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本為何沒有太監?(第四彈)
發表於 2009-03-11 21:50:24 類別:激蕩日本史
接上文:http://blog.ifeng.com/article/2354816.htmlhttp://www.embeder.360doc.com.cn/showWeb/0/0/2789527.aspx15歲的睦仁生活是很困苦的。他常常一頓飯只吃一個飯糰子加一杯煎茶。他居住的京都宮殿里也非常冷清,加上睦仁從小性格懦弱,宮裡人都把他當作一個少言寡語的少年。
他的父親孝明天皇比他好不到哪去。人都說,山高皇帝遠,離皇帝越遠的子民就越無法無天,所謂窮山惡水出刁民也就是這個意思。而日本的天皇偏偏被國家實際統治者幕府,放逐到距離權力中心江戶偏遠的地方——京都。幕府則旁若無人地橫行在江戶(東京),掌管著這個島國。
也許你會認為,即使被軟禁在京都,天皇的小日子應該也過得不錯,不愁吃穿吧。那你就錯了。天皇一直過著撐不死、餓不著的日子,粗茶淡飯而已。一方面是因為日本這個國家本身就沒什麼好吃的東西,像我中華上國皇帝(包括傀儡們)一頓飯好幾百道菜、滿漢全席,他們想都不敢想。況且,除了天皇的女人和幾個老媽子以外,宮裡能伺候他們的人少之又少。
宦官?恐怕天皇都不知道宦官為何物!這是個有意思的插曲。在日本的宮殿里是沒有宦官的。史學家們經過漫長的研究得出結論:日本是一個島國,基本上沒有畜牧業,所以沒有掌握閹割的技術,故而沒有宦官這個奇特的階層。的確,閹割絕對是門技術活。在中國,從事幫助普通人成為太監的工作是一項很熱門的職業——技術含量高、薪水高,而且永遠不會失業。就算是金融危機了,皇上也要有半男不女來伺候不是。
而好的閹割師傅必須下手快、迅速止血,保證不會感染等等。據說當年明朝大太監魏忠賢因為實在太貧困沒錢請專業技師閹割,只好自助,結果流血不止,暈倒在大街上,幸虧一個老中醫好心拯救其於血泊之中。不過因禍得福:魏忠賢因為手藝太潮沒割乾淨,後來進宮之後殘餘的那點東西倒是幫了他的大忙,讓他成為太監中的極品。
天皇沒有太監照顧,而權傾天下的幕府將軍更是不拿正眼看他。睦仁和他的父親一樣,孤獨的生活在這個比冷宮還要寒冷的宮殿里。
可是最近,睦仁似乎感覺到某種力量正在涌動。他那年輕的心似乎也蠢蠢欲動。
而此時,整個日本也在陰暗、恐懼、懷疑和明爭暗鬥中艱難前行。
1853年,一群美國人來到日本,他們的要求是通商、開口岸。此時的幕府看到中國在鴉片戰爭之後割地、賠款,也深深感到自身難保。這個幾千年來一直是他們偶像的泱泱大國變成了一塊鮮嫩的紅燒肉,群狼覬覦。這讓幕府更加堅信,閉關鎖國是抵擋外敵入侵的法寶。
然而,第二年2月,佩里(還記得嗎?帶著黑船打開日本門戶的那個美國人)再次光顧日本,幕府在堅船利炮面前默默地屈服了。這種屈服也並非全無反抗,只是反抗的方式萬分奇特。
據說佩里到達日本之後,幕府邀請他看了一場相撲比賽,希望能在洋毛子面前一展小日本帝國的暴力美學。而佩里看得一頭霧水,他不明白兩個肥碩的人扭來扭去有什麼美感,在兩個胖子的鬥爭中,他看不到暴力,更看不到美。
由此,佩里斷定,這個國家的人想法奇特甚至變態,他更加相信,這個國家肯定像他的鄰居中國一樣好欺負。
佩里的想法很快獲得了其它帝國的首肯。美國打開日本門戶之後,與日本簽署了條約,開放下田、箱館二港。很快,英、荷、俄等國也紛紛踏上這個孤島,摩拳擦掌的準備分得一杯羹。
日本的孤立、憤世嫉俗被徹底打碎了。很多大富豪需要在政治上博取權力支持,那些從前受人艷羨的武士也發現,自己效忠的領導——大名已經失去了力量,甚至淪為外國列強的傀儡。武士們悲痛的發現,自己曾經的偶像如此的軟弱無力,他們憤慨之下,離開了主人,去做一個更高尚的職業——浪人!
