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讀書會:如何解讀一本書

班級讀書會:如何解讀一本書

閱讀是讀者與文章產生互動性和建構性的歷程。而班級讀書會的「讀」是不需要像課內閱讀那樣「透徹」的,當然也不是用任意瀏覽的態度來翻閱,必須多用心去了解和吸收其內容。今天帶給各位老師的解讀方法,它不是唯一的,但卻是一種可以應用在讀書會上,簡便、具體、可以深入理解層次與思考層次的有效方法,幫助帶領深化討論,引導孩子學習如何活化閱讀,讓閱讀與生活體驗相結合,學習讀出生活的學問,涵養生活的智慧,也能夠寫出言之有物的讀書筆記,培養良好的表達與思考能力。

如何解讀一本書1導讀:激發閱讀期待(1)書名:從書名和封面設計想到什麼?想要從書上獲得什麼?如果是我,怎麼寫這本書?(建立自我主動思考動機,而非被動讓作者牽著走。)(2)書的類別:是文學類或是非文學類的書籍?文學類書籍注重感動與熏陶,非文學類書籍注重行動與印證。(3)作者:① 是中文書寫還是翻譯著作?(牽涉到文化背景的考慮,作者所提供的見解是否是人性普遍的問題,還是文化情境的差異?文字的流暢性是否因翻譯而有影響?)②作者背景如何?(是否是專業領域的著作?作者擅長的文類與寫作經驗、風格如何?)

(4)書的封底:了解書的內容概要與風格→建立讀本書的概念。

2瀏覽:了解書本體例(1)先瀏覽目錄:了解本書的結構方式,是因果式大綱(從原因推到結果的內文安排)?還是並列式大綱(每個章節獨立共存,沒有前因後果的關聯)?

(2)序可先看也可閱讀全書後再看:先看的好處是了解作者寫此書的用意,缺點是破壞了閱讀探索的樂趣;也可以在全文讀完後再看,以作為統整之用。

3閱讀:與文本、作者直接對話(1)畫記或摘要(書中重點、精彩句子或生句、生詞)(2)眉批(有疑問或心得、靈感時立即寫下,以作閱讀後整理之用)

(3)撰寫讀書筆記(讀後的理解與感悟)

4交流:提煉、深化閱讀感悟(1)掌握要義(記憶層):掌握材料的整體結構(培養客觀理解的能力)①自我思考,能否說出自己閱讀了什麼?②將標題、目錄化為問題,想想作者是如何展現每部分分內容的,對作品內容進行梳理。③串聯書籍的目錄、標題費,尋找各部分內容之間的聯繫,以掌握全文大意。(2)優點賞析(理解層):閱讀材料的優點在哪?我喜愛、認同的部分及原因是什麼?(培養感受與賞析能力)(3)理清疑惑(理解層):有哪些疑問需要理清及有哪些不認同的觀念?(培養獨立思考與判斷能力)(4)知識應用(思考層):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相關的經驗與應用的空間?(培養靈活運動知識的處世智慧與解決問題的能力)

(5)延伸思考(思考層):閱讀材料表現的主題房是什麼?通過統整與思考後,有什麼啟示與感想?(提升價值觀與培養圓融成熟的人生觀)

上述方法,可以深入了解閱讀材料,並從觀念理清到智慧建立的歷程建構思維方向,增進閱讀能力,有助於讀書會的討論。三種閱讀方式

在班級讀書會中,你可根據不同的需要採取不同的閱讀方式,並根據這些閱讀方式的特點適當地掌控時機。今天我們主要介紹一下三種閱讀方式。

1大聲朗讀大聲朗讀是目前在國外運用範圍較廣、成效較顯著的閱讀方式。「大聲朗讀」,即大聲讀書給孩子聽。也許你會認為這樣的方式多麼落伍,我們的小學生還需要讀給聽嗎?也許你會認為這是多麼稀鬆平常,不就讀書給孩子們聽嗎?請你不要輕易地做出自己的判斷,相信看完我的介紹你會改變自己的想法的。細細想來,在很多時候我們思考的更多的是教孩子如何閱讀,但卻忘記了教他們想要閱讀。而大聲朗讀可以讓孩子在聽讀中享受快樂,激蕩思維,拓展無限想像的空間;可以讓孩子感受人物的喜怒哀樂,豐富情感,領悟人生的真諦。讀書給孩子聽就像在和孩子說話、講故事,因此可以恢復孩子的自信,將書本與愉悅畫上等號,引動孩子的好奇心,還可以拉近彼此的距離,有助於親子關係和良好師生關係的形成。葉聖陶先生曾經說過:「教育的最終目的在學生能自學自勵,出了學校,擔任了工作,一直能自學自勵,一輩子做主動有為的人。」學校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創造出終身的讀者——在畢業後終其一生繼續閱讀,並自我學習。但事實的真相是,我們創造出的讀者——學生懂得如何閱讀能應付畢業。如此一來,大多數人幾乎很早就不再讀書了。美國的「閱讀委員會」在1985年發布了一項名為《成為閱讀大國》的報告,其中有兩項論述有如暮鼓晨鐘。(1)對孩子朗讀,能建立孩子的必備知識,引導他們邁上成功的閱讀之旅。朗讀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動。(2)證據顯示,朗讀不只在家中有效,在課堂里也成果非凡。「朗讀應該在各年級中繼續實行。」1990~1991年,國際教育成果評估協會曾對32個國家,21萬名9—1 4歲的兒童進行了一項廣泛的閱讀研究,發現全世界閱讀能力強的孩子有幾點共同之處,其中有一點就是:老師對學生朗讀的頻率。我想說明的是,「唯一且最重要的活動」意味著朗讀比其他教學活動更重要。朗讀是最便宜、最簡單、最古老的教學方式,我們的祖先不就是採用口耳相授的方法將人類的文明一代代地流傳下來的嗎?我們都在談教育的均等,而大聲朗讀就會讓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同等的閱讀的權利。進行大聲朗讀是有秘訣的,我將在以後的內容中作詳細介紹。2持續默讀持續默讀是大聲朗讀的最佳拍檔。在美國有些中小學,一直推行著持續默讀的閱讀教學方法,其目的是激發學生自行閱讀的動機,培養終身閱讀的習慣。持續默讀的效率究竟如何呢?前面提到的國際教育成果評估協會曾進行的一項廣泛的閱讀研究,發現全世界閱讀能力強的孩子有幾點共同之處,其中有一點就是:在校持續默讀的頻率。每天持續默讀的學生,其閱讀程度要比每周默讀一次的學生高很多。

