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一起學《論語》7.19述而篇——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一起學《論語》7.19

述而篇——發憤忘食,樂以忘憂

【原文】

葉公問孔子於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白話】

葉公向子路問到孔子,子路一時回答不出。孔子說:「你何不說:『他為人啊,發憤用功就忘了吃飯,心裡快樂就忘了憂愁,連自己將要老去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釋詞】

葉公:即沈諸梁,字子高,是楚國葉縣尹。葉,舒涉反,古讀shè。《日知錄》:「其君已僭為王(「楚王」),則臣亦僭為公。」《孔聖年譜》:「如葉時年六十二。」

問孔子於子路:葉公所問於子路者,後世不知,難以憑空猜測。

不對:對,回答。錢穆:「葉公問孔子之為人,聖人道大難名,子路驟不知所以答。」

女奚不曰:女,同「汝」。奚,何也。奚不,即「何不」。《註疏》:「孔子聞子路不能答,故教之。」

發憤:勤奮學習、奮發上進。《註疏》:「發憤嗜學而忘食,樂道以忘憂。」

云爾:如此而已。

【先賢精義】

《論語註疏》曰:此章記孔子之為人也。

尹氏曰:葉公不知孔子而問子路,子路不對,以形容聖人之難也。

《論語正義》曰:「發憤忘食」者,謂好學不厭,幾忘食也;「樂以忘憂」者,謂樂道不憂貧也;「不知老之將至」者,言忘身之老,自強不息也。

伊藤仁齋曰:知道之無窮而難得,故發憤;知道之可安而它無所求,故樂。發憤,故愈力;樂,故不倦。此所以忘食與憂,而不知老之將至也。

張栻曰:夫子蓋嘗自謂十室之邑必有忠信,獨不如己之好學。而今所言「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者,亦好學之至者也。

朱子曰:未得,則發憤而忘食;已得,則樂之而忘憂。以是二者俛(俯)焉日有孳孳,而不知年數之不足,但自言其好學之篤耳。然深味之,則見其全體至極,純亦不已之妙,有非聖人不能及者。蓋凡夫子之自言類如此,學者宜致思焉。

王陽明曰:發憤忘食,是聖人之志如此,真無有已時。樂以忘憂,是聖人之道如此,真無有戚時。

錢穆曰:此章乃孔子之自述。孔子生平,惟自言好學,而其好學之篤有如此。學有未得,憤而忘食;學有所得,樂以忘憂。學無止境,斯孔子之憤與樂亦無止境。如是孳孳,惟日不足,而不知年歲之已往,斯誠一片化境。此種心境,實即孔子之所謂仁,此乃一種不厭不倦、不息不已之生命精神。見於行,即孔子之所謂道。下學上達,畢生以之。然則孔子之學與仁與道,亦即與孔子之為人合一而化,斯其所以為聖。言之甚卑近,由之日高遠。聖人之學,人人所能學,而終非人人之所能及,而其所不能及者,則仍在好學之一端。此其所以為大聖歟?學者就此章,通之於《論語》全書,入聖之門,其在斯矣。

劉宗周曰:聖人亦何加於人哉?竭一生之力,萃之人道之中,充充然如有窮也,皇皇然如有求而弗得也,何憤如之?憤則但知有憤,故忘食;樂亦仍歸於憤,故忘憂。且樂於斯道之中,更無止法,終其身而已矣。故不知老之將至云爾者,謂只此足以盡夫子為人,更無事於遠求也。噫!殆如天之運乎?日之升乎?度超堯舜而不自以為聖者乎?

《四書解義》曰:此一章書是聖人自明其好學之篤也。要之,孔子不過自言其平常,而功夫至此已極純粹,學聖人者其亦知所嚮往哉!

朱子曰:此章見聖人之心,但覺義理之無窮,絕不知身世之可憂、歲月之有變。又曰:觀天地之運,無須臾停,聖人之為學,亦從生至死,無止法也。

【本章參考書目】

《論語集解》《論語註疏》《論語集注》《論語正義》《論語新解》《癸巳論語解》《論語會箋》《論語古義》《論語點睛》《論語學案》《日知錄》《孔聖年譜》《四書解義》。

20180423-0429期間所學內容卡片

推薦閱讀:

讀《論語》之法
論語 學而第一
詩化論語150首(16-17)
聽老狼給你講藏在《論語》中的故事
璐蘭讀《論語》心得體會(9)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