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曼:有詩心,你可以跳出來看一看紅塵,看一看遠方
揚子晚報訊 (記者 蔡震)時值春天,草長鶯飛,春日讀詩,正是當時。又值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播出檔期,中國詩詞大會評委、著名隋唐史學者、百家講壇主講人蒙曼首部講解唐詩作品《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近日出版。作者帶領讀者在四季時令中閱讀精選的唐詩,品味唐詩的語言美,同時講述文化典故、詩詞知識,詩人經歷。蒙曼說,「我希望在這輪迴中看到他們——李白、杜甫、王維,更希望在這輪迴中看到我們——你、我和他(她)。我們和他們,古代和今天,傳統和未來,就相遇在這如許美妙的四時之詩中。」
中國詩詞大會播出以來,引發了詩詞類節目的熱潮。蒙曼自2016年起擔任中國詩詞大會節目評委,以其深厚的學養和探幽入微,幽默風趣的點評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她的新書《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出版,得到了中國詩詞大會主持人董卿、評委王立群、酈波、康震一致推薦,王立群在序文中寫道:「絕大多數人對唐詩的認知往往停留在似曾相識,或者會背全詩而缺少精準理解的層面上。蒙曼老師解讀唐詩的特點非常鮮明:一是通俗易懂,二是準確到位。這兩點看似容易,其實非常不易。」
說到通俗易懂,從書中對詩人的講解部分很容易看出來。比如講解的第一首詩杜審言的《和晉陵陸丞早春遊望》。說到杜審言時,蒙曼並沒有像許多工具書那種做生卒年、官職、地望等等的介紹,而只是點了一句他是詩聖杜甫的祖父,然後就著重講了兩個體現他性格狂傲的有趣掌故。這使得詩人在讀者的腦海里是鮮活生動的,而不是乾巴巴的詞條。
講解詩文的部分更是會適時地插入一些相關的有趣的掌故。例如講到王維的《積雨輞川庄作》里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會牽出這一聯是否涉嫌抄襲的筆墨官司;講到祖詠的《終南望余雪》,會介紹這其實是一首科舉考場上的「應試詩」,詩人率性地不按考規寫,最終朝廷卻不拘一格地錄取了他。知識性方面,例如講到王維的《奉和聖制從蓬萊向興慶閣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應制》,蒙曼用了一頁多的篇幅,細緻地講解了這首詩的長標題應該如何斷句、拆解題意,讓讀者很容易得到舉一反三的啟發。
值得一提的是,該書採用四色印刷,排版在諸多細節中展現著四季的變化。而內文插二十四節氣圖,這組作品在二十四節氣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時作為申報資料贏得了聯合國官方的讚美。這組作品的作者是青年藝術家林帝浣,同時他也是《中國詩詞大會》舞台水墨繪製人。
《四時之詩:蒙曼品最美唐詩》
作者:蒙曼 著
出版: 浙江文藝出版社
時間:2018.04
與蒙曼對話
記者:時間節氣節日和唐詩的結合讓人耳目一新,談談這兩者結合的想法,以及詩詞對現代中國人的意義。
蒙曼:為什麼要按照季節來選詩呢?因為古代人對於季節的變換,對於天氣,對於自然確實比今天要敏感。他們是看到春天的風吹起來了,才會產生那麼多屬於春天的心情,傷春也罷,惜春也罷。他們是看見冬天的爐火紅了。才會產生那麼多有關冬天的心情,是苦寒也罷,是溫暖也罷。所以事實上天氣和人在中國古代人的生活中和心目中是結合在一起的。這就是人們所說的中國哲學的特點,天人合一。我想現在人可能太多的被我們這些人工的,發明也好,智能也好,所改造了。我們對天產生了一些不切實際的想法。
人能不能勝天呢?在一定程度上也許可以做到,但是這樣的把握,切記,不要那麼大。我們仍然需要跟自然和諧相處,所以我覺得在這個時候兒,重溫那些古人的詩篇,那些古人和自然和四季和時令和諧共處的詩篇,對我們今天的生活也有別樣的意義。
記者:能否就這個話題再展開一下,詩詞跟現代人還有哪些關係?
蒙曼:詩詞是什麼呢,詩詞是古代人生活的一部分。比方說我們看唐朝人,孩子出生的時候,別人給他賀詩;婚禮的時候兒,人家新娘子不肯化妝,那你要寫催裝詩;你好不容易化妝了來到你家裡了。但是,那個面前遮蔽的帳扇不肯拿開,你要寫卻扇詩才能讓她露出芳容;好朋友走掉了,你要寫送別詩。那愛人去世了,還要寫悼亡詩啊,等等。
對現代人而言,詩不是生活的一部分,但詩是審美的一部分。特別是詩是讓我們能夠超越生活的那一部分內容。比方說每天我們騎著自行車,騎著小黃,騎著小紅,匆匆忙忙的時候,一抬頭看到一隻鳥在天上飛過。如果你還能看到,心還能動一下,這個東西就是詩。無論我們的生活本身是否直接跟詩相關,保持這樣一個詩心不會錯。否則你就是一個在紅塵中打滾的人。如果有詩心,你可以跳出來看一看紅塵,看一看遠方。
記者:現代人生活節奏快,工作壓力大,關心的是現實,那麼讀詩有什麼現實意義呢?
