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脈粥樣硬化癥狀診斷治療與飲食調理
動脈粥樣硬化是動脈硬化的一種,大、中動脈內膜出現含膽固醇、類脂肪等的黃色物質,多由脂肪代謝紊亂、神經血管功能失調引起。常導致血栓形成、供血障礙等。 動脈粥樣硬化多見於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期後的女性。本病常伴有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或糖尿病等。腦力勞動者較多見,對人民健康危害甚大,為老年人主要病死原因之一。
|
|
目錄
- 疾病簡介
- 病理生理
- 病理改變
- 發病機理
- 病理解析
- 病變特點
- 發病原因
- 臨床表現
-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 臨床分期
- 診斷鑒別
- 檢查檢驗
- 鑒別診斷
- 自我監測
- 疾病治療
- 綜合治療
- 藥物治療
- 新視覺
- 改變生活方式
- 飲食治療
- 展開
疾病簡介 動脈粥樣硬化(atherosclerosis,
動脈粥樣硬化圖解
AS)是一組動脈硬化的血管病中常見的最重要的一種,其特點是受累動脈病變從內膜開始。一般先有脂質和複合糖類積聚、出血及血栓形成,纖維組織增生及鈣質沉著,並有動脈中層的逐漸蛻變和鈣化,病變常累及彈性及大中等肌性動脈,一旦發展到足以阻塞動脈腔,則該動脈所供應的組織或器官將缺血或壞死。由於在動脈內膜積聚的脂質外觀呈黃色粥樣,因此稱為動脈粥樣硬化。 動脈粥樣硬化就是動脈壁上沉積了一層像小米粥樣的脂類,使動脈彈性減低、管腔變窄的病變。 本病主要累及大型及中型的肌彈力型動脈,以主動脈、冠狀動脈及腦動脈動脈粥樣硬化
為多見,常導致管腔閉塞或管壁破裂出血等嚴重後果。 動脈粥樣硬化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主要死亡原因。隨著中國人民生活水平提 高和飲食習慣改變,該病也成為中國主要死亡原因。動脈粥樣硬化始發兒童時期而持續進展,通常在中年或者中老年出現癥狀。由於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表現為脂質和壞死組織的驟聚,因此往往認為動脈粥樣硬化是退行性病變。現在認為,本病變是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首先是病變處於平滑肌細胞、巨噬細胞及T淋巴細胞的聚集;其次是包括膠原、彈性纖維及蛋白質多糖等結締組織基質和平滑肌細胞的增生;第三是脂質,其中主要含膽固醇結晶及遊離膽固醇和結締組織。粥樣硬化斑塊中脂質及結締組織的含量決定斑塊的穩定性以及是否易導致急性缺血事件發生。病理生理病理改變 1、脂質條紋(fatty streak):是AS肉眼可見的最早病變。為點狀或條紋狀
動脈粥樣硬化
黃色不 隆起或微隆起於內膜的病灶,常見於主動脈後壁及其分支開口處。 2、纖維斑塊(fibrous plaque):是由脂紋發展而來。內膜面散在不規則表面隆起斑塊,顏色從淺黃或灰黃色變為瓷白色。 3、粥樣斑塊(atheromatous plaque)亦稱粥瘤(atheroma):是纖維斑塊深層細胞的壞死發展而來。內膜面可見灰黃色斑塊既向內膜表面隆起又向深部壓迫中膜。 4、繼發性改變:是指纖維斑塊和粥樣斑塊的基礎上繼發的病變: (1) 斑塊內出血:斑塊內新生的血管破裂形成血腫,血腫使斑塊進一步隆起,甚至完全閉塞管腔,導致急性供血中斷; (2)斑塊破裂:斑塊表面的纖維帽破裂,粥樣物自裂口逸入血流,遺留粥瘤樣潰瘍。