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供應商不能按訂單交期交貨,又是如何做到準時供貨的?
好採購要懂生產管理
怎麼成為一個好採購?好採購要具備哪些技能呢?
今天談的是,好採購要懂生產管理!
也許很多人並不能認同。為什麼採購要懂生產管理呢?
有人覺得,做採購已經不易,事情那麼多,哪有時間和精力去研究生產管理;
有人說,採購又不是萬能的,又要我懂生產管理是否太過分?
還有人說,採購就把採購本職工作做好,去研究生產管理的問題,不是不務正業嗎?
然而,如果不懂生產管理,不懂生產排程和生產計劃,供應商給的交期是否準確和靠譜,是無法確定的。但凡做過原料採購,外加工等採購的人來說,可能深有感觸。
相信每一個做過採購的人,應該都經歷過催貨,甚至有人說,沒有經歷過催貨的採購,不能算完整的採購。
催貨是痛苦的;催貨是惱火的;催貨也是無奈的。
那麼,為什麼採購總是要催貨呢?供應商為啥不能自覺點按時按量把貨交了呢?
按常理說,供應商既然確定了訂單,就應該自覺啊,必須按照訂單的交期準時交貨啊,這有什麼疑問嗎?
但是,在中國的製造業,很多事情不能按常理來說。
沒錯,仍然有大把的供應商不能在承諾的交期交貨,他會給你找一大堆原因。比如,設備壞了,查環保了,工人不夠了,或者是沒有預料到生產的難度,等等等等。
但真正的原因可能是:
1. 供應商壓根沒有生產計劃,也不知道怎麼排計劃。
2. 生產計劃形同虛設,工人挑順手的、熟練的、產出高的產品做(計件工資驅動)。
3. 供應商不了解自己的產能,客戶需求高於產能,無法滿足。
4. 因為供應商物料採購時間過長而耽誤。
5. 新的訂單利潤更高,或者客戶更重要,供應商把別的單插到你的前面。
除了第四個物料採購問題,第五個誠信問題,其他都是生產管理和生產計劃問題。
如果我們不懂生產管理,不能及時發現供應商的問題,並找到解決的辦法。無論我們怎麼抱怨供應商,也解決不了他們不能準時交貨的問題。
每當我們要求供應商報價的時候,除了價格,我們也要跟供應商確認交期,有人喜歡那些一口就能報出來交貨期的供應商,而這往往是有問題的,因為供應商的銷售人員、即便是老闆,往往不了解生產計劃的安排和物料的可得性,他們報給你的只是一個大概的、估算的日期,銷售人員以訂單成交為己任,不管怎麼樣,先把訂單接下來再說,盡量滿足客戶對交貨期的要求,後面有問題再想辦法。
遺憾的是,我們很多採購對此習以為常,我們通常輕信供應商的承諾,對供應商不假思索給出的交貨期信以為真,我們通常要求交貨期要固定,要短,但沒有對供應商的產能進行分析,沒有對供應商的生產流程進行現場考察,沒有留下足夠的採購的前置時間,結果導致供應商延誤交期,遭到公司生產部門投訴和總經理的責備。
幾年前,在與日本供應商合作時,供應商是知名的跨國公司,但交貨期是一個很頭疼的問題,問題並不在於交期延誤,而是交期不固定,每次採購時,供應商都要花一到兩天時間確認交期,他們要跟公司的採購部門確認物料採購的時間,要跟生產部門確認計劃排程,這就要看目前已經在計劃中的生產訂單有多少,排到了什麼時候。而這樣算出來的交期都是可靠的,一旦供應商確定了交期,告訴我們是幾月幾號出貨,從來不會耽誤一天,相當準確。
我一直抱怨日本這家供應商不能給出固定的交期,要求他們按照我們要求給出固定交期,但對方回答做不到。其實,這就是日本公司生產排程的方式與我們不一樣,他們是前向排程(Forward scheduling),根據目前的在手訂單狀況排計劃,算出新訂單到哪一天可以完成生產,非常準確;而我們通常是用後向排程(Backward Scheduling),根據客戶要求的交貨時間,反過來推算什麼時候開始生產,目前中國的製造業大部分都是後向排程,後向排程並非不好,交期是否準確,還是取決於公司生產排程和計劃的能力和誠信度。
我們不但要知道供應商的生產計劃,我們還要去供應商的現場觀察,看看現場的生產工序是怎麼樣的,哪些地方有問題,並幫助供應商提出改善建議和改善方法。
實際上,每種產品在每道工序的生產的時間包括
1. 排隊時間(在開始調機之前排隊等待的時間)
2. 調機時間(換模時間或者為生產該產品調設備參數或程序所需要的時間)
3. 運行時間(這批產品在這道工序加工所需要的實際時間)
4. 等待時間(從加工完成後等待直到被搬到下一道工序之間的時間)
5. 搬運時間(搬到下一個工序的運輸時間)
這些時間裡,只有第三項是真正的生產時間,其他都是等待時間。
要提高供應商的交貨期的準確性,並幫助供應商縮短生產時間,從精益生產的角度來說,就是要消除一切浪費,要盡量把其他幾項的時間減少到最小。但怎麼樣可以做到呢?這就需要用到TOC(約束理論,也叫瓶頸理論)這個工具,比如說,如果我們在現場發現某個工序前面的堆積的半成品最多,很可能這個工序就是瓶頸。
瓶頸有兩種,一種是因為物理性能不足而產生的,叫做物理瓶頸。無論是產能大於銷售能力(市場瓶頸)、還是有很多訂單卻無法按時完成的產能不足,都是物理瓶頸。
另外一種是企業的方針和經營管理手段阻礙了企業實現最終目的,叫做方針瓶頸。上文所說的因為計件工資驅動,工人們優先生產順手的產出高的、但交期並不緊急的訂單,這就是典型的方針瓶頸。
根據TOC創始人高德拉特博士的聚焦五步法:
1. 找出系統的瓶頸。
2. 決定如何挖盡瓶頸的潛能。
3. 其他的一切遷就上述決定。
4. 給瓶頸鬆綁。
5. 如果步驟4打破了原有的瓶頸,那麼再回到第一步,千萬不要讓惰性引發系統的制約因素。
通過這樣的方法,幫助供應商有效的解決生產管理的瓶頸問題,對採購專業人員控制和追蹤供應商的產品交期,必然有很大的幫助。
推薦閱讀:
※「滿足他,你只需做到這3點!」
※准生證應做到「不折騰」
※婆婆做到這10點,比親媽還親!你的婆婆達標了沒?
※開口晚學得慢?語言發展黃金期要做的10件事,你做到了幾件
※88歲腫瘤界泰斗:想要戰勝癌症,需要做到這2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