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向初學者介紹心經?

佛教的經典,分為經、律、論三大類,就好像三種寶藏一樣,所以叫做三藏。

內容非常多,例如乾隆大藏經,有大約1700部,10000多卷,文字估計有超過6000萬字。

雖然有分類,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這麼多的文言文,讓人望而卻步。

在這麼多的經文裡頭,有一部經非常特別,怎麼個特別法呢?

文字最少,只有260個漢字。

內容非常深,屬於般若部的精華。

唐玄奘取經,當年取了657部經回來,翻譯了75部。

其中有2部最重要:

大般若經600卷,

瑜伽師地論100卷

這個心經260字,代表了600萬字的大般若經的精華。

有些人說,心經我終於看懂了,其實呢,我們不必追求看懂心經,你有興趣的話,多念念就好了,過段時間,可能就能多明白一點,至於看懂,那還是等我們去了極樂世界再說吧。

唐玄奘與心經還有一段傳奇故事,由於不少師兄已經知道了,這裡就不贅述了,有興趣的師兄可以看看這篇文章。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d674740101dhzc.html

對於周圍不信佛的人,如果你希望隨緣引導他們信佛的話,心經是一個受眾很廣的選擇。

大致分2種人:

1. 可能沒有能力背誦心經的人:大約只能建議念佛號

2. 有能力背誦心經的人:這樣的人,很多都認為佛號太簡單了,不能安心來念,這樣的人,心經可能會更對機。

如果小孩從小就堅持背誦心經的話,那估計一生都會很圓滿。

有人說,為什麼不是從小背誦大悲咒?

相比大悲咒,心經要容易背誦很多。

作為入門的2件法寶:佛號、心經,各有所長,按需使用。

這部經的出名,大約是由於唐玄奘的緣故,目前流傳最廣的版本,就是玄奘大師在648年左右翻譯的。

其實早在玄奘大師翻譯心經之前200多年的時候,另外一位著名的大師鳩摩羅什也翻譯過心經。

大乘般若部?第0016部

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一卷

後秦三藏鳩摩羅什譯

不知為什麼沒有得到廣泛流傳。可能是時機沒到吧。

這部經因為短,不少的書法家也喜歡寫,如果家裡有人喜歡書法,但是還不信佛的,不妨建議對方專門寫這部經。

下面我們來看看這部經的題目。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有些人簡稱多心經,這個簡的不太合理。

大家都知道,般若是一個詞,勉強可以用智慧來描述一下。

波羅蜜多呢,是到彼岸的意思。

不是吃的那個波羅蜜水果很多的意思。

般若波羅蜜多就是到彼岸的智慧。

為什麼要到彼岸呢?因為我們目前所在的這個岸,比較臟,所以要度過苦海,去到乾淨的對岸。

度過苦海可不容易啊,這個大般若經寫了600萬字,一般人看不了,所以呢,就把這個核心精華提煉出來,就叫做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所以呢,我們下次就不要叫多心經了。如果人家喜歡叫這個名字,就由他們去叫好了,不要去指責人家。

心經雖然很短,但是內容太深,我們現在只是做一個簡單的導讀,讓大家有個初步的理解,或許以後大家也能靈活運用這個法寶去接引有緣人。

由於經文很短,所以我們逐句來簡單說說。

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這位觀自在菩薩呢,就是觀世音菩薩。

羅什大師是意譯的,翻譯為觀世音菩薩;

玄奘大師是直譯的,翻譯為觀自在菩薩;

觀世音菩薩在幹嘛呢?

菩薩在修行般若這種法門

般若法門是菩薩修行的法門,屬於六波羅蜜之一。

哪6種波羅蜜呢?

布施波羅蜜、持戒波羅蜜、忍辱波羅蜜、

精進波羅蜜、禪定波羅蜜、般若波羅蜜。

大家看看,自己在學哪幾種波羅蜜呢?