排入血流的壞死物質和脂質可形成膽固醇栓子,引起栓塞; (3) 血栓形成:斑塊破裂形成潰瘍後,由於膠原暴露,可促進血栓形成,引起動脈管腔阻塞,進而引起器官梗死; (4)鈣化:在纖維帽和粥瘤病灶內可見鈣鹽沉積,導致管壁變硬、變脆; (5)動脈瘤形成:嚴重的粥樣斑塊底部的中膜平滑肌可發生不同程度的萎縮和彈性下降,在血管內壓力的作用下,動脈壁局限性擴張,形成動脈瘤。動脈瘤破裂可致大出血; (6)血管腔狹窄:彈力肌層動脈(中等動脈)可因粥樣斑塊而導致管腔狹窄,引起所供應區域的血量減少,導致相應器官發生缺血性病變。發病機理 動脈粥樣硬化是累及體循環系統從大型彈力型(如主動脈)到中型彈力型(如心外膜冠狀動脈)動脈內膜的疾病。其特徵是動脈內膜斑塊形成(儘管有嚴重情況下斑塊可以融合)。每個斑塊的組成成分不同。脂質是粥樣硬化斑的基本成分。內膜增厚嚴格來說不屬於粥樣硬化斑塊,而是血管內膜對機械損傷的一種適應性反應。 導致動脈粥樣硬化的機理: 1、LDL透過內皮細胞深入內皮細胞間隙,單核細胞遷入內膜,此即最早期。 2、Ox-LDL與巨噬細胞的清道夫受體結合而被攝取,形成巨噬源性泡沫細胞,對應病理變化中的脂紋。 3、動脈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細胞(SMC)遷入內膜,吞噬脂質形成肌源性泡沫細胞,增生遷移形成纖維帽,對應病理變化中的纖維斑塊。 4、Ox-LDL使上述兩種泡沫細胞壞死崩解,形成糜粥樣壞死物,粥樣斑塊形成。對應病理變化中的粥樣斑塊。 從上述動脈粥樣硬化形成的機理可以得知:關鍵環節在於Ox-LDL,如何防止LDL被氧化成Ox-LDL就成了治療和防止動脈粥樣硬化的核心。病理解析 血管內毒素物質的沉積對血管造成傷害,損動脈粥樣硬化
傷的組織易受到病毒、細菌等物質的攻擊,因此免疫系統的淋巴細胞、T細胞將在受損部位結集,對病毒、細菌進行清除。同時血管的平滑肌細胞(是高彈性、結構緻密,不易受攻擊的一種細胞)增生是血管自動防禦的表現。血管是高負荷工作的器官,每時每刻都需要運送血液等,因此,身體是絕對不會讓它隨便被破壞,加強防禦便成了天經地義的事。 如果傷害因素一直存在,這種臨時防禦措施便一直存在,久而久之便出現斑塊、結締組織等異常的組織形態,最終導致血管的硬化。病變特點 好發部位:據中國的屍檢統計資料,病變的總檢出率、狹窄檢出率和平均級別均以前降支最高,其餘依次為右主幹、左主幹或左旋支、後降支。性別差異:20~50歲病變檢出率,男性顯著高於女性;60歲以後男女無明顯差異。 病變特點:粥樣硬化斑塊的分布多在近側段,且在分支口處較重;早期,斑塊分散,呈節段性分布,隨著疾病的進展,相鄰的斑塊可互相融合。在橫切面上斑塊多呈新月形,管腔呈不同程度的狹窄。有時可並發血栓形成,使管腔完全阻塞。根據斑塊引起管腔狹窄的程度可將其分為4級:Ⅰ級,管腔狹窄在25%以下;Ⅱ級,狹窄在26%~50%;Ⅲ級,狹窄51%~75%;Ⅳ級,管腔狹窄在76%以上。發病原因 1、高血壓:高血壓患者動脈粥樣硬化發病率明顯增高。高血壓是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生、發展的重要因子,而動脈因粥樣硬化所致的狹窄又可引起繼發性高血壓。因此二者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形影不離。高血壓促進動脈粥樣硬化,多發生於大、中動脈,包括心臟的冠狀動脈、頭部的腦動脈等這些要塞通道。高血壓致使血液衝擊血管內膜,導致管壁增厚、管腔變細。管壁內膜受損後易為膽固醇、脂質沉積,加重了動脈粥樣斑塊的形成。因此,高血壓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子。 2、糖尿病:糖尿病人容易並發動脈硬化遍布全身,包括腦部、心臟、腎臟、末動脈粥樣硬化