蒙曼:讀詩的現實意義其實就是「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要跳出來,看的時候,現實會以一種更加明確的姿態展現在我們面前。人生就有一個超越感,人生只有超越才能對現實有最重要的幫助。
記者:學詩詞的順序最好是先詩後詞,這有什麼講究嗎,如果有這層講究,先讀哪一類詩比較好?
蒙曼:確實有這個講究,為什麼呢?因為詞是詩餘,就是詩人的餘事,學詩有餘力才學詞,詩反映社會生活更廣闊。而詞最開始是一些小令。過去講淫詞艷曲,主要是講情感的,但是後來詞的境界擴大了,更雄壯了,那是另外一回事兒。詞比詩更散一些,更靈活一些,所以呢,要先打好詩這個路子,然後才能學詞。
學詩應該先從什麼開始,舉《紅樓夢》里香菱學詩的例子,大家跟著香菱學也不錯。今天主要是一個鑒賞,如果是年齡小的小朋友,我建議是先從絕句開始,從五絕到七絕到五律到七律到古體詩,就是有一個先易後難的過程,有一個先詩情畫意再說理的過程,從唐詩入手最好。
記者:怎樣強化唐詩的記憶?請推薦幾本關於古詩詞的書。
蒙曼: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所謂強化記憶就是多讀多揣摩吧,越揣摩越有意思,其實就跟《紅樓夢》里香菱學詩一樣,就彷彿一個青橄欖嚼在嘴裡,越嚼越有滋味,你嚼著嚼著,不知不覺就記住了。
讀唐詩搭配一本《唐才子傳》挺好的,《唐才子傳》是一本能夠講到好多詩人的書。看一看,也可以知道,唐朝人寫傳記的時候一般怎麼寫。關於《唐詩三百首》的版本,我個人覺得《唐詩三百首詳析》不錯。除了唐詩之外,還可以看宋詩,那也是詩歌發展的一個高峰,唐詩主情,宋詩主理。當然,如果追根溯源,一般性考慮的話,一定要回到詩經那去,所以如果年齡大一點,認識的字多一點,也應該看看《詩經》。
記者:能否結合您的成長經歷,談一談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詩心?
蒙曼:我經歷了一個沒有經過特別剪裁的人生,我小的時候得到父母兄長的指導,在詩方面其實挺少的,我記得有一件事就是我七八歲的時候我跟爸爸顯擺,說李白又叫青蓮居士。我爸爸拍拍我腦袋說,嗯不錯,還知道青蓮居士。後來我跟他一塊去書店挑一本清朝人的詩集,我爸爸也沒有管我,就讓我拿出來了,拿來以後,跟我說,詩不下盛唐,清朝人寫詩其實不如唐朝好看,不如唐朝人寫的好的。你看,他也沒有禁止我買清朝人的詩。可是又告訴我唐朝人的詩好,所以我想培養詩心,其實就是不要過多的從這個功利的角度去訓教孩子。比方說,不可以說讀這有什麼用啊?你不如去做奧數題,但是也同樣不可以說快讀詩,因為現在語文考試的比重加重了。這都是太功利的做法,其實長養一顆詩心,就是長養一顆赤子之心,孩子喜歡,就隨他,慢慢的讓他浸潤在美的氣氛里就夠了。
記者:現在家長很注重培養孩子學習唐詩,男孩女孩有區別么?
蒙曼:先說女孩吧,我覺得可以先跟小朋友去把這個詩念一遍,然後讓她聽出這個噠噠噠的節奏,「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假使她覺得好玩的話,你問問她,你知道什麼意思嗎?然後你再跟她說,背後可能還有點什麼意思,但是一定要搞清楚,她要聽得懂才行,不要過早的把傷春悲秋那麼輕易地灌注到小孩的腦子裡,其實傷春悲秋是一個自然感受的過程,但是不一定什麼感情都要需要在孩童時期去理解。
男孩呢,就從那些朗朗上口的,從五絕或者七絕開始讀起吧,既然是男孩子,就不要給他讀「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羹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嘗。」那樣特別富有生活情趣,而且屬於那種女性心靈敏感的詩。可以給他讀點邊塞詩,看他是不是喜歡。從寫景的詩入手比從抒情的,比從直接寫人情世故的入手可能會更好一點。
推薦閱讀:
※春天的你,依舊遠方
※四月,把相思寄去遠方
※難忘故鄉的那一縷炊煙(遠方的遊子,也許這就是鄉愁)
※夢在遠方,而 你 在 心 上【經典圖文】
※我的「詩和遠方」——兼談我的書房題名/柯繼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