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職業讀者的年度閱讀:從馮唐、慶山到阿赫瑪托娃

我一向自稱是個「職業讀者」,是因為自己多年從事圖書編輯工作。看稿子、讀書本來就是自己的本職工作,不折不折扣的「正差兒」——儘管自己「閑差兒」不少,但「正差兒」是必須保證的。但是「正差兒」讀書並不是一件享受的事兒,很多時候其實是一件痛苦的事兒,因為你要編輯出版的東西,並不一定恰好是你喜歡的東西。而興趣閱讀則是不一樣的。完全從自己的興趣出發,不帶有功利性,堪稱是真正的「悅讀」。回想即將過去的2017年里,自己「興趣閱讀」的私慾,雖不能說得到了徹底的滿足,但至少比以往的年份要好許多。2017年里,自己主持的小出版公司出的書,數量不多,但每一本都幾乎讓自己愛不釋手。當然,除了自家的,別人家的好東西,如果喜歡,也還是會選購進自己的書單中去,成為自己的私房美味來享受之。「興趣閱讀」是一件人生樂事,自己也就不揣淺陋,將自己2017年讀過的10種好書分享給同好與朋友們:

1.《新編千家詩》 袁行霈主編 中華書局1999年6月這是一本不折不扣的舊書,卻是我的案頭書。我將這類書,稱之為「穿越時間長河的書」。每讀一遍,都會有新的感受。之所以想重讀這本《新編千家詩》,是因為這兩年向袁行霈先生求稿請益,與先生有過幾次接觸;因此想對先生了解的更多一些,於是將自己書架上沉睡多年的這本先生主編作品找出來,重新拜讀,竟然發現如中毒般上癮。古典詩詞,自己從小就喜歡誦讀;可是上大學時卻誤入了法律門,於是很多年便將對古典詩詞的愛好荒廢了。後來,工作進入了出版領域,才發現自己骨子中對於文學、對於詩歌,也包括對於古典詩詞的喜愛是命中注定的。畢竟自己沒有受過古典文學的專業訓練,所以儘管喜愛,仍然屬於業餘選手,選讀古典文學作品也都是入門級讀物。而袁先生主編的這本《新編千家詩》,按先生的說法,就「是一本十分通俗的面向兒童的啟蒙讀物」。故然,自己再怎麼裝嫩,也是不敢冒充兒童的,但欣賞古典詩詞的水準,兒童正合口味啊。我相信,如我一樣兒童級口味的成人讀者是必不少的。這本書中,共收錄了223首詩歌,除了一些大眾耳熟能詳的作品,如李白的《靜夜思》、杜甫的《春望》、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等之外,還有許多詩歌、詩人其實並不為大眾所知,比如宋代詩人周紫芝的《雨過》,我自己之前就從未讀到過。本書除了主編袁行霈先生為當代國學大家之外,其他注釋者也都是古典文學界一時之選。最讓我欣賞的是書中每首詩都配有精美的插圖,許多插圖居然出自連環畫大師戴敦邦先生之手。

2.《皮囊》 蔡崇達 著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4年12月這本書引起我的注意,並不是因為作者蔡崇達是一位有成就的資深媒體人——儘管我自己確實對媒體人寫作有著偏愛;也不是因為韓寒的作文推薦——儘管我自己還是相信韓寒的文字鑒賞水準;而是因為一位書店朋友——雨楓書館的創始人許春宇向我的推薦。春宇跟我說,「這本書是讓你拿起便不忍放下的書」。是的。這本《皮囊》我確實是拿起,便一口氣看完了。最最打動人的是蔡崇達書寫的母愛,這種母愛可以刺痛你的每一根麻木或者敏感的神經。當然,這本書我不能夠給予無保留的讚美,而只能是有保留的讚美。之所以有保留,是我不認同作者對於母親樸素的「出人頭地」理想的過分頌揚。我恰恰以為,人如果少一些或者摒棄掉為「面子」而活而受罪的想法會更好些。畢竟,有尊嚴地活與死要面子地活是兩回事。

3.《去年天氣舊亭台》 葉廣芩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6年5月這本書的作者葉廣芩老師是地道的北京滿族作家。她的這本《去年天氣舊亭台》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小說。小說以作者小時候(1950年代)老北京的生活為背景記述了一代人的悲苦人生。讀來令人扼腕嘆息。從這本書中,不僅可以窺見老舍先生的舊都遺韻——老舍也是滿族人;而且我也讀出了林海音女士《城南舊事》的風采。