稍血管,其發生的主要原因在於脂肪代謝的障礙,其次為高血壓。在糖尿病人中,發生脂肪代謝異常的,以體內胰島素分泌極為低下和體型肥胖的病人居多。在胰島素分泌極端欠缺的情形下,分解脂肪酵素的活性會增高,以致有大量脂肪酸遊離出來。因此,在這種情形下,血液中的遊離脂肪酸約有1/3湧進肝臟里,合成為三酸油脂(俗稱中性脂肪),三酸油脂進而合成為極低密度脂蛋白。但體型肥胖的病人,雖有較高濃度的胰島素,但體內組織對胰島素的作用有相當的抗拒性,在胰島素作用無法充分發揮的情況下,遊離脂肪酸也會升高,是與胰島素分泌低下的情況殊途同歸的。三酸油脂及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也會增高,這是一般糖尿病人脂肪代謝異常的特徵。有少部分的病人也可能合併膽固醇的上升,一方面有害於人體的脂肪上升,另一方面對人體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濃度反而下降。這種高密度脂蛋白在體內可將分布在血管平滑肌表面的遊離膽固醇吸引到脂蛋白分子裡面,反覆吸引後,攜帶遊離膽固醇到肝臟,透過膽汁酸的異化作用,將這些膽固醇排出體外。因此高密度脂蛋白在人體血管內,擔任如同清道夫的工作,以防止粥狀硬化的進展。 3、高血脂症:動脈粥樣硬化常見於高膽固醇血症。 4、吸煙。吸煙是動脈粥樣硬化的危險因素之一,亦是冠心病主要的獨立危險因子。研究表明,大量吸煙可導致內皮細胞損傷和血內CO濃度升高。血中CO濃度的升高刺激內皮細胞釋放生長因子,促使中膜平滑肌細胞向內膜遷入、增生,參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大量吸煙可使血中LDL易於氧化,氧化LDL有更強的致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煙內含有一種糖蛋白,可激活凝血因子Ⅶ及某些致突變物質,後者可引起血管壁平滑肌細胞增生。吸煙可以增強血小板的凝聚功能,升高血中兒茶酚胺濃度及降低HDL水平,這些都有助於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 5、肥胖。[1]臨床表現 主要決定於血管病變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程度: 1、主動脈粥樣硬化常無癥狀; 2、冠狀動脈粥樣硬化者,若管徑狹窄達75%以上,則可發生心絞痛、心肌梗塞、心律失常,甚至猝死。 3、腦動脈硬化可引起腦缺血、腦萎縮,或造成腦血管破裂出血; 4、腎動脈粥樣硬化常引起夜尿、頑固性高血壓、嚴重者可有腎功能不全; 5、腸系膜動脈粥樣硬化可表現為飽餐後腹痛便血等癥狀; 6、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引起血管腔嚴重狹窄者可出現間歇性跛行、足背動脈搏動消失,嚴重者甚至可發生壞疽。冠狀動脈粥樣硬化 心臟是一個24小時不停工作的臟器,必須保證充足的血液供應,必須有 一套獨特的血供系統來保證心肌的供血,任何一支冠狀動脈發生了狹窄和阻塞都會造成它所供應的局部心肌的缺血或壞死,最常見的就是粥樣硬化斑塊的形成造成管腔狹窄,下部是由於血管的內皮損傷,在內皮損傷的基礎上,患者本身的脂肪代謝、膽固醇代謝異常,造成了一些粥樣硬化的斑塊形成,這些斑塊附著在損傷的內皮上,管腔就逐漸變窄了,在一些情況下發生的冠狀動脈痙攣或者在這個基礎上形成了血栓,就會造成局部心肌缺血或心肌壞死,這就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臨床分期 1、無癥狀隱匿期:(對應於I~IV和Va型病變)粥樣硬化斑塊已形成,動脈粥樣硬化
