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過七夕,食巧食

過七夕,食巧食

標籤: 美食果子麵糰花果織女中國燈芯絨雜談 分類: 美食心情

在《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七夕和春節、清明、端午、中秋、重陽並列為我國「六大」傳統節日。

  每年的農曆七月七日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七夕節」,民間亦稱「乞巧日」。由於牛郎織女的故事感天動地,現代人更把這一天當做「中國情侶節」。

  

又是一年七月七。

七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把這個節日稱為中國的情人節。許是我思想老化,我不喜歡情人這個字眼,也不喜歡中國的情人節這一稱呼,更不喜歡把咱傳統的節日從內容到形式上越來越洋化,搞得面目全非。在我看來,還是七夕這兩個字眼看起來順眼,聽起來順耳,還是用傳統的風俗來紀念屬於咱自己的傳統節日更貼心,更順意,並希望這些古老的民俗得以完好的保留且代代傳承下去。

七夕,我們這兒的風俗是做面果子。面果子,有叫花果的,也有叫巧果的。

去年我們全家一起動手,做了一次小花果,雖然也很不完美,卻收到好多熱心博友的鼓勵和留言,紛紛回憶敘說起自己小時候過七夕的種種美好與眷戀。

這個周末,趕在七夕前,自己又動手做了一次方果子。之所以做方果子,是因為有博友在留言中提到過這種麵食,也有叫「抓果」(音)。

正宗的方果子是嚴格的立方體,並且所用原料中的油和糖比例很高,吃到嘴裡那是濃郁的香甜。也有的地方把方塊果子作為喜餅饋贈親友的。

我只是為了和孩子一起體驗和感受一下七夕的節日氛圍,果子的做法和模樣不一定正宗。因為我們家以前從來沒做過這些,姥姥和媽媽都不會做,一直以來家裡吃的面果子都是親戚或朋友送的。所以從來沒有人正式教過我,每次我做喜餅和面果都是自己揣摩著胡亂做一通,不過自信基本路數大致還是正確的,只是細節之處還有待商榷。說這話,無非是怕拍磚的多,哈哈!

那天我一心一意做方果子,兒子在一旁自己動手用模具做花果子。

他做的花果由於擠壓不充分,圖案紋路本身就淺,再加上麵糰厚,餳發太過充分,面果胚子在鍋里膨脹後,基本看不出果子的花紋。

不過,這並不影響我們娘兒倆的心情。

看著這些自己動手製作的面果,蓬鬆、金黃、誘人的模樣,心裡倍加歡喜!咬一口,香甜四溢,幸福滿懷!

為了重現一下小時候用線串花果的情形,我把兒子親手做的這些花果穿成一串,可家裡找不到掛的地方。邀請兒子做模特配合下,卻被他婉言謝絕。

老公回來後,看見我狂拍的N多圖片,指著那些小圓果的圖片,詫異地問:「這個照片你也要往外貼?這,這算是什麼?哪裡能看出花果的痕迹?整個就是一個圓麵疙瘩!」

「圓麵疙瘩怎麼了?金黃的顏色看起來多誘人的,我喜歡!」

某人無可奈何地轉身搖頭離去。

哈哈,就用我模樣粗糙的面果,給大家拋個磚,引來玉,你自可以盡情回憶起你的巧手媽媽,巧手奶奶或姥姥,在多年以前給你做過的那些漂亮的小花果!還有那些關於七夕的種種溫馨記憶!

現在的孩子,再也沒有誰會跑到葡萄架下,側著耳朵傻傻地傾聽牛郎織女在天上相會時說的那些悄悄話了;

再也沒有誰會把花果串起來高高懸掛在牆上,臨睡前還計算惦念著,明天再摘哪幾顆花果子來打牙祭了!

正是孩提時代那份單純美好的期待,才會讓我們記憶深處的這份念念情懷隨著時光的流逝而愈發清晰綿延!

夏日的夜晚,躺在麥秸稈編成的草席上,遙望著星星閃爍的夜空,聽老人們敘說那流傳了一代又一代的牛郎織女的古老傳說!

看星星,好像是很久遠的回憶了。

其實星星還是那個星星,月亮還是那個月亮。我們自己,是否還是那個從前的自己?

帶上自己做的巧果,和愛人孩子一起,找一處無遮無攔的空曠幽靜的地方,看星星去吧!