我們曾經說過,浪人其實和土匪、地痞沒什麼區別。很多人誤以為浪人就是中國的遊俠,行俠仗義除暴安良,金盆洗手之後再當個飯店跑堂的,最後娶了老闆娘安度晚年。其實,真正的浪人生活極為困苦,為了生存他們只能打砸搶。
生活沒有來源還不恐怖,最可怕的是,武士們失去了自己的精神領袖。終於,國內很多有識之士和一些明智的武士決定拋棄幕府的統治,把那些勾結海外的大名推翻。與此同時,他們把尋找精神領袖的目光投向了天皇。
可惜,孝明天皇很不爭氣,他並不希望幕府倒下,並且他還在壓制倒幕派的勢力。至於原因,我翻看了很多資料都沒有找到答案。
1867年冬天,倒幕的呼聲越來越高,36歲的孝明年富力強,他周圍彙集著守舊派,當然也有革新派。然而,就在孝明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天花找上了他,之後不治而亡。關於他的死因,史料上並沒有特別的說明。只是說,在天花出現之後,孝明天皇經過治療,病情趨於好轉,痘瘡已經不再流膿,而且開始進食。可是之後突然惡化,上吐下瀉,最後天皇七竅流血而亡。看他死的形狀,頗似吞食了砒霜一類的毒藥。
有些史學家認為,毒死孝明的就是他的樞密顧問公卿(就是天皇的高級政策和法律顧問),岩倉具視。請大家記住這個名字,不僅僅因為他是個倒幕派,更重要的是他為明治維新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總之,孝明天皇在矛盾中驀然死去。
接下來,他年輕的兒子睦仁登上大寶,等待他的,是更加險惡,也是更加榮耀的道路。
睦仁在一系列繁文縟節之後,終於榮登大寶,成為了日本天皇。他可以稱得上是日本歷史上最著名的天皇之一,史稱明治天皇。恐怕天皇自己也沒有想到,他創造、改變了日本的歷史,成為近代皇權回歸的代表人物;他更沒有想到,他的後代將會給亞洲其他國家帶來怎樣的滅頂之災。
在日本人眼裡,天皇始終是神的化身。雖然這個神不怎麼管理眾生的事情吧。天皇就像玉皇大帝一樣,每天跟王母娘娘吃著蟠桃、喝著美酒、看著嫦娥跳舞,遇到齊天大聖鬧天庭,趕緊呼喚如來佛祖,不遠十萬里地從西天趕來解救危機。
但神就是神,與人有著本質區別。天皇是神的化身,自然要區別於普通老百姓,他是日本人的精神歸宿和信仰。
危機到來了,幕府不爭氣,老百姓只好把希望寄托在神的身上了。
天皇面對的最大敵人就是統治了日本200多年的德川幕府。雖然剛剛上任的將軍(實際的日本統治者)德川慶福是個軟柿子,但他手下畢竟彙集了一群能文能武的臣子,各個心狠手辣,企圖重新恢復幕府的集權統治。
而天皇的朋友也不少。一部分開明的藩首領——大名希望天皇能帶領他們抵抗列強的入侵。
那些淪為浪人的武士也把希望寄托在天皇身上。這些武士讀過儒家經典、練習過劍術,卻生不逢時,遠離權力核心。在西方文化的侵略下,他們意識到革新的重要性。在亂世之時,他們總是找機會起義、鬧事,跟農民兄弟打成了一片。他們也傳播西方學說、思想。總之,這些人就是會武術的康有為、梁啟超。有道是,文人會武術誰也擋不住。獲取這股力量的支持是天皇收回王權的必勝法寶。
