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天才為何在建國後集體消失?
(2011-12-22 00:24:02)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d10080102dw8r.html
感謝笑靨和《大連文學》圈子推薦!
感謝新浪《草根名博》團隊支持!
在我國現代文壇的歷史上,曾經湧現出幾位堪稱天才的文學家。他們的出現讓現代文壇為之生輝,也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然而這些文學天才在建國後卻集體消失,未能重現當年輝煌,讓人扼腕嘆息,留給後世的教訓也發人深思。
曹禺(1910——1996)
這些人里最具天才,成就最大者當屬戲劇大師曹禺。曹禺在年僅23歲時便寫下中國話劇史上劃時代的經典力作《雷雨》。而後又相繼寫下《日出》《原野》《蛻變》《北京人》《家》等作品,幾乎部部是經典。而他在一九四二年將巴金小說《家》改編為劇本後,便完成了自己的一個創作高峰,而彼時曹禺不過32歲。在這樣輕的年齡里能有如此功力,可以說無論在現代還是在當代的戲劇史上都找不出第二個人來。
吳祖光(1917——2003)
在現代還有一位戲劇家吳祖光,有「神童」之譽。20歲時寫出了成名作劇本《鳳凰城》,在之後的十年里,又陸續寫出了《正氣歌》《林沖夜奔》《風雪夜歸人》等十一部話劇。既高產又高質,從而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
路翎(1923——1994)
在現代文壇,有一位小說家橫空出世,宛如一道彗星划過夜空。他便是路翎。路翎在16歲時發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說,19歲發表第一部中篇小說。年僅21歲時便發表了長達80萬字的長篇小說《才主底兒女們》,震動了當時的文壇。著名文藝理論家胡風說:「時間將會證明,《財主底兒女們》的出版是中國新文學史上一個重大的事件。」 批評家曾唐湜這樣稱讚路翎:「路翎無疑的是目前最有才能的,想像力最豐富而又全心充滿著火焰似的熱情的小說家之一。雖然他的熱情像是到處噴射著的,還不夠凝練。但也正因為有這一點生澀與未成熟,他的前途也就更不可限量。」
然而在建國後,這三位才華橫溢,文思泉湧的天才作家卻輝煌不再,創作上一再走下坡路,直至從高峰跌至谷底。三人中成名最早,最有才華的是曹禺,同樣退步最大的也是曹禺。用黃永玉的話說是「從一個海洋萎縮成一條小溪流。」曹禺在解放前的十六年的創作生涯里寫了8個劇本,幾乎都是話劇史上的經典之作。而在解放後直至逝世的47時間裡僅僅寫了三部劇本,其中有一部還是與別人合作的,質量上都屬平平之作,完全看不出是出自寫過《雷雨》《日出》的戲劇大師之手。
另一位戲劇家吳祖光情況要稍好,改編了評劇《花為媒》,寫了京劇劇本《三打陶三春》,話劇《闖江湖》等。但總體來說,少年成名的吳祖光,在解放後長達五十多年的時間裡,並未寫多少有分量的作品。現在很多人知道他,還是因為他有一位比他更有名的夫人新鳳霞。
最讓人惋惜和傷感的還屬天才作家路翎的隕落。路翎在解放後成了不受主流意識形態所歡迎的作家,在1952年寫完《哇地上的戰役》後便遭到如潮的批判。此後遭到了長達20餘年的殘酷迫害,在這人生最富創造力的二十餘年裡,路翎卻因為政治的原因,沒寫過一篇文學作品。
三位天才在解放後集體消失並非江郎才盡,相反他們正處在創作的旺盛時期,剛剛解放時,曹禺年僅39歲,吳祖光年僅32歲,路翎則僅僅26歲,以他們這樣的年齡和創作才華本應寫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但終究不僅沒有再現輝煌,甚至連輝煌時期的一半也沒達到,因為他們已經不能像解放前那樣「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春夏與冬秋了」。他們都被卷進了政治的旋窩裡。
吳祖光因系「二流堂成員」,被劃為右派,發配到北大荒勞改。路翎被捲入「胡風反黨集團」遭到長達20年的牢獄之災,以至於精神分裂。曹禺的情況要好得多,儘管在「文革」中也被揪斗,但很快就重新工作。不過曹禺能躲過一次次的政治運動還是由於他緊跟時世,明哲保身。無論是批胡風、批丁玲、批劉紹棠還是反右,直至文革後批電影《苦戀》,他幾乎成了屬穆桂英的,陣陣落不下。名副其實的牆頭草,隨風倒式的人物。
在重新恢複寫作權利之後,曹禺和路翎都渴望再寫出力作,來挽回被白白損失的光陰。但此時的他們經歷的太多了,早已不是當年那個才氣縱橫,妙筆生花的天才少年了。他們才華早已被歲月風雨和政治風霜所磨平,那支生花妙筆再也找不回來了。曹禺在寫完最後一個劇本《王昭君》後,曾構思過還幾個劇本,最終一個也沒有寫出來,在苦悶中走完了一生。而路翎在人生的最後十年里寫了500多萬字的小說,從數量上看,彷彿當年的路翎又回來了,但這些小說卻都沒有發表,這次不是政治的原因,而是那些小說達不到發表的水平。因此路翎的文學生涯實際上在他年僅29歲的時候便戛然而止了。
其實,在解放後消失的作家不僅僅是他們幾個,魯、郭、茅、巴、老、曹這些大師里,除了魯迅外,都活到了解放後,但在解放後都不復昔日之勇。除了老舍寫了《茶館》《龍鬚溝》等話劇外,在建國後至文革的「十七年」里,這些大師都沒留下什麼力作。在文革後,巴金才寫了《隨想錄》這樣講真話的大書,這樣的書在新時期開始之前是絕對不允許出現的。
總而言之,建國後至新時期的整體文學水平遠不如現代文學時期,原因就是政治戕害了文學。作家們被國家圈養,成了那個時代的傳聲筒。同時全國上下都要統一思想,而作家這個職業又是靠思想吃飯的。當不允許你獨立思考,只要求歌頌新時代,寫新人新事時,那些從舊時代走來的作家們自然就水土不服了。只要他們稍微向「右」一點,就成了右派,被打入另冊。別說他們,新中國培養起來的第一位文學「神童」劉紹棠,以及同一時代的王蒙、從維熙這些小年輕的作家也都成了右派。好在他們年輕,進入新時期也依然沒過創作的黃金期。
所以天才的產生是需要土壤的,也需要一個適當的環境。當這些條件都不具備的時候,再天才的天才也會被扼殺在搖籃里。那些天才作家的消失不僅是他們的損失,也是中國文壇的損失。讓我們不知少看了多少文學精品。所以給作家以創作自由,為他們的思想鬆綁,讓政治遠離文壇,才是文學得以發展的基礎。君不見,古往今來的文學精品有哪一篇是在君主的領導之下完成的呢?
推薦閱讀:
※張愛玲最天才的地方在哪裡
※發現自己是天才
※天才的我,現在還有出路嗎?
※如何看待中國式教育很難創造出『天才』?
※每個孩子都是潛在的天才兒童,只要你知道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