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八零畫派寫實油畫作品巡展」策展人彭鋒作重要講話|八零頭條
「2017八零畫派寫實油畫作品巡展」部分參展藝術家與彭鋒老師(左五)
導讀
八零畫派2017年度首展「2017八零畫派寫實油畫作品巡展」將於4月21日拉開大幕,目前籌備工作正如火如荼地進行。近日,本次展覽的策展人、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國際知名美學家、著名評論家彭鋒先生來到籌備現場,參與宣傳視頻的製作。彭鋒先生與八零畫派「相識」已久,他對這個富有生命力的藝術組織充滿信心和感情。在現場,他對畫派成員作了題為《看見與表達——由八零畫派引發的思考》的講話,闡述了八零畫派能夠堅持如此之久的原因。
彭 鋒
國際知名美學家曾連續兩屆在世界美學大會作主題演講國際活躍的藝術批評家和策展人2011年第54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的「瀰漫(中國味)」,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相遇絲綢之路」是他的得意之作
看見與表達——由八零畫派引發的思考
彭 鋒
當代藝術進入了多元共存的時代。藝術界不再有方向、潮流、趨勢,而這些都是藝術史得以被講述的重要依據。儘管藝術仍然在歷史之中,從廣義上講,只要在時間之中也就在歷史之中,但是由於沒有方向、潮流、趨勢,藝術發展的脈絡就變得模糊不清,甚至連「發展」這種說法都值得質疑。藝術只是存在,沒有發展,沒有進化,也沒有倒退。這並不是說藝術家不再成長,藝術作品不再完善,藝術風格不再成熟。藝術家、藝術品、藝術風格還是在發展變化,只不過藝術界已經嚴重分化,藝術家不再在同一條道路上奔跑。藝術家可以選擇不同的道路,東奔西跑、南轅北轍、背道而馳,在極大地擴展藝術空間的同時,嚴重地消解了時間的意義。正是在這種意義上,丹托將當代藝術概括為「後歷史階段」的藝術,貝爾廷宣稱藝術史從此終結。
丹托和貝爾廷觀察到的,是20世紀後半期歐美的藝術狀況。中國是否也發生了類似的情況?如果回顧30年來的中國當代藝術,我們仍然可以發現某些發展線索,從而形成關於當代藝術史的宏大敘事。因此,當代藝術在中國,可以有歷時的發展,而不像在歐美那樣,只有共生的主題。於是,政治波普、玩世現實、艷俗藝術、卡通一代、寫實畫派、新表現、新抽象、新水墨等等大詞,將中國當代藝術史串聯起來。但是,由於這些大詞代表的藝術風格或流派並不是彼此取代,新的出現並不建立在舊的淘汰的基礎上,因此歷時展開的藝術風格或流派又呈現出共時並存的樣態。從這個角度來看,它跟歐美藝術界又有相似的地方。
在紛繁複雜的中國藝術界中,八零畫派非常另類。說它另類的一個原因是,它是幾個20來歲的年輕人發起建立的。年輕人建立畫派勇氣可嘉,但也會遇到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其中一個內在的難題,就是風格的變化。20來歲的年輕人,藝術風格尚不夠成熟。在後來的發展中,完全有可能因為風格變化而背離初衷,從而導致畫派的解體。說它另類的另一個原因是,這個畫派有明確的藝術主張,那就是從事寫實繪畫的研究和創作,因此也可以稱之為八零寫實畫派。這個畫派創立的時間是2005年,那時中國當代藝術界正盛行「卡通一代」。「卡通一代」中的主要藝術家,多數是70後的年輕人。比「卡通一代」還稍微年輕的八零畫派藝術家,按理會將卡通進行到底,但他們卻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這也體現了這群藝術家的叛逆性。這一個追求標新立異的圈子裡,不標新立異就成了另一種標新立異。對於80後藝術家為什麼選擇寫實,我們可以從社會心理學角度來進行分析。不過,我這裡想趁著八零畫派的頑強生命力,從哲學美學的角度,對寫實繪畫做出辯護。
2017八零畫派寫實油畫作品巡展
展覽時間:2017年4月21日-4月27日(北京)2017年5月5日-5月22日(上海)2017年6月10日-6月15日(深圳)開幕時間:2017年4月21日15:00(北京)2017年5月6日15:00(上海)2017年6月10日15:00(深圳)展覽地點:北京山水美術館 / 金德匯生活美學空間 / 深圳大學美術館主辦方:鹿鳴文化(展E)參展藝術家:陳承衛 戴平均 何振浩 江豐 劉延明 劉晟李海華 林大陸 林金福 馬精虎 潘溯 邱琳 譚建武唐偉民 吳威 王能俊 王龍軍 王冠智 王珂 謝郴安余含兮 張飛 周梅元 趙新雨 趙關鍵(拼音順序)
