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臟器官 疾病
近日,內臟器官對應疼痛圖走紅網路,網友封它為疼痛的「自診寶典」。我們知道,內臟器官在發生疾病時,往往會造成一些部位牽涉性疼痛。這幅「內臟器官疾病時的牽涉性痛區」圖,以一張正面人體圖形式,用不同的顏色和文字,清楚地指出不同部位疼痛可能代表的病變區域,涉及的內臟器官包括了肝臟、心臟、腎、膽囊、闌尾等10餘個。例如,右上肩、右上腹疼痛代表肝臟;右肩、右上腹疼痛代表膽囊;左頸部、左胸前部疼痛代表心臟等等。
圖解原理
牽涉性痛的發生機制:發生牽涉性痛的體表部位與病變器官往往受同一節段脊神經的支配,體表部位和病變髒器的感覺神經進入同一脊髓節段,並有密切聯繫,從患病內臟傳來的衝動,可以擴散或影響到鄰近的軀體感覺神經元,從而產生牽涉性痛。
醫學專家看此圖後稱,圖解的疼痛部位及對應器官有一定的科學依據,但比較片面,如果僅是用於市民基礎醫學常識,可以把它當做一種概念科普。該圖僅適用於平日作為疾病預警的參考,切不可根據圖片片面地作為自我診斷的標準,甚至按圖索驥用藥治療,以免誤診加重疾病。
「醫學診療不僅是當下癥狀,還需要結合病史和檢查結果。」例如圖中標註右下腹疼痛為闌尾問題,但闌尾初期癥狀可能為劍突、肚臍附近疼痛,一般發病六七個小時後才會固定在右下腹周圍疼痛。
------------------------------------------------------------------------
醫生補充參考版器官牽涉性痛區
心臟不僅表現為胸前區疼痛,還有人表現為肩膀痛,甚至可能是咽喉不適;
肺、膈不僅表現為胸膛疼痛,有人表現為背部、肩部痛,有老年人甚至放射到腹部;
肝臟主要表現為整個腹部、腰部疼痛;
胃主要表現為腹部疼痛,有人表現為背心痛;
胰腺主要表現為左上腹部,有時也牽扯到左腰部;
小腸主要表現在腹部疼痛;
卵巢主要表現在(左、右)中下腹部疼痛;
結腸主要表現在整個腹部疼痛;
腎臟主要表現在雙腰疼痛;
膀胱主要表現在下腹部疼痛;
輸尿管主要表現在整個腹部、腰部疼痛;
膽囊主要表現在背部、右肩膀、上腹部疼痛;
闌尾主要表現在中上腹、右下腹部疼痛。
-----------------------------------------------------------------------------------------
身體哪個部位才是肝疼?
對於肝病患者來說,比較關心的是肝臟的疼痛。肝區疼痛是典型肝病的癥狀,但是,有很多人卻還不是很清楚肝區的位置在哪裡,肝區疼痛的原因是什麼?下面小編為您詳細介紹。
肝區疼痛的具體位置
肝臟主要位於右季肋區和腹上區,大部分肝為肋弓所覆蓋,僅在腹上區、右肋弓間露出並直接接觸腹前壁,肝上面則與膈及腹前壁相接。肝區疼痛的位置位於右側季肋部,也就是肝臟的體表影射區域位置。肝區疼痛是因為許多內臟神經的感受器分布於肝、膽組織中,肝臟發生炎症或受外界各種因素的刺激-形成衝動-傳入大腦-產生肝區疼痛感覺。
肝區疼痛原因有哪些?
出現肝區疼痛或不適,首先不能以為是病情的惡化而過於緊張、擔心,肝主情志,應排除心理因素,保持好心態。引起肝區疼痛的原因很多,因為肝、膽組織中分布著許多內臟神經的感受器,一旦肝臟發生炎症或接受壓力、溫度或化學性刺激,就可形成衝動,傳入大腦,產生疼痛、壓痛甚至絞痛或針刺樣、燒灼樣感覺。
肝區疼痛是一種比較常見的臨床癥狀,有時候也可出現在身體健康的人身上。肝區疼痛時要積極找出發病原因,並對疼痛或不適的部位、規律、伴發癥狀等應做初步的判斷,若是勞累或熬夜等原因引起的,而經過休息不能緩解或繼續加重,建議去醫院檢查肝功、B超等檢查,注意保肝治療。
引起肝區疼痛的幾種常見病:
1、抑鬱症:抑鬱症也可以起肝區偶爾疼痛。有許多乙肝病毒攜帶者肝功能正常,但總覺得肝區不適、肝疼痛,被認為是病人心理暗示或非特異性肝病指標。
2、肝病:肝硬化、肝炎或脂肪肝時,肝臟可程不同程度腫大,可使肝包膜過度擴張拉伸引起疼痛或不適。有些急性肝炎治癒或轉為慢性後,仍然偶爾會感到肝區疼痛,有可能是肝包膜與其周圍組織在急性期發生粘連導致的。
3、肝癌:肝癌病人由於腫瘤生長而壓迫肝包膜或健康組織可引起肝區疼痛不適,多呈間歇性或持續性鈍痛,也可出現刺痛。
4、肝區附近的臟器組織病變:肝區附近器官病變也可引起肝區不適、肝區疼痛,如膽囊炎、膽結石等等。最常見的病因是膽囊炎。
長期反覆的肝區疼痛嚴重的可影響患者的身體健康,是身體免疫力降低。肝區疼痛還可導致人們食欲不振,胃口不佳,進一步危害身體健康。
出現肝區疼痛,可從以下幾點來緩解:
1、觀察肝區疼痛癥狀,認真觀察持續時間及患者所能夠忍受的範圍,觀察乙肝患者肝區疼痛的伴隨癥狀,有無噁心、嘔吐等。
2、按三級止痛的方法應用止痛劑。
3、疼痛時盡量深呼吸,以胸式呼吸為主,減輕腹部壓力刺激。
4、取舒適的體位。患側卧位及半卧位,可減輕腹壁緊張,減輕疼痛。
5、局部輕輕按摩,不可用力,否則易致腫塊破裂或擴散。
6、飲食、心理因素上的調節?飲食應選清淡、高蛋白、低脂、無刺激的易消化食物,不宜過飽,少量多餐。保持大便通暢,減輕腹脹,以免誘發疼痛。
推薦閱讀:
※胃決定壽命長短 如何養胃
※老中醫告訴你:內臟裡面缺什麼,你的臉上就長什麼!
※你的內臟有多"臟"
※糖友請做個「內臟肥胖自測」
※轉: 四肢全憑內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