但尚無明顯狹窄,因此無器官受累臨床表現。脂質條紋多於5~10歲的兒童開始,粥樣斑塊始見於20歲。 2、缺血期:(對應於Vb、Vc及部分Va型病變)粥樣硬化斑塊導致血管狹窄、器官缺血,根據累及器官不同臨床表現也不同:① 腦動脈狹窄:記憶力減退、頭暈、頭痛、暈厥。長期缺血可引起腦萎縮,表現為痴呆及精神變態。② 冠狀動脈狹窄:心肌缺血表現為心絞痛。長期缺血可導致心肌纖維化,表現為心功能減退、心力衰竭。③ 腎動脈狹窄:可引起頑固性高血壓。④ 腸系膜動脈狹窄:消化不良、腸道張力降低。⑤ 四肢動脈狹窄:下肢發涼、麻木、間歇性跛行,嚴重時可持續性疼痛、足背動脈搏動感減弱或消失。⑥ 其它器官血管狹窄:出現相應器官缺血癥狀。 3、壞死期:動脈堵塞或血管腔內血栓形成造成相應器官組織壞死產生的癥狀: ① 腦血管閉塞:表現為腦梗死,出現頭痛、眩暈、嘔吐,意識喪失、肢體偏癱、偏盲、失語等。 ② 冠狀動脈閉塞:表現為急性心肌梗死。 ③ 腎動脈閉塞:腎區疼痛、少尿、發熱等。 ④ 腸系膜動脈閉塞:劇烈腹痛、腹脹、發熱,腸壁壞死時,可引起便血、麻痹性腸梗阻、休克等。 ⑤ 四肢動脈閉塞:表現為肢體壞疽。 ⑥ 其它器官血管閉塞:出現相應器官組織壞死癥狀。 4、纖維化期:長期缺血導致相應器官組織纖維化萎縮而產生的癥狀: ① 腦萎縮:可引起痴呆,表現為精神病態、行動失常、智力和記憶力減退、性格完全變態等。 ② 心臟纖維化:心臟擴大、心功能不全、心率失常等。 ③ 腎萎縮:可發展為腎衰竭。 (不少患者不經壞死期而進入纖維化期,而已進入纖維化期的患者也可重新進入缺血期)診斷鑒別檢查檢驗 1、患者常有血膽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減低,脂蛋白電泳圖形異常,多數患者表現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2、X線檢查可見主動脈伸長、擴張和扭曲,有時可見鈣質沉著。 3、動脈造影可顯示四肢動脈、腎動脈與冠狀動脈由於粥樣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狹窄、病變部位及範圍。 4、多普勒超聲波檢查有助於判斷四肢動脈、腎動脈血流通暢情況。鑒別診斷 40歲以上的病人,如有主動脈增寬扭曲而能排除其他疾病,提示有主動脈粥樣硬化的可能;如突然出現眩暈或步態不穩而無顱內壓增高徵象,則應疑有基底動脈粥樣硬化所引起的腦供血不足;活動後出現短暫的胸骨後和心前區悶痛或壓迫感,則應疑及冠狀動脈供血不足;夜尿常為腎動脈粥樣硬化的早期癥狀之一。此外,患者常伴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患因子,如高血壓、高膽固醇血症、低HDL血症、糖尿病以及吸煙等。如選擇性地作心電圖,放射性核素心、腦、腎等臟器掃描,多普勒超聲檢查,以及選擇性血管造影等,有助明確診斷。 臨床上,常需考慮與炎症動脈病變(如多發性大動脈炎、血栓性閉塞性脈管炎等)及先天性動脈狹窄(如主動脈、腎動脈狹窄等)相鑒別。炎症性動脈疾病多具有低熱、血沉增快等炎症表現,先天性主動脈縮窄發病年齡輕,不伴有動脈粥樣硬化的易患因素。自我監測 如果能早些認識腦動脈硬化的某些徵兆,加強自我防護和監測,就可大大延緩其發展的速度,並根據監測情況及時到醫院檢查治療。 1、神經衰弱:腦動脈硬化早期多呈現一種神經衰弱的癥狀,醫學上稱為「動脈病性神經衰弱」,表現為頭痛、頭暈、頭部有緊箍和壓迫感,有耳鳴、嗜睡等癥狀,記憶力減退,容易疲勞。 