睦仁的父親孝明天皇還算爭氣,當幕府要求天皇答應與美國通商時,孝明斷然拒絕了。天皇的舉動贏得了很多大名(藩的最高長官)的支持,越來越多的武士也吵吵著要「大政奉還」。
力量在一步步向天皇靠攏,推翻幕府的鬥爭也一觸即發。
終於,坐落在本州島最南端的長州藩率先發起了倒幕運動。長州藩跟幕府一直關係冷淡,再加上幕府縱容美國等列強的軍艦在家門口耀武揚威,使得長州對內憎恨幕府,對外厭惡列強。因為被壓抑的太苦,長州藩的軍隊總是時不時炮擊美國戰船一下,搞得美國人非常頭疼,天天要幕府給個說法,而幕府根本沒力量對抗長州藩的叛逆行為。
終於,美國人忍無可忍了。1863年7月,美國派出軍艦襲擊長州炮台和軍艦,長州守軍錯不及防,三艘軍艦被打沉。同時日本封鎖了下關海峽,很多藩內平民跑到山裡面躲了起來。接著,法國人也來渾水摸魚,襲擊長州艦隊。
長州的那些武士們抱著不成功,則剖腹的決心與列強們對決。但畢竟寡不敵眾,長州藩軍很快敗退。
就在長州岌岌可危之際,一個人橫空出世,他以自己的不世奇才挽救了長州,也挽救了日本。
他,就是高杉晉作。
這是個了不起的人,首先因為他有名字。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平民基本上都沒有自己的名字。大的就叫太郎,二的就叫次郎等等類推。只有那些有身份的貴族才有取名的權力。貴族不僅僅有取名的權力,而且有取很多名字的權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官位的變遷,貴族子弟的名字也就變來變去。比如那位大名鼎鼎的德川家康,他原姓松平,小名竹千代,初名元信,後改名元康,最後改名家康,1566年奉天皇旨意改姓德川。
可見,一個人官位越高越容易忘了自己姓什麼。
高杉晉作出生於官宦之家,所以就有自己的名字,而且還有好幾個。他又叫春風,字暢夫,號東行。還叫過西海一狂生,楠樹和谷梅之助等等名字。因為家境殷實,高杉從小就受到過良好的教育,加上天資聰穎,很快成為一名優質青年。後來,高杉晉作拜當時著名儒家學者吉田松陰為師,學習經世治國之道。因為吉田老師一直批評幕府的黑暗統治,最終被幕府處死。
之後,高杉同學到全國各地遊學,了解民生,學習西洋學說和技藝。
外國列強的所作所為讓高杉晉作非常憤慨,他決定走出一條更寬闊的路——當殺手。
高杉晉作在神奈川跟幾個小兄弟歃血為盟,決定一起暗殺外國人。並且真的干起了殺人放火的勾當——偷偷燒毀了正在建設中的英國公館。
成功縱火之後,高杉晉作決定沉寂一段時間,隱居鄉下。直到長州與外國列強開戰之時,他才又一次閃亮登場。
當藩軍被美、法軍隊打得一路敗退之時。高杉晉作挺身而出,大聲說:「聽我指揮吧!我們會勝利的!」
推薦閱讀:
※世界上軍隊最多的6個國家,日本是第三,誰才是第一?
※懂漢語的日本人看抗日神劇和看到中國人黑日本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日本發明出太陽能褲子 隨身攜帶手機可充電
※宇田川醫生的歪嘴哭治療之我見(譯文)
※如何看待日本醫院毒點滴殺人疑致48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