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師學術聲譽比論文評價靠譜?博士評價制度何去何從

以導師學術聲譽保證博士生質量

范先佐

熊丙奇

近日

在華中師範大學舉行的首屆華中學術傳播論壇上,華中師大教授范軍說,博士畢業必須有2篇C刊(即CSSCI,中國社會科學索引)文章才能畢業,幾乎是所有大學的通行規則。他說,他遇到的推薦稿相當大一部分都是博士生的,編輯也為此苦惱。因此,范軍建議,「高等學校博士答辯學位授予取消2篇C刊文章的硬性要求」。該建議得到了與會學者的高度關注。

急功近利的學術評價制度

「上世紀90年代以前,博士生招生名額是比較少的,那時候的博士生可以說是『精英中的精英』。」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教授范先佐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由於大規模的擴招以及社會環境的變化,博士生和博士生導師的質量都有所下降,「在這種現實情況下,總需要一種約束機制來大體保證博士生的質量,論文評價機制就應運而生」。

「高校在上世紀90年代開始關注論文評價,有的高校開始用論文與老師的考核掛鉤,其他高校紛紛借鑒這種做法,形成了以論文為主的教師考核評價體系,同時也對博士生提出了發表論文的要求。」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唯論文論」表現出學術的急功近利,但這種問題不單單表現在對博士生的評價和考核上,可以說是整個人才評價體系普遍的問題。

這種急功近利的評價體系造成的問題不言而喻。「博士生畢業必須有2篇核心期刊文章才能畢業,很多高校甚至規定,沒有2篇核心期刊文章,博士畢業論文不能送審。」

范先佐表示,這項規定一方面看可以督促博士生們勤奮科研,但另一方面確實也帶來一些問題,「核心期刊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少的。該項規定迫使一些博士生把該做的研究放下來了,把心思都放在發文章上,甚至一些博士生在文章發表之後才去作研究,這樣就有點本末倒置,最後很容易導致顧此失彼。」

(圖片來源:千圖網)

博士生質量要由導師把關

熊丙奇強調,我們在博士生質量把關上沒有充分發揮導師的作用,尤其是沒有形成以導師的教育聲譽和學術聲譽來保證博士生質量的機制。

「提高博士生的質量主要是管博士生的學位論文。而現狀是博士生導師的作用沒有發揮出來,導師並不是用自己的學術聲譽來保證學生的質量。往往會出現論文答辯『放水』的情況。」熊丙奇說,國內大多數高校和研究機構博士學位論文採取盲審制度,其中一些甚至採取導師迴避制度,即不由導師來組建答辯委員會,即便這樣,還是不能保證博士生的質量。

「這說明我們還是缺乏有效的學術評價機制。因此,許多高校以發表學術論文作為博士生參加論文答辯的前提條件,而發表論文也成為控制博士生質量的一個重要指標。這和高校、科研院所評價教師和科研人員的邏輯是一樣的,都說明我們目前還是缺乏其他的學術評價機制。」

博士生評價制度需要整體設計

范先佐認為,建立何種機制,讓博士生和高校青年教師潛心研究,是現階段我們應該深入思考的問題。一味地禁止或取消博士生髮文章,可能也會帶來一些問題。要實事求是,評價要多元化。

「我們現在博士生評價制度的問題就在於太單一了。各個學科的性質不一樣,各個學生的情況也不一樣。有的學科理論性很強,有的學科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而有些學科是純應用學科。現在將這些不同性質的學科用一個標準來衡量就會出現問題。比如一些應用性很強的學科或專業,能不能將在實踐中的成果作為考核的維度?」

另外,「要看博士生是否紮實地做研究了」。有些研究需要長時間「坐冷板凳」,要求博士生在短短三年出成果是不現實的。「如果硬性要求博士生拿出成果來,這個成果很可能就是有水分的,學術質量是不高的,間接地助長了一些不正之風。『拿錢買版面』的核心期刊是存在的,而這種期刊所發文章的學術質量往往很難保證。一方面帶來不正之風,另一方面也不公平。」范先佐說。


推薦閱讀:

這個軟體對你一定有用,手機掃一掃就可以控制「PPT」播放
十條誡命解釋全集|馬丁·路德博士
寫論文熬成熊貓眼?你可能需要它——論文查重修改器
淺談青年應有的美德--鍾茂森博士(居士)敬述
【育兒課堂】中醫養生從0歲開始|彭博士中醫育兒課堂

TAG:學術 | 論文 | 導師 | 博士 | 制度 | 評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