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學研修營 | 經史參合,成就大人之學

經部-楊汝清老師主講

楊汝清老師簡介:

字杭之,號水木心齋。

著名儒家學者,虔誠的儒門守護者。

葦杭書院山長兼儒家文化研究院院長,中國人民大學孔子研究院客座研究員,美國舊金山燕京書院導師,南京國學聯盟導師,江南書院高校傳統文化社團聯合會指導老師。多年來致力於儒家文化傳播,奉行「以儒家解釋儒家,用經典詮釋經典」的治學理念,立足先秦儒家原典,系統研習《孝經》與「四書」,深入探求儒家核心價值。

大學之教

天體現尊卑,不敢有絲毫,安分守己,不是不思進取。進去不忘初心。到達你所營到達的位置人在不在尋找自己的位分中,小人進而為君子,天子躬親大夫。大人者,不位,祿,壽通過學而落,為求名突破底線,為名不能流芳百世,也要遺臭萬年。學的方向感,動力目標,學誰,怎樣學,學到怎樣的狀態。這就是我們對大學這本書的了解。不限時。從來沒講完。我喜歡東拉西扯。真正志同道合一起討論,可以無限發散。儒學像深不見底的深潭,剛剛入門,處於徘徊。有情懷有擔當,有底蘊的大家,不輕易懷疑聖賢。

陽明對朱子的繼承,朱子對理學的理解與貢獻,把握不住,也是有些拘泥。駕照,剛開始。朱子與陽明的對比。看誰的狀態,兩種學自行車的狀態。狂者中曲。得儒家之正統,儒家所說的德的高度!我們都會了,但我們真正到了什麼狀態,怎樣到遊刃有餘。朝鮮在沒見過世面,理學思想作為自己的國學,體現其推崇,體現了文化的認同與判斷。

無其敬與誨,請您稱呼朱子,學會深思與體會,看到儒家在後世的高度。堯舜滿街走,不把道德作為推崇,把握聖人的高度!

大學之法

大學者,古之太學所以教人之法也,有情懷有擔當的人學的,自然分層,對人的激勵,學大學的資格,一個重要的衡量手段,均衡,社會的共論,少數人享有特權,家庭的付出,為爭取另一個領域,而放棄站在。這個領域高度的人。極大的社會地位尊重每個人的人格與權力。

蓋自天降生民,人從上天獲得,然其氣質之稟或不能齊,是絕對不能一致,人不是生而平等。是以不能皆有以知其性之所有而全之也。其實我們的孩子,可接受信息。

一有治而教之,立人極,立聖人,天必命之以為億兆之師。宗教信仰與我們的思想。普世價值永遠是最低級,可作為最大公約,愛,儒家的愛與基督佛教的愛一樣么。

沒了特色,沒了稜角,不願混同一潭。

大學與大學

小學

君子之學,序中寫道:「人生八歲,則自王公以下,至於庶人之子弟,皆入小學,而教之以洒掃應對進退之節,禮樂射御書數之文。」小時自己創造的玩具,小學, 「尊君在否」「候君久不至,已去」「非人哉」「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理。」元方,入門不顧。應對進退的重要性

大學

教之以窮理,正心,修己,治人之道。成就大人的學問,真正有德有能!

窮理:所有學科,,一心心即理,吾心即宇宙。

正心:知識再多,走偏的誤解

俗話說,「腹有詩書氣自華」,大學之意義,在於學生「氣」之培養,在於從精神上、由內而外塑造一個人。此「氣」是一種骨氣,一種儒雅之氣,一種洒脫之氣,這決定了學生的行為動作、言談舉止。

「氣」之培養,需要知識,需要文化,更需要自信。這一切,都需要在大學中予以熏陶。同時,每個大學都有自己獨特的校風,或曰「學術獨立,思想自由」,或曰「自強不息,厚德載物」,或曰「博學篤志,切問近思」,或曰「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每個大學都像一把雕刻刀,將自己學校的校風深深的刻在本校學子的身上,抹不去,擦不掉,使其或具獨立自由之思想,或有家國天下之情懷,這些都會融入到學生的骨子裡,外顯在學生的「氣質」上。由此,大學意義之遠大,遠非就業所能相比。

史部-唐元平老師主講

唐元平老師:

華南農業大學國學院副院長

鄱陽湖知行學園創始人及指導老師(2005年創辦)

廣東私塾聯誼會發起人及會長

以復興儒學為己任,主張「固中華文化之本,培民族精神之元」。被《廣州日報》評為 「瘋狂讀經人」,讀《論語》一千一百多遍,並帶著自己的家人、學生一起誦讀,同時在法律系讓學生背《學而第一》背了十年,數十年大學任教期間積極踐行及弘 揚儒學,積澱了深厚的儒家修行素養。

精神來源

馬一浮,梁漱溟,熊十民,三位民國時期新儒學者。

以仁為本,為往聖繼絕學的精神力量,每個老師有不同的生命氣質,自己最原始的能量來自哪裡,情懷來自哪裡!來自於民國時他們的思想。吸取精神力量於自己內心對話,使自己靈魂安放。

如吃飯,反覆,生生不息。深隱其中,心存天下!西方文化衝擊,我們自身的力量太衰微,有骨氣有脊樑,的中國人在扛大旗。有格局,能承擔,有眼光。

職責與擔當

以哲學為指導思想,後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什麼哲學的越來越明顯。生命情懷擔當,,有時也需要一些直覺,事情的精緻與肯定。

逐漸思考問題,為有源頭活水來。重新安身立命。必須這樣去做,在文化這樣的時期,瘋狂口浪尖的抉擇時起,文化必須拾起,路有多種。為御用文人,思想的理路,能夠面對這個時代的問題,我們的擔當職責,使命在哪裡?

把握經典,為文化再次騰飛打下基礎,補課,必須補課,此時不做,不能等,永遠都需要做。

國學熱,並沒有形成體,我們現在都正在路上,夯實基礎與方向,而不是像浮萍一樣,隨波逐流。切磋琢磨,琢磨切磋。對美玉的不斷打磨。學而實習,那種愉悅與狀態,對生命發生實質性的改變。

文案:孫如如

編輯:陳亞蘭

攝影:黃 誠 王燕燕

審核:陳亞蘭


推薦閱讀:

《管心學》--第二章:律人(模仿)
張錫勤:中國自我更新離不開儒學這一民族之根
《明儒學案》卷五十八
儒學動態-國際儒學網
杜維明:21世紀儒學面臨的五大挑戰

TAG:成就 | 儒學 | 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