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忻州五台山福地

山西忻州五台山福地2011-05-23 09:25:50本文引用自舉人《山西忻州五台山福地》

五台山位於山西省東北部,忻州市五台縣和繁峙縣之間,西南距省會太原市230公里。與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四川峨眉山共稱「中國佛教四大名山」。與尼泊爾藍毗尼花園、印度鹿野苑、菩提伽耶、拘屍那迦並稱為世界五大佛教聖地,或者世界五大佛教名山 。

五台山屬太行山系的北端,跨忻州市繁峙縣、代縣、原平市、定襄縣、五台縣,周五百餘里。中心地區台懷鎮,距五台縣城78公里、繁峙縣砂河鎮48公里、忻州市150公里、山西省會太原市240公里。由一系列大山和群峰組成。其中五座高峰,山勢雄偉,連綿環抱,方圓達250公里。 五台山最低處海拔僅624米,最高處海拔達3061.1米,為華北最高峰,有「華北屋脊」之稱。台頂雄曠,層巒疊嶂,峰嶺交錯,挺拔壯麗,大自然為其造就了許多獨特的景觀。五台山氣候寒冷,又被稱作「清涼山」。

五台山奇峰靈崖隨處皆是,著名者達五十餘處。其中寫字崖,用水灑濕以後,拿手帕仔細拭擦,崖面會顯示出類似篆隸體字跡,水干字隱。有人曾除去表皮石層,結果下層仍能擦出字來。層層有字,字字不同。據載曾發現過「天之三寶日月星,地之三寶水火風,人之三寶精氣神」的聯句。平均海拔1100米以上,最高點北台葉斗峰海拔3061.1米,被稱為「華北屋脊」。五台山方圓約320公里,因五峰如五根擎天巨柱拔地而起、 巍然矗立,峰頂平坦如台,故名五台,五台山群山環抱,中心起大突,可謂風水上佳。

五台山由古老結晶岩構成,北部切割深峻,五峰聳立,峰頂平坦如台,故稱五台︰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斗峰、中台翠岩峰。五峰之外稱台外,五峰之內稱台內,台內以台懷鎮為中心。 李唐王朝起兵太原而有天下,所以視五台山為「祖宗植德之所」。李淵在起兵反隋時,就對佛教許下大願,如果當上皇帝,一定大弘三寶。武德二年(619)李淵便在京師集聚高僧,立十大德,管理僧尼事務。唐太宗即位後,重興譯經事業,使波羅頗迦羅蜜多羅主持,又度僧三千人,並在舊戰場各地建造寺院。貞觀九年(635),太宗下詔曰:「五台山者,文殊必宅,萬聖幽棲,境系太原,實我祖宗植德之所,切宜祗畏。」「是年,台山建十剎,度增數百。」

五台山實際上是指五台縣的五座相互連接環繞、挺拔秀麗的山峰。它們分別是:東台望海峰、西台掛月峰、南台錦繡峰、北台葉斗峰和中台翠岩峰。由於五山峰海拔均在3000米以上,因此除了一些虔誠的佛教徒能夠登臨五峰台頂朝拜文殊菩薩外,很少有人能夠到達五台。也是由於台懷鎮寺院群分布在五座山峰之間,因此,人們通常就把到過台懷鎮視為去過五台山了。 五台山原先並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稱作五峰山道場。  至於五峰山更名為五台山,這裡面還有一段鮮為人知的故事。據傳說,遠古時代的五峰山一帶氣候異常惡劣,常年酷暑,當地百姓苦不堪言,時逢文殊菩薩在那裡講經說法,見到黎民百姓的疾苦,深表同情,於是發大願拯救百姓脫離苦海。文殊菩薩裝扮成一個化緣的和尚,行程萬里到東海龍王那裡尋求幫助。他在龍宮門口發現了一塊能散發涼風的巨大青石,於是便把它帶了回來。當他把那塊大青石(東海龍王的歇龍寶石)放置在五峰山一道山谷里時,剎那間,那裡一下就變成了草豐水美、清涼無比的天然牧場。此後,那條山谷也被起名叫做清涼谷。人們在山谷里建了一座寺院,將那清涼石圈在院內。為此,五峰山又名清涼山。   後來,隋文帝聽說此事後,便下詔在五座山峰的台頂各建一座寺院供奉文殊菩薩。即東台頂的聰明文殊,西台頂的獅子吼文殊,南台頂的智慧文殊,北台頂的無垢文殊,中台頂的孺童文殊。在東台頂能看日出,西台頂能賞明月,南台頂能觀山花,北台頂能望瑞雪。這就是五台山的由來。
推薦閱讀:

忻州九原崗千年《狩獵圖》再現北朝繁華
忻州警方通報「打黃賭賭鏟源頭」等專項行動戰果
忻州打地
回望忻州老城
雜糧王國在忻州

TAG:山西 | 忻州 | 五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