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傳奇·第二季 | 六朝博物館:在這裡,看見六朝
【博物館傳奇·第二季】
六朝博物館:在這裡,看見六朝
邊聽邊看
走進屬於你一人的博物館
說到南京這個城市,「六朝古都」好像是它的一個固定前綴,張口就來。但是除了那些文史專家,普通遊客,甚至就是南京人,誰知道六朝古都到底在哪兒?六朝時候的南京又是什麼樣的呢?南京似乎早就應該有一座六朝博物館。
但是直到2014年,南京的六朝博物館才建成開放。它坐落在長江路上,小小的一座米黃色建築,外觀並不起眼。
這座博物館能建成,源於2007年,漢府街長途汽車站搬遷,在地下2米,發現了一段夯土牆。據說南京的考古方向大約在2000年以後發生轉變,由原來的墓葬考古轉入城市考古,最想弄清楚的就是六朝的台城在哪裡?石頭城在哪裡?六朝都城的基本布局是怎麼樣?而這段夯土牆經考證就是1000多年前六朝台城的城牆。
雞鳴寺後的台城
之前在不遠處的南京圖書館新館工地,也曾經發現六朝台城城牆的一個拐角,遺憾的是沒能保護下來。2007年的這一重大發現,引起了南京幾位聲望卓著的學者的高度關注,他們是南京大學的蔣贊初,東南大學的潘谷西,以及南京博物院原院長梁白泉,三位先生被稱為南京文物保護的三駕馬車,他們一再呼籲,如果再不保護,就再也沒有機會了,六朝古都就再也看不到六朝的東西了。最終這處城牆遺址被保留下來,六朝博物館就建立在這處遺址之上。
也正是這段城牆給了所有參觀者身臨其境,回到歷史現場的機會。
在博物館負一層遺址廳,考古現場的探方被保留下來,夯土牆、包磚牆,城壕,都被一一標明,站在這裡,觀眾的視線可以沿著殘存的城牆延伸開去,一座城牆圍合起來的六朝台城就在頭腦中構建起來。其實這座城池並不大,環城一周也就7、8里,這裡是六朝的政治中心,中央辦公機構,那時稱作尚書台,所以叫台城。
從前南京人以為台城在今天雞鳴寺附近,那邊正好是明城牆台城段,每到春天,站在城牆上看下去,玄武湖邊的柳樹剛剛發芽,南京人就會發思古之幽情,想起晚唐詩人韋莊的那首詩:「江雨霏霏江草齊,六朝如夢鳥空啼。無情最是台城柳,依舊煙籠十里堤」。
而此台城並非彼台城。當台城的位置被確定下來,想像六朝時南京人的生活,好像也有了實實在在的憑據。據史料記載,六朝時的梁朝,南京城的住戶有28萬多戶,加上不被計入人口的軍隊,不上戶口的僧人尼姑,貴族家的奴婢等等,南京城的人口可能達到一百六七十萬,是當時東方世界最大的城市。而且南京與周邊2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對外交往和商貿往來。
當年的石頭城下,各種膚色、長相、穿著的外國人,老百姓都已經見慣不怪,習以為常,如果有畫家來畫一幅那時石頭城的風俗圖,可能會比《清明上河圖》更多出一份異國風情。所以,六朝博物館,它的英文名稱,就叫3-6世紀東方大都會博物館。
走進六朝博物館的遺址廳,左手是1000多年前的城牆遺址,右手邊就是六朝南京的日常生活。街巷的名稱,家居陳設,坐卧的床榻,交往用的名刺,也就是現在的名片,還有穿著的木屐,佩戴的首飾,吃的食物,用的餐具,出行的牛車,六朝的衣食住行,都通過文物展現出來。
六朝博物館的設計者是著名建築大師貝聿銘先生的貝氏建築師事務所,這也是貝氏在南京的第一棟建築。對於博物館的設計建造,貝聿銘和他的次子貝建中都很有心得,他們覺得建一座好的博物館也許不難,難的是找到一個好位置,所以在1800多年的歷史遺迹上建一座博物館,對設計師來說也是可遇而不可求。
貝聿銘
(陳靜)
原文轉載自公眾號 江蘇新聞廣播
推薦閱讀:
※侍者傳奇
※【賞石視頻】《玉石傳奇》——諸侯之禮(四)
※揭秘61歲劉曉慶不為人知的五大傳奇之事
※走進世界首富比爾蓋茨的傳奇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