布施可以有,持戒可以有,忍辱可以有,精進可以有,

禪定過幾年或許有,

般若去了極樂世界再說

這個波羅蜜,還有大有小,有深有淺,我們現在做的,大約是這種小的,這種淺的波羅蜜。

菩薩修行的呢,大約是這種很深的波羅蜜、很大的波羅蜜。

不要一聽到小的就瞧不起,小的都做不好,大的就無從談起了。

萬事開頭難嘛,我們先把小的做好了,再慢慢的去做大的啊,

好吧,我們先做淺的,已經很受益了,菩薩做大的,又是什麼效果呢?

菩薩用這個智慧,反觀自己的心念,這個智慧的光一照呢,就象這個X光一樣,發現五蘊都是空的呢。

當然啦,比這個X光要厲害多了。

有人說,五蘊是什麼?

五蘊就是色、受、想、行、識。

也叫五陰,我們之前在楞嚴經裡面說五陰十魔,就是這個。

有人說,哎呀,我打坐的時候,呼吸也停止了,也沒有知覺了,這個大約就是五蘊皆空了吧?

上次介紹色陰十魔的時候呢,有提到這種情況,這只是一種小境界,不要貪著,不要驕傲,就沒事,如果以為自己了不起,那就要入魔了。

所以呢,見到這個五蘊皆空之後呢,還要不驕不躁,不貪不嗔,繼續修行,這樣才能安全度過一切困難苦厄,到達彼岸。

舍利子,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舍利子不是燒出來的這個舍利,是指佛祖智慧第一的大弟子舍利弗。

為什麼叫舍利子呢?

因為他的母親叫舍利,他是舍利的兒子,所以就叫做舍利子了。

前面不是說五蘊皆空嗎,這一段就來解釋一下了。

聽起來跟繞口令一樣: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這個道理呢,在以往還不是很好講的,隨著這個科技的發展,人類越來越發現佛講的其實是最高深的科學。

有人說,這個色是不是色情的色,美色的色?

這個玄奘大師只能哭笑不得了。

我們來看看佛經裡面說的色是什麼意思。

我們採用入阿毗達磨論的內容來解釋

小乘論?第1284部

入阿毗達磨論二卷

塞建陀羅阿羅漢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簡單來說,色就是我們說的物質世界。

色包括兩大類:大種、所造色。

大種呢,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四大皆空裡面的四大:地、水、火、風。

為什麼叫大種呢?

因為他們都很大啊,而且是種子啊,所以叫做大種。

你也可以當作是最基本的元素。

有人說,最基本的元素不是

氫氦鋰鈹硼,碳氮氧氟氖。這100多種化學元素嗎?

呵呵,這個不夠基本呢。

在發現分子以前,大家看到一杯水,就認為這杯水是物質,實實在在的。

後來發現分子了,發現這個水呢,其實是由水分子組成的。

分子與分子之間呢,其實是空的。

有人說,那這個分子不是空的呢。

好吧,沒過多久,有人發現了原子,原來分子是由原子組成的,這個原子與原子之間也是空的。

有人說,好吧,雖然這杯水在原子這個粒度來看,是很多空隙的,但是原子不是空的吧

沒多久,有人發現,這個原子中間是個原子核,周圍是空的,只有小的電子圍繞著原子核在轉。

有人說,還好,原子核是實心的,不是空的。

又有人發現,以前認為是最基本的「原子」,原來是由其他更小的粒子組成的,比如夸克之類的,這樣的微觀粒子據說已經發現很多種了。

這些粒子還有2個特點:

1. 壽命非常短,比如10的-24次方之一秒。換句話說,1秒種就有一億億億次生滅。

這大約可以用佛說的方生方滅來形容了。

2. 測不準。比如粒子的位置等物理特性,不可能同時測准。

簡單說這些粒子呢,方生方滅,位置還不確定。

於是呢,霍金又構思了一個弦論。

發明弦論的大約不是霍金,不過誰讓他出名呢,他曾經在這個清華大學演講,介紹弦論。

能聽懂的人估計很少了。

當年中科大的校長朱清時先生翻譯了霍金的演講稿,寫了一篇文章:

現代物理學步入禪境。

朱先生大約是看過佛經的,他說啊,科學家千辛萬苦爬到山頂時,佛學大師已經在此等候多時了。

弦論呢,自然也不是最徹底的,因為沒辦法,誰讓霍金沒學過佛法呢。

我們大概對這個「色即是空」有點感覺了。

剛才說了4個大種,下面再看看所造色。

所造色一共有11種:

一眼二耳三鼻四舌五身

六色七聲八香九味十觸

十一無表色

一一解釋現在價值不大,我們跳過吧。

有人說,色不異空,這個空是不是就是沒有呢?

