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一切都推到原生家庭的頭上

許多學習心理學的朋友,特別喜歡問候人的父母。

別誤會,他們是像這樣子的。

「你母親是不是對你特別嚴格?」

「你父親是不是常常動手打你?」

「你父母是不是對你期望太高,總是不願給你肯定?」

然後準備露出一副「我就知道」的表情。

這跟靜安寺門口的一些人是一樣的。他們通常是問:先生你是不是遇到了什麼不順心的事情(看你徑直要進門時)?先生你紅光滿面,你知不知道你即將迎來事業上的一個挑戰(看你瞄了廟裡一眼但不屑進去時)?

說實話,這幫人都TM比上述那些人懂心理學。

迷思

在科學界,曾經一度人類認為地球是方的,太陽繞著地球轉。曾經我們認為牛頓體系就是物理的全部,曾經我們認為原子是最小不可分的粒子。

在經濟學領域,計劃經濟的思想曾經伴隨著共產主義的興起而盛行,最後退出歷史舞台。而相信看不見的手可以解決一切的自由主義者們,在2008年之前,還常常擺出一副「我們掌握的是真理」的樣子。

在真理現身前,我們總要犯一段時間的錯誤。

說實話,科學發展中,這種錯誤除了阻礙高級工具的誕生以外,對生活簡單樸素的普通老百姓沒有什麼太大的惡性後果。

你相信太陽繞著地球轉,還是地球繞著太陽轉,都不影響吃喝拉撒,上班睡覺。

就算有一天你發現,我操原來太陽是繞著M18星雲轉的,只要奧特曼不出現在你家小區,就不會讓你產生額外的焦慮。

你相信人是由類人猿進化來的也好,相信人是由上帝創造的也好,都不會成為你糾結該不該讓你孩子去上早教班的理由。

經濟發展中,錯誤則和老百姓的關聯更緊密一些。我們要為錯誤的經濟政策埋單,忍受經濟衰退、財產減少的後果。

但好歹我們都很清楚,政策的制定者們、規則的利用者們,最終得為此負責。罵他們肯定是沒錯的,他們也懶得解釋其實還不是因為你們自己的劣根性導致的。

當然醫學上的蒙昧對於人來說,危害要大一些。比如,歷史上,人類曾經認為放血可以治百病;諾貝爾生理學醫學獎獲得者安東尼奧·莫尼茲曾經用前額葉腦白質切除術治療躁狂症。當然對於現代社會的某些所謂名流,切了可能是更好點。

但就心理學而言,一個錯誤可能會成為流行觀點,繼而引發大眾焦慮。

從弗洛伊德開始,甚少有心理學家有這種社會責任自覺。

過慮

到目前為止的心理學歷史上,可能造成最大社會危害的,恐怕要頒給基因決定論、行為主義改造論、原生家庭教養論。當然,這個罪名不應該屬於發表這些理論的心理學家,如果他們能夠堅持使用他們最原本的名字——基因決定假設、行為主義改造假設、原生家庭教養假設。

原生家庭教養假設,可以完美地使某些人相信:

我的問題不是我的責任。

我的問題都是我爸媽的責任。

這確實會使一些人抑鬱的狀態得到緩解。只不過它對你怎麼改善生活一點幫助也沒有。

它也可以使很多人相信:

我的孩子如果出了什麼問題,就都是我的責任。

只要我能夠再多付出一些,他就一定能變得更好。

這會使人常常會陷入巨大的焦慮當中。父母整天提心弔膽,生怕自己的某個行為會給孩子留下童年陰影心理創傷。又或者整天研究各種文章,生怕自己漏了某個可以讓孩子智商上升的做法。這怎能不焦慮。

我很同情那些陷在原生家庭假設中不可自拔的人。

在手裡只有鎚子的人看來,一切都是釘子。如果不是,錘平了也就成了釘子。

原生家庭有沒有影響?有影響。但他是不是唯一的影響,起決定性作用?不是。

我們可以用一個簡單的推理來論證,原生家庭不是唯一的影響。

假設一個人的人生軌跡,是由原生家庭決定的,你的問題,都是你父母的責任,那麼,你父母之所以出現這樣的問題,就是你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的責任。他們之所以會出現這些問題,又是上一代的責任……

