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先讀《易經》

大家有沒有注意到,群里經常看到媽媽們的求助:我家寶寶不喜歡讀經怎麼辦?讀經的課程怎麼安排才合理?帶著諸如此類的疑問,讓我們以空杯的心態來聆聽毛老師的《為什麼先讀易經》。這個問題其實是提給我自己的,開始讀經的時候,我就想,只要是經典,讀就好了,何必論先後?中國這麼多經典、這麼多著作,只要讀就好了,何必一定要強調先讀《易經》呢?有人讀書的次第參考《三字經》里的建議,還有人推薦從《論語》開始讀、也有人建議先讀《弟子規》。這些建議各有道理我也能理解,讀完我就能運用到生活中,可賴老師一再強調先讀《易經》這麼艱澀難懂的天書,對我來說有什麼用呢?雖然有這種低級而又可笑的想法,我還是抱著一睹芳容渴望,拿起了《易經》——這經久不衰的萬世之作,開始系統讀經之旅。本抱著入山探寶、求知若渴的精神,以為在易經中可以得到豐富的知識或發現睿智的啟示,可讀完一遍後昏昏然不知所云。我的個性屬於越挫越勇型,我就不信了,我能笨到一句都不懂的程度嗎?於是,繼續啃。我父親看到我在家天天抱著《易經》讀,問我:「易經不是算命的嗎?」我說:「不是啊,易經可是人更三世,事歷三古的大成之作。」於是趕緊賣弄起剛搞明白的《易經》成書過程,「易經先是伏羲氏作,伏羲氏沒(去世)神農氏作,然後是堯、舜、禹、黃帝,一直到了周文王周武王父子,最後到孔子及其弟子,從上古開始到中古、近古歷經了三個大時代,才完善,這可是一部集歷代聖賢集體創作的經典,是真正的群經之首」。老爸一聽我這麼講,也感興趣了,要看易經。不過老爸先看的是曾仕強教授寫的《易經的奧秘》。晚上我下班回到家,父親說,看了《易經的奧秘》發現,必須先讀原文才行。他要了解易經到底在寫什麼,我趕緊把口袋書送給爸爸。這下好了,我爸除了在家練二胡,又開始捧著易經讀讀、寫寫、畫畫,沒想到啊沒想到,老爸不到三天的時間看明白了八卦並了解了卦的變化規律,迅速記住了64卦的卦象。因為才開始讀原文,各個卦代表的意思還不知道,我問爸爸易經讀得怎麼樣,有什麼收穫,其實我也就是想和我爸隨便聊聊,才剛接觸三天易經,第一天讀原文,也沒想到能聊到什麼體會,沒想到剛讀三天易經的老爸,一番見地令我佩服得五體投地,以下是我當天日記的記錄:我爸說:易經就是記錄了宇宙變化的規律,萬物都有陰陽,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都是不斷轉化的,對於當前表現為很好的事(陽的一面),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和事態的變化,也許它體現出不好的一面,或者變成不利的現象,這就是陰的一面。我爸是研究理論物理的大學教授,所以通的比較快。陰陽哪一面佔主導我們看到的就是哪一面,或者陰或者陽,但不是說有陰的時候沒有陽,有陽的時候沒有陰,他們永遠是同時存在的。這個轉化過程放在生活中,也許是要有一段時間。比如家裡的桌子,現在的狀態為桌子,但是不一定它永遠是桌子,過一段時間後,壞了,變成了另一種狀態,這也是一種陰陽轉換的過程,也可以說,桌子好的時候是陽,桌子壞了就變為陰。他還說,從中可以看出,毛主席是研究透易經的。提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轉化,應該是來源於易經的思維,只有讀懂易經,了解易經的辯證思想,才能很好把握做事的方法與規律,做事才能運籌帷幄。我爸當年是自學下象棋,從高中起到工作後,他的棋術在學校里都是最好的,每次比賽穩坐冠軍,而他的指導書就是《矛盾論》,他從來不看棋譜。懂易經,才了解易經的辯證思想我爸給我講後,我也對《矛盾論》產生了興趣,還看了幾天。