持續默讀的大致做法是:每天抽取10-15分鐘的時間,在教室里由學生自行挑選想看的書籍、雜誌等,教師不提問,也不做任何分數記錄。

3誦讀沒有記憶的閱讀是無效的閱讀。少年兒童是人生閱讀的黃金時代,應充分利用學生「記性好」這個閱讀生理優勢,恢復「朗讀涵泳」的優良傳統,讓他們在基礎教育階段多背誦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多積累一些終生受用的文化知識。誦讀是「聽」的助聽器,讀得多,聽時必然專註清楚,聽力必然加強。誦讀是「寫「的奠基石,把自己的心理語言轉變為書面的語言表達,就需要一定的書面語感體悟,沒有誦讀,語感體悟不強,寫作時往往就會文句不通,辭彙貧乏。我們常發現一些學生寫文章毛病百出,詞不達意,句不連貫,並且老是改不了這些毛病,細究起因,大都與不用心誦讀文章、不注意吸收別人的語言有關。誦讀是一種用較為自然的語調進行有聲的閱讀。我們平常加上表情和動作的誦讀,其實是朗讀,是更高一層次的閱讀方式,當然與誦讀有所區別。誦讀不需要表情和動作,基本上是用說話的語調來讀,但也需要抑揚頓挫,也要求注意意義,發音清楚,整個的效果是鄭重而平靜的。在這樣的誦讀中積累語感,領悟語意,漸漸地,學生的聽說能力和寫作能力就會提高起來。三種讀後交流法

及時地展現讀書的成果,對於進一步深化閱讀,引領孩們的閱讀興趣,養成閱讀習慣具有一定作用。閱讀成果交流方式有很多種,可以是口頭的,也可以是書面的;可以是群體參與的,也可以是個人獨立的。下面主要介紹三種閱讀成果交流的方式。

1讀書筆記的撰寫不動筆墨的「懶讀」,是造成閱讀效率低下的重要原因。目前所推崇的新概念閱讀強調「表達性閱讀』』,既關注閱讀吸收中的傾吐(「以意逆志」);更重視閱讀吸收後的傾吐(「以文表心」)。表達既是閱讀的必要手段,又是閱讀的深化階段。所必須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習慣。作為讀書會的帶領人可以憑藉讀書筆記的撰寫,幫助學生解讀閱讀材料,建立討論方向;而引導孩子撰寫讀書筆記可以幫助學生消化閱讀材料,以便在讀書會中順暢分享、討論。我在班級中所提倡學生撰寫的讀書筆記,主要記錄下自己閱讀後的真實感受。可以是對作品的理解,可以是對人物的分析,可以是自己人生的感悟,可以是與現實生活的比照,等等,總之,掌握一個原則:我手寫我心。為了使讀書筆記更具可讀性,可讓學生根據撰寫的內容進行適當的美工,當然這一要求不必強求,否則會讓學生反感。2讀書小報的采編在書友隊「共讀一本好書」的活動中,各小隊除了用口頭的形式向其他書友隊推薦這本書,還可以將各自閱讀的體驗編撰成讀書小報,內容可以是作品內容介紹,可以是作者個人簡介,可以是讀後感,可以對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分析描述,可以給作品中的一個人物寫一封信,可以根據作品內容展開合理想像續編故事等。當然,這些內容完全由每個書友隊自行決定,由隊長分工後,隊員獨立撰寫,最後再經過小隊成員的共同設計、編排,完成一張精美的讀書小報。這樣的一個過程看起來雖然煩瑣,但卻能培養學生覺得語文綜合能力,長久下去收穫頗豐。3劇本改編表演學生閱讀的很多作品都來源於他們真實的生活,在情感上很容易產生共鳴。於是,我們就可以讓孩子們選擇其中的精彩片段,將之改編成劇本並進行創作表演。這種形式很受學生的歡迎,也較好地培養了他們的團隊意識。從精彩片段的挑選到劇本的創作,從道具的準備到角色的分工,從反覆的綵排到最後的正式演出,學生都人人參與。整個過程中,以閱讀能力為核心,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了協同發展。(岳乃紅 點燈人教育文章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我們對文中觀點及內容保持中立,請僅作參考。)
推薦閱讀:

主題班會教案集之十八:發揚奧運精神,全力拚搏,為班級增光
班級自主管理制度
如何管理班級學生
【轉載】重新定義班級:當下班主任提升工作品質的支點
分享武漢紡織大學附近最適合班級活動露營的地方

TAG:讀書會 | 班級 | 解讀 | 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