(另:許多博友要求我標註食材的用量,真是很慚愧,我其實就是那種水多了加面,面多了再加水的人。比如說今天這款中式麵食,標註的就是一個大概數,僅作參考。並不代表嚴格的配比。只要雞蛋和油的量固定下來,麵粉其實無需稱量,總是要揉成軟硬適中的麵糰吧,揉成了即可。也不是西式烘焙,無需那麼嚴格。)

下文引自網路:

七夕七月七,是傳說中牛郎織女從鵲橋渡天河相會的日子。人們心中的織女是個勤勞善良、心靈手巧的天仙,所以七月七這天晚上,年輕的姑娘和少婦都要出來行拜祭的禮儀,並向織女乞巧,希望自己也能象織女一樣有雙靈巧的手,有顆聰慧的心,會過上幸福美滿的生活。

  因為七夕節與女事關係密切,所以又叫「女兒節」,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婦女節。

  七夕節有吃巧甜食的風俗。巧食的內容有瓜果和各式各樣的面點,各地風俗不一。各種巧食做成後,都要陳列到庭院中的几案上,好象要請天上的織女來品評。然後大家一面觀賞著遙遠的夜空,一面吃著各種巧食,認為這樣會使人變得靈巧。

  漢代時,民間便開始向織女乞巧了。不但祈求心靈手巧,還祈求得到財富、早日有美滿甜蜜的婚姻和得子。

  宋代詞人秦觀的《鵲橋仙》是一首歌詠愛情的千古絕唱:「纖雲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原料:麵粉590克、雞蛋6個、花生油100克、白糖100克、酵母6克(加溫水20克)

做法:

1、酵母用溫水融化(30度左右);2、取全蛋,加糖攪勻;3、加花生油攪勻,加入酵母水;4、添加麵粉,用筷子攪成濕麵疙瘩;5、把面揉成光滑的麵糰,蓋上保鮮膜,放溫暖處餳發;6、待麵糰餳發至兩倍左右大小,取出揉勻;7、擀成2厘米厚的麵餅,切成正方形的面塊;8、蓋上蓋布,放溫暖處再次餳發;9、待面塊餳發充分,移入平鍋內,用小火六面烙制;10、帶六面均勻上色,面果拍起來砰砰響時,即可出鍋。

溫馨提示:

1、我的用料當中糖和油的配比相對少,吃起來剛好淡淡的甜香。比例可以根據自己的口味自行調整;2、切割果子之前,要把麵糰充分揉勻,排出麵糰內所有的氣泡;3、麵糰兩次餳發都要充分,第一次可以用食指沾麵粉插入麵糰,氣孔不回縮即可取出;切好的面果需要再次餳發至飽滿狀態,掂在手裡很輕盈的感覺。這時候面果下鍋受熱後,會迅速膨脹。這樣做出的面果子吃起來口感會更加彭松;4、烙制的整個過程均用小火慢烘,蓋上蓋子,經常查看翻動。這樣面果才會著色均勻,內部熟透。這需要足夠的耐心哦,我始終用的140度;5、如果在烙制的過程中,始終保持鍋內塗層薄油,面果子的模樣會更漂亮。

下面都是兒子的作品,秀一下,留作紀念:

從上面的圖片可以看出,小花果已經餳發過頭,圓鼓鼓的,彷彿沖了氣。剛看了一份資料說,面果從模具中磕出後,餳發10分鐘下鍋合適。還有後邊帶裙邊的花果據說都是不合格的,說明麵糰掐大了。

這真是個技術活,面太軟了,沾模具,磕不出成型的面果;面太硬了,吃起來口感太差。不使勁吧,面果脫不了模具,太使勁吧,另一隻手如果接應地不準,面果胚子從高處落下,也容易變型。

哈哈哈,所以我今年選擇做方果子,比起花果容易多了。可還是沒烙出四四方方的邊角。

看來只有等明年七夕我們再嘗試進步吧!

蓮花中間圓圓的兩顆是蓮子,胖胖的花果子眉眼都分不清了,只好配解說詞了!

上圖中間那個魚型的,胖頭魚,哈哈!

上面圓圓的那小顆,說實話,我也不知是啥,就像我老公說的,麵疙瘩一塊!

看到下面這一串用線穿在一起的花果,此刻,你的童年是否依稀重現?


推薦閱讀:

◇→[七月七的晚上] 祝大家七夕快樂←◆
七夕快到了,進來漲漲知識看玫瑰和月季的差別
隋喜昌:《七夕配》
七夕花這麼貴,幸虧我已經分手了
七夕情人節快到了

TAG:七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