從賴老師、文潔身上以及我爸的例子,我覺得學理科的人學經典學習效果更好。孤陰不生,孤陽不長,矛盾也是無時無刻不在。矛盾論的這種對立統一與易經的太極陰陽如出一轍。太極圖中有兩個陰陽魚對立統一存在於一個整體——太極中。這種陰陽的消長變化的哲學概念如同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轉化的思想是相同的。還有中醫也是完全按照易經的思想,中醫追求的就是平衡,肯定是來源於易經。辯證法的思想也應該是來源於易經。易經就是自然科學,體現的是物態的變化、能量守恆。易經是非常科學的,只有不了解它的人,才會認為是迷信,因為看不懂,以為易經可以算出前世今生,其實他不知道,只有把握住事物變化的規律,結合各種時態等因素綜合分析,來推算出一種結果。那麼不懂的人就以為是用易經算命,搞迷信活動,我讀了好幾個月都還暈暈呼呼,這一下把我說開竅了、上面的那些話,是我爸一邊說我一邊拿筆記下來的,當時有些還聽不明白的地方,他給我講了好幾次,這下我讀易經的勁頭更足了,也開始關注易經所產生的影響。與大家共同學習的過程中,在賴老師的點化中,逐漸認識到易經對中華文化產生的深遠影響。從對中華文化影響深遠的二位聖人談起,老子、孔子,《易經》說的是「天道」,說的是「人」與「天」的合一,《老子·道德經》說的是「道法」之用。這幾天的早課學習中,更加深刻認識到易經對道德經產生的影響。《老子·道德經》是用文字解說《易經》的「道法」和應用。《道德經》那裡,已經有了「法自然」的智慧。孔子據此而解說「人序」、「人道」、「人倫」。《易經》、《道德經》和孔子,三者正好構成「天、地、人」之序。從經典的對比中也可以發現易經對老子和孔子的思想產生的影響。《周易·繫辭傳》對於道的論述為:「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陰一陽之謂道」,而老子的《道德經》里就可以看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老子》是以《易經》的哲學觀點,用詩一般而有哲理的語言,建立起了自己一套嶄新的世界觀。孔子為《易經》做繫辭的時候就寫著:《易》其至矣乎!夫《易》,聖人所以崇德而廣業也。知崇禮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設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義之門。天地人三道其實都在易經里,後世分別細化細說而已。從以上那段話,我們足可見周易在孔子心中的地位。《史記·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說卦、文言。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於易則彬彬矣。」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地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黎鳴也說:「孔子的一生,實際上是受易經思想的影響逐漸展開的。最明顯的是孔子自述的一生六段、編選『六經』、『六緯』,以及孔子本人的精通『六藝』等等。什麼都與『六』有關,這明顯與周易六十四卦的六個卦位相關。」我們總以為「中庸」之道是孔子的思想,其實是易經的思想。老子的《道德經》中關於易經這一思想的發揮是以辯證的方式出現的,雖與中庸不同,但與中庸有同樣的意蘊。在《道德經》中諸如「天下皆知美之為美,斯惡矣。皆知善之為善,斯不善矣。」的句子可以說是比比皆是。孔子說「過猶不及」其實也是這個道理。老子的哲學求靜,而避難。