簡單理解,可以認為是沒有,但也只是簡單這樣理解一下而已。這個空有很多種,

智者大師在法界次第初門裡面介紹了18種空

至於有哪些種空呢,我們就不必了解了,不妨等去了極樂世界再去學習吧。

我們現在呢,簡單的理解:

這個物質世界呢,其實是空的呢。

就看你用什麼設備來觀測了。

比如同樣一個人,你用肉眼看,是一個形象;你用X光去看,可能只是一副骨架;你用紅外設備去觀測,又是另外一副景象。

世界還是這個世界,在不同的眼來看,確實不同的風光。

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

法眼唯觀俗,慧眼了真空,

佛眼如千日,照異體還同。

這個是色的情況:

色不異空,空不異色,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色陰是這樣,其他四陰也是這樣的啦。

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就是說:

受不異空,空不異受,

受即是空,空即是受。

以此類推。

不過呢,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連色即是空都沒整明白,後面的四陰就更談不上了。

五陰有人說為什麼叫陰呢?

因為這個五陰呢,就好像電腦的5個外設,這5個外設負責把信息傳遞給電腦。

這個電腦呢就被這5個外設所遮蓋了,所蒙蔽了,所以就叫陰了。

被人蓋住了,自己不能明白了。

等你把這個六根清靜了,心不向外攀援,回頭反聞自性,或許你就發現自己的心光無限光明,照見五蘊皆空了。

有人說,原來我這個眼睛、耳朵、鼻子、舌頭、皮膚都只是外設啊,我還以為這就是我自己呢

那什麼是我自己呢?

是不是我的心臟?或者我的大腦?

我是誰?

我的心在哪?

這個問題呢,現在就不展開了,等下次我們分享楞嚴經七處征心的時候再來看看。

群內的師兄都會用電腦,我們就用電腦來打個比方吧。

人體就好比一個電腦,眼耳鼻舌身就好比外設,意識好比CPU處理器,第七識就好比內存,第八識就好比硬碟,而且支持雲存儲。

我們以為看到的真實的一切呢,都只是電腦依據預設的程序,對外界條件做出對應的反應而已。

這也只是一個比方而已。

我們繼續看經文。

舍利子,是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

就好比你用電腦玩大富翁遊戲一樣,這個遊戲非常精彩,非常吸引人,你在裡面掙了很多錢,買了很多房子,但是對你的CPU呢,卻沒有什麼變化的。

是故空中,無色,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

所以呢,這個空當中,沒有五蘊,沒有六根,也沒有六入,也沒有六界。

這個合起來叫做六根、十二入、十八界,在楞嚴經中也有講解,以後有機會我們也可以看看

內六根界:一眼界 二耳界 三鼻界 四舌界 五身界 六意界。

外六塵界:一色界 二聲界 三香界 四味界 五觸界 六法界。

六識界:一眼識界 二耳識界 三鼻識界 四舌識界 五身識界 六意識界。

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這一句是說以上在空當中這十八界都沒有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這裡是說空中沒有十二因緣。

哪十二因緣呢?

