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拂拭殘碑覽德輝   浙江日報

拂拭殘碑覽德輝

包丹虹

  去河南採風,掠勝鄭州、開封、洛陽。沒想行程安排的第一站竟是包公祠,這對於我這個同姓者來說,便有了不同尋常的旅遊意義。尋根問底,認宗歸祖,是人類天然的本能。

  曾經在旅遊景點,買過一紙本家姓氏溯源。史料出自大宋姓氏研究會,看上去比較靠譜。包姓的來源主要有三支:一支相傳與原始部落首領伏羲有關。古時包和庖字通用,伏羲的族人在食物烹調上很先進,所以人們又稱之為庖羲,或包羲。他的後代就有以包為姓,世代相傳。一支源自春秋時楚國大夫包胥。因為其封地在申,又叫申包胥。相傳吳國與楚國發生戰爭時,因申包胥從秦國求來了援兵,才使楚國得勝。由於他存國之功,後代便以包字為姓。還有一支出自鮑姓。據史書記載,丹陽包氏,本姓鮑,為避王莽之禍而南遷,並改鮑為包。

  有考證說包拯屬於丹陽一脈。上世紀八十年代,船王包玉剛在寧波天一閣的宗譜中查到先祖是包青天,他系包拯29代孫。這樣派來,那麼我們也同根相連了。原來,包姓系河南望族,由於中原戰亂,當時人們紛紛南遷,分散在江浙、閩粵一帶。包拯的後人則來到了寧波鎮海......

  人們認鄉攀親,在家族的譜系中尋尋覓覓,興趣所至,往往並不是漫延的根須脈落圖。人們最終的著眼點在於祖先曾經的事迹。而對大名鼎鼎的包青天,那剛正不阿、秉公斷案的故事,婦孺皆知,我已無須贅言。自己在包公祠中,關注更多的是一些石碑。這上面鐫刻的史述及痕迹,與那些附麗藝術色彩的戲劇相比,顯然更為硬扎與樸實。

  我在先賢的石拓畫像前留影。邊上的導遊在解說包拯的廬山真面目。歷史上的包大人是位個子不高的白面書生,與大家在京劇《鍘美案》中所看到的那面黑如炭、額頭有月牙的形象,迥然不同。那是百姓神化的結果。傳說包拯是天上星宿下凡,可以「日斷陽、夜斷陰」,明察秋毫。藝術源於生活,而高於生活。戲劇和影視作品把包公塑造成黑臉,其實也不無根據。包拯性剛直,不苟笑。如諺語所謂:包拯笑,黃河清。另外,也許是為了更好地體現其鐵面無私的需要。在我看來,包公的黑臉既寫真又寫意。藝術形象的影響力量是強大的。即便知道先賢是儒雅的白面書生,但一提包青天,腦海里浮現的仍是執法如山的黑臉包公。

  首次看到包公書法手跡。筆法端勁,翰墨間風流蘊藉。這是宋人對其的評價。我不由想起了一個有關清廉的細節。包拯曾任端州知州,那裡出產的端硯甚為名貴,是朝廷的貢品。為此,歷任端州的知州,往往加征數十倍的端硯,用以賄賂朝中權貴。而到包拯任上,他只按規定的上貢數額徵收,絕不加重百姓負擔。直至離開,喜歡書法的包拯,案頭沒有一塊端硯。

  「不持一硯而歸」的故事,雖然微小,卻已足見清官風貌之一斑了。

  難能可貴的是,包拯不僅自身典範廉潔,還嚴肅家風。讀著這震鑠千古的家訓:「後世子孫,仁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死之後,不得葬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仰工刊石,鑒於堂屋東壁以詔後世。」頓感天地間浩然之氣升騰。何等絕情,而又何等令人肅然起敬!包公的子孫不負所望,恪守家訓,身體力行居官清廉的祖德,也深受世人的稱讚。

  歷來,官風與家風總是相通的。面對包公祠高懸的明鏡,現世為官的父母們,及那些身處仕門的紈袴子弟,如果到此一游,該會作如何感想呢?

  印象深刻的還有那塊開封府題名記碑。這上面刻的是北宋183任開封府尹,而包拯名字已有了深深的凹痕,且鋥光發亮。這是來來往往的人們指指點點天長日久磨成的。就如同我,此刻也情不自禁伸手去按滑了一下。那種表達出於愛戴。

  包公祠內香火旺盛,見有些香客在石階上攤著耀眼的金紙,同行者好奇上去問究竟。香客神情凝重地回絕:你走你的路,別管我的事。

  元代詩人王惲,在瞻仰開封府題名記碑後曾賦詩感懷:「拂拭殘碑覽德輝,千年包范見留題。驚烏繞匝中庭柏,猶畏霜威不敢棲。」如詩所言,想必求官者不會來拜正氣凜然的包青天。看樣子也是弱勢群體,他們有冤情嗎?情急之中訴求到包公門下,那是一種無奈。

  法治軌道才是解決問題的根本途徑。想當年,包公在開封府整肅吏治打擊豪強的功效,遠遠大於其親自審理案件。《宋史·包拯傳》說他:「立朝剛毅,貴戚、宦官為之斂手,聞者皆憚之。童稚婦女亦知其名,呼曰『包待制』」。

  至今朝,已隔近千年,仍不斷聽到有百姓在遭遇不平時,捶胸頓足地期盼包公再世,這又說明了什麼?

  離開包公祠時,再次回眸大殿中蟒袍冠帶、正襟端坐的先賢銅像,及他的出仕明志詩句:清心為治本,直道是身謀。心想,執法者如果都能如此把持從政為人的道德準則,晴空白日,我們的社會將是多麼的正大光明!


推薦閱讀:

嘉善:多彩田野寫華章 浙江日報
如何看待陳海賢老師(知乎ID:動機在杭州)從浙江大學辭職一事?
向下要空間  嘉善3年建75萬方「地下城」 浙江日報
現代諸暨 大氣古都——縣域城市轉型與發展的諸暨實踐      浙江日報

TAG:浙江 | 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