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圖解密,那些綜藝大電影「怪胎」成長記

鈦媒體 TMTpost.com

TMT|創業|創新

繼2014年根據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品牌所衍生的《爸爸去哪兒》大電影創下6.9億元票房後,2015年《奔跑吧兄弟》電影版再創「綜藝改編電影「的票房奇蹟,當前為止,已累計票房3.5億。

但「臨陣磨槍拍了6天就倉促上陣」、「沒有故事情節」「毫無製作水準」「直接將一期綜藝特別節目搬上大熒幕」…所有這些都令業界人唏噓不已,表示看不懂中國電影市場了,綜藝電影如今就如同電影市場的一個「怪胎」,雖然長相奇怪,但是卻強壯而有力,生下來便將其他電影遠遠甩在起跑線上,以自己與生俱來的優勢搶食著中國電影市場的份額。

為什麼綜藝電影生命力如此強大,為什麼也有大量胎死腹中的綜藝電影?通過鈦媒體作者收集的數據來窺探它成長強大的端倪。

強勢的先天基因,不是現象級就別玩了

獲得高票房的節目,首先的是現象級別的,已經具備全民的話題性,這一點在近些年上映的幾部綜藝電影的映前熱度一目了然,據數據顯示(詳見圖1)映前《爸爸去哪兒1》《奔跑吧兄弟》的媒體關注度、公眾影響力均遠超其他綜藝電影。

如此高的話題性,讓其他綜藝電影望塵莫及,這就不難理解,這些非現象級的綜藝電影為什麼會胎死腹中,究其根本原因還是先天基因不足……

長得不像電影不重要,關鍵得長的像爹媽

高票房綜藝電影經常遭人詬病的便是它沒有一個電影該有的樣子,沒有故事,沒有情節,沒有精良的製作,就是綜藝節目本身的延伸,憑什麼可以狂瀾幾億回報?

說到長得像電影,擁有完整電影劇本的,倒是去年上映的《好聲音為你轉身》《我就是我》等兩部綜藝電影,但是他們卻遭遇票房慘敗。其實這兩檔節目也是高關注的大熱綜藝節目,可為什麼卻營養不良呢?

從艾漫科技影片觀影期待因素熱詞的數據發現(詳見圖2),觀眾期待《爸爸去哪1》《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兄弟》的主要因素是對節目有感情,對節目有不舍……由此而見,觀眾之所以去電影院看綜藝電影,最主要是延續對節目的情感,只是利用一個更為線下社交的環境(電影院),去延伸這種情感。

所以熱門綜藝節目變身電影的關鍵不是營造一個新鮮的故事,而是要延續節目的情景與內容,以順利完成觀眾的從節目到電影的移情。所以《好聲音》和《我就是我》雖然有著很好的基因,但是卻在發育過程中,基因變異,讓自己的原來的面貌模糊不清,觀眾自然不會買賬。

把握最佳時間,分娩太晚恐錯過先機

參照幾部影片在改編成電影的時間來看,《爸爸去哪兒大電影》、《奔跑吧兄弟》是時效性最高的兩部影片,分別在節目最後一期之後30天,7天就上映(詳見表1),而其他幾檔節目上映日期都拖到了少則幾個月,多則1年的時間。

從艾漫關注度指數曲線圖發現(詳見圖3),《爸爸去哪兒1》《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兄弟》的電影熱度是與節目的高關注度曲線無縫鏈接的,很好的借勢了節目的影響力,幫助影片營銷,這恰好吻合了《爸爸去哪兒》的營銷策略,借著大家仍在回味最後一期,對第一季戀戀不捨時,主創團隊用一周的時間拍出一期節目打造成電影版在春節檔上映,吸引了原本就眷戀節目的觀眾。

今年的《奔跑吧兄弟》更是充分利用觀眾對於節目的熱度,持續發酵該品牌效應,保持高密度的曝光率。在1月16日最後一期結束,向大家預告大電影的同時,在1月23日適時推出一期積聚眾多主創的魅力盛典,此時距離電影上映只有一個星期。

而相比《好聲音之為你轉身》、《我就是我》等失敗案例(詳見圖4),則距離綜藝節目的播出日期相距較長,在該節目熱度已退燒冷卻後再推出,宣傳營銷等工作都很難再借勢。同樣是《爸爸去哪兒》品牌衍生的《爸爸去哪兒2大電影》以及《爸爸的假期》,上映時間已距綜藝節目播出時間較遠,因此在關注度上很難再掀起群體的狂熱情緒。

雖然外表不像電影,但內在核心部件都得是電影標準

1.大咖上位 博人氣

除演員表現外,其本人的關注度和影響力也是評估市場回報的重要指標。如下圖數據呈現結果(詳見圖5和圖6):幾部由綜藝改編成電影的作品中,主創的人氣熱度差距較大,其中《爸爸去哪兒》1、2部以及《奔跑吧兄弟》中幾位主演在網上的討論量極高,而對比失敗案例,《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中影響力最大的不是幾位選手,而是導師汪峰和主持人華少。