一無明 二行 三識 四名色 五六入 六觸 七受 八愛 九取 十有 十一生 十二老死。

這個十二因緣呢,我們也不要小看了,這是辟支佛的境界,如果你能整明白了,那也是挺不錯的。

如果不明白呢,也沒關係,我們去極樂世界繼續學習啊。

昨天我們說到了: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這個是講十二因緣。

十二因緣是辟支佛的主要課程。

不同層次的學生,如果層次沒到,勉強去學高年級的知識,作用可能比較有限。

建議可以適當了解,但是千萬不要賣弄,也不要執著。

對於緣覺這個層次來說,他把這個十二因緣搞清楚了,他就有機會證到辟支佛這個果位了。

對於聲聞這個層次呢,如果他能從苦集滅道這四聖諦中悟出個道道來,他就有機會證得初果,甚至升級到二果、三果、四果。這個四果就叫做阿羅漢。

對於菩薩來說呢,就更高了,他修這個六度波羅蜜。在華嚴經裡面講了十種波羅蜜,另外還有4種以後有機會再說。

而且這個菩薩還有不同的級別,在不同的級別時,他修這個波羅蜜還會有側重點。

吃飯要一口一口吃。修行要一步一步修。

所以呢,根據自己當前的情況,選擇合適的修行方法,這是很重要的。

有人說六祖惠能大師......

人家是天才,你是不是天才?

就好比有人買彩票中了1個億,也能養家糊口。你能不能保證自己也能中彩票?

如果你自己不能保證,那還是老老實實通過認真工作來養家糊口,這樣比較妥當。

下面我們來看看緣覺系的同學們學些什麼內容。

這個辟支佛分為兩種:

1 緣覺:遇到佛,有老師指導

2 獨覺:沒遇到佛,靠自己悟

他們悟了個什麼道理呢?

他們悟道了生生死死的道理,為什麼會從生到死。

緣覺發現,這個生生死死就好像一條鏈子,一共12個環節,一環套一環。

第一個環節叫做無明。

無明就是不明白,不明白道理,愚痴。

比方說有些人讚揚淫慾,說這個淫慾是人性的本質,是人的生理需要,應當開放,不要節制,不要束縛。

這個大約就是無明的一種了。

有人說,無明會有後果呢?

一個人不明白道理的話,那就會幹壞事了。

所以說無明緣行。無明就會導致你去做一些不好的事情。

比如說縱慾,這個就是不好的事情。

行了之後呢?又有什麼後果呢?

男女交媾的時候呢,這個有緣人的神識就來了,來幹嗎?來投胎了。

這個叫做行緣識。

有了神識呢,就形成了受精卵,這就有了一個名稱,也有了一個物質,這個就叫做名色。

這個受精卵是現代的名字,以前佛祖說的名字叫做:歌羅邏

有興趣了解的師兄可以看看大寶積經第五十五卷,唐三藏法師菩提流志奉詔譯,裡面有詳細介紹胎兒每個星期的發育情況。

有了這個受精卵之後,就會慢慢發育了,逐漸生出這個眼耳鼻舌身意,這個叫六入。

所以說名色緣六入。

有了這個六入之後呢,這個六根就會接收外界的刺激,就好比電腦的外設,可以接受外界的數據一樣。

這個叫做六入緣觸。

接觸刺激之後呢,就會產生對應的感受,比如懷孕的時候,孕婦多聽聽這個心經啊,佛號,大悲咒啊,對胎兒也有正面的作用。

如果你懷孕期間,天天發脾氣,天天吵架,那估計對胎兒就有負面的作用。

這個叫做觸緣受。

有了感受之後,就會有區別了,有些感受你喜歡,有些感受你不喜歡。

這個就叫做受緣愛。

你愛的這個東西呢,你就會希望獲取,如果索取無厭,就是一種貪心,如果取不到呢,大約就會發脾氣了。

這叫做愛緣取。

取到的話呢,就會擁有了,有什麼呢?有結果了。

你造什麼樣的因,就有什麼樣的果。

雖然之前種種運動把因果作為封建思想打壓了,但是中國一千多年來,對因果的理解還是比較深入民心的。所以風雨一過,這個種子又發芽了,現在大家對因果可能也不太陌生。

在佛教裡面,因果和輪迴可以說是基礎,如果不明白這個道理,說自己學佛法那基本上是找不著北的。

不過呢,你看到別人學佛卻不信因果的話,也不要去批評人家,現在不懂,不代表永遠不懂。

因為不光他不信因果,在東晉的時候,有很多知識分子也不信因果,其中有人還寫了很多信跟當時的慧遠大師進行辯論,說沒有所謂的因果。

他們說有些人為人善良,卻窮困潦倒,受盡苦難;有些人無惡不作,卻大富大貴,衣食無憂。所以認為沒有因果。

於是慧遠大師就寫了一篇三報論來給大家解釋這個道理,說這個報應有現報、生報、後報這3種,不是不報,時候沒到。

以後我們也可以分享這篇文章。

造了這個因,現在有了這個果,這個果成熟之後呢,就生了,瓜熟蒂落了。

這個叫做有緣生。

生了之後呢?