孔子的哲學求動,而立行。看起來是背道而馳,實則道的不同方面而已。我們常說追本溯源,要研究中國文化,不從《易經》探研,便有數典忘祖之概了。電腦陪伴我的時間比與家人在一起的時間還久,我卻不知道,原來計算機與與易經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現代計算機科學的二進位代數,源自中國易經八卦的陰爻和陽爻,一個義大利的傳教士在德國出版了一本《中國上考古》,詳細介紹了《易經》、太極八卦的演化過程。數學家、哲學家和自然科學家萊布尼茨在研究《易經》中悟出了計算機科學的二進位。我以為將近七千年歷史的《易經》太古老,與我們生活不相關,讀了易經才知道,自強不息、謙謙君子、九五之尊、反目成仇、立竿見影,正大光明、亂極必治、類族辨物、殊途同歸,否極泰來、樂天知命、洗心革面等等這些生活中常見的道理、常用的話都來自於易經。我只是日用而不知,只能證明我的無知,而不是易經無用,繫辭傳曰「生生之謂易」又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說明了天地生化萬物,它的本能就是「生生」就是「變化」,以天地自然現象來講,如日升月恆、朝夕晴雨、春生秋實、滄海桑田。以社會演進來講,如國家興亡、社會盛衰、政治興革、經濟起伏。以人事機遇來講,如得失成敗、悲歡離合、吉凶悔吝、否極泰來。這一切事事物物自古至今都離不開這些個變化規律。天道、地道的演化,直接間接、有形無形,都影響著人道的精神、思想、修養、學問、事業、家庭、婚姻、壽夭、得失、成敗。所有的一切事事物物,雖然在千變萬化之中,然而終有其不變的法則,以支持其變。我終於知道了,學易,是在探求便易的現象,尋求不易的法則,來確定我做人處事的方針,指導我應變的方法,學易的主旨在此,學易的目的也在此,一個人的格局、胸懷、家庭、事業、人生也就隨之而改變。我終於豁然開朗,效法天地以作好人事。所謂做事先做人,所謂本立而道生,本就在這裡,道不遠人,其意如此。記得賴老師在一次聊天中講到:「讀易經,猶如坐電梯,電梯來了,但是他不上,老是在一樓問來問去,我們什麼也不問,坐上去再說,結果輕鬆上到頂樓,一覽眾山小,那種風光,不到頂樓的人怎麼能夠看到呢,我們下來了,又從一樓開始,結果那些人還在一樓,我們又上了一遍,這樣天天上上下下,我們上了幾十遍了,有的人還在一樓。這就是我們的讀易方法,是停留在一樓的人更了解易經呢,還是上去過幾十遍的人更了解呢?」要想領略最險最奇的景色,還是要自己探索,越不為人所知的地方才是最美麗的所在,幸運的是我們領著孩子坐著現代化的纜車(育心的跟讀教材)一路直達峰頂,孩子從小讀易經,年紀小小胸中丘壑。我總會聽到一些父母或者老師擔心地問,孩子讀經典會不會太難,讀易經會不會太難,我只能說,你太不了解孩子了。早上我們聽鄒老師的早課還談到,越是孩子越接近於道,早課時賴老師也講,要復歸於嬰兒,孩子比我們更容易接受經典,理解得更快,何況一直提倡讓孩子素讀原文,對孩子來說,讀任何一部經典難易程度是一樣的,區別在於孩子發音器官的完善與否,能否能說出較長的句子,所以讀經典的家長都知道,孩子更喜歡讀易經。孩子不是木頭,不是植物,他有生命有思想有智慧。大人雜念太多。無論大人孩子,有了現在的注音教材,讀《易經》是不難的。只要好好地引導他們的求知慾,教孩子讀古文並不難。通過系統讀經就會發現很多思想、理論或者引用的語句都來源於易經。再讀其它後人寫的經典,是不是會感覺經典越讀越簡單,越讀越輕鬆?孩子連《易經》都能拿下,讀其他國學經典、蒙學經典、故事書、課外書、上課學習,那不是和玩一樣的嗎?
推薦閱讀:

易經第九卦風天小畜(二)
《易經》與數字經濟
易經六十四卦 水澤節卦
易經六十四卦 震為雷卦
易經智慧:人生分為六階段,您處於哪個階段?

TAG:易經 |