2、感情異常:腦動脈硬化早期易激動,缺乏自制力,隨著病情的加重會逐漸出現表情淡漠,對周圍事物缺乏興趣,對人缺乏熱情。容易激動,有時無故悲傷或嬉笑、焦慮、緊張、多疑、恐懼。對工作有時消極怠工,有時歡快積極。 3、判斷能力低下:常表現為不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想像力降低,處理問題不果斷,往往要靠別人協助處理,對突然出現的生活瑣事表現驚慌和憂慮。 4、植物神經功能障礙:表現為皮膚劃紅症(皮膚被抓劃後可發紅並隆起),手腳發冷,全身及局部發汗,頭髮早白、早禿。 5、行動異常:腦動脈硬化中後期可出現走路及轉身不穩,表現為步態僵硬、緩慢或行走不穩。 6、癲癇痙攣發作:局限性癲癇是腦動脈硬化後期的常見癥狀,主要表現為身體某部位發生陣發性、痙攣性抽搐。有的病人可出現不自主的運動。嚴重者可因腦動脈硬化出血、血栓形成而出現昏迷癱瘓等。 擔心自己患有動脈硬化者,應及時去醫院檢查眼底,以發現眼底視網膜動脈硬化表現,達到早期診斷、治療的目的。疾病治療綜合治療 1、合理飲食:飲食總熱量不應過高,防止超重。 2、堅持適量的體力活動。 3、合理安排工作及生活。 4、其他:提倡不吸煙,可飲少量酒。 5、控制易患因素:如患有糖尿病、應及時控制血糖,包括飲食控制。Ⅱ型糖尿病的降糖藥物應以不引起高胰島素血症為宜,如達美康等;如有高血壓則應服降壓藥,使血壓降至適當水平,如有血膽固醇增高,則應控制高膽固醇適當給予降脂藥物。藥物治療 1、降血脂藥物:(1)他汀類;(2) 貝特類;(3)煙酸;(4)消膽胺;(5)安妥明;(6)不飽和脂肪酸如益壽寧、血脂平及心脈樂等;(7)藻酸雙酯鈉。 2、抗血小板藥物:(1)阿斯匹林;(2)潘生丁;(3)氯吡格雷;(4)西洛他唑。 另有水蛭素具有抗血小板作用:血小板聚集,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髮展中發揮重要作用,血管內皮細胞損傷(包括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和血管內皮功能減退是引起血小板激活的第一步。以上情況使內皮下膠原組織暴露,血小板通過其細胞膜糖蛋白上Ⅰb和Ⅰa/ Ⅱa受體和膠原組織結合,即血小板黏附。此後,在一些刺激因素如膠原、血檢索A2 (TXA2)、二磷酸腺苷(ADP)、凝血酶等作用下可進一步使血小板激活。凝血酶是作用最強的促進血小板激活的物質,天然水蛭素與凝血酶結合後可使凝血酶的激活血小板作用減弱。天然水蛭素通過抑制凝血酶誘導的血小板激活,具有明確的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新視覺 1、目前使用的降脂類藥物及抗血小板類藥物主要存在兩個問題: (1)阻斷正常生理運行所需物質的功能,例如HMG-CoA還原酶在
氧化修飾的低密度脂蛋白導致粥樣硬化
人體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而HMG-CoA還原酶抑製劑這種藥物的使用,將抑制人體這種酶執行正常的生理功能。這種藥物的使用當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減少脂類的聚積,但是,同樣也會使人自身的HMG-CoA酶喪失其他生理功能,長期使用將影響機體正常運行。就像火藥一樣,它可能會有安全隱患,但它在國防中卻是不可缺少的武器。不能因為它可能存在著危害,而下令全國不得生產火藥。一個國家沒有火藥,那麼這個國家整個國防就將出現嚴重的漏洞,後果不堪設想。 (2)這類藥物對於肝臟、腎臟功能造成巨大的傷害,長期使用必然會引發肝臟、腎臟方面的疾病。