電影觀眾對主演不認可,是決定影片成敗的主要原因,否則一部電影的主要成本也不會集中在演員片酬上了。同時諸如《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每期都會特邀神秘嘉賓來客串,不同地區、領域的跨界明星可以隨時保持內容的新鮮感和主創的熱度,讓觀眾對每一期的嘉賓都有期待感。

相比失敗案例《寶貝對不起》,雖然創意脫胎自熱門綜藝《變形計》,運用明星真人秀的方式,但之前明星家長和萌娃們並沒有參加過該綜藝節目,對於觀眾來說,不具備認知度,且明星本身的熱度較「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兄弟團」成員也相去甚遠。

相比而言《快樂到家》則充分利用「快樂家族」的粉絲效應,以及主演的搞笑特質,打造了一部深受《快樂大本營》受眾喜愛的影片。

2.場景新奇 奪眼球

豐富的場景是保證畫面養眼的不二法門。電影作為一個至少在十幾平方米的銀幕上傳播的產品,對於其視聽方面的要求非常關鍵。從艾漫科技數據顯示(詳見圖7),觀眾對電影《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的正面評價中「場景畫面、環境、人物造型」等熱詞佔了重要比重。因此不論是《爸爸去哪兒》還是《奔跑吧兄弟》在場景呈現上都十分豐富,團隊每期都會到一個新的地方,均是風景如畫,賞心悅目的地方,給觀眾以新鮮感。

而《中國好聲音之為你轉身》、《我就是我》雖然在比賽的過程中,歌手的表演以及燈光舞美的配合可以得到視聽震撼,但從空間上來說,比較局限單一,如果僅僅是一場無法與真實歌手互動的虛擬音樂會,則很難讓電影觀眾買賬。

3.不編故事,不代表沒有故事

雖然《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看似沒有編纂一個完整的故事,但明星探險、挑戰,在結構上傳統電影包括主線和副線雙線並行等講故事的技法,早已在綜藝節目中就得以運用,所以像《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從節目開始就在「講故事」。

其中《爸爸去哪兒》主線是大家一起挑戰做任務,副線是各組「星爸」和「萌娃」的私人小故事,而《奔跑吧兄弟》更是用兩個戰隊二元對立的傳統對抗模式,每一集的內容都雜糅結構了經典的影視作品,幾乎每一期就解構了一個電影類型元素,運用災難片、懸疑片、武俠片、愛情片等商業電影的元素山寨包裝,在觀眾面前重新呈現一種解構主義的喜劇感。

4.打造合家歡 喜劇才是硬道理

市場上缺好的喜劇,而《爸爸去哪1》《奔跑吧兄弟奔跑吧兄弟》雖然不是喜劇,但是內容趣味給觀眾帶來了無限的歡樂,已然達到了了一個喜劇電影應該有的效果。從兩部影片的正面熱詞看(詳見圖8),「笑」這個詞是成為最突出的點,這就是迎合了賀歲、春節檔期觀眾的合家歡的需要。

反觀而《寶貝對不起》,同樣是「親子教育」的主題,其母體是已熱播多年的《變形計》,此次用明星帶孩子去同步體驗艱苦生活,深度走進苦難人生,獲得成長教育的賣點,本身從體驗感來說,見慣了《爸爸去哪兒.》那種溫情教育,寓教於樂的觀眾很難接受花錢買罪受,去看一部「虐心」苦情戲。綜藝與電影從構建基因來講,最重合的就是「娛樂」這一部分。

通過以上的數據,不難看出,綜藝電影從「怪胎」成長為「巨嬰」的過程絕非偶然,它有它獨特的生長環境和先天條件,從電影作品角度講,雖然有著天然巨大缺陷,但是卻成為迎合市場的賣座商品。

自《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等綜藝電影問世,讓我們看到了綜藝IP衍生的價值, 相信未來還會有更多的資本嘗試運作此類「怪胎」電影,隨著文化市場不斷擴張滲透,中國的電影觀眾結構層次更加多元,對於觀影體驗要求也隨之增高,而市場上能夠精準定位觀眾的「走心」電影相對稀缺,也是綜藝「怪胎」電影有市場的主要原因。

相信,當所有的電影從業者和電影觀眾能夠以包容的心態正視這種「快餐文化」的特點,用心去挖掘不同的文化培養出差異化的觀眾口味,中國電影的生態才會更加健康。(作者:王蓓 楊峰)

國師級別的張藝謀導演《歸來》票房也不過2億多,而一個80後新導演郭帆的《同桌的你》就能到4個億的票房,回復「不在於大」,查看鈦媒體文章《國產電影的未來,不在於大片模式》

▼點擊左下方「閱讀原文」,參與鈦媒體用戶關於本文的更多討論

推薦閱讀:

大動作(數據在遷墳過程中不斷更新)|
持續六年的內戰,一組數據告訴你們敘利亞如今有多慘
中國公司去年拿下波音空客44%的訂單,這麼大手筆賬是怎麼算的?好奇心小數據
數據分析的價值(對內/對外)
有趣的數據

TAG:電影 | 成長 | 數據 | 綜藝 | 解密 | 數據圖 | 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