等著老,等著死。

等的過程中,就會有各種痛苦和煩惱。

這個十二因緣呢,智者大師做了3種解釋,我們這裡就不詳細介紹了,有興趣的師兄不妨看看法界次第初門。

你如果體會到了十二因緣,就明白了生死輪迴的原因了,自然也就會思考第2個問題,怎麼樣超出生死呢?

那就從12因緣的源頭開始,你把這個無明消滅掉,自然就不會幹壞事了,

你不幹壞事,就不會有這個識,

沒有識就不會有名色;

沒有名色就不會有六入;

沒有六入就不會有觸;

沒有觸就沒有受;

沒有受就沒有愛;

沒有愛就不會想著取;

沒取就不會有;

沒有也就不會生;

不生自然就不會老死。

這個就叫做無明盡則行盡,行盡則識盡......有盡則生盡,生盡則老死盡。

這個是十二因緣。

菩薩呢?說這個......

這個沒有。

如果連十二因緣都還沒明白,就更加不明白為什麼菩薩說沒有十二因緣了。

我們先不管有沒有吧。

不妨暫且當他有,具體有沒有,等去了極樂世界就知道了。

繼續看心經。

無苦集滅道。

這個苦集滅道,叫做四聖諦,是佛祖成道之後,為聲聞班的學員講的。

什麼叫聲聞班呢?大約當年沒有紙筆,只能靠口述,弟子們就靠耳朵聽佛說法,所以叫做聲聞。

有人說,佛祖成道之後不是講華嚴經嗎?

講是講了,不過一般人聽不到。只知道是有個沙門在那裡打坐,一動也不動。

這個就叫做有眼不識盧舍那,有耳不聞圓頓法。

難聽點說叫做對牛彈琴。

佛祖說了21天華嚴經,大菩薩聽得津津有味,就好比大學教授講課,這些大學生聽得很有收穫,但是還有一班小朋友,只有1、2歲,大約還在穿開襠褲,剛學會叫爸爸媽媽之類的,他們聽不懂佛祖說什麼,只看到有個老頭在講台上坐著不動,也不會唱個搖籃曲什麼的,真是沒勁呢。

於是呢,佛祖就根據他們的情況,有針對性的調整了教學大綱,選用了苦集滅道這本幼兒園教材去教他們。

這個教材呢,佛祖先成立了一個實驗班,找了5個學生來試點。

領頭的叫做憍陳如

這個人在金剛經裡面可是很有名的反派,當年他叫歌利王。

以後分享金剛經的時候再詳細說說。

為什麼選這5個人呢?

因為這5個人都是佛祖的親戚,當年佛祖出家時,父親派了這5個人去跟隨佛祖。

他們跟隨佛祖,也跟著修行,有一定的底子。

佛祖就去教他們這個四聖諦。

怎麼說呢?說了3遍,先演示,再勸說,最後舉例說明。

佛在第一次示轉說:

此是苦,逼迫性;

此是集,招感性;

此是滅,可證性;

此是道,可修性。

苦的意思是說啊,大家都挺不容易的,挺辛苦的。

怎麼個辛苦法呢?

