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調查稱約72%網友認為春節將成世界性節日
各語種報道中國新聞數量
春節已經過了四千多年,成了國人積攢下來的傳統。隨著中國經濟的起飛和中國國際影響力的日益增強,中國春節已經逐漸成為一個世界性的節日,成為中國軟實力增強的象徵。
美國《僑報》發表文章指出,中國春節受歡迎程度如此之高、影響如此之大,這其中既有中華文化自身的魅力,也有海外華僑華人與當地較好融合的因素。而最重要的是 「春節熱」正是全球「中國熱」的一個縮影。
外媒聚焦
世界經濟將以中國為軸心
近幾年,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及其影響力的不斷擴大,中國吸引了全球目光,新一波「中國熱」也隨之興起,尤其在歲末年初,各國媒體對中國報道的密集度也大為增加。
2010年末,英國《經濟學家》雜誌推出大規模的特別報道,探討「中國崛起」。美國《外交信使報》也把中國崛起及其全球影響評為2010年最大的新聞。
《法蘭克福彙報》也以「2011,中國年」為題預測未來。而英國《每日電訊報》乾脆宣稱:「對2011年世界的各種問題,中國將是答案中的一個重要部分。」
在美聯社評選的2010年「年度十大商業新聞」中,「中國崛起」排在年度榜單的第三名,同時,也在非美國本土的年度商業新聞中高居首位。
美聯社說,2010年,中國取代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中國對原材料和其他產品的渴求幫助世界經濟走向恢復」。同時,美聯社也不無揶揄地提醒,世界秩序正在發生改變,「美國作為世界一哥,趕緊振作起來吧!」
韓國《中央日報》網站1月5日在最醒目的位置刊登題為《中國的世界增長貢獻率為40%,開啟「中國周期」》的文章,稱中國是「世界百貨商場」,也將決定跨國企業命運,世界經濟已進入「以中國為軸心的發展時代」。 走近中國老外先要了解中國春節
一時間,整個世界都在談論中國。越來越多的國家與民眾想要了解這個古老、神秘而又力量巨大的國度,而想要認識中國、研究中國,怎能不去了解令億萬中國人狂歡的節日——春節呢?
用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世界華文傳媒研究中心主任程曼麗的話說,「春節熱」是21世紀新一波「中國熱」的延伸,而這一切歸根結底都是經濟利益在作祟。
程曼麗指出,上個世紀以來,世界性的「中國熱」出現過三次:第一次是在新中國成立之際,當時這震驚了世界。
第二次出現在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前後。那次「中國熱」更多地表現為西方世界對中國這個帶有神秘色彩的東方文明古國歷史文化的探究,其結果是長城、故宮、兵馬俑以及中醫、針灸、功夫等為西方媒體津津樂道。
而第三次「中國熱」始於中國改革開放,一直延續,並在2004年之後呈現出逐步升溫的勢頭。產生新一波「中國熱」的原因是中國經濟長時間快速增長使中國國力迅速增強,同時也在改變世界經濟格局和政治格局。 藉助工具西方主流社會掀漢語熱
在新一波「中國熱」中,西方主流社會對漢語有了新的認識,對中國文化魅力和潛在經濟優勢倍加推崇。日本媒體評論稱,現在即便豐田都在虧損,與漢字相關的產業卻在賺錢。
美國一位投資諮詢專家在一次演講時對在座的200位投資人、經理、學者說:「我能提供的最佳投資建議,是勸告大家讓自己的兒孫學習華文,因為那將是他們這一生中最重要的語言。」2011年新春伊始,胡錦濤主席訪問美國期間,白宮官員對記者透露,奧巴馬總統年僅9歲的女兒薩莎正在學習中文,奧巴馬在白宮為來訪的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辦歡迎儀式時,她還想嘗試與胡錦濤說幾句漢語。
白宮國家安全副顧問洛德說,這個花絮說明,隨著越來越多的美國人研究中國並去中國做生意,美國人了解中國的熱情空前高漲。
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網站稱,美中兩國的互相了解應始於語言,但目前會講漢語的美國人數量遠少於會講英語的中國人,美國人應更加積極地學習中文。
漢語或成全球未來語言
《美國之音》報道說,由於中國驚人的經濟增長和與日俱增的國際影響力,漢語已經成為當今熱門外語。印度亞洲新聞社報道稱,越來越多的印度年輕人選擇學習中文,因為這有助於他們將來獲得更多的就業機會。
德里大學東亞研究系主任查克拉巴蒂也表示,越來越多的中國中小企業來到印度投資生產。在與當地的商業往來中,這些中國商人需要會說漢語的印度人作為幫手。
美國《紐約時報》也曾在頭版報道中首次使用中文標題「從開封到紐約——輝煌如過眼煙雲」。美國著名記者及「中國通」紀思道評論說:「如果你看不懂上面的中文標題,你最好開始學中文,因為它是未來的語言。」深入分析「春節熱」是「中國熱」的縮影
有一年大年初一,倫敦舉辦了30多萬人參加的大型慶典。當天,在通往表演區的地鐵、公交車上,「中國在倫敦」(CHINA IN LONDON)的字樣隨處可見。舞龍舞獅、花車雜耍等代表中國民族風的文化節目應有盡有。法國巴黎市政府更是連續六次為華人舉辦中國春節招待會,春節大遊行的觀眾更高達10萬人。遊行隊伍中出現了許多身著中國傳統服裝的洋面孔。
對於春節在海外蒸蒸日上的勢頭,外媒稱這其中的成績當然大部分歸功於中國在世界舞台上的強大身影。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綜合國力躍居世界前列,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大提高,中國文化的影響力也向世界擴展。《澳門日報》的評論說,春節熱在全球升溫,既與這一節日以良好祝福表達建立和諧社會的價值觀分不開,亦契合了中國文化影響力隨國力上升而擴大的歷史趨勢。
討好中國
春節將成世界性節日
中國的發展受到世界矚目,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大幅提高。特別是2009年,使中國年有了更深的意義。
2009年初,關於「中國難以繼續奇蹟」並將拖累世界經濟的猜測與質疑,還時時見諸報端。而年末,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50%,外媒紛紛用「中國用實際行動帶領世界走向經濟復甦」的讚揚報道中國。
中國已經越來越多地擔當起領導世界經濟的重任。2010年11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同意提高新興經濟體在IMF的投票權,並將中國的話語權一舉超越德國、法國和英國,躍居IMF第三把交椅,僅次於美國和日本。
不過,在社科院經濟學專家徐逢賢看來,外國人對中國的追捧,更多地表現在對經濟利益的追逐上。
「無論學中文還是過春節都是外國人為了解中國而做的努力,他們以這種方式向中國示好,最終加強與中國的聯繫。」徐逢賢說道,他認為,隨著「中國」在國際舞台上越來越響,春節成世界性節日是大勢所趨。一項「春節會成為世界性節日嗎?」的調查顯示,在3655張投票中,約72%的網友持肯定態度。
文/記者 王進雨 楊錚 尹曉琳 特稿記者 林晨音
推薦閱讀:
※調查:80後90後女孩 你怎麼看待婚姻
※調查稱中國23萬留美學生去年購車花費155億美元
※留守兒童調查:害怕孤單在家 渴望父母關愛(圖)
※單身男女調查:錯過理想婚齡 4成女仍不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