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及術後康復要點

李老太太今年67,兒女孝順,生活愜意,唯一一點不盡人意:腿腳不太好。膝蓋總是痛,尤其是站久了的時候,也走不了遠路,上下樓更是困難,這樣的情況已經有4、5年了,在兒女的勸導下李老太太終於去看了醫生,得知自己是嚴重的骨性關節炎,建議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為了能提高生活質量,在家人的鼓勵下,李老太太決定做這個手術。

可李老太太並不了解手術到底要怎麼做,醫生跟他說,其實人工膝關節置換術就是採用金屬、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據膝關節的形態、構造及功能製成人工關節假體,通過外科技術植入人體內,代替患病關節功能,達到緩解關節疼痛,恢復關節功能的目的。

了解了是個什麼樣的手術之後,李老太太問了一個大家都想問的問題,人工關節可以用多少年?

目前,膝關節置換術十年的成功率已經超過90%,更有80%以上的患者可以正常使用植入的假體長達20年以上,甚至伴隨其終生。(具體可參考公眾賬號文章「關節置換假體使用壽命」)

臨床上除了李老太太這種情況,嚴重的類風濕性關節炎,創傷性關節炎以及血友病型關節炎同樣適合做這個手術。

這下李老太太放心了,在完善了各種檢查之後,終於李老太太進了手術室,並平安地返回了病房。

這是李老太太術前(左)及術後(右)膝關節平片的對比

醫生跟李老太太說,手術很成功,但李老太太的任務還沒有完成,現在進行到了下一個重要階段:術後康復。

由於年齡、性別、術前情況等對術後康復均有著不同程度的影響,通過術前的評估,康復醫師為李老太太制定了康復方案。

首先,為了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也為了讓患者儘早的進入康復環節中,康復醫師要求李老太太從下了手術開始就做一件事:踝泵運動。(具體方法可參考公眾賬號文章「為什麼術後早期要進行踝泵運動」)

恢復膝關節活動度:膝關節活動度是術後康復中較為重要的一部分,簡單說的話就是恢復伸直和彎曲。活動度的訓練應遵循循序漸進、持之以恆的原則,即不能急功近利,也不可三天打魚兩天晒網,一般宜在早期(2-3月內)完成,以免引起膝關節粘連等。具體方法為:

1)伸直練習:用10~15cm的毛巾卷將足跟部墊高,保證膝關節懸空即可,一次20~30分鐘,每天兩次(晨起、睡前為佳)。如關節伸直障礙較嚴重,可在進行上述伸直練習時用3~5公斤的米袋壓於大腿,以加大訓練強度。

2)彎曲練習:在住院期間主要在康復醫師的指導下進行,方法如下:

①卧位屈膝:適合術後早期的患者,主要目的是恢復活動度,預防粘連。患者平卧與床上,用力將膝關節抬起,以疼痛為度,膝關節離床約10~15cm即可,10次/組,每天2~3組。

②坐位屈腿:適合90°左右時屈曲活動度的訓練。具體方法如下:患者坐於凳子,雙下肢著地,患肢屈膝,也可用健側下肢輔助彎曲,以疼痛為度,彎到痛點後,維持1~2分鐘即可伸膝,每次彎曲4~5次,每天2~3次練習。

③坐位抱腿:當您的屈曲角度彎到100°時即可用下圖方法。患者坐與床上,雙手抱住患肢腳踝,將膝關節彎曲至最大角度。

行走及步態:一般在拔管後即可練習在助行器下負重行走,以循序漸進、量力而行的原則,過量的行走會帶來膝關節更多的腫脹,從而影響行走及膝關節活動度的恢復。步態的恢復與肌力及疼痛等有關,需在康復師指導下進行恢復。

肌力練習:踝泵運動對小腿肌肉也有著鍛煉作用,此外,直腿太高練習也是比較常用且效果較為顯著的練習之一。肌力的恢復,對術後患者下地行走及步態的恢復有著積極作用。

經過5天的鍛煉,李老太太現在的膝關節的活動範圍已經達到了0~100°,同時可以藉助助行器較為正常的走路了,因此可以出院回家休養了,不過醫生在她出院時再三強調,康復鍛煉要持續2~3個月,回到家中也要嚴格按照康復醫生所指導的方式去鍛煉,並且按照規定時間來院複查。

推薦閱讀:

膝關節半月板損傷
運動要防膝關節損傷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 保護好自己的膝關節
膝關節疼痛(誤診者居多)
膝關節松解手術

TAG:解密 | 關節 | 人工 | 膝關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