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是漢學家心中下一個中國諾獎作家

作者:劉洋 程卓

  莫言之後,誰最有可能成為中國下一個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除了中國人,其實一些愛好中國文學的國際友人心中也有自己的人選。

  「第三次漢學家文學翻譯國際研討會」日前在北京舉行,來自16個國家的30位知名漢學家、翻譯家就如何解讀中國故事展開研討。採訪中,他們也「提名」了自己心中的下一個中國諾獎作家候選人。

  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劉震雲是其中大熱人選之一。漢學家們對他作品的評價包括:「充滿幽默」、「對人和社會有深入觀察和描寫」、「作品兼具故事性、哲學性和文學性」等。很多外國漢學家極力推薦劉震雲的作品《一句頂一萬句》。

  此外,閻連科、賈平凹和余華,也都獲得「評委」賞識。漢學家們認為,閻連科的作品「表現手法與眾不同、修辭像詩歌一樣美麗」;賈平凹「文學功力深厚、文字漂亮」;余華的作品包含著「對人生和人性的思考」。

  還一些專家也表示喜歡畢飛宇、韓少功、阿來等中國作家。

  以下是部分漢學家採訪實錄:

  ——林恪(荷蘭),中國文學翻譯、博士,曾獲2012年荷蘭文學基金會翻譯獎。譯作包括《圍城》(錢鍾書)、《馬橋詞典》(韓少功)、《孽子》(白先勇)及魯迅、沈從文等人的中短篇和散文等。

  「我個人很喜歡史鐵生,他的作品讓人感到『另類』,同時對人的心理描寫很細緻。說到諾貝爾獎,我認為很多人都有機會,我認為韓少功也很好,他的《馬橋詞典》以詞典形式寫作很新鮮,同時又融合了小說和散文體裁的寫作方式,既講故事又有作者的思考,這一點很像西方的昆德拉,我認為這樣的探索很有意思,可能也是西方讀者比較感興趣的。」

  ——金泰成(韓國),韓國漢聲文化研究所代表、文學博士,曾任梨花女子大學翻譯研究所講師。譯作包括《我是一個任性的孩子》(顧城)、《無雨之城》(鐵凝)、《我叫劉躍進》(劉震雲)、《為人民服務》(閻連科)等。

  「我認為畢飛宇、閻連科、劉震雲等人有機會。劉震雲的作品充滿幽默,又包含中國式的邏輯。閻連科有時會用一些很極端的表現手法,與眾不同,同時他的修辭又像詩歌一樣美麗。我還看過一些畢飛宇的短篇,我認為他的作品很有想像力、很有智慧,文字洗鍊,我非常喜歡他的《青衣》。我也很關注中國『70後』作家,他們的很多作品反映了中國社會變化最快的一段時期。」

  ——羅流沙(俄羅斯),俄羅斯聖彼得堡國立大學孔子學院院長、東方系副教授。譯作包括《我這一輩子》(老舍)、《黑氏》(賈平凹)、《彩虹》(畢飛宇)等。

  「很難說中國下一個諾貝爾獎會在何時出現,但我認為中國包括王蒙、賈平凹、余華等很多人都是世界一流的作家,我也一向非常喜歡莫言。他們的作品都體現了人文精神和對人生、人性的思考,他們的思考和寫作方式與我們國家的作家呈現出完全不同的風格,在俄羅斯也很受歡迎。」

  ——林雅翎(法國),法國當代漢學家、翻譯家。譯作包括《紅高粱家族》(莫言)、《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馮唐)、《受活》(閻連科)、《花腔》(李洱)等。

  「我對中國很多作家不太了解,但我很喜歡閻連科,我對他的作品比較熟悉,他的故事都是關於中國的,同時也有所有人類都能理解的情感。」

  ——莉婭娜(墨西哥),墨西哥學院亞非研究中心教授、研究員。譯作包括:《我不是潘金蓮》(劉震雲)、《堅硬的稀粥》(王蒙)、《茶館》(老舍)、《傾城之戀》(張愛玲)等。

  「我認為是劉震雲!劉震雲的《一句頂一萬句》寫得真是太好了!他對人、對社會、對中國有很深入的觀察和描寫。」

  ——桑稟華(美國),美國史密斯大學中國文學與比較文學副教授。譯作包括《狗日的糧食》(劉恆)、《春暖時節》(茹志鵑)及部分《道德經》和古代詩詞。

  「劉震雲是我心目中的一個候選人,他的作品兼具故事性、哲學性和文學性,我認為很能吸引讀者。賈平凹我也非常喜歡,他的文學功力很深,文字很漂亮,但他作品中最精彩的文字很難翻譯出來,恐怕會影響外國讀者對他的欣賞。此外余華和李洱也很不錯。」

  ——穆赫森·賽義德·法爾加尼(埃及),埃及艾因夏姆斯大學外語學院中文系教師。譯作包括《論語》、《道德經》、《戰國策》等。

  「我認為巴金沒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是很遺憾的。」

  


推薦閱讀:

作家亦舒告訴你殘酷的中年真相:誰的中年不是哀樂參半
在世的小說創作者中,誰的最新作品你會追看?為什麼?
《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的大結局最後到底是怎樣的?龔言最後打的那個電話是打給誰的?涼生真的絕症?
延安文藝座談會前後:毛澤東曾找許多作家談話
源於詩詞的作家筆名

TAG:中國 | 作家 | 漢學 | 漢學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