這點不需要過多的說明,這些藥物的說明書中都會有指出。但是,大部分人只習慣了看療效,而不願意關注藥物的副作用。建議每一個人,在決定使用一種藥物時,必須非常認真讀懂藥物的副作用說明。單純為了療效而放棄對身體其他部位的保護是顧此失彼的做法。 2、在西方現代醫學的表述中,本病是屬於病因不明的疾病,因此,在選擇治療方案時,通常只能選擇以緩解和抑制癥狀為主的醫療策略。其實從功能上來看,心血管是運輸血液和養分的通道,就像一條河流,河流乾枯通常有幾個原因:源頭缺水、水土流失、淤積過多。血管出現問題的原因也無非是毒素過多,血管中的毒素包括過多的飽和脂肪類、過多的單糖、過多的化學物質等,這些物質在血管壁的沉積,便是血管硬化的開始,有害的物質不斷沉積、機體缺乏足夠的能力清除這些毒素,血管不斷侵害,但又得不到足夠的保護材料進行維修,日久天長便形成了硬化。因此解決的方法應從根源開始著手。改變生活方式 1、限制食物性膽固醇的攝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總膽固醇,是防治動脈粥樣硬化的關鍵。雖然體內的膽固醇不全來自食物,但是限制膽固醇的攝入是降低高膽固醇血症所必需的。食物中含膽固醇豐富的是雞蛋黃、蟹黃和各種動物內臟,這些食物應盡量少吃。如一個蛋黃就含膽固醇約200~300mg,這就是每天膽固醇攝入的最高量。 2、限制脂肪的攝入:食用的脂肪包括動物脂肪和植物脂肪,前者主要含飽和脂肪酸,攝入過多可升高膽固醇,應該嚴格限制,使其不超過每天總熱量的7%。後者雖然是不飽和脂肪酸,但因其提供較高的熱量,也應該適當限制,以每天不超過20~25g為宜。全部脂肪熱量不超過攝入總熱量的30%。提倡科學的烹調方法,菜肴以蒸、煮和涼拌為主,炒菜少放油,盡量不煎、炸食品,少吃人造奶油食物。 3、限制總熱量的攝入:除了限制脂肪外,提供熱量的碳水化合物也應適當限制,也就是每天的主食要有所控制,做到每餐食無求飽,而且多吃富含膳食纖維和維生素而熱量較低的粗糧(如全麥麵粉等)、雜糧(如豆類、雜麵等)和新鮮綠葉蔬菜。若血脂異常合併或繼發於糖尿病者,其主食控制就更為重要。 4、戒煙限酒:吸煙能抑制脂蛋白脂酶(人體內一種參與脂蛋白代謝的重要的酶)的活性,使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下降,還能破壞內皮細胞的功能,引起動脈痙攣等。所以對於血脂異常和動脈粥樣硬化的患者危害很大,必須戒煙。而適量飲酒,尤其是葡萄酒,對於防治動脈粥樣硬化可能有益,以每天不超過100g葡萄酒為宜。 5、選擇適當的體育鍛煉:對於超重和肥胖者,除了飲食控制外,體育鍛煉是有效的減肥措施。以腰圍增加為特徵的向心性肥胖,內臟脂肪增多,容易出現胰島素抵抗和代謝綜合征,不少血脂異常患者合併有脂肪肝,更應通過體育鍛煉達到消耗脂肪,減輕體重的效果。體育鍛煉的方式建議採用低、中強度的有節律、重複性的有氧運動,如行走、游泳、騎自行車、打太極拳或體操等,如每天行走30分鐘,距離為3000米。飲食治療 動脈硬化性疾病是發達國家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中國此病的患病率也有增加的傾向。飲食因素是主要的相關因素。流行病學也表明,居民的飲食組成不同可以影響其發病率。因此,飲食調養是預防動脈硬化的主要措施。 1、 重點減少食物中動物脂肪和蛋白質,每次進餐都要嚴格控制肉類食物。因為即使是最瘦的肉也含10-20%的動物脂肪,應該從食用肉中消除多餘的脂肪,把脂肪攝入量減少到最低限度。不要吃雞皮,因為雞皮所含脂肪比例高。一星期內吃豬、牛肉不超過3次,其他時間最好是雞或魚(不包括水生貝殼類),因為這些所含的飽和脂肪酸少於豬、牛等肉類。 