有人說,我知道,世間有八苦,苦得很。

生老病死,

怨憎會,愛別離,

求不得,五蘊盛。

生老病死這四種苦就不解釋了。

怨憎會呢,就是說不是冤家不聚頭,你不喜歡的人或者不喜歡你的人,卻老是在你眼前晃來晃去的。

愛別離呢,你喜愛的人,比如你的父母妻兒,卻經常要分離,不能在一起。

求不得呢,人這個慾望總是層出不窮,一會想要這個,一會想要那個,總是不滿足,總有得不到的東西。

有人說,已經得到的東西呢?已經得到的東西呢,很快就會被當作空氣一樣透明了。

所以古人說知足常樂。只不過沒幾個人能知足。

因為我們的五蘊熾盛。

不同的人渴求不同的內容。

有些貪財,有些貪色,有些貪名,有些貪美食。

有貪就有求,有求就有求不得,求不得就會苦惱。

有人說,我覺得還挺好的呢,我家有1個億的財產,山珍海味都吃膩了。

這個億萬富翁呢,又有一種苦,叫做壞苦,什麼叫壞苦呢?

就是你的財產呢,可能會損失掉哦

古人說富不過三代,有些人現在一代都保不住哦

這個財產呢,有多種途徑會快速消耗掉:

水災淹了,火災燒了,犯法被政府沒收了

還有一種比較常見的,被敗家子敗光了。

我們這個世界是很苦的。

從名字就能看出了,娑婆世界,什麼叫娑婆世界呢?娑婆的意思是「堪忍」,就是說很難忍受的世界,這些人怎麼能忍下去啊。

大約就跟人看這個螞蟻窩一樣,壽命這麼短、苦難這麼多,怎麼能忍受啊。

這個是說苦。

來看看集。

集什麼呢?集郵嗎?

不是集郵,是集煩惱。

環境就是這麼惡劣的環境,眾苦雲集,你在這個環境當中,就好像一塊糖一樣,把這些個煩惱都集中到自己身上了。

有人說,很多煩惱嗎?我怎麼不覺得呢?

菩薩給我們總結了6種根本煩惱,也就是大煩惱,還有20種隨煩惱,也就是小煩惱,或者叫做派生出來的煩惱。

我們來看看大煩小煩都長什麼樣吧

我們參考:

大乘論?第1206部

大乘百法明門論

天親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這部論中,只是簡單列出了名稱而已,詳細的大約要學習瑜伽師地論之後才能明白,100卷,不容易學。

今天我們也只能很簡單的介紹一下。

6種根本煩惱:

貪心是第一種煩惱。

有些人總是不滿足呢。

這個不知足就會讓你煩惱了。因為總有你得不到的,總有你不如意的。

發脾氣就是第2中煩惱。

你得不到,往往就會發脾氣了。

驕傲是第3種煩惱。

你得到一些世俗的名利之後,往往會驕傲了,傲慢了。這個也是讓人很煩惱的習氣,因為會讓你下地獄呢。

無明就是第4種煩惱。

愚痴,壞事偏要去干。

疑是第5種煩惱。

懷疑什麼呢?懷疑這個佛法,到底是不是真的?三千年前真的有佛祖嗎?極樂世界是真的嗎?阿彌陀佛會不會是虛幻的?我念這個大悲咒有沒有用呢?

不正見是第6種煩惱。

不正見有多種,比如有些人說這個因果是不存在的,有些人說這個輪迴是虛假的。

梁武帝的時候,有個人叫做范縝,寫了一篇神滅論,說這個人死如燈滅,這個叫做斷見。

可惜范先生沒有福氣遇到楞嚴經。

這是6個根本煩惱,個個都能讓你現世不安寧,死後下地獄。

隨煩惱有20種,因為種類較多,所以根據影響不同,分了3個登記:

小隨煩惱、中隨煩惱、大隨煩惱。

一忿二恨三惱

這是說發脾氣的煩惱。

四覆

這是陰著發脾氣,不表現出來,暗地裡來報復你。

五誑六諂

欺誑,諂媚。

七憍八害

驕可能和慢相似,大約程度輕一點吧。

害就是害人了。

九嫉十慳

嫉妒、慳吝。

這是10種小隨煩惱。

十一無慚十二無愧

這是2種中隨煩惱。

不知羞恥,無慚無愧。

十三不信十四懈怠

你告訴對方,每天念佛、念大悲咒可以往生極樂,他不信,偏要到處找所謂的大師......