所以,在某一天,某個原初人類誕生的那一刻起,一切後代的人生軌跡都已經被決定了。

我之所以婚姻不幸,是因為我的元謀老祖宗是單親家庭下成長起來的。她的丈夫被周口店的黑毛無情滴殺害了。

歷史上,物理學界曾經有過完全類似的情況。有人宣稱,牛頓經典力學就是終極的宇宙法則。

有人立刻提出了一個假設,如果牛頓力學就是一切,那麼,宇宙中的所有物質的運動和變化,從大爆炸的那一刻起,因為有了一個初始的力,其未來就已經被決定了。

這聽起來比人的命運是由上帝決定的還要悲傷。

謹記愛因斯坦的一句話。

要儘可能簡單。但不要太簡單。

所謂一個人的命運由什麼所決定這句話,就太過簡單。

自主

一個人的人生,受到幾種東西的影響:你的原始基因、你的基因突變、原生家庭的相處、你的生長環境、與同齡人的社會化學習過程、獨立生活後的社會環境、你的心智模式、你的自由意志。

其中的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足以強大到抹消其他方面的影響。否則,我們的基因工程就是一個容易陷進死循環而導致種族滅亡的三流程序。

有許多東西,是相互關聯的。如果你有一個嚴格的母親,那麼,同時有可能的是,你有一個受過教育的母親。但也不排除她只是一個具有反社會人格、鬱鬱寡歡的人。你可能有一個有一定學習氛圍的家庭,但你的鄰居也可能都是毫無教育意識的文盲。你也許會進入一個有學習氛圍的學校,在那裡,你會進行社會化學習。你在學習上的成功和失敗可能會受到更多的獎勵和懲罰,其他方面的激勵機制可能更少些。但你也可能因為長得特別好看而不被人看做好學生,反而強化了你表現型的人格模式。

在這個過程當中,你一直是你自己。

你接觸,你思考,你決策,你行動,你擔責。

理解原生家庭對人的影響,這本身是件好事。但若是因此而逃避了屬於自己的責任,就本末倒置了。

真正從本質上改變你的,不是你的父母,而是你自己。

不是你父母的嚴厲使你軟弱,而是你在應對這種嚴厲時所產生的恐懼感和自我懷疑使你軟弱。

不是你父母的嬌縱使你脆弱,而是你在應對這種嬌縱時所產生的自戀和單一的認知模式使你脆弱。

不是所有的嚴厲都會培養出軟弱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嚴厲地要求孩子不斷追求有意義的生活、不沉溺於享樂,在不斷積累的成功、同齡人的尊重中建立出足夠的自信。

不是所有的嬌縱都會培養出脆弱的孩子。父母也可以嬌縱孩子的想像力、脫離傳統框架的嘗試,使他們在深度思考中對知識產生敬畏而堅強。

一個糟糕的原生家庭確實會毀了一個人。

但是請相信,人不是那麼脆弱的生物。能夠達到毀掉人的程度的原生家庭,往往是極少數,而且還伴隨著基因、環境方面的影響。

簡單來說,你要毀掉一個人,天時、地利、人和,也是缺一不可。否則,為什麼無論多窮苦、多落後的地方,總也能有善良、聰明、成功的人誕生?

所以,在合理的框架內,父母的行為,對於孩子的人生不會帶來根本性的影響。請注意,是合理框架內。

你因為他偷東西而打他幾下屁股,不會使他變成一個陰鬱暴力的人。但你要是每天都找理由打他幾下屁股,就有可能。

同樣,你讓他去念幾個月奧數班,不會讓他變成一個木訥的書獃子。但你要是長期剝奪他干別的事情的自由,就有可能。

父母當著他的面吵一架,不會留下心理陰影。但你要是當著他的面把刀子拔出來捅進去,那就兩說了。

同樣的,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更不見得必定培養出幸福的孩子。

幸福的孩子,是能掌握自己幸福的人。

這意味著,他們該知道,什麼是自己的責任。

希望更多的心理學愛好者們,能知道這一點。

思想要獨立,知行要合一

推薦閱讀:

15,瑪尼
你眼裡的輕而易舉,是我的竭盡全力
穆斯林家庭的三大天命
不生二胎是自私的表現嗎?
想儘快脫離原生家庭的想法有錯嗎,會不會被覺得是不孝順?

TAG:家庭 | 原生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