2、 對肉或魚最好燒、烤或烘,不要用油煎或炸。因為燒、烤、烘能從肉中清除掉相當數量的人體不需要的脂肪。 3、 降低膽固醇的攝入量。每日不超過三個蛋黃(包括其他食物),水生貝殼類(龍蝦、小蝦、牡蠣)每月最好僅吃2~3次,少吃肝、腎和其他內臟,因為,內臟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和脂肪。 多用植物油烹飪,少用動物油和黃油烹調。 4、 不食或少食奶油、糖果或酸味飲料,少吃甜食,少吃精製糖,多吃標準粉,少吃精粉。這樣可以改善消化能力,降低熱量攝入,也減少了腸道對脂肪和膽固醇吸收。 5、 限制上述飲食亦不會缺乏營養。蔬菜、水果和各類食物中含有大量碳水化合物可以向人體提供熱量。也就是說,各類食品以及黑麵包、糙米、蠶豆、豌豆、胡蘿蔔、綠葉蔬菜和新鮮水果、桃子、梨、蘋果(最好帶皮),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全部營養成分。在不提高血液膽固醇的情況下,供給人所需要的全部熱量。 6、 飲咖啡、茶和含咖啡因的飲料要適當。這些飲料刺激大腦、心臟和循環系統,而且刺激胃酸分泌,使人感覺飢餓。口渴時最好喝天然果汁,無咖啡因的咖啡、脫脂牛奶和水。 7、 宜多吃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因維生素C可促使膽固醇羥基化,從而減少膽固醇在血液和組織中的蓄積。 8、 宜多吃高纖維素的食物,因食物纖維不易被人體胃腸道所消化,攝入高纖維食物後可改善大便習慣,增加排便量,使糞便中膽固醇及時排出,從而起到降低血清膽固醇含量的作用。 9、 宜多吃些水產海味食物,如海帶、海蜇、淡菜、紫菜、羊棲菜、海藻之類,這些海產品都是優良蛋白質和不飽和脂肪酸,以及各種無機鹽的良好來源,在人體內具有阻礙膽固醇在腸道內吸收的作用。 10、 宜吃低鹽飲食,食鹽中的鈉,能增加血漿滲透壓,促使血壓升高,而高血壓對動脈粥樣硬化及冠心病均可帶來不利的影響。 11、 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尤其是高膽固醇者宜常吃紅辣椒、牛奶和魚。科學家們發現,紅辣椒中含有一種番椒素的物質,它能有效地降低人體內膽固醇。牛奶中含有一種乳清酸物質,能抑制肝臟合成膽固醇,降低血液中膽固醇含量,而且牛奶營養豐富。魚內含有魚肝油具有降低膽固醇的作用。 葯膳粥: 玉米粉粥:玉米粉、粳米各50克,先將玉米粉加適量清水調勻,待米粥將玉米粉粥
煮成時加入調和好的玉米粉同煮至稠即可。每日服用1~2次。具有益肺寧心,調中開胃等功效。適用於動脈硬化、高脂血症、冠心病及心肌梗死等心血管病患者。 大蒜粥:紫皮大蒜30~50克,米100克,將大蒜用水沸煮1分鐘後撈出,再取粳米放人煮蒜的水中煮成米粥,然後再將蒜放入同煮一會兒。每日服用1~2次。具有軟化血管,降血壓,降血脂等功效。 何首烏粥:何首烏30~50克,粳米50克,大棗5枚,先將何首烏放入沙鍋內,加適量清水煎取濃汁,去渣後與粳米、大棗同煮成粥即可,也可加少許冰糖調味。每日一次。 甜漿粥:新鮮豆漿500克,粳米50克。將米淘洗乾淨後與豆漿一起煮成粥,加冰糖適量調味。每日1~2次。甜漿粥具有健脾補虛作用。適用於年老體弱,營養不良者。對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等均有較好的防治作用。推薦閱讀:
※脾胃功能失調的飲食調理方法
※失眠與飲食調理
※糖尿病的飲食調理
※「五行」養生!不同體質的飲食調理方,快收藏吧 !
※慢性胃炎的飲食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