們就不要為可能出現的風險所懼,不要為各種成長的煩惱所累,而應「風物長宜放眼量」,立足國內外大勢,順勢而為、奮發有為,保持政策定力,實現有序轉型,通過結構調整培育新的增長點。事實上,中國經濟結構已經開始發生深刻變化。今年前三個季度,中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48.5%,超過了投資。服務業增加值佔比46.7%,繼續超過第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速分別為12.3%和11.1%,明顯高於工業平均增速。這些,既是捕捉機遇的結果,也為進一步利用好「新常態機遇」提供了鼓舞人心的啟示。
再如,既然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發展前景更加穩定,我們更應抓住結構調整的最佳時機,堅定以「短痛」根治「長痛」,咬定青山不放鬆,一步一個腳印把過去超高速增長下「知易行難」的轉方式、調結構進行到底,以釘釘子的勁頭,扎紮實實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從「汗水式增長」到「創新式增長」,實現中國經濟「輕裝上陣」再出發。
既然簡政放權帶來了市場活力的釋放,我們就應該進一步學會正確運用「看不見的手」和「看得見的手」,成為善於駕馭政府和市場關係的行家裡手。人們已經感受到,簡政放權的一系列舉措,已經減少了創業障礙,掀起了草根創業的浪潮,極大地激發了全民創新活力。雖然經濟增速放緩,1-9月份新增就業仍然超過1000萬人,得益於創業潮有效對沖了傳統行業吸納勞動力的減少。隨著大眾創業成為中國經濟新動力,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將加速成長,潛力無限,新的經濟「發動機」已然成型。全民創業,萬眾創新,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將是一幅多麼壯麗的圖景!
從更寬闊的視角觀察,新常態不僅僅是中國經濟領域的可喜變化,而且已經成為我們黨在治國理政各方面的新態勢。無論是治黨治國治軍、內政外交國防,還是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國、核心價值觀建設等,無不體現著清新的新常態。比如,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以來,全黨上下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作風建設,以雷霆之勢滌盪「四風」,以零容忍懲治腐敗,在黨要管黨、從嚴治黨方面形成了新常態。從中央政治局自身做起,從領導幹部抓起,以上率下、示範全黨,不折不扣落實「八項規定」,以鍥而不捨、馳而不息的決心和毅力,把作風建設不斷引向深入,抓黨風政風帶社風民風,風清氣正的社會環境正蔚然成風。而黨風政風的變化,也帶來了許多新機遇。在長三角等地,昔日的會所門庭冷落,大眾餐飲卻紅紅火火,再次驗證了面向大眾就有大市場的道理。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新常態不會總是風和日麗,考驗我們是否牢記底線思維,敢不敢正視「最壞處」,會不會解決「最難處」,能不能爭取「最好處」。習總書記指出,新常態也伴隨著新問題、新矛盾,一些潛在風險漸漸浮出水面。對此,我們要堅定清醒、勇於作為。能不能適應新常態,關鍵在於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如果說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麼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要採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創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按照習總書記的要求,我們要敢於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疾開刀,以新常態引領預期、凝聚共識,在深化改革中抓住機遇、創造機遇,不斷鞏固強化新優勢。
推薦閱讀:
※新常態下中國汽車產業結構優化路徑
※滬指震蕩漲0.35% 監管層大動作預示新常態
※程恩富:學習和貫徹新常態下的五大發展理念
※地價比房價貴成新常態 一線樓市豪宅化?
※畢曉寧:讓從嚴治黨治吏成為新常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