4.《廢墟之美》葉廷芳 著 海天出版社 2017年9月這本書是我自己出品的一本當代學者、德語文學家葉廷芳先生的建築美學著作。我與葉先生結緣於卡夫卡。我主持中央編譯出版社社務時,曾經出版過葉先生主編的《卡夫卡全集》(插圖本)。而之前,我在一次俞可平教授邀約的聚會中就與葉先生有過會面(當時還有桂曉風、尹承東、資中筠與李景端幾位先生)。之後,我們一直保持聯繫和友誼。葉先生是我極其尊敬的一位思想大家。他的成就不僅在德語文學研究和翻譯領域;更在公共文化領域,以及文學創作方面都有著別人無法企及的貢獻。在諸如圓明園復建問題上、在國家大劇院建設方案討論中、在廢除獨生子女政策方面,葉老師作為一名獨立知識分子和全國政協委員都發揮過重大歷史影響作用。尤其是改革開放初期,葉先生以其「領時代風氣之先」的學術勇氣,提出並倡導了「廢墟美學」的思想,而今天正在被政府和越來越多的國人所接受。《廢墟之美》即是葉先生30年來關於建築美學的探索與思考的智慧結晶。我自己從頭至尾看過三遍,每一遍都有思想洗禮的效果。

5.《光年》(創刊號) 戴濰娜 主編 2017年2月這本書可以說是我出版生涯中極為珍視的作品之一。事情的緣起還是在2016年的4月份,我約青年詩人戴濰娜喝了一次咖啡。戴濰娜曾經在牛津求學,還在杜克做過一年的訪問學者;另外她還是著名學者孫郁教授的高足。更關鍵的是,濰娜是一位在青年人中有影響力的詩人。因此,請她主編一本譯介當代外國詩歌的雜誌書(mook)的想法,在我心中醞釀了好長一段時間。沒有想到與濰娜一聊,她也十分感興趣。於是,我們只是喝了一次咖啡,便將編輯出版《光年》的事情敲定下來。2016年6月18日,我與深圳出版發行集團聯合創辦的大道行思傳媒正式開始運營後,戴濰娜主編的國內首家專註於譯介當代外國詩歌的mook也開始進入到實質操作階段了。濰娜又動員了詩人好朋友陳家坪、王東東和江汀三位副主編一起工作,從組稿、選稿和審讀開始,經過了近半年的緊張努力,至2016年年底,《光年》創刊號全部稿件正式交到責任編輯王媛媛手中。《光年》創刊號,我與責任編輯媛媛共同編輯加工。作為出品人和第一讀者,我十分滿意和驚喜地看到了戴濰娜與她的夥伴們的具有創造性的和高質量的勞動成果。《光年》的最大特色是詩人譯詩,並且譯者隊伍堪稱超豪華陣容。既有飲譽詩壇的名宿西川、王家新、楊煉、汪劍釗、高興和傅浩;也有戴濰娜、唐珺、王立秋、李棟、明迪和海嬈等年輕一代讀者詩歌精英。另外,關於本書的裝幀設計,與濰娜商量,我們特別約請了上海的青年設計師葉津·哈勒瓦尼來擔綱整體設計。2017年2月,《光年》創刊號可謂驚艷登場。書剛剛上線亞馬遜書店,即收穫了一片好評。在2017年6月14日舉行的第六屆中坤國際詩歌獎頒獎會議上,《光年》受到了鄭敏、謝冕和屠岸等前輩詩壇大家的肯定。《光年》創刊號,共收入了全球10個國家最負盛名的18位詩人的代表作。其中包括了近兩年來在世界詩壇聲名最響亮,也最受中國詩歌愛好者關注的巴勒斯坦詩人馬哈茂德·達爾維什在以色列炮火硝煙中寫下的詩篇,以及加拿大女詩人格麗特·阿特伍德的新作。

6.《俄羅斯的安娜:安娜·阿赫瑪托娃傳》 (英)伊萊因·范斯坦 著 馬海甸 譯 上海譯文出版社 2013年2月這本書我斷斷續續讀了有大半年的時間。時間原因還在其次,更主要的是我不忍一下看完。幾乎看每一個章節都讓我有心如刀割般的難受。安娜·阿赫瑪托娃不僅是俄羅斯詩歌月亮(俄羅斯詩歌太陽為普希金),也是眾多中國詩歌愛好者心目中的女神。可以說這本書,真實、完整地記述了安娜·阿赫瑪托娃坎坷悲愴的一生。按照《書單》的說法:「范斯坦(作者)巧妙地講述了阿赫瑪托娃貧困窘迫的生活,解釋了她糾纏而痛苦的感情生活,阿赫瑪托娃深情的作品代表著整個被壓制的國家發聲。」我對於安娜·阿赫瑪托娃傳記的關注也與前不久剛剛仙逝的我國俄羅斯文學翻譯大家高莽有關。2017年1月,我主持出版了一部具有典藏價值的《阿赫瑪托娃詩文抄:高莽手跡》。高先生是在中國最早譯介阿赫瑪托娃作品的翻譯家。在與高先生的接觸中,我親耳聆聽到先生翻譯介紹阿赫瑪托娃是帶有「贖罪心理的」。那是因為,阿赫瑪托娃在蘇聯受到批判、打壓時,高先生曾經翻譯過批判阿赫瑪托娃的文章;在蘇聯訪問時先生曾經與阿赫瑪托娃碰面,也不敢去與她打招呼,怕被牽連。聽到高先生的介紹,儘管自己也曾經看過一點女神的詩作,卻對她生平了解不多。於是,自己專門到網上購買了這本伊萊因·范斯坦寫作的《安娜·阿赫瑪托娃傳》。

7.《搜神記》 馮唐 著 中信出版社 2017年8月馮唐的小說,以前看過《萬物生長》。對於馮氏文筆可以算是喜歡一類。但這本書,是我10份在貴陽出差時買的,在回北京的飛機上便一口氣讀完了。儘管馮氏調侃、幽默的文風依然保存,但故事已經不屬於吸引人了——至少不再吸引我了。但翻翻,解悶還是可以的。

8.《得未曾有》 慶山 著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 2014年6月在青年作家中,安妮寶貝是我持續關注的一個。事實上,她的作品不能稱為小說,而只能稱為散文或者隨筆。但即使如此,她的書,在我看來還是具有磁石般的魔力。《得未曾得》是她改名「慶山」後的首部作品。名字改了,故事,內容、文筆、氣息,還都沒有改。

9.《我的奇妙書店》(德)佩特拉·哈特利布 著 王海濤 譯 中國友誼出版公司 2017年6月這是一本書店人寫作的一本紀實小說。從小生長在維也納的佩特拉(作者)與自己的德國丈夫奧利弗到維也納度假,發現有一家剛剛倒閉的書店在拍賣,她與丈夫竟然遊戲般地拍賣中標了。於是佩特拉便辭掉了漢堡的工作,也告別了悠閑、平靜的生活,來維也納開始了她的書店創業人生。這本書輕鬆、好讀到如同看影視劇,故事雖平淡,卻很有趣。特別是對於我這樣一個對實體書店充滿了感情的出版人,儘管書中場景是遙遠的維也納,但卻一點也不陌生,甚至溫暖親切如身邊發生的事情。

10.《共享經濟時代》(美)雷切爾·博茨曼 路·羅傑斯 唐朝文 譯 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2015年6月儘管今天的中國已經儼然進入了共享經濟時代,特別是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在城市的流行,更是讓我們對於互聯網技術給予我們帶來的各種生活便利有了更加切身的體會。然而如何理解共享經濟的時代特點,如何掌握共享經濟的精髓,這本《共享經濟時代》可以說是一本開腦洞的精良讀物。事實上,這本書的英文版在美國出版的時候是2010年,而中文版出版的時候是2015年。而在本書中文版問世的時候,中國的共享經濟,連萌芽還沒有出現呢;而美國不僅有了Airbnb ,也有了Uber。這本書的副標題是「互聯網思維下的協同消費商業模式」,共享的本質即是「協同消費」。這本書,我讀過不止一遍。讓我喜歡的原因,除了啟發自己對於時下流行經濟模式的思考之外,還有本書的策劃編輯和責任編輯是我的兒子。儘管他今天已經不再從事圖書出版工作了,但看到他的勞動成果,還是讓我有一種欣慰的感覺。拉拉雜雜寫了自己2017年讀過的10本書的簡單感受。當然這一年裡過眼的書遠不止這10本。不過大部分翻過的書,都很快就煙消雲散了,很像這個速朽的時代———新的東西很快代替舊的東西,而新的東西很快又被更新的東西所代替。只是這10本書,似乎在心底沉下了,於是藉此機會分享給書友和同好。
推薦閱讀:

2018年度推薦書單
尋找時代的「閱讀之美」
如何提高英語閱讀能力?能夠達到熟練閱讀技術書籍的目的?
《舌尖上的中國 3》整部垮掉,我只能對著這八本書流口水
真庸:無論多忙都應反覆閱讀的國學經典——《老子》

TAG:閱讀 | 職業 | 馮唐 | 讀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