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部「阿是穴」治療腹部疼痛
導讀:隨著日子的變長,夜宵饞蟲們是否已經出動撲向美味的麻小和啤酒了呢?把酒當歌,人生須盡歡,你的胃腸還好嗎?又是否有人因夏季貪涼而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腹疼痛呢?
這篇文章是福州市傳染病院林守銓先生寫就的有關背部「阿是穴」治療急慢性腹痛的取穴和治療經驗。取穴法簡單快速,沒有針也可以用按壓的方法止痛哦!
腹痛為臨床常見病狀之一,一般多用鎮痛劑治療,如療效不著或無效時,則每感束手。
我院幾年來採用針灸療法,針刺「阿是穴」治療腹痛病人數十例,奏效迅速。茲將療法介紹於下。
一、取穴方法
取穴的方法是,用右手拇指沿病人脊柱兩旁在距離正中線約1.5—2.0厘米處逐漸自上至下壓迫,找出感覺最靈敏的壓痛點,是為「阿是穴」。
如果穴位淮確,經強力壓迫,腹痛多能減輕;否則應按上法重新尋找穴位。
穴位確定後,用針刺入,然後用上下捻動平補平瀉的手法,等到病人感到極度酸麻(穴位準確者,定有酸麻)時,則予留針20—30分鐘,腹痛即可停止;即使痛止,留針仍然需要。
如病人過敏範圍較大,可用兩針同時在過敏範圍內分別刺入,以保證療效。
必要時針刺後可加灸十多分鐘,則療效將更鞏固。
此種療法適用於一切急慢性腹痛;對上腹部劇痛的效果尤著。
二、病例報告
例一
患者林XX,女,十九歲,於1958年9月15日入院。
兩天前病人感到上腹部發痛,時輕時重,同時大便拉稀每日十多次,糞便為粘液樣並混有血絲,不自覺發熱畏寒,在某醫院診治認為急性細菌性痢疾,故轉來住院。
體格檢查:體溫37.5℃,一般情況良好,急性病容,痛苦表情,五官無異常表現。全身淋巴結無腫大,心肺陰性,腹軟,肝脾未觸及,心窩部有明顯壓痛,無塊狀物,四肢陰性。
血液檢查:白血球165000,分類:中性多核75%,淋巴球25%。大便鏡檢:紅血球++,膿球++,蛔蟲卵+。
治療經過:入院後腹痛不止,嘔吐兩次,自下午7時用魯米那注射,0.5%普魯卡因封閉,鴉片酊內服以及皮下注射嗎啡,收效均不明顯。
次晨疼痛更劇,身出冷汗,四肢厥冷,當時擬診合併膽道蛔蟲病或闌尾炎,一面即可請外科醫師會診,一面應用針灸療法,在病人脊柱右側旁開1.5厘米第十二胸椎水平位找到一過敏點,強力壓迫,痛略差減,急用針刺入該穴,經一分鐘後腹痛停止。
會診後,確診為合併膽道蛔蟲病,從膽道取出蛔蟲一條。
例二
患者錢XX,女,十八歲,未婚。
於1956年8月4日,因心窩部劇痛兩晝夜而入院。兩天前患者因心窩部疼痛伴有嘔吐,到某醫院診治,曾用各種止痛藥品,均告無效。今晨疼痛大作,冷汗淋漓,四肢厥冷,乃來本院急診。
體格檢查:體溫37.5℃,急性病容,痛苦表情,顏面蒼白,不斷呻吟,營養中等,發育良好。全身淋巴結無異狀,頸柔軟,咽部稍充血,心跳較弱,肺陰性,腹平坦柔軟,除心窩部有皮膚過敏和顯著壓痛外,均無異常。
血液檢查:紅血球340萬,血色素9.8克,白血球6200,分類:中性細胞76%,淋巴細胞34%。X光胸部透視無異常。胃腸鋇餐透視十二指腸球部畸形。
診斷為消化性十二指腸潰瘍。
治療經過:因疼痛劇烈,多次用麻醉止痛針葯,療效不顯著,即在門診針灸治療。當在病人背部脊柱右側檢出一明顯的壓痛點,經針刺不及兩分鐘,腹痛停止。住院後除服用西皮散外,未用其他藥物,共住院五天,疼痛消失出院。
三、討論
阿是穴,又名天應穴,是針灸學上的一個名詞,指疼痛處用指按壓而覺得舒適的地方。
本文阿是穴變動範圍,包括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腎俞等五髒的穴位,以及膽俞、胃俞、三焦俞等一部分六腑的穴位;針灸這些穴位有減除內臟器官機能障礙的作用。
內髒髮生病變時,與臟器相當的軀幹淺表部分或在一定的皮膚上有疼痛過敏帶存在,這種過敏帶叫做黑特氏帶。本文阿是穴不能肯定就是黑特氏過敏帶,但與該帶的現象相似。
承淡安認為黑特氏帶相當於疼痛的主治經穴,針刺阿是穴治療腹部疼痛能迅速收效,或可用此解釋。
註:本文選摘自《中醫臨床經驗彙編》,福建人民出版社出版,1959年11月。本公眾號僅用之進行學術交流,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轉載請註明出處。
封面圖來源於攝圖網。
推薦閱讀:
※肩背部疼痛,原來是它惹得禍!
※背部六顆福祿如意痣
※正確睡眠姿勢,減少背部疼痛(圖文)
※增加背部肌肉的長度和厚度
※白領必學的兩套瑜伽瘦身操,打造背部完美線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