我辯護寫實繪畫的主要依據,是近年來流行的生物進化論美學。20世紀的美學在總體上都屬於文化美學、語言美學或者符號美學,它們都強調文化、語言或者符號所具有的建構作用,或者用文化、語言和符號來代替實在。這也被認為是後現代哲學的基本傾向。就像尼采所指出的那樣,沒有事實,只有解釋。在繪畫領域,從貢布里希到潘諾夫斯基再到古德曼,都支持繪畫跟繪畫對象之間可以沒有相似關係。在兒童過家家的遊戲中,跨上一根棍子可以代表騎馬,如果我們學會理解兒童遊戲規則並進入遊戲之中,就會覺得棍子像馬。舞台上戲曲演員揮動手中的馬鞭代表騎馬,如果我們理解京劇語言並進入觀戲狀態,就會覺得馬鞭像馬。但是,我們經過比較之後,會覺得馬鞭比棍子更像馬。當我們看到韓干《牧馬圖》之後,又會覺得韓干畫的馬比演員手中的馬鞭更像馬。當我們看到大衛畫的《跨越阿爾卑斯山聖伯納隘道的拿破崙》之後,又會覺得大衛畫的馬比韓干畫的馬更像馬……小孩的棍子、演員的馬鞭、韓干畫的馬、大衛畫的馬,如此等等,都是對馬的表達,我們判斷它們像不像馬則依據我們對馬的視覺經驗。丹托曾經在「看見」(seeing)與「展示」(showing)之間做過區分。儘管不同文化中的描繪對象的方式不同,因而有不同風格的繪畫,這只是「展示」的不同,不能以此認為不同文化中的人們「看見」事物不同。歐洲的風景畫與中國的山水畫不同,但是歐洲人與中國人看見的山川沒有什麼兩樣。大衛畫的馬與韓干畫的馬不同,沒有那麼瘋狂的人認為他們兩人看見的馬不同。丹托進一步主張,人類的「看見」受到眼睛構造的影響,人類眼睛在10萬年前已經發育成熟。除非發生了進化論上的突變,人類「看見」的事物就不會有什麼變化。但是,人類描繪或者「展示」事物的方式卻在不斷地變化。我們之所以能夠察覺「展示」在不斷變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的「看見」是恆定不變的。通過跟不變的「看見」的比較,我們才能發現「展示」在不斷地變化。「看見」與「展示」的關係,其實就是「看見」與「表達」的關係。人類「看見」的東西一樣,但是「表達」的方式不同。「看見」受到遺傳基因的影響,除非發生基因突變,看見才會發生變化。「表達」受到文化習慣、技術進步、個人策略等方式的影響,隨著時代、文化、藝術家的成長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在繪畫領域,最接近「看見」的,就是寫實。不管現實中的寫實繪畫是否真的逼近了我們的「看見」,至少它是以追求再現「看見」為己任的。經過很長時間的探索,人類才掌握寫實繪畫的技術。但是,寫實繪畫技術成熟之後,並沒有導致寫實繪畫的終結,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它能夠匹配人類的「看見」。就像眼睛發育成熟之後,就保持不變的「看見」一樣,寫實技術成熟之後,也會保持不變的寫實繪畫。如果這種對照能夠成立,我們就能解釋為什麼繪畫領域風格變化令人目不暇接,但是寫實繪畫如同定海神針始終保持不變。我想這也是八零畫派能夠堅持如此之久的原因。
·2017年2月寫於北京大學蔚秀園·
名家檔案
彭 鋒
1965年生,湖南祁東人,美學博士。現任北京大學藝術學院教授、藝術學系主任,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國際美學協會執行委員,著名策展人。主要研究領域為:藝術哲學、藝術批評、美學原理、中國古典美學、西方當代美學、中西比較美學。他是國際知名美學家,曾連續兩屆在世界美學大會作主題演講,出版專著《藝術學通論》等15部,譯著《藝術的語言》等7部,在國內外重要期刊發表中英文論文200餘篇。他也是國際活躍的藝術批評家和策展人,參與策劃的國際展覽無數,更以推廣中國當代藝術為己任。2011年第54屆威尼斯國際藝術雙年展中國館的「瀰漫(中國味)」,首屆中國新疆國際藝術雙年展「相遇絲綢之路」,皆是他的得意之作。其他重要策劃展覽:第一屆大同國際雕塑雙年展(2011.9.28-11.28,山西大同,和陽美術館);時差——中國當代多媒體藝術展(2012.4.23-5.27,德國漢諾威國際會展中心,漢諾威浮士德藝術中心)。
他亦從事劇本創作,他改編的音樂劇《大紅燈籠》已成功演出多輪,他創作的音樂劇《穿羊皮襖的男高音》被改編成了電影《一夜成名》,創作的話劇《預言》《理由》等也引起了較大反響。
八零畫派·展覽回顧
2016八零畫派寫實油畫作品邀請展鳳凰藝都美術館
2014八零畫派寫實油畫作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
2013八零畫派寫實油畫作品展亞洲藝術中心
2011重要的不是年代——八零畫派寫實油畫作品展北京泰康藝術空間
2008人與人——八零畫派寫實油畫作品展新北京畫廊
八 零 畫 派成立於2005年,由一批1980年前後出生,執著於寫實油畫藝術的青年藝術家組成的油畫組織。他們用具象的語言方式來講述屬於他們這代人的故事!如今「八零畫派」成長為一支中國寫實繪畫不可或缺的力量!
推薦閱讀:
※劉國有書法作品(古詩十一首)
※米蘭·昆德拉作品集
※《布置婚房需要注意的三大事項》中國最著名博客女王干群精美作品編號2013122102
※100張國家地理攝影作品,在這裡總有1張你喜歡的!
※張藝謀追思吳天明 稱近十年作品不入恩師法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