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數學不好怎麼辦?聽教授教你幾招,准管用! | 推薦
張俊
●南京師範大學教科院學前教育系副教授
●南京鶴琴幼兒園園長
●香港大學博士
關於兒童的數學學習,有很多誤區需要被釐清。
本周三、四,南京師範大學副教授、數學教育專家張俊老師做客埃爾特,分享「幼兒怎麼學數學」,歡迎各位家長、老師一起來學習,交流。
掃描下方二維碼或加微信Arete-edu
很多家長抱怨說自己的孩子各科都很好,但就是數學成績怎麼都上不去,給孩子報了各種數學補習班,好像效果也並不是特別好,不知道該怎麼辦。
孩子們的數學為什麼不好呢?原因大概有以下幾種。
一
統一步調的教學內容違背個人成長規律
人類的大腦發育有一定的規律,但具體到每個個體身上卻有著天壤之別。人的理性思維主要由大腦頂葉和前額葉控制,一般在12-14歲開始發育,這是由基因決定的,無法人為改變的事實。但是我們的教學是根據平均水平來設計的。
對於理性發育晚的學生來說,他們的成長規律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尊重,有的涉及到抽象思維的學習內容無異於天書,此時的學習遠離了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強行進行灌輸無異於拔苗助長。
二
違背人性的教學方法打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數學在大多數人的概念中就幾乎等於是做題,題海戰術成了最主流的教學方法。由於巨大的考試壓力,除了機械化的做題,很多學生甚至會在老師的建議下採取「背題型」的方法來學習。長此以往,孩子不僅對數學失去了好奇和探索欲,進而對於學習這件事的興趣也會大打折扣,這是對孩子人生最大的影響。
在這個過程中,打擊的不止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同學對數學的興趣,那部分對於數學有熱情有天賦的孩子很可能也因此窄化了自己對數學的理解,僅止於解題的學習,從而減少了在數學裡提問,甚至追問數學本質的機會。
三
學生因考試成績不佳而自我否定
為了通過層層考試的圍追堵截,這部分理性思維發育晚的同學會經歷很長一段時間在學習上有心無力的時期。他們很努力的去試著理解也做了大量的練習,成績依然提高不了。這時候在同齡人的對比下,會有程度不一的自我否定:我天生就學不好數學,再努力也沒用。
這種消極的心理暗示的影響往往被低估。因為孩子也知道,數學不好,意味著在自己18歲之前這段以高考為中心的學習生活中,自己不可能有突出的表現。自我價值不被肯定時,一定會在行為上通過其他的方式來引起關注。這可能是惡性循環的開始。
四
數學天問:「我為什麼要學數學?數學有什麼用?」
即使是學習很好的孩子,也常常有這樣的困惑,不明白數學為什麼重要。即使是學校里的數學老師,往往給出的答案就相當於是回答「考試成績有什麼用」,無非就是考上好學校,找到好工作,迎娶白富美,成為CEO的成功學套路。帶著這樣的困惑學習數學,很難激發起主動學習的內在驅動力。這是數學教學的終極問題,卻很少得到該有的重視。
那麼,具體怎樣應對這些問題呢?教育體制如斯,無法脫離大環境的家長們做什麼是對孩子學習數學有益的呢?家長們不妨試試這幾招!
1
永遠站在孩子這一邊
孩子的數學成績重要,還是你們的親子關係重要?
愛是無條件的。有太多家庭悲劇的原因是家長「胳膊肘往外拐」,為了維護一個錯誤的教育評價標準而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和對家庭的信任。甚至有家長會說出「考不好就別進家門」這樣的話。我很理解,絕大多數的家長都會認為在教育體系中通過高分獲得更好的學業成就能為幸福的人生打好基礎,且不論這種觀念里體現出的局限和絕望,僅僅是在堅持這種觀念的過程中失去的重要的東西就值得去反思。
正確看待考試成績,不施加過分的壓力。真正理解孩子數學不好的原因,往往並非練習不夠,可能只是因為他的成長規律所限。做孩子做堅實的後盾,而不要成為不合理的制度的幫凶。
2試著和孩子一起學習,理解孩子的困難
大多數家長在孩子的學習問題上不該有發言權。因為家長的信息渠道往往是通過老師來獲得,而沒有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抽出一定的時間和孩子一起學習,理解他的困難,一方面可以幫助他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讓孩子講給你聽是更有價值的體驗,教是最好的學。
3用孩子擅長的事物幫助他保留對數學的興趣
數學不止是做題,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有興趣的必要條件是要學科和孩子的生命發生連接。無論你的孩子喜歡寫作、體育、繪畫、音樂、閱讀、電影還是遊戲,學好數學都能幫助他做的更好。尤其是在孩子們最著迷的遊戲里,數字運算和邏輯推理在所有的遊戲里都有體現。
關鍵在於,家長要開放自己的觀念,延遲滿足自己的功利心。如果孩子的成績暫時不好,通過這樣的方式保留住孩子對於數學的興趣,在孩子的理性思維發育之後,很多困難會迎刃而解。
4通過閱讀了解數學的歷史和趣事
通過數學相關的書籍和電影。讓孩子了解數學的歷史,體會數學之用。同時也發現數學的新天地,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可以讀《數學之旅》《數學沉思錄》《數學恩仇錄》《數學大師》《費馬大定理》了解數學的歷史和發展過程中有趣的人物和故事。可以讀讀《數學之美》《從一到無窮大》《從驚訝到思考》這一類科普讀物,比教科書有意思多了;也可以讀讀《二維國》《我們》這樣與數學相關的小說,打開自己的視野。
全家人一起看《美麗心靈》《心靈捕手》《模仿遊戲》《極限空間》《死亡密碼π》這一類電影,或者是《費馬最後定理》等紀錄片,並和孩子一起討論交流,既是學數學的方式,也能增加親子互動的機會。
5通過項目式學習來實踐數學
利用周末和假期的時間,參與有趣的學習項目來取代補習班,比如參加編程項目、機器人項目、遊戲項目、低科技製作項目等,讓孩子學以致用。在做項目的過程里認識數學的重要性。
華人數學家丘成桐教授曾經說:認為中國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好是自我麻醉的說法。也有說法認為,中國教育教的不是數學,而是算數。所以應試體系培養出來的學生,往往精於做題,卻在創新領域鮮有突破性的貢獻。所以在你困擾於孩子的數學成績時,也要知道,在中國應試教育里,數學成績好也並不意味著數學好。家長應該為孩子的長遠發展考慮,更加重視孩子數學思維的養成和對數學的興趣的維持。更重要的是,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問題,不要因為數學不好,就破壞了你和孩子之間本應良好保持的互動關係。
來源 | 埃爾特
推薦閱讀:
※桑德爾( Michael J. Sandel):回應陳來教授 等
※姜春華教授運用附子的經驗
※微言夜讀 · 親子 | 北師大教授:5種方法幫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遇到一個水平低下,養老混日子的博導是怎樣一種體驗?
※盧崇漢教授:四逆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