你告訴他每天要念108遍大悲咒,他念了幾天之後,說這個108遍太花時間了,要2個小時,我每天忙得很,又要睡覺、又要吃飯、又要看電視、又要玩遊戲、又要看小說、又要打麻將......實在沒時間啦,於是就從108遍降到10遍,降到1遍,最後1遍也沒有了。

十五放逸十六惛沈

放逸就是不守規矩,昏沉就是糊塗,喜歡打瞌睡。

十七掉舉十八失念

掉舉就是浮躁不安,失念就是喪失了正念,跑到邪念上去了。

十九不正知二十散亂

跟著邪師跑了,沒有正知正見。

散亂呢,跟掉舉有點類似,但是主要偏重思想上的,掉舉大約是偏重行為上的。你散亂的話,禪定大約是沒機會的。

這個是10種大隨煩惱。

我們就把這種種煩惱收集過來了,逼迫自己的本性。這個是集。

知道了環境痛苦,知道了煩惱集中,那就要除滅這些煩惱,脫離這個痛苦。

滅了這些煩惱,就可以證道了。

當然了,這個道是某種層次的道,是聲聞層次的道,因為現在這個四聖諦是給聲聞班講的。

大家不要以為這個聲聞班很容易啊,不是單單學了苦集滅道就可以的,還要學37門課程的呢。就是三十七助道品。

五根、五力、

四念處、四正勤、四如意、

七菩提分、

八正道

課程還是很緊湊的,相當不容易呢。

這些課程呢,我們可以部分選修或者不修也行,等到去了極樂世界在修。

我們再繼續看經文:無智亦無得。

說沒有什麼智慧,也沒有得到什麼果位。

我們知道,修行過程中,隨著修行層次的不同,逐漸會有三身四智五眼六通。

果位有四沙門果、辟支佛果、佛果。

這個心經裡面告訴我們,這些都沒有呢。

什麼叫沒有呢?就是叫你不要執著,就跟沒有一樣。

打個比方,習近平去民間走訪,沒什麼官架子,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啦,

不執著,大家就尊敬你,你一擺譜,估計別人就不把你當回事了。

所以這個菩薩,即便到了等覺菩薩,他也不會說我是等覺菩薩,你們大家都要來供養我啊。

有些人說,我已經證得什麼什麼果位了,你們都來拜我為師吧,你們都來供養我吧,這個話一聽,你趕緊躲遠點啦。

精進群的大約都知道這估計是陰魔了。

以無所得故,菩提薩埵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心無掛礙;無掛礙故,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

因為沒什麼可以得到的,這個菩薩呢,依照般若法門去修行,心裡坦坦蕩蕩,沒有任何牽掛,因為沒有牽掛呢,所以就不害怕,不恐懼。

說到這個恐懼,我們經常看到很多騙局,大致就是利用人的2類心理得手:

1. 貪便宜,比如地上撿錢的

2. 恐懼,比如說你銀行卡被盜的

如果你不貪不懼,那這個騙子大約只能改行從良了。

你不恐怖呢,就有機會發現這個世界實際上很多是顛倒的,大約只是黃粱一夢。

怎麼說顛倒呢?

好的事情不做,做了別人認為你傻;

壞的事情隨便,做了大家習以為常;

這個是不是叫做顛倒?

黃粱一夢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夢中享盡榮華,醒後一切皆空。

其實我們的人生也是類似。

一朝命終赴黃泉,財富皆空業隨身。

有人說,這個其實是不同的呢,做夢只有一晚上,人生百年可是有3萬多個日夜呢。

其實呢,這個人生百年,在忉利天,也就是一日夜的工夫而已。

在更高層的天,比如光音天,那估計也就是一眨眼的工夫了。

就好比這個蜉蝣,這個蟲子的生命只有區區一天而已,

它自己覺得過了一輩子,其實在人看來,只過了一天。

所以呢,菩薩學這個般若法門,就能遠離顛倒夢想,從而獲得究竟的涅槃。

這個涅槃的意思就是圓滿了,或者說夢醒了。

有人說涅槃了就是人死了。

其實人死了,就好比這個電視連續劇的一集結束了,放個片花之後,繼續下一集。

我們就好比這個電視劇裡頭的演員。

一集放完了再接著放下一集,

一部結束了又開始下一部。

這集演人,下集可能演鬼,再下一集可能演動物......

這個電視永遠演不完。

究竟涅槃呢?就是這一集結束了之後,我們不幹演員這行了

這個羅漢和辟支佛離開演藝圈之後呢,就自己逍遙快活去了。

佛祖呢,不一樣,他自己是清靜了,不過看到還有那麼多人在演藝圈苦苦掙扎,載浮載沉,覺得很可憐,於是呢,又找機會借演戲的機會來告訴大家,其實演戲這行不好做,挺辛苦的,我們不如干點別的吧。

聽進去的人呢,就解脫了。

更多的人呢,估計沒聽進去或者根本沒聽到,就還在折騰。

三世諸佛依般若波羅蜜多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的意思大約就是應供、無上等正覺

簡單來理解啊,三世的諸佛都是靠般若才成佛的。

故知般若波羅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這個是強調效果,讓大家有信心。

就跟這個藥品的說明書一樣,說明這個葯能治什麼病,有什麼療效,還舉了很多真實案例,希望能讓我們這些病人有信心。

有些人從眾心理比較強,即便是好東西,如果周圍都沒有人去學,這個人估計也不太敢去嘗試。只有看到周圍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之後,才願意去嘗試。

所以呢,我們精進群中的師兄,如果通過如法修行,有好的效果,可以考慮真實的寫下來,發表出去,例如向群主投稿等等。這樣可以讓更多人看到實際的例子,增加信心。

寫這個例子的時候呢,建議在適當保護自己隱私的前提下,儘可能的把個人信息透露一點,讓文章更加可信。

比方說,你的真實姓名可以隱藏,但可以說說你是何方人氏,年紀多大,留個郵箱或者QQ之類的聯繫方式等等。提高可信度。

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即說咒曰:

最後說個咒語:

揭諦揭諦

波羅揭諦

波羅僧揭諦

菩提薩婆訶

這個咒語通常都是不翻譯的,我們也就不說了。

即便你不知道意思,你天天念,那就有效果;

即便你懂得意思,但是你不念,你也不能受益。

所以呢,我們學這個心經也好,學這個大悲咒也好,不必強求弄懂每一句的意思之後再去念,

可以反過來,你念個1萬遍,或許就能懂一點,再念10萬遍,又多懂一點,這樣不是更好嗎?

跟現在很多人比較相似。

說是有個人在戰場上被毒箭射中了,生命垂危,醫生過來準備給他治療。

這個傷員說,先不要治療,我想先搞明白幾個問題:

這支箭是誰射出來的?

站在什麼位置射的?

用什麼弓攝的?

弓箭是誰造的?

用的什麼材料?

......

還沒等把這些問題搞明白了,這個傷員已經一命嗚呼了。

我們學習佛法,也要注意這一點,我們學習佛法的目的是什麼。

對不同層次的人,學習佛法的目地有所區別,我們不能強求所有人都來學習某個法門,

即便是凈土法門這樣殊勝的法門,也有很多人是一輩子都聽不到的。

我們只需要搞清楚,自己學習佛法是為什麼而學,至於其他人為什麼而學,暫時先不必管,等去了極樂世界你再考慮不遲。

再次說明:

精進群中學習佛法,是為了讓大家明白道理,堅定對凈土法門的信心,從而能一門深入,精進修行,順利往生。

心經我們這次就分享到這裡,或許過十年我們再來看,感受又不一樣了。
推薦閱讀:

寫給家用espresso初學者的參考貼
初學者需知丨人像攝影用光手冊
初學者|我們都在跟「鳥獸」學瑜伽?
陽宅飛星盤的生克關係及化解原理 初學者了解化解煞氣方法
會推薦給喜歡的人看的電影

TAG:心經 | 學者 